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713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温余热利用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不同效数间或不同级数间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它们的工作参数区间是不相连 的,在性能指数上更是有着较大的差别。从工作流程来看,为提高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的最高供热温度,关键在于降低进入 发生器的溶液浓度;为了能够利用更低温度的余热资源,关键在于提高吸收器出口的稀溶 液浓度。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同时提高吸收器出口的稀溶液浓度和降低进入发生器的溶 液浓度,并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需求来选择溶液浓度降低和提高的幅度,这将有着非 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提升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的供热温度、使其具有较高的性能指数和实现工作 参数之间和性能指数之间的无间断衔接,本发明采用巧妙的流程,将回热原理应用于溶液 的吸收-发生过程,以吸收-蒸发器和第一吸收-发生器构成回热流程,建立起回热式吸 收-发生系统;并以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为基础,增加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 蒸发器或再加上第二蒸发器、节流阀和冷剂液泵在内的相关部件,得到不同效数、不同级数 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使每一工作参数区间都有相对应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实现 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在工作参数区间上的连续化,实现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在性能指数上的连 续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包 括四种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和一系列基于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 热泵。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1.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它主要由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吸收-发生器、 第二吸收-发生器、发生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 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分汽室和第二分汽室组成,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 泵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一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 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第一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和第一吸收-发生器与第二分汽室连通,第二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吸收器连 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 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 二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或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 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或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 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或还分别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外部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双路循环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其中, 可选择采用溶液节流阀取代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变更为第一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 路经溶液节流阀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将第一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 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吸收-发生器与第二分汽室连通变更为第一分汽室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吸收-发生器与第二分汽室连通。2.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它主要由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吸收-发生器、第 二吸收-发生器、发生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第一分汽室、第二分汽室、第四溶液泵和溶液节流阀组成,吸收-蒸发器有 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一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第一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 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吸收-发生器与第二分汽室连通,第二分汽室还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与吸收-蒸 发器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 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蒸发器 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 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器还 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分汽室还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或还分别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外部连通或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 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双路循环回热式吸 收-发生系统;其中,可选择采用第二溶液节流阀取代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发 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变更为第 一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节流阀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 将第一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吸收-发生器与第二 分汽室连通变更为第一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吸收-发生器与第二分 汽室连通。3.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它主要由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吸收-发生器、第 二吸收-发生器、发生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第一分汽室和第二分汽室组成,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 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一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 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 汽室连通,第一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吸收-发 生器与第二分汽室连通,第二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或还分别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 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 发器连通,第一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外部连通或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 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路循环回热 式吸收-发生系统;其中,可选择采用溶液节流阀取代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发 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变更为第一吸收-发生器 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 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吸收-发生器与第二分汽室连通变更为第一分汽室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吸收-发生器与第二分汽室连通。4.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它主要由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吸收-发生器、 第二吸收-发生器、发生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 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分汽室、第二分汽室、第四溶液泵和溶液节流阀组成,吸收-蒸发器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一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 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 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第一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和第一吸收-发生器与第二分汽室连通,第二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 液泵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 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冷剂液管路 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器 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分汽室还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发 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或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形成单路循环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其中,可选择采用第二溶液节流阀取代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 通变更为第一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节流阀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将 第一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吸收-发生器与第二分 汽室连通变更为第一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吸收-发生器与第二分汽 室连通。5.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增加第 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节流阀、第一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 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 一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分汽室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将吸收-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吸收器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将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 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确定为第一 蒸发器或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时,第一冷凝 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变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 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加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
6.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增加第 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 一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 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 二吸收-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分汽室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 通,第一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第三蒸发器连通,将吸收-蒸发器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三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吸收器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将外部有冷剂 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 确定为第三蒸发器或第一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 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蒸 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 第二蒸发器时,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变更为第一冷凝 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加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 收-发生器连通。 7.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项所述、第二吸收-发生器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增加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 第二蒸发器、第一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或第三节流阀、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发 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 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将第一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 部连通确定为第一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 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或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 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将吸收-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 定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吸收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 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将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有冷 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 收-发生器连通、或确定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 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还分 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第二 蒸发器时,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或第二蒸发器连通确定 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取消第一蒸发器经第二节 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的冷剂液管路,第一蒸发器增加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 连通;②可选择将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 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同时将第一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 二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 连通。8.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项所述、第二吸收-发生器无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增加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 第二蒸发器、第一冷剂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冷剂液泵或第二节流阀,将发生器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冷剂 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将第一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 第一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 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将吸收-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 定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吸收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 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将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 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 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 收-发生器连通、或确定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 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还分 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可选择 增加第三节流阀,第一蒸发器增加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再将第二 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变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 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②无第二蒸发器时,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 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变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 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加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9.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项所述、第二吸收-发生器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增加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 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一冷剂液泵、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二冷剂 液泵或第四节流阀,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 流阀与第三蒸发器连通,将第一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分汽室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 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将吸收-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三蒸发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吸收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 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将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 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或第二蒸发器有冷剂 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 收-发生器连通、或确定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 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 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 ①可选择将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再有冷 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变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 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或第三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 通,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变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 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或第一蒸发器连通;②无第二蒸发器时,第二冷凝 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变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 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 通、第二蒸发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变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 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加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 器连通。 10.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项所述、第二吸收-发生器无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增加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 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一冷剂液泵、第二节流阀、第二冷剂液泵或第三节 流阀,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 通,第一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还有冷剂液 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第三蒸发器连通,将第一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 一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 与第二蒸发器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器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将吸收-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 为第三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吸收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 确定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将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 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 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 收-发生器连通、或确定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 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 ①可选择增加第四节流阀,第一蒸发器或第三蒸发器增加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与第二 蒸发器连通,同时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变更为第 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②无第二蒸发器时,第二冷凝 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变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 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加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11.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6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增设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 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 收-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 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 一冷凝器连通,形成单级并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12.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10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增设稀溶液管路经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之后与 发生器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再经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 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 生器连通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发生器释放 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 通,形成单级并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13.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6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 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 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 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 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增发 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 增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形成单级串联 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14.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10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 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热 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形成单级串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15.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3-14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 换器之后分别直接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和再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形成单级串 并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16.