可增强内溶冰效率的储冰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607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增强内溶冰效率的储冰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可增强内溶冰效率的储冰槽结构,此尤指一种利用流体(指常温空气)注入热传溶冰的储冰槽结构,由此改变其静置状态以提升储冰槽其溶冰速率,进而发挥储冰空调系统的储冰释冷效果。
背景技术
储冰空调系统是运用离峰时间的低廉电力,经由储冰槽制冰贮存,然后在电力需求高峰时间,将储冰槽中的结冰逐渐融化,由溶冰所释放的冷能以提供冷冻水,由此满足建筑物(或需冷场所)的空调负荷,进而达到节省电费的目的。因此,储冰空调系统的使用, 已成为节能发展的重要技术;而一般储冰空调系统所用的储冰槽,其溶冰的方式有二,一为外溶冰(如图1所示),另一为内溶冰(如图2所示);外溶冰方式以温度较高的回水循环经过储冰槽,接触冰的表面而溶冰,即使冷媒管1外的结冰,由外向内溶化,在冷媒管1管壁外所附着的结冰部分11,是利用自空调区间回来的冷冻水W,将该结冰部分11最外层的溶冰部分12,逐步由外向内溶化,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冷媒管1外的空间,不能全部被冻结,否则无法进行循环;因此,外溶冰方式为了达到正常的储冰供应冷能,必须提供更大的空间,故而其储冰率低。相较之下,内溶冰方式以温度较高的回水循环经过储冰槽的结冰管 2内部,而让结冰管2的表面所附着的结冰部分21,使由内层的溶冰部分22由内向外溶化, 其储冰率高,有效储冰容积大是其优点,但其缺点是溶冰部分22水域的热传导系数仅为冰的1/4,故而会形成相当大的热阻,如此使得溶冰释冷的速率受阻。比较以上两种方式,我们从图3的实验数据来看,内溶冰方式要完全溶冰(指 100%溶冰),其卤水温度往往会超过13°C以上,由此可以理解到内溶冰与外溶冰的储冷释出比率,还是外溶冰方式会优于内溶冰方式,但由于外溶冰方式的设备成本高,且所需空间较大;因此,还是以内溶冰方式较能符合使用需求,故而要如何解决内溶冰所存缺点,使其具有与外溶冰的使用效益,已成为空调储冰技术上所欲突破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利用流体注入热传溶冰的储冰槽结构,可促进结冰管外的结冰由冰溶化成水,使溶冰部分被结冰部分与结冰管所包住,其静置状态的冰水将会因流体的注入产生流动效果,以提升溶冰效率,进而发挥其储冰释冷的效果。为达成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其于一储冰空调系统设有一储冰槽,该储冰槽设有一流体输入装置,该流体输入装置包含有一输送泵及一主输送管,该主输送管更延接有至少一支管,该支管具有至少一送出口,该送出口对应设置于接近该储冰槽其结冰管外周缘处,由此加速溶冰部分的热传导,改变其静置状态,以提升溶冰速率,进而发挥储冰空调系统的储冰释冷效果。上述本发明的储冰槽,其设有一第一感温器及一第二感温器,该第一感温器用以侦测该储冰槽内冷冻水的温度值,该第二感温器用以侦测该结冰管其溶冰部分的温度值。
上述本发明的流体输入装置,其中该输送泵受一控制器的控制而作动,该控器则依据该第一、二感温器其所测得的温度值的比对结果,以控制该输送泵的运转作动。由本发明利用流体的导热,以增加内溶冰其溶冰效率,本发明的内溶冰方式远较一般外溶冰的溶冰效率高,又无外溶冰其设备高昂、占空间的问题,故而本发明具有显著性的进步效益,能有效发挥节能效果。


图1为习式外溶冰其冷媒管剖面示意图;图2为习式内溶冰其结冰管剖面示意图;图3为外溶冰与内溶冰储冷释出比较图;图4为本发明储冰循环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溶冰循环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结冰管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储冰槽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与外溶冰储冷释出比较图;图9为本发明储冰槽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冷媒管;2-结冰管;11-结冰部分;21-结冰部分;12-溶冰部分;22-溶冰部分; W-冷冻水;4-储冰槽;3-制冰/空调主机;40-冷媒;9、9'-流体输入装置;41-结冰管; 9U931'-主输送管;411-结冰部分;911、91Γ -支管;412-溶冰部分;912、912 ‘-送出口 ;42-排气口 ;913-空气引出管口 ;914-排气主管;915-排气支管;92、92'-输送泵; 5-热交换器;71-储冰泵;932 ‘-回流管;72-热交换泵;6-冷却水塔;73-主机泵;Tl-第一感温器;74-冷却泵;Τ2-第二感温器;8-控制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兹配合图示、图号的说明,详细介绍本发明其具体实施例如后首先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储冰空调系统的储冰循环示意图,即在储冰循环时, 利用制冰/空调主机3将运转热由一冷却泵74送至一冷却水塔6排出,而一主机泵73则将卤水送至该制冰/空调主机3制冷至-5°C,并由一储冰泵71传输至一储冰槽4进行储冰循环,并将冷储存于该储冰槽4 ;另在溶冰循环时(如图5所示),该储冰槽4开始进行溶冰释冷,并以一热交换泵72将卤水传输至一热交换器5,以对空调负荷区进行空调供应,此外在热交换后的卤水则利用该储冰泵71回流该储冰槽4,以完成一溶冰释冷循环。