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器、具有该制冰器的冰箱及其制冰方法

文档序号:477511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冰器、具有该制冰器的冰箱及其制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冰器、包括该制冰器的冰箱以及制冰方法,更具体地,涉及如下一种制冰器该制冰器占用较小的空间,提供了冰箱内的放置选择性和提高的空间利用率。
背景技术
家用冰箱用于在低温下将食物储藏在容纳空间内。冰箱被分隔成用于以低于0°C 的温度储藏食物的冷冻室以及用于以高于0°c的温度储藏食物的冷藏室。随着对冰的需求增加,出现了大量具有用于制冰的自动制冰器的冰箱。根据冰箱的种类,制冰器可以安装在冷冻室和冷藏室中的任一个内。在将制冰器安装于冷藏室的情况下,冷冻室内的冷空气被引导到制冰器,以执行制冰操作。用于使冰与制冰器分离的方法可以包括扭转法、拨出法以及旋转法。扭转法是通过使制冰器扭转来分离冰的方法,拨出法是通过安装于制冰器上方的拨冰器来使冰与制冰器分离的方法,而旋转法是通过使制冰器旋转来分离冰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然而,常规的制冰器以及设有常规制冰器的冰箱具有若干种缺点。首先,常规的制冰器通过使水容纳在水平冰容器中来制冰。这里,该冰容器占据了较大空间,而且,用于使冰与制冰器分离的冰分离单元也占据了较大空间。这可能减少冰箱内的整体可用空间。此外,在减小制冰器的尺寸的情况下,一次能够制成的冰的量减少了。这可能导致在夏天需要大量的冰时无法快速提供冰。其次,常规的制冰器具有用于使所形成的冰向下掉落到制冰器下方位置的结构。因此,对具有分配器的冰箱来说,制冰室必须安装在高于分配器的位置。然而,对于冷冻室安装在下侧、而包括制冰室的冷藏室安装在上侧的三开门底部冷冻式冰箱来说,当制冰室安装在高处位置时,冷冻室与制冰室远远隔开,而且,当来自冷冻室的冷空气被输送至制冰室时,可能发生冷空气损失。这可能会降低冰箱的能量效率。第三,常规的制冰器具有由各个机构操作的制冰单元和冰分离单元。这可能导致整体构造和控制复杂化,从而造成制冰器的制造成本提高。问题解决方案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凑式构造的制冰器,该结构在冰箱内占据了小的空间。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冰器,该制冰器能够在冰箱内位于适当位置SP,通过降低制冰器的安装高度来缩短冷冻室与制冰室之间的距离,允许减少冷冻室内的冷空气被供应至制冰室时产生的冷空气损失。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冰器,该制冰器具有简化的构造和精确的控制,从而能够降低其制造成本并减少故障。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制冰器的冰箱及其制冰方法。为了实现这些及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体现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了一种制冰器,其包括制冰盒,该制冰盒具有制冰空间;活塞,该活塞用于在以可滑动方式联接到制冰盒的状态下通过将冰向上推动而使冰与制冰盒分离;以及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联接至活塞,用于使该活塞上下移动。为了实现这些及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体现和广泛描述的,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冰箱主体;冷冻室,该冷冻室形成在所述冰箱主体处;冷藏室,该冷藏室形成在所述冰箱主体处并与冷冻室分隔开;制冰室,该制冰室安装在冰箱主体的冷藏室处,用于通过接收冷冻室内的冷空气来制冰;以及制冰器,该制冰器安装在制冰室中以用于制冰,其中,该制冰器通过利用活塞的上下运动来使冰与制冰盒分离。为了实现这些及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体现和广泛描述的,还提供了冰箱的制冰方法,其包括供水步骤,该供水步骤用于将水供应至制冰盒;制冰步 骤,该制冰步骤用于冷却所述制冰盒中容纳的水,并由此制冰;以及冰分离步骤,该冰分离步骤利用活塞来使制冰盒内的冰向上移动、切割该冰、并将所切下的冰输送至预设位置。从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本发明的有利效果所述制冰器被构造成利用由马达驱动的活塞来以机械方式使冰与制冰盒分离。这允许制冰器具有减小的尺寸并且占用较小的面积,以此实现冰箱的紧凑式构造。此外,由于制冰器的安装高度降低了,所以可以缩短冷空气的供应路径。这种布置结构防止了供应至制冰室的冷空气的损失。