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6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 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 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 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 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 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 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发生器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形成单级串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17.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10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发生器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 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 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 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增发生 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 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形成单级串联双 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18.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6-17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 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之后分别与 新增发生器和发生器连通,形成单级串并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19.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6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增设稀溶液管路分别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 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和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一 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 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 汽作为新增第一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 器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新增 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形成单级并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0.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10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 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增设稀溶液管路分别经新增第一溶液热 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和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 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之后和新增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 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之后均与发生器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再经 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 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 第一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一发生器的驱动热 介质,新增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再有冷 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 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形 成单级并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1.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6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 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 通,新增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 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吸 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 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 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 一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一发生器的驱动热介 质,新增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 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形成 单级串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2.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10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 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 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 第一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 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 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 器、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 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 新增第一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 后新增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新增第一发 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形成单级串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3.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6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发生 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 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 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新 增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 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 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 收-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与第一冷 凝器连通——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一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一发生器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 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 动热介质,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形成单级串联三效回热 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4.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10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 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发 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 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 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 新增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 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调 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热 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 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 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一发生器 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 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连通,形成单级串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5.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将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 第三溶液泵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将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和 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或第 二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 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和吸收器连通,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 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6.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8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蒸发器,将吸收-蒸发器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 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将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 吸收-蒸发器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 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和吸收器连通、或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 增节流阀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 发器和吸收器连通,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 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7.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将吸收器有稀 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 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 吸收-蒸发器连通,将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和吸收器连通调整 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或第二冷凝器增设冷 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 分别与吸收-蒸发器和吸收器连通,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 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8.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8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蒸发器,将 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和吸收 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 分别与吸收-蒸发器和吸收器连通、或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和吸收器连 通,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 热泵。29.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和新增溶液泵,将第二分汽室有 浓溶液管路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 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与吸 收-蒸发器连通,将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或第二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 泵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形成由 新增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30.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8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溶液泵,将 第二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分汽室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吸收 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稀 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 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 泵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或第一 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 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31.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新增冷剂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器,将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 溶液泵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新增溶 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 收-发生器连通,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或第二冷凝器 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器连通后新增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 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向新增吸收器提供 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32.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8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器,将吸收-蒸发器有稀 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 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 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发生器连通,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 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器连通后新增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 吸收器连通、或调整为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器连通后新增吸收 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33.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 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 收-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 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第 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蒸发器 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器连通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 连通、或调整为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器连通后吸收器再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 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 器时,第二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器连通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新增吸收器连通变更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器连通后吸收 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34.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8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 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 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 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 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 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器连通后吸收器再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或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器 连通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35.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器和新增溶液泵,将发生器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 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有 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 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调整为第二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器连通后吸收器再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或调整为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器 连通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时,第二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器连通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变更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 与吸收器连通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36.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8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器和新增溶液泵,将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发生器与第一分汽室 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 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 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吸 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 收器连通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或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 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器连通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 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37.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10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器,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 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 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 凝器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由发生器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38.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10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新增吸收器、新增冷凝器和新增节流 阀,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 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 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新增吸收器和新增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发生器分别向 第一冷凝器和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39.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7_8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器,将第一蒸发器有冷剂 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 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 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 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和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新增发生器向吸收器或向吸收 器和吸收-蒸发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40.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9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节流阀,新增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形成由新增发生器分别向新增冷凝器和吸收器或向新增冷凝器、吸收器和吸 收-蒸发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41.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项所述、吸收-蒸发器和第二吸收-发生 器无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 节流阀、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器,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 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 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 为第二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器连通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或调整为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器连通后吸 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 器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 成由吸收器和发生器共同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时,将第二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器连 通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变更为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 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器连通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42.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8项所述、吸收-蒸发器无被加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发生器、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器,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 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 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增设冷 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器连通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或 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器连通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和发生器共 同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43.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蒸发器,将 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 增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或第二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新增吸 收-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器和吸收-蒸发器连 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和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 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或共同向 吸收器和吸收-蒸发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44.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8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蒸发器 和新增溶液泵,将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 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 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 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新增 吸收-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器和吸收-蒸发器 连通、或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新增吸收-蒸发器连通后新增吸 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器和吸收-蒸发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 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和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或共同向吸收器和吸收-蒸发器提供 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45.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1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节流阀,将新增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新 增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 第一冷凝器连通,发生器和吸收器分别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新增冷凝器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和发生器共同分别向第一冷凝器和新增吸 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46.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2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将新增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 为新增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 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发生器和吸收器分别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新 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和发生器共同分别向第一冷凝器 和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47.