如图6、7所示,本发明于该储冰槽4设有一流体输入装置9,该流体输入装置9包含有一输送泵92及一主输送管91,该主输送管91延接有至少一支管911,该支管911设有至少一送出口 912,该送出口 912对应设置于该储冰槽4其多个呈环状的结冰管41外周缘处,当储冰空调系统须进行溶冰作动时,该流体输入装置9其输送泵92受一控制器8的控制,会将流体(该流体为空气,其温度约为常温,而结冰部分411的温度为0°C)经主输送管 91其支管911的送出口 912,将流体送进溶冰部分412使其静置状态产生流动,即在结冰部分411内层的溶冰部分412内的溶冰水,由静置状态因水流动产生加速溶冰速率,同时因溶冰部分412受到该流体输入装置9送出的流体的加速热导效应结果,会让溶冰部分412的水域流动性增加,以发挥该储冰空调系统的储冰释冷效果。上述本发明的流体输入装置9,其主输送管91的支管911的送出口 912,其理想设置点最好是在结冰管41周缘的上方;而在该储冰槽4内的空气更可经由储冰槽4的至少一排气口 42排出,以利空气的排出。上述本发明的流体输入装置9,为了有较佳排气效果,更设有一排气主管914,该排气主管914设有至少一排气支管915,该排气支管915的一端设有至少一空气引出管口 913,该空气引出管口 913最理想设置点置入于该溶冰部分412中,即使空气能自该空气引出管口 913、排气支管915、排气主管914排出(请参阅图6所示)。上述本发明储冰槽其流体输入装置9所输送的流体,最好是常温空气,如果该流体为水时,则其温度要维持与储冰槽4的槽内温度大致相同,至于该流体为水时其实施例则如图9所示,该流体输入装置9'包含有一输送泵92'及一主输送管931',该主输送管 931'延接有至少一支管91Γ,该支管911'设有至少一送出口 912',该送出口 912'对应置于该储冰槽4其多个呈环状的结冰管41外周缘处,当储冰空调系统须进行溶冰作动时,该流体输入装置9'其输送泵92'受该控制器8的控制,会将流体(指水)经主输送管 931'其支管911'的送出口 912'送出,使结冰部分411内层的溶冰部分412产生加速溶冰效率,由于溶冰部分412受到该流体输入装置9'送出的流体的热导效应,会让溶冰部分 412的水域流动性增加,以发挥储冰空调系统的储冰释冷效果,其作动则与上述实施例同; 此外,该储冰槽4更设有一回流管932',以供该流体输入装置9'送出的流体的回流。上述本发明的储冰槽4其更设有一第一感温器Tl及一第二感温器T2,该第一感温器Tl用以侦测该储冰槽4内其冷冻水的温度值TA1,该第二感测器T2用以侦测该结冰管41其溶冰不分412的温度值TA2,并经该控制器8根据TAl与TA2的比对结果,即在储冰槽4释冷时,该溶冰部分412的温度值TA2低于或等于冷冻水的温度值TAl加上设定差值X时(即TA2STA1+X)时,控制器8会驱控该输送泵92 (92')运转,而将流体由送出口 912(912')送至该结冰管41溶冰部分412,由此以加速其热导效果及其流动性,改变其静置状态,以提升该储冰槽其溶冰速率。由本发明利用流体的导热,以增加内溶冰其溶冰效率,此由图8所示的比较结果, 对照图3可以发现本发明的内溶冰方式远较一般外溶冰的溶冰效率高,又无外溶冰其设备高昂、占空间的问题,故而本发明具有显著性的进步效益,能有效发挥节能效果。以上对本发明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增强内溶冰效率的储冰槽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储冰空调系统设有一储冰槽, 该储冰槽设有一流体输入装置,其中该流体输入装置,其包含有一输送泵及一主输送管,该主输送管更延接有至少一支管, 该支管具有至少一送出口,该送出口对应设置于接近该储冰槽其结冰管外周缘处,由此加速溶冰部分的热传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内溶冰效率的储冰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输送泵受一控制器的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内溶冰效率的储冰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储冰槽设有一第一感温器及一第二感温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内溶冰效率的储冰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储冰槽设有至少一排气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内溶冰效率的储冰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送出口其理想设置点是在该结冰管周缘的上方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内溶冰效率的储冰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流体输入装置设有一回流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内溶冰效率的储冰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流体输入装置更设有一排气主管,该排气主管设有至少一排气支管,该排气支管设有一空气引出管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可增强内溶冰效率的储冰槽内溶冰结构,此尤指一种利用流体(指常温空气)注入热传溶冰的储冰槽结构,其于一储冰空调系统设有一储冰槽,该储冰槽设有一流体输入装置,该流体输入装置包含有一输送泵及一主输送管,该主输送管更延接有至少一支管,该支管具有至少一送出口,该送出口对应设置于接近该储冰槽的结冰管外周缘处,由此可加速溶冰部分的热传导,改变其静置状态,以提升其溶冰释冷速率,进而达到发挥储冰空调系统的储冰释冷效果。
文档编号F25C5/18GK102261724SQ201010185740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8日
发明者翁健伦, 翁国亮, 翁靖茹 申请人:勤益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