所包括的附图用于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本说明书并构成其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书面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图I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制冰器的、底部冷冻式冰箱的透视图;图2和图3是示出了图I的制冰器根据活塞的上位置或下位置的操作状态的透视图;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了图2和图3的活塞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示出了图4的控制单元的构造的示意图;图7至图10是图2和图3的制冰器的纵向剖面图,示出了制冰过程;图11是示出了图2和图3的制冰器的制冰过程的流程图;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I的制冰器的示意图;并且图13和图14是后视图和侧视剖面图,分别示出了图2和图3的制冰器的布置结构以及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配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给出本发明的描述。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更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制冰器、具有制冰器的冰箱及其制冰方法。现在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冰箱包括冷冻室2和冷藏室3,该冷冻室2安装在冰箱主体I的下侧并构造成用于在低于(TC的温度下储藏食物,而冷藏室3安装在冰箱主体I的上侧并构造成用于在高于0°C的温度下储藏食物。冷冻室门4以可滑动方式安装在冷冻室2处,从而以类似抽屉的方式打开和关闭冷冻室2。多个冷藏室门5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在冷藏室3的两侧,以便打开和关闭冷藏室3。在冰箱主体I后部的下端设有机械室,在该机械室中安装有压缩机和冷凝器。在冰箱主体I的后部处,在位于冷冻室的后壁处的外壳与内壳之间安装有蒸发器,该蒸发器通过连接到所述压缩机和冷凝器来将冷空气供应至冷冻室2或冷藏室3。然而,该蒸发器也可安装在冰箱主体的侧壁或上壁处。替代地,该蒸发器可安装在将冷冻室2与冷藏室3彼此隔开的分隔壁处。可以仅在冷冻室2处安装有单个蒸发器,以将冷空气以 分配的方式供应至冷冻室2和冷藏室3。替代地,也可分别安装有冷冻室蒸发器和另外的冷藏室蒸发器,以便独立地将冷空气供应至冷冻室2和冷藏室3。在冷藏室门5的上侧内壁面处形成有用于制冰和储冰的制冰室51。在制冰室51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制冰的制冰器100。分配器52位于制冰室51下方,从而在冷藏室门5的正面向外暴露,由此能把制冰器100制成的冰取出到冰箱之外。下面将说明该冰箱的操作。一旦从冷冻室2或冷藏室3检测到负荷,压缩机就运行以通过蒸发器产生冷空气。一部分冷空气被以分配的方式供应至冷冻室2和冷藏室3,而另一部分冷空气被供应至制冰室51中。供应至制冰室51中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安装于制冰室51处的制冰器100能够形成冰,然后该冷空气返回到冷冻室2或供应至冷藏室3中。由制冰器100制成的冰被经由分配器52取出。重复执行这些过程。