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18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连通,新增 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以新增冷凝器为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单级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48.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9-M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第三节流阀,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连通,新增 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以新增冷凝器为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单级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49.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9-M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第三节流阀,新增第一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 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 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以新增冷凝器为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单级三效回热式第三 类吸收式热泵。50.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7-49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一流量调节阀和新增第二流量调节阀,将第一冷凝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 外部连通调整为外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后第一冷凝器再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分别经新增第一流量节流阀与外部连通和经新增第二流量调节阀与新增冷凝器连通, 将新增冷凝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经新增 第二流量节流阀与新增冷凝器连通后新增冷凝器再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可 调节型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51.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18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新增第一发生 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 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 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 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 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以单级双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52.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1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二节流阀,将新增第二发生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增设 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 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形成 以单级双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53.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18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和新增 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 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 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新增冷凝器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 二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和新增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形成以单级双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54.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3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三节流阀,将新增第二发生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增设 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 阀与新增冷凝器连通——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形成 以单级双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55.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9-M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第三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新增第二发生 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 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三发生器 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三 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 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以单级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56.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5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三节流阀,将新增第三发生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或新 增第一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三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 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发生器或新增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 为新增第三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形成以单级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57.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9-M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第三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和新增 第三节流阀,新增第二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 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三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还有浓 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新增冷凝器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 三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和新增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形成以单级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58.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7项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四节流阀,将新增第三发生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或新 增第一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三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 路经新增第四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发生器或新增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 为新增第三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形成以单级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路循环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 意图。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路循环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 意图。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路循环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 意图。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路循环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 意图。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 示意图。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 示意图。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和流程 示意图。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4种结构和流程 示意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5种结构和流程 示意图。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6种结构和流 程示意图。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7种结构和流 程示意图。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级并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 程示意图。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级串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级串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级并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 程示意图。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级串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1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级串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1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1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2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2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4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2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5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2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6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M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2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沈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2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4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观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5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四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6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3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7种结构 和流程示意图。图3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新增冷凝器为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单级双效回热 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3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新增冷凝器为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可调节型单级 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3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单级双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 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3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单级双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 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中,1-吸收-蒸发器,2-吸收器,3-第一吸收-发生器,4-第二吸收-发生器, 5-发生器(精馏塔)/第一发生器,6-第一溶液泵,7-第二溶液泵,8-第三溶液泵,9-溶液 热交换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第一分汽室,12-第二分汽室, 13-第四溶液泵,14-溶液节流阀/第一溶液节流阀,15-第二溶液节流阀,16-第一冷凝器, 17-第二冷凝器,18-第一蒸发器,19-第二蒸发器,20-节流阀/第一节流阀,21-冷剂液泵/ 第一冷剂液泵,22-第二冷剂液泵,23-第三蒸发器,24-第二节流阀,25-第三节流阀,26-第 四节流阀;A-新增发生器/新增第一发生器,B-新增节流阀/新增第一节流阀,C-新增溶 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D-新增溶液泵/新增第一溶液泵,E-新增第二发生 器,F-新增第二节流阀,G-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H-新增第二溶液泵,I-新增吸收-蒸 发器,J-新增冷剂液泵,K-新增吸收器,L-新增冷凝器,M-新增第三节流阀,N-新增第一 流量调节阀,0-新增第二流量调节阀。需要指明的是(1)图1-4中,吸收-蒸发器1、第一吸收-发生器1和第二分汽室12实现回热。(2)吸收-蒸发器1的主要作用在于加热流经其内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第二吸 收-发生器4的主要作用在于使流经其内的溶液受热汽化,二者有时可分别承担部分低温 热负荷。(3)采用以氨水溶液为代表的工作介质时,此时发生器称作精馏塔,第一精馏塔还 要增加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4)采用以氨水溶液为代表的工作介质时,氨水溶液所涉及到的第一分汽室11必 要时增加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5)以图1所示为例,第一吸收-发生器3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降压 降温、再流经第二吸收-发生器4吸热而实现部分汽化;此时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有两个 作用——实现溶液间的热交换和对稀溶液进行节流降压,必要时在第一吸收-发生器3出 口的稀溶液管路上增加溶液节流阀,或采用溶液节流阀取代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此时 对热泵性能指标有少许影响。(6) “单级并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的“并联”是指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实现双效流程时溶液循环为并联;“单级并联三效”亦如此。(7) “单级串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的“串联”是指回热式第三类吸 收式热泵实现双效流程时溶液循环为串联;“单级串联三效”亦如此。(8)诸如“单级双效”等术语中的“单级”是引用了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的称呼, “双效”也是沿用了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高温驱动热介质发生作用的角度来称呼的。(9)图21中,当新增吸收器K和第一吸收-发生器3之间的压差过小时,可不设置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或在新增吸收器K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的稀溶液管路上设置新 增溶液泵D。(10)图18-23 J6-30中,第二吸收-发生器4对外提供热负荷的温度比吸收器2 对外提供热负荷的温度低一级,此时第二吸收-发生器4承担加热流经其内的溶液并使溶 液部分汽化的作用;外部有适合的热负荷需求时,第二吸收-发生器4仍可同时对外供热; 类似的情况还有图20-23中的吸收-蒸发器1。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在具体实例表述时,非必要情况下不重 复表述结构和流程。图1所示的双路循环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吸收-发生器、第二吸收-发生 器、发生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第一分汽室和第二分汽室组成,吸收-蒸发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8与第一吸 收-发生器3连通,第一吸收-发生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吸 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第一分汽室1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一吸收-发生器3与第二分汽室12连通,第二分汽室12还有浓溶液 管路与吸收器2连通,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 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5连通,发生器5还有浓溶 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吸收-蒸发器1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吸收器2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 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分汽室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第一分 汽室1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4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 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5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驱 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来自外部的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2、被来自第二分汽室12的浓溶液吸 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2的稀溶液进入吸收-蒸发器1、吸收来自第二分汽室12的 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1的冷剂液,来自外部的冷剂液流经吸收-蒸发器1、 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发生器3提供;吸收-蒸发器1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8 加压进入第一吸收-发生器3、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第一吸 收-发生器3的溶液,第一吸收-发生器3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降温降压后再 流经第二吸收-发生器4、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第一分汽室11,进入第一分汽室11的溶液释放并对外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分汽室11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 后再流经第一吸收-发生器3、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第二分汽室12,进入第二分汽室12的 溶液释放并向吸收-蒸发器1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分汽室12的浓溶液进入吸收器2 ;来自 外部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发生器4、被来自发生器5的浓溶液吸收并分别放热于被 加热介质和流经第二吸收-发生器4的溶液,第二吸收-蒸发器4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 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发生器5,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发生器5的溶液对外释放冷剂 蒸汽,发生器5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放热并降压后进入第二吸收-发生器4,形 成双路循环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图2所示的双路循环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与图1所示的相比,图2所示的改变 有①吸收-蒸发器1增加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增加溶液节流阀14,吸收器2有 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14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③增加第四溶液泵13,第二分汽室12 经第四溶液泵13与吸收器2连通;④第一分汽室11增加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⑤外部 提供冷剂蒸汽给吸收-蒸发器1,吸收-蒸发器1还要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图3所示的单路循环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吸收-发生器、第二吸收-发生 器、发生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第一分汽室和第二分汽室组成,吸收-蒸发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8与第一吸 收-发生器3连通,第一吸收-发生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 收-发生器4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9与发生器5连通,发生器5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 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第一分汽室1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第二溶液热交 换器10和第一吸收-发生器3与第二分汽室12连通,第二分汽室12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吸 收器2连通,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吸收-蒸发器1还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吸收器2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 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分汽室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第一 分汽室1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4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 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5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 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来自外部的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2、被来自第二分汽室12的浓溶液吸 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2的稀溶液进入吸收-蒸发器1、吸收来自第二分汽室12的 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1的冷剂液,来自外部的冷剂液流经吸收-蒸发器1、 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发生器3提供;吸收-蒸发器1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8 加压进入第一吸收-发生器3、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第一吸 收-发生器3的溶液,第一吸收-发生器3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降温降压后进 入第二吸收-发生器4、吸收来自外部的冷剂蒸汽并分别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和流经第二吸 收-发生器4的溶液,第二吸收-蒸发器4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9进入发生器5,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发生器5的溶液对外释放冷剂蒸汽,发生器5的浓溶 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放热并降压后再流经第二吸收-发生器4、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第一分汽室11,进入第一分汽室11的溶液释放并对外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分汽室11的浓溶液 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后再流经第一吸收-发生器3、吸热部分汽化后进 入第二分汽室12,进入第二分汽室12的溶液释放并向吸收-蒸发器1提供冷剂蒸汽,第二 分汽室12的浓溶液进入吸收器2,形成单路循环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图4所示的单路循环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与图3所示的相比,图4所示的改变 有①吸收-蒸发器1增加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增加第一溶液节流阀14,吸收器 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节流阀14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③增加第四溶液泵13,第二 分汽室12经第四溶液泵13与吸收器2连通;④取消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增加第二溶液 节流阀15,第一分汽室1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一吸收-发生器3与第二分汽 室12连通,第一吸收-发生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节流阀15与第二吸收-发生器 4连通;⑤外部提供冷剂蒸汽给吸收-蒸发器1,吸收-蒸发器1还要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图5所示的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取消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 外部连通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增加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节流 阀、第一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将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5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20与第二 蒸发器19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器19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 定为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17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 经第一冷剂液泵21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将吸收-蒸发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 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将吸收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将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 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确定 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2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 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18和第二蒸发器19还 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发生器5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一冷凝器16、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 冷剂液,第一冷凝器16的冷剂液经节流阀20节流降压后进入第二蒸发器19、吸收余热成冷 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发生器4提供;第一分汽室11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冷凝器17、 放热于冷却介质后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17的冷剂液经第一冷剂液泵21升压后进入第一 蒸发器18,进入第一蒸发器18的冷剂液分成两路一一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 收器2提供,第二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2加压后流经吸收-蒸发器1、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 一吸收-发生器3提供,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6所示的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取消第二吸收-发生器4对外 连通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增加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 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一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将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20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器1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第一分汽室 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17连 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21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第一蒸发器 18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M与第三蒸发器23连通,将吸收-蒸发器1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三蒸发器2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将吸收器2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将外部 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 生器3连通确定为第三蒸发器2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2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 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被加 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18、第 二蒸发器19和第三蒸发器23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发生器5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一冷凝器16、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 冷剂液,第一冷凝器16的冷剂液经第一节流阀20节流降压后进入第二蒸发器19、吸收余热 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发生器4提供;第一分汽室11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冷凝器 17、放热于冷却介质后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17的冷剂液经第一冷剂液泵21升压后进入第 一蒸发器18,进入第一蒸发器18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 吸收器2提供,第二路经第二节流阀M节流进入第三蒸发器M,进入第三蒸发器M的冷剂 液分成两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1提供,第二路经第二冷剂 液泵22加压后流经吸收-蒸发器1、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发生器3提供,形成单 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7所示的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3所示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增加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 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发生 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第 一冷凝器1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20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将第一分汽室11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17连通,第二 冷凝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21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第一蒸发器18还有冷 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M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器1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吸收-蒸 发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 1连通,将吸收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 收器2连通,将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2与 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第 一冷凝器16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第一蒸发器18和第二蒸发器19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发生器5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一冷凝器16、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 冷剂液,第一冷凝器16的冷剂液经第一节流阀20节流降压后进入第一蒸发器18 ;第一分汽室11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冷凝器17、放热于冷却介质后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17 的冷剂液经冷剂液泵21升压后进入第一蒸发器18 ;进入第一蒸发器18的冷剂液分成三 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2提供,第二路经第二节流阀M节流进入第 二蒸发器19、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发生器4提供,第三路经第二冷剂液泵 22加压后再流经吸收-蒸发器1、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发生器3提供,形成单级 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8所示的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3所示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取消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外 部连通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吸收-蒸发器1增加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增加第一冷 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一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 将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 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20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将第一分汽 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17 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21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将第二吸 收-发生器4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器1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 收-发生器4连通,将吸收-蒸发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将吸收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 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将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 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 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2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 17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18和第二蒸发器19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发生器5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一冷凝器16、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 冷剂液,该冷剂液经第一节流阀20节流降压后进入第一蒸发器18,进入第一蒸发器18的冷 剂液分成三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1提供,第二路吸收余热 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2提供,第三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2加压后再流经吸收-蒸发器1、吸 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发生器3提供;第一分汽室11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冷凝 器17、放热于冷却介质后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17的冷剂液经冷剂液泵21升压后进入第二 蒸发器19、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发生器4提供,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 吸收式热泵。图9所示的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4所示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增加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 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器、第一节流阀、冷剂液泵、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和 第四节流阀,将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 一冷凝器16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20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 第二蒸发器19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25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第一蒸发器18还有 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M与第三蒸发器23连通,将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 部连通确定为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17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21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器1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吸收-蒸 发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三蒸发器2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 1连通,将吸收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 收器2连通,将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确定为第一冷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沈与吸 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第一 冷凝器16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一蒸发器18、第二蒸发器19和第三蒸发器23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发生器5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一冷凝器16、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 冷剂液,该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第一节流阀20节流降压后进入第二蒸发器19,第 二路经第四节流阀沈节流后再流经吸收-蒸发器1、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发生 器3提供;第一分汽室11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冷凝器17、放热于冷却介质后成冷剂 液,第二冷凝器17的冷剂液经冷剂液泵21升压后进入第二蒸发器19 ;进入第二蒸发器19 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发生器4提供,第二路 经第三节流阀25进入第一蒸发器18 ;进入第一蒸发器18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吸 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2提供,第二路经第二节流阀M节流后进入第三蒸发器23、 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1提供,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0所示的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9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取消第二蒸发器19和第三节 流阀25,取消第二蒸发器19经第三节流阀25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的冷剂液管路,将第一 冷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20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16有冷 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20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将第二冷凝器17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 泵21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17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21与第一蒸发 器18连通,第一蒸发器18增加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②流程上,发生器5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一冷凝器16、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 冷剂液,该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第一节流阀20节流降压后进入第一蒸发器18,第 二路经第四节流阀沈节流后再流经吸收-蒸发器1、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发生 器3提供;第一分汽室11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冷凝器17、放热于冷却介质后成冷剂 液,第二冷凝器17的冷剂液经冷剂液泵21升压后进入第一蒸发器18 ;进入第一蒸发器18 的冷剂液分成三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发生器4提供,第二路 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2提供,第三路经第二节流阀M进入第三蒸发器23、吸收 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1提供,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0是图9所示热泵无第二蒸发器19时的结构示意图;当利用余热介质的潜热 时,第二蒸发器19所承担的向第二吸收-发生器4提供冷剂蒸汽的任务则由第一蒸发器18 来承担——第一蒸发器18增加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图11所示的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4所示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取消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外 部连通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增加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一冷剂液泵、第二节流阀和第二冷剂液泵,将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 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20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第一蒸发器18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 节流阀M与第三蒸发器23连通,将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 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17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 剂液泵21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 第二蒸发器1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吸收-蒸发器1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三蒸发器2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将吸收器2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将外部 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 生器3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2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 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被加 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18、第 二蒸发器19和第三蒸发器23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发生器5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一冷凝器16、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 冷剂液,该冷剂液经第一节流阀20节流后进入第一蒸发器18 ;进入第一蒸发器18的冷剂 液分成三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2提供,第二路经第二节流阀M节 流后进入第三蒸发器23、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1提供,第三路经第二冷剂 液泵22加压后吸收-蒸发器1、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发生器3提供;第一分汽 室11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冷凝器17、放热于冷却介质后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17的冷 剂液经第一冷剂液泵21升压后进入第二蒸发器19、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发 生器4提供,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2所示的单级并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 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6增设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 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 将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 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 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第一冷凝器16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发生器4的部分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和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C进入新增发生器A,来自发生器5的冷剂蒸汽流经新增发生器A、加热进入新增发生器 A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新增发生器A产生的冷剂蒸汽向第一冷凝器16提供;新增发生器 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第二吸收-发生器4,流经新增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 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节流阀B节流进入第一冷凝器16,形成单级并联双效回热式第三 类吸收式热泵。图13所示的单级串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7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和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 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 第一分汽室11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 换器9与发生器5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9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发生器5连通,将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 凝器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 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发生 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发生器4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发生器5,发生器5产生的冷剂蒸汽向新增发生器A提供以作为其 驱动热介质,发生器5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新增发生器A ;流经新增发生器 A的冷剂蒸汽加热进入新增发生器A的稀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16提供冷剂蒸汽,新增 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进入第一分汽室11,流经 新增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放热形成冷剂液后再经新增节流阀B节流进入第一冷凝器16,形 成单级串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2所示的单级串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 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 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5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 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 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发生器5连通,将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 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 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 凝器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 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发生 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②流程上,发生器5释放的冷剂蒸汽向新增发生器A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 二吸收-发生器4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新增发生器A,流 经新增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新增发生器A产生的冷剂 蒸汽进入第一冷凝器16,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 入发生器5 ;发生器5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第二吸 收-发生器4,流经新增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放热形成冷剂液后再经新增节流阀B节流进入 第一冷凝器16,形成单级串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5所示的单级并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 二发生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 换器,第一溶液泵6增设稀溶液管路分别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 连通和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浓溶 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 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产 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一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 凝器16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 第二发生器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发生器4的一部分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和新增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C进入新增第一发生器A,发生器5的释放向新增第一发生器A提供冷剂蒸汽以作 为其驱动热介质,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第二 发生器E提供冷剂蒸汽,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第二 吸收-发生器4 ;第二吸收-发生器4的另一部分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和新增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G进入新增第二发生器E,来自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 E、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16提供冷剂蒸汽,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浓溶液 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进入第二吸收-发生器4 ;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 放热形成的冷剂液经新增第一节流阀B节流进入第一冷凝器16,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 冷剂蒸汽放热形成的冷剂液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节流进入第一冷凝器16,形成单级并联三 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6所示的单级串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7所示的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取消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外部连通 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 流阀、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 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 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新增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5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 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 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5连通,将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 调整为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 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一 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 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新增第一 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二发生器F还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发生器4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G、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发生器5,发生器5产生的冷剂蒸汽 