如图2和图3所示,制冰器100包括供水单元110,该供水单元110连接至供水源以进行供水;制冰盒120,该制冰盒120通过接收从供水单元110供应的水来执行制冰操作;冰分离单元130,该冰分离单元130用于以上推方式使制冰盒120中形成的冰与制冰盒120分离;以及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用于在将冰(I)切割成适当尺寸之后、把与制冰盒120分离的冰(I)输送至分配器52。如图2至图4所示,供水单元110包括供水管111,该供水管111用于将供水源连接至制冰盒120 ;以及供水阀112,该供水阀112安装在供水管111的中间部分处,用于控制供水量。在供水阀112的上游侧或下游侧可设置有供水泵113,用于泵水。供水泵113用于提供均匀的水压和水流。然而,不非一定需要供水泵113。例如,在未设置有供水泵113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供水源与制冰盒120之间的高度差或者水源的水压来实现供水。供水管111可单独地连接至稍后说明的制冰盒120的制冰管122。然而,如图所示,供水管111仅连接至其中一个制冰管122,尤其是中间的制冰管122,而其它制冰管则与该中间的制冰管流体连通,以允许水在制冰管122之间流动,这在控制和制造成本方面是优选的。供水管111可直接连接至供水源以进行供水。另外,供水管111可连接至水箱,该水箱设置在冷藏室3中且其内储存有预定量的水。在这种情况下,该水箱用作供水源。为了向制冰盒120的每个制冰管122供应预定量的水,可在制冰盒120处安装有水位传感器,并可在所述供水管处安装有用于感测水的流量的流量传感器,或者,可在所述水箱处安装有水位传感器。供水阀112和供水泵113可电连接至控制单元150,以便彼此交换信号。控制单元150可基于由所述水位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感测到的实时值来控制供水量。替代地,控制单元150也可通过根据预定数据设定供水阀112和供水泵113的运行时间来周期性地打开/关闭供水阀112和供水泵113。可根据冰箱的制冰容量仅设置有单个制冰盒120。然而,为了提高该冰箱的制冰能力,也可设置有多个制冰盒120。当设置有多个制冰盒120时,考虑到与周围部件之间的关系,可将所述多个制冰盒120布置在一条直线上,或者也可布置在多条直线上。为了使每个制冰盒120的沿前后方向的宽度最小,优选将这些制冰盒120在同一平面内布置在一条直线上。然而,为了使每个制冰盒120的沿左右方向的宽度最小,优选将这些制冰盒120布置在多条直线上。可根据特定需求来适当调整这些制冰盒120的布局。
如图2和图3所示,制冰盒120包括壳体121和多个制冰管122,该壳体121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具有较长长度,所述多个制冰管122沿水平方向并排地布置在壳体121下方,并具有与壳体121的下部连通的制冰空间(S)。壳体121和制冰管122可以彼此一体形成。替代地,这些制冰管122也可通过焊接或其它紧固方法分别组装到壳体121。例如,在壳体121与制冰管122彼此一体形成的情况下,制冰管122可形成为圆柱形,使得这些制冰管122的上端和下端敞口。这是优选的,以便于稍后说明的活塞131的组装。然而,在将制冰管122组装到壳体121的情况下,制冰管122可形成为使得其上端敞口,而其下端封闭。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制冰管122的封闭下端的中心处形成有通孔,以允许活塞131的杆部133以可滑动方式穿过该通孔。如图2至图4所示,用于供水的供水管111可连接到其中一个制冰管122,例如连接到中间的制冰管122。另外,还可形成有水流通道123,以便能将水输送到与该中间的制冰管122邻近的两个制冰管122。水流通道123可实现为形成在制冰管122的开口的上端处的孔或凹槽。冰分离单元130包括多个活塞131,所述多个活塞131用于使冰在制冰管122内向上直线移动;以及驱动单元136,该驱动单元136用于使活塞131上下移动。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活塞131包括头部132,该头部132以可滑动方式联接至制冰管122的内周表面,由此形成制冰空间(S),该头部132用于向上推动冰;以及杆部133,该杆部133 —体形成在头部132的底表面处或者组装到该底表面,以接收所述驱动单元136的驱动力。头部132可形成为与制冰管122的内径几乎具有相同尺寸的盘形形状。具有环形形状的垫圈134可联接至头部132的外周表面,以防止填充在制冰空间(S)中的水泄露。替代地,头部132可具有椭圆形或者矩形或正方形形状,以与相应成形的椭圆形、矩形或正方形制冰管122可滑动联接。