提供给新增第一发生器A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发生器5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 进入新增第一发生器A,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第二发生器E提供冷剂蒸汽,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进 入新增第二发生器E,来自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加热进入 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16提供冷剂蒸汽,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G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进入第一分汽室11 ;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冷剂 蒸汽放热形成的冷剂液经新增第一节流阀B节流进入第一冷凝器16,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 E的冷剂蒸汽放热形成的冷剂液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节流进入第一冷凝器16,形成单级串 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7所示的单级串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8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取消吸收-蒸发器1与外部 连通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 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 液泵,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 器5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 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H和新增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 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与发生器5连通,将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第 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5有浓溶液 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 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将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 整为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 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一发 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 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新增第一发 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二发生器F还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发生器4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 进入新增第二发生器E,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泵H和新增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G进入新增第一发生器A,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 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发生器5,发生器5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新增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进入第一分汽室11 ;发生 器5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新增第一发生器A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 A的冷剂蒸汽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第二发生器E提供冷剂蒸汽以作为其驱动 热介质,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冷剂蒸汽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16提 供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放热形成的冷剂液经新增第一节流阀B节 流进入第一冷凝器16,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冷剂蒸汽放热形成的冷剂液经新增第二节 流阀F节流进入第一冷凝器16,形成单级串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8所示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增加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 吸收-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将吸收-蒸发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8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 收-蒸发器I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I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C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将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 1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第一蒸 发器1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 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2连通。②流程上,吸收-蒸发器1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新增吸收-蒸发 器I、吸收来自第一蒸发器18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与流经新增吸收-蒸发器I的冷剂液,新 增吸收-蒸发器I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第一吸收-发生器 3 ;第一蒸发器18的一路冷剂液经新增冷剂液泵J加压后再流经新增吸收-蒸发器I、吸热 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2提供,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 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9所示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增加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 溶液泵、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将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 通调整为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新增 吸收-蒸发器I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吸收-蒸发器1 连通,将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 蒸发器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第一蒸发器1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 增冷剂液泵J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 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2连通。②流程上,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新增吸收-蒸发器I、 吸收来自第一蒸发器18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新增吸收-蒸发器I的冷剂液,新增吸 收-蒸发器I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吸收-蒸发器1 ;第一 蒸发器18的一路冷剂液经新增冷剂液泵J加压后再流经新增吸收-蒸发器I、吸热成冷剂 蒸汽并向吸收器2提供,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 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20所示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7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取消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外 部连通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增加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 溶液泵,将第二分汽室12有浓溶液管路与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分汽室12有浓溶液管 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吸收器2连通,将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与吸 收-蒸发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蒸发 器I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I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将第一蒸发器18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 器I连通,第一冷凝器1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后新 增吸收-蒸发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②流程上,第一蒸发器18的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蒸发器I提供,第一冷凝器16 的一路冷剂液经新增节流阀B节流后再流经新增吸收-蒸发器I、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2提供;第二分汽室12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吸收器2、 吸收来自新增吸收-蒸发器I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新增吸收-蒸发器I、吸收来自第一蒸发器18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 经新增吸收-蒸发器I的冷剂液,新增吸收-蒸发器I的稀溶液进入吸收-蒸发器1,形成 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21所示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8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吸收-蒸发器1与外部 连通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增加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器,将吸收-蒸发 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8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1有稀 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 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将吸收器2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1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吸收器2连通后 新增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第一冷凝器16的一路冷剂液经新增节流阀B节流后流经吸收器2、吸热 成冷剂蒸汽并向新增吸收器K提供,吸收-蒸发器1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C进入新增吸收器K、吸收来自吸收器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 收器K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第一吸收-发生器3,形成由吸收器向新增吸收 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22所示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器,将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发 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 增吸收器K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第二吸 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5连通调整为 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和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9与发生器5连通,将吸收器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蒸发器19增设 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吸收器2连通后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 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第二蒸发器19的一路冷剂液经新增冷剂液泵J加压后再流经吸收器2、 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新增吸收器K提供,第二吸收-发生器4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C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发生器5,发生器5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 换器9进入新增吸收器K、吸收来自吸收器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 K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第二吸收-发生器4,形成由吸收器向新增吸收器提 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23所示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新增吸收器和新增溶液泵,将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 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 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5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 液泵6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 溶液泵D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5连通,将吸收器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调整为第二蒸发器19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吸收器2连通后吸收器2再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第二蒸发器19的冷剂液经新增冷剂液泵J加压后再流经吸收器2、吸热 成冷剂蒸汽并向新增吸收器K提供,第二吸收-发生器4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和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新增吸收器K、吸收来自吸收器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 增吸收器K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发生器5,发生器5的浓溶 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第二吸收-发生器4,形成由吸收器向 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M所示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 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器,将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整 为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 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16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发生器5释放的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器K、被来自新增发生器A的浓 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K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C进入新增发生器A,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新增发生器A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16 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新增吸收器K,形成由发 生器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25所示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8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取消吸收-蒸发器1与外部连 通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新增吸收器、新增 冷凝器和新增节流阀,发生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 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 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K和新增冷凝器L还分别有 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发生器5的一部分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器K、被来自新增发生器A的 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K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C进入新增发生器A,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新增发生器A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冷凝器L 提供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冷凝器L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新增冷凝器L冷 剂液经新增节流阀B节流后进入第一冷凝器16,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C进入新增吸收器K,形成由发生器分别向第一冷凝器和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沈所示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 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器,将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 1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 K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 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 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2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第一蒸发器18的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器K、被来自新增发生器A的浓 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K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C进入新增发生器A,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新增发生器A的溶液释放并向吸收器2提供冷 剂蒸汽,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新增吸收器K,形成由新增发生 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27所示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在图沈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节流阀,新增 发生器A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 流阀B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新增 发生器分别向新增冷凝器和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图观所示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新增发生 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器,将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 器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稀溶液 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 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将吸收器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调整为第二蒸发器19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吸收器2连通后吸收器2再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16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第二蒸发器19的冷剂液经新增冷剂液泵J加压后流经吸收器2、吸热成 冷剂蒸汽并向新增吸收器K提供,发生器5释放的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K提供;进入新增 吸收器K的冷剂蒸汽被来自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 K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新增发生器A,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 新增发生器A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16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新增吸收器K,形成由吸收器和发生器共同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 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四所示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新增发生 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蒸发器,将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 收-蒸发器I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I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 吸收-蒸发器I连通,第一蒸发器1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新增吸收-蒸发 器I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器2和吸收-蒸发器1连通, 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2连通。②流程上,第一蒸发器18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蒸发器I、被来自新增发 生器A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流经新增吸收-蒸发器I的冷剂液,新增吸收-蒸发器I的 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新增发生器A,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新增 发生器A的溶液释放并向吸收器2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C进入新增吸收-蒸发器I ;第一蒸发器18的一路冷剂液经新增冷剂液泵J加压后流 经新增吸收-蒸发器I、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2提供,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 增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30所示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在图观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阀, 将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凝器 16连通,发生器5和吸收器2分别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新增冷凝器L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和发生器共同分别向第一冷凝器和新增吸 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31所示的以新增冷凝器为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单级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是这样实现的在图12所示的单级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第 二节流阀,发生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冷剂液管路 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形成以新增冷凝器为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单级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32所示的以新增冷凝器为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可调节型单级双效回热式第三类 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在图31所示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一流量调节阀和新增第 二流量调节阀,将第一冷凝器16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外部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后第一冷凝器16再有被加热介质管路分别经新增第一流量节流 阀N与外部连通和经新增第二流量调节阀0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将新增冷凝器L有被加 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16有被加热介质管路经新增第二流量节流阀0 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后新增冷凝器L再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可调节型回热 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33所示的以单级双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 的①结构上,在图12所示的单级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 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新增第一发生器A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一发生器A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 吸收器K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 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第二 发生器E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 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提升余热温度的第二级流程是这样进行的新增发生器A产生的一部 分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器K、被来自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 质,新增吸收器K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新增第二发生器E, 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16提供冷剂蒸汽,新增 第二发生器E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新增吸收器K,形成以单级双效为第一级 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34所示的以单级双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 的①结构上,在图12所示的单级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 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新增第二节流阀和新增第 三节流阀,新增第一发生器A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稀 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 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发生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 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M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发生器 5产生的一部分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冷凝器L还有冷剂液管 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新增吸收器K和新增冷凝器L还分别有被加 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提升余热温度的第二级流程是这样进行的新增第一发生器A产生的 一部分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器K、被来自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 热介质,新增吸收器K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新增第二发生 器E,来自发生器5的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加热进入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溶液 释放并向新增冷凝器L提供冷剂蒸汽,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 进入新增吸收器K,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后再经新增第三节流 阀M节流进入新增冷凝器L ;进入新增冷凝器L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新 增冷凝器L的冷剂液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节流进入第一冷凝器16,形成以单级双效为第一 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 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具有如下的效果和优势1.提出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结构合理,回热幅度可调节。2.提出的系列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能够利用更低温度的余热资源,提高余 热资源利用率。3.提出的系列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丰富了吸收式热泵,可更好地实现热泵 供热与用户用热间的相互匹配。
4.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系列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可使单一热泵机组的工作参 数和性能指数之间实现连续对应,能够实现相邻热泵机组之间在工作参数和性能指数上的 连续衔接。5.提出的系列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能够根据余热参数和供热温度的高低来 选择回热的程度,有利于热泵机组保持较高性能指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权利要求
1.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它主要由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吸收-发生器、第二 吸收-发生器、发生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第一分汽室和第二分汽室组成,吸收-蒸发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 泵(8)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10)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分汽室(11)连通,第一分汽室(11)还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一吸收-发生器(3)与第二分汽 室(12)连通,第二分汽室(12)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吸收器(2)连通,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 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发生器(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9)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吸收-蒸发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或 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 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 通,吸收器( 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 分汽室(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第一分汽室(11)还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外部连通或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 收-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或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 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 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双路循环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其中,可选择采用溶液节流阀(14) 取代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将第一吸收-发生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变更为第一吸收-发生器C3)有稀 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14)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将第一分 汽室(1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一吸收-发生器 (3)与第二分汽室(1 连通变更为第一分汽室(1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 一吸收-发生器C3)与第二分汽室(1 连通。
2.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它主要由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吸收-发生器、第二吸 收-发生器、发生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第一分汽室、第二分汽室、第四溶液泵和溶液节流阀组成,吸收-蒸发器(1)有稀 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8)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还有稀溶 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第一 分汽室(1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一吸收-发生 器(3)与第二分汽室(1 连通,第二分汽室(1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13)与吸 收器( 连通,吸收器( 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14)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 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5)连通,发生器(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 通,吸收-蒸发器(1)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 吸收-发生器C3)连通,吸收器( 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分汽室(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第一分汽室(1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或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或还分别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 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 部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双路循环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其中,可选 择采用第二溶液节流阀(1 取代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将第一吸收-发生器C3)有稀溶 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变更为 第一吸收-发生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节流阀(1 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 第一分汽室(11)连通,将第一分汽室(1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第二溶液热交 换器(10)和第一吸收-发生器C3)与第二分汽室(1 连通变更为第一分汽室(11)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一吸收-发生器C3)与第二分汽室(1 连通。
3.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它主要由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吸收-发生器、第二 吸收-发生器、发生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第一分汽室和第二分汽室组成,吸收-蒸发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 (8)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 换器(10)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 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发生器(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 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第一分汽室(11)还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一吸收-发生器C3)与第二 分汽室(1 连通,第二分汽室(1 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吸收器( 连通,吸收器( 还有稀 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吸收-蒸发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或还 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 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 吸收器( 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分汽 室(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第一分汽室(1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或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 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 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路循环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其中,可选择 采用溶液节流阀(14)取代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将第一吸收-发生器C3)有稀溶液管 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变更为第一吸收-发生器(3) 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14)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第一分汽室(11)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一吸收-发生器C3)与第二分汽 室(1 连通变更为第一分汽室(1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一吸收-发生器 (3)与第二分汽室(12)连通。
4.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它主要由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吸收-发生器、第二吸 收-发生器、发生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 热交换器、第一分汽室、第二分汽室、第四溶液泵和溶液节流阀组成,吸收-蒸发器(1)有稀 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8)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还有稀 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4) 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发生器(5)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第一分汽室(1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一吸 收-发生器C3)与第二分汽室(1 连通,第二分汽室(1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 (13)与吸收器(2)连通,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14)与吸收-蒸发器 (1)连通,吸收-蒸发器(1)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吸收器( 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 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分汽室(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第一分 汽室(1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 连通或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5)还 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路循环回热式吸 收-发生系统;其中,可选择采用第二溶液节流阀(1 取代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将第 一吸收-发生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 通变更为第一吸收-发生器C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节流阀(1 与第二吸收-发生 器(4)连通,将第一分汽室(1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 和第一吸收-发生器C3)与第二分汽室(1 连通变更为第一分汽室(11)有浓溶液管路经 第二溶液泵(7)和第一吸收-发生器C3)与第二分汽室(1 连通。
5.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增加第 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节流阀、第一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 将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16)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00)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将第 二吸收-发生器(4)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器(19)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 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17)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 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将吸收-蒸发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 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将吸收器( 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 连通,将外部 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 收-发生器C3)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或第二冷凝器(17)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 液泵0 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 生器C3)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 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18)和第二蒸发器(19)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19)时,第一冷凝器 (16)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OO)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变更为第一冷凝器(16)有冷剂 液管路经节流阀OO)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第一蒸发器(18)增加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 吸收-发生器⑷连通。
6.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增加第 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 一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将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5)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20)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 第二蒸发器(1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17)连通,第 二冷凝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第一蒸发器 (18)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04)与第三蒸发器连通,将吸收-蒸发器(1)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三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 通,将吸收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 收器( 连通,将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确定为第三蒸发器或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 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0 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 二冷凝器(17)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18)、第二蒸发器(19)和第三蒸 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 中,无第二蒸发器(19)时,第一冷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OO)与第二蒸发 器(19)连通变更为第一冷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OO)与第一蒸发器(18) 连通,第一蒸发器(18)增加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
7.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所述、第二吸收-发生器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增加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 第二蒸发器、第一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或第三节流阀、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发 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 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OO)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将第 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 冷凝器(17)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 (18)或第二蒸发器(19)连通,第一蒸发器(18)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04)与第 二蒸发器(19)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 器(1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⑷连通,将吸收-蒸发器⑴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将吸收器 (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 通,将外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02) 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 连通、或确定为第一冷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06)与吸收-蒸发器(1)连 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第一冷凝器(16)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 发器(18)和第二蒸发器(19)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 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第二蒸发器(19)时,第二冷凝器(17)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 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18)或第二蒸发器(19)连通确定为第二冷凝器(17)有冷剂液 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取消第一蒸发器(18)经第二节流阀 (24)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的冷剂液管路,第一蒸发器(18)增加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②可选择将第一冷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00)与第 一蒸发器(18)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00)与第二蒸发 器(19)连通,同时将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04)与第二蒸发器(19) 连通调整为第二蒸发器(1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04)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
8.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所述、第二吸收-发生器无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增加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 第二蒸发器、第一冷剂液泵、第一节流阀、第二冷剂液泵或第二节流阀,将发生器( 有冷 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第一冷 凝器(1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OO)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将第一分汽室(11)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17)连 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将第 二吸收-发生器(4)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器(19)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吸收-蒸发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 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将吸收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 连通,将外部有冷剂液管路 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 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0 与吸收-蒸发器(1)连 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或确定为第一冷 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04)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18)和第二蒸 发器(19)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 中①可选择增加第三节流阀,第一蒸发器(18)增加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0 与第二 蒸发器(19)连通,再将第二冷凝器(17)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 (19)连通变更为第二冷凝器(17)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18) 连通;②无第二蒸发器(19)时,第二冷凝器(17)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 二蒸发器(19)连通变更为第二冷凝器(17)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 发器(18)连通,第一蒸发器(18)增加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
9.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所述、第二吸收-发生器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增加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 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一冷剂液泵、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二冷剂 液泵或第四节流阀,将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00)与 第二蒸发器(19)连通,第二蒸发器(19)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0 与第一蒸发器 (18)连通,第一蒸发器(18)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04)与第三蒸发器连通, 将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第二冷凝器(17)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 器(19)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器(19)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吸收-蒸发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三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将吸收器(2)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 连通,将外 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 收-发生器C3)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或第二蒸发器(1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 液泵0 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 生器C3)连通、或确定为第一冷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06)与吸收-蒸发 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第一冷凝 器(16)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第一蒸发器(18)、第二蒸发器(19)和第三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单级单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可选择将第一冷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 经第一节流阀OO)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第二蒸发器(19)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 阀0 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变更为第一冷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OO) 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第一蒸发器(18)或第三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 (25)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将第二冷凝器(17)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 二蒸发器(19)连通变更为第二冷凝器(17)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 发器(19)或第一蒸发器(18)连通;②无第二蒸发器时,第二冷凝器(17)有冷剂液管路经 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变更为第二冷凝器(17)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 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第一冷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00) 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第二蒸发器(19)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0 与第一蒸发 器(18)连通变更为第一冷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00)与第一蒸发器(18) 连通,第一蒸发器(18)增加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
10.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所述、第二吸收-发生器无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的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中,增加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 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一冷剂液泵、第二节流阀、第二冷剂液泵或第三节 流阀,将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 冷凝器(16)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OO)与第一蒸发器(18) 连通,第一蒸发器(18)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04)与第三蒸发器连通,将第 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分汽室(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 二冷凝器(17)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 (19)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蒸发器(19)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吸收-蒸发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 部连通确定为第三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将吸收器(2)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 连通,将外 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 吸收-发生器C3)连通确定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0 与吸 收-蒸发器(1)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 或确定为第一冷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0 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后 吸收-蒸发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第一冷凝器(16)还有 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17)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18)、第二蒸发器(19)和第三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级单 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可选择增加第四节流阀,第一蒸发器(18)或第三蒸 发器增加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06)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同时将第二冷凝器 (17)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变更为第二冷凝器(17)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②无第二蒸发器(19)时,第 二冷凝器(17)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19)连通变更为第二冷 凝器(17)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第一蒸发器(18) 增加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
11.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6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6)增设稀溶液管路经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C)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 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 增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形成 单级并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2.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10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6)增设稀溶液管路经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 液热交换器(C)之后与发生器( 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再经 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将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 器(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 为新增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 形成单级并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3.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6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 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 器(9)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 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 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发生器(5)连 通,将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 器(16)连通——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发生器(A)还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形成单级串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4.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10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 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 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将第二 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5)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 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发生器( 连通,将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 (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 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 增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形成 单级串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5.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3-14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 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之后分别直接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和再经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C)与发生器( 连通,形成单级串并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6.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6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 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新增发生器 (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 发生器( 连通,将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发生 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9)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 调整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 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发生器 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形成单级串联 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7.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10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发生器 (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 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新增发生 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 发生器( 连通,将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 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将发生器(5)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 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 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 第一冷凝器(16)连通,形成单级串联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8.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6-17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 新增发生器(A)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 溶液热交换器(9)之后分别与新增发生器(A)和发生器( 连通,形成单级串并联双效回 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9.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6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6)增设稀溶液管路分别经新增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C)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和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与新增第二发生 器(E)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二吸 收-发生器(4)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与 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整为 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 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 第一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 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凝器(16)连 通——新增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二发生 器(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形成单级并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 热泵。
20.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10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 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6)增设稀溶液管路分别经新增第一溶 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和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与新增第二发 生器(E)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之后和新 增第二发生器(E)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之后均与发生器( 经第一 溶液热交换器(9)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再经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 连通,将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 (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一发生器的驱动热介 质,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 (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产 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二发生器(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形成单级并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1.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6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 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 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 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 器(G)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 路经第一溶液泵(6)、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和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将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 整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 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 新增第一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 (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凝器(16) 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二发 生器(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形成单级串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
22.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10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 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 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新 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 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将第二 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5)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G)、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将发生器(5)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 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 (16)连通——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一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一发生器 (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 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 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二发生器(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 连通,形成单级串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3.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6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液 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发生 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 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新增第 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H)和新增第 二溶液热交换器(G)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 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与发生器( 连通,将发生器( 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浓溶 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 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 整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 新增第一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 (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凝器(16) 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二发 生器(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形成单级串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 式热泵。
24.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10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 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发 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调整 为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新增 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H)和新增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 经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与发生器( 连通,将发生器(5)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调 整为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 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将发生器(5)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 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 (16)连通——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一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一发生器 (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 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 新增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二发生器(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 连通,形成单级串联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5.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将吸收-蒸发器(1)有稀溶液管 路经第三溶液泵(8)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1)有稀溶液管路 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I)还有稀溶液 管路经第三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将第一蒸 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 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 (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第一蒸发器(18)或第二冷凝器(17)增 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I)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 连通,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 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6.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8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蒸发器,将吸收-蒸发器 (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8)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1) 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 (I)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吸收-发生器(3)连通,将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 连通调整 为第一蒸发器(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第一蒸发器(18)增设冷 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I)再有 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⑴和吸收器⑵连通、或第一冷凝器(16)增设冷剂液 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I)再有冷剂蒸 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2)连通,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 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7.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将吸收器⑵有稀 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器( 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I)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将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 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 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 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第一蒸发器(18)或第二冷凝器(17)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 剂液泵(J)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 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2)连通,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 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8.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8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蒸发器,将 吸收器( 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器( 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 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I)还有稀溶液管路 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将第一蒸发器(18) 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 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8)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第一蒸发器(1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 泵(J)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 收-蒸发器⑴和吸收器⑵连通、或第一冷凝器(1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⑶ 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 发器(1)和吸收器( 连通,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 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9.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和新增溶液泵,将第二分汽室(12) 有浓溶液管路与吸收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分汽室(1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 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吸收器( 连通,将吸收器( 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 (1)连通调整为吸收器( 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蒸发器(1)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I)再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将第一蒸发器 (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 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 收-蒸发器(I)连通,第一蒸发器(18)或第二冷凝器(17)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 泵(J)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通,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0.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8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溶液泵,将 第二分汽室(1 有浓溶液管路与吸收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分汽室(1 有浓溶液管路经 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吸收器( 连通,将吸收器( 有稀溶液管路 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器( 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 吸收-蒸发器(I)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I)再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连通, 将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 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 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第一蒸发器(1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 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后新增吸收-蒸发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2)连 通、或第一冷凝器(1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后 新增吸收-蒸发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 连通,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向 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1.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新增冷剂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器,将吸收-蒸发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 三溶液泵(8)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 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稀溶液 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将吸收器( 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18)或第二冷凝器(17)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 泵(J)与吸收器(2)连通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 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 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2.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8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器,将吸收-蒸发器(1)有 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8)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1)有 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 器(K)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吸收-发生器C3)连通,将吸收器 (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1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 泵(J)与吸收器(2)连通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或 调整为第一冷凝器(1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吸收器( 连通后新增吸收 器(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 外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 热泵。
33.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器,将发生器( 有浓溶液 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 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 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 生器( 连通,将吸收器( 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蒸发器(19)增设冷 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吸收器( 连通后吸收器(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 收器(K)连通、或调整为第一冷凝器(1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吸收器(2) 连通后吸收器(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 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 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时,第二蒸发器(19)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 (J)与吸收器( 连通后吸收器(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变更为第一 蒸发器(18)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吸收器( 连通后吸收器( 再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
34.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8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器,将发生器( 有浓溶 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调整为 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 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 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 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新增溶液热 交换器(C)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将吸收器( 有被加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吸收器( 连通 后吸收器(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或调整为第一冷凝器(16)有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吸收器( 连通后吸收器(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 (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向新增吸收器提 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5.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器和新增溶液泵,将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5)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二吸收-发生器 (4)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9)与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 泵(D)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将吸收器( 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调整为第二蒸发器(19)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吸收器(2)连通后 吸收器(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或调整为第一冷凝器(16)增设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吸收器( 连通后吸收器(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 (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向新增吸收器提 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时,第二蒸发器 (19)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吸收器( 连通后吸收器(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 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变更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吸收 器( 连通后吸收器(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
36.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8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器和新增溶液泵,将发生器 (5)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二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 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和第二 吸收-发生器(4)与第一分汽室(11)连通,将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 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发生器(4)有稀 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 (K)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与发生器( 连通,将吸收 器( 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 泵(J)与吸收器(2)连通后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或调整 为第一冷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吸收器( 连通后吸收器( 再有 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 成由吸收器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7.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10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器,将发生器( 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 通,新增吸收器⑷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⑶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 生器㈧连通,新增发生器㈧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⑷ 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发生器向新增吸收 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8.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10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新增吸收器、新增冷凝器和新增节流 阀,发生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⑷连通,新增吸收器⑷还有稀溶液管路 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 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第一 冷凝器(16)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K)和新 增冷凝器(L)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发生器分别向第一冷凝器和新 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9.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7-8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器,将第一蒸发器(18)有 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 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 发器(1)和吸收器( 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 (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新增发生器向吸收器或向吸收器和吸收-蒸 发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0.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9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节流阀,新增发生器㈧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 新增冷凝器(L)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第一蒸发器(18)连通,新增冷凝器 (L)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新增发生器分别向新增冷凝器和吸收器或向 新增冷凝器、吸收器和吸收-蒸发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 泵。
41.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吸收-蒸发器和第二吸收-发生 器无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 节流阀、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器,将发生器(5)有冷剂 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 通,新增吸收器⑷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⑶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 生器㈧连通,新增发生器㈧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⑷ 连通,将吸收器( 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蒸发器(19)增设冷剂液管路 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吸收器( 连通后吸收器(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 连通、或调整为第一冷凝器(1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吸收器( 连通后吸 收器⑵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⑷连通,新增发生器㈧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 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吸收器和发生器共同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 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时,将第二蒸发器(19)增设冷剂液管路 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吸收器( 连通后吸收器(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 连通变更为第一蒸发器(1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吸收器( 连通后吸 收器(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
42.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8所述、吸收-蒸发器无被加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发生器、 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器,将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 器(1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 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⑶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㈧连通,新增发 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将吸收器(2)有 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一蒸发器(1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 与吸收器( 连通后吸收器(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或调整为第一 冷凝器(16)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吸收器( 连通后吸收器( 再有冷剂蒸 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 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由吸收器和发生器共同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 收式热泵。
43.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 加新增冷剂液泵、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蒸发器,将第 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 连通调整为第一蒸 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I)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第一蒸发器(18) 或第二冷凝器(17)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后新 增吸收-蒸发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器( 和吸收-蒸发器(1)连通,新增 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 连通,新增发生器(A) 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或 共同向吸收器和吸收-蒸发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4.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8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 增溶液泵,将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 连通 调整为第一蒸发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 (I)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 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 第一冷凝器(1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后新增 吸收-蒸发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器( 和吸收-蒸发器(1)连通、或第一 蒸发器(18)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J)与新增吸收-蒸发器(I)连通后新增吸 收-蒸发器(I)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器( 和吸收-蒸发器(1)连通,新增发生 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蒸发器(1)和吸收器( 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 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由新增吸收-蒸发器和新增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或共 同向吸收器和吸收-蒸发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5.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1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节流阀,将新增发生器㈧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 调整为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冷剂 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B)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 和吸收器( 分别增设冷剂 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 由吸收器和发生器共同分别向第一冷凝器和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两级回 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6.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2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将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 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 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 和吸收器( 分别 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形成由吸收器和发生器共同分别向第一冷凝器和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 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7.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18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发生器( 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L)连 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新增 冷凝器(L)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以新增冷凝器为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单级 双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8.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9-M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第三节流阀,发生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L)连 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新增冷凝 器(L)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以新增冷凝器为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单级三效 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9.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9-M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第三节流阀,新增第一发生器(A)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 凝器(L)连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16)连 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以新增冷凝器为附加高温供热 端的单级三效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50.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7-49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第一流量调节阀和新增第二流量调节阀,将第一冷凝器(16)有被加热介质管 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外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后第一冷凝器(16)再 有被加热介质管路分别经新增第一流量节流阀(N)与外部连通和经新增第二流量调节阀 (0)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将新增冷凝器(L)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 凝器(16)有被加热介质管路经新增第二流量节流阀(0)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后新增冷 凝器(L)再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可调节型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51.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18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新增第一发生 器(A)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一发生器(A)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新增吸收器⑷连通,新增吸收器⑷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⑶和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C)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 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 一冷凝器(16)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形成以单级双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52.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1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二节流阀,将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 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 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形成以单级双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53.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18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和新增 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发生器(A)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 ⑷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⑶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 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 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L)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F)与第一冷凝器(16)连 通,新增吸收器(K)和新增冷凝器(L)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以单级双 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54.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3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三节流阀,将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 (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 经新增第三节流阀(M)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发生器释放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二发 生器的驱动热介质,形成以单级双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55.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9-M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第三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新增第二发生 器(E)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冷剂蒸汽通 道与新增吸收器⑷连通,新增吸收器⑷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⑶和新增溶液 热交换器(C)与新增第三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 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16) 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K)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形成以单级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56.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5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三节流阀,将新增第三发生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5) 或新增第一发生器(A)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三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三发生器再有 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 或新增第一发生器 (A)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三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形成以单级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 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57.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9-M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第三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和新增 第三节流阀,新增第二发生器(E)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吸收器 (K)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第三发生器连通, 新增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器(K)连通,新增第 三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L)连通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新增冷凝器(L)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M)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新增吸收 器(K)和新增冷凝器(L)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以单级三效为第一级 的两级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58.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7所述的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 增加新增第四节流阀,将新增第三发生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5) 或新增第一发生器(A)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三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三发生器再有 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四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16)连通——发生器( 或新增第一发生器 (A)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新增第三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形成以单级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 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属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以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吸收-发生器、第二吸收-发生器、发生器、若干溶液泵、若干溶液热交换器、第一分汽室和第二分汽室或再加上溶液节流阀为主要组成部件,采用单路溶液循环或采用双路溶液循环,由吸收-蒸发器、第一吸收-发生器和第二分汽室组成回热流程,由第二吸收-发生器和第一分汽室组成依靠第二类驱动力的溶液发生流程,由发生器组成依靠第一类驱动力的溶液发生流程,形成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增加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或再加上第二蒸发器、节流阀和冷剂液泵在内的其它相关部件,形成基于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的全系列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文档编号F25B15/12GK102072583SQ20101062192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李华玉 申请人:李华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