杆部133可形成为沿竖直方向具有预定长度。在杆部133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螺纹133a,并且该螺纹133a与从动齿轮138的内部啮合,从而当从动齿轮138旋转时,杆部133向上或向下移动。在杆部133的下端可形成有用于限定活塞131的向上移动高度的止挡件135。止挡件135也可形成为套筒形状以便组装到杆部133。驱动单元136包括驱动齿轮137,该驱动齿轮137安装在水平方向上并在水平方向(第一轴向方向)上旋转;以及从动齿轮138,该从动齿轮138与驱动齿轮137及活塞131哨合,在从动齿轮138由于驱动齿轮137而在纵向方向(与第一轴向方向垂直的第二轴向方向)上旋转时,该从动齿轮138使活塞131上下移动。驱动齿轮137被实现为长度比制冰盒120的水平长度更长的杆状蜗杆,而从动齿轮138被实现为环状蜗轮。从动齿轮138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外齿轮138a,以便与驱动齿轮137啮合。另外,从动齿轮138在其内周表面上具有内齿轮138b,以便与附接至活塞131的杆部133的螺纹133a啮合。驱动齿轮137和从动齿轮138可利用一个或多个中间齿轮联接至用于使切割器旋转的驱动马达的旋转轴。然而,驱动齿轮137和从动齿轮138也可通过诸如皮带、链条等的 驱动力传递构件或其它柔性的力传递构件而联接至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轴。从动齿轮138以可旋转方式联接至蜗轮基部139,该蜗轮基部139可以固定地安装到制冰室51的内壁面。制冰管122内的冰可利用活塞131的向上运动、即利用所述驱动马达143产生的活塞131的推动力而与制冰管122分离,而无需向制冰管122施加热量。替代地,在冰被活塞131向上推动之前,可通过安装在制冰盒120的外周表面上的加热器向制冰管122施加预定量的热量来使该冰与制冰管122分离。该加热器可实现为卷绕在制冰盒120的外周表面上的热丝加热器。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制冰盒120的形状将该加热器形成为单个回路或多个回路。可以与供水单元110通信来控制该加热器。例如,微型计算机可以根据供水单元110的水位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感测到的数值的变化来判定是否正在对制冰盒120供水以进行制冰、是否正在执行制冰操作、或者制冰盒120中形成的冰是否正与制冰盒120分离。如果判定正在对制冰盒120供水以进行制冰,或者,如果判定正在执行制冰操作,则停止所述加热器的运行。然而,如果判定该制冰盒120中形成的冰正与制冰盒120分离,则开始所述加热器的运行。可以通过实时或周期性地感测该制冰盒120的温度来确定所述加热器运行的时间。替代地,可基于如下数据值来强制运行所述加热器,该数据值被设定用于表示供水单元110的水位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感测到的数值的变化之后已过去的时间。也就是说,可通过感测该制冰盒120的温度或通过制冰时间来确认制冰操作是否已经结束。例如,当安装在制冰盒120处的温度传感器测量到的、制冰盒120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例如大约_9°C )时,确定该制冰操作已经结束。替代地,当在供水操作之后过去了一段预定时间时,确定该制冰操作已经结束。尽管未示出,但所述加热器也可实现为导电聚合物、具有正的导热系数的板式加热器、AL薄膜,或者热传递材料,而非上述电热丝加热器。相反,除了附接在制冰盒120的外周表面上,所述加热器也可安装在制冰盒120内,或者可以设置在制冰盒120的内表面上。替代地,制冰盒120可实现为当将电力施加给其一个或多个部分时会发热的加热电阻器。这允许制冰盒120用作加热器,而无需安装其它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通过在不与制冰盒120接触的情况下安装在与制冰盒120隔开预定间隔的位置而作为热源来运行。作为另一示例,该热源可实现为光源,以将光照射到所述冰和制冰盒120中的至少一个,或者该热源可实现为磁控管,以将微波照射到所述冰和制冰盒120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向所述冰和制冰盒120中的至少一个或这二者之间的交界面处施加热能,诸如所述加热器、光源和磁控管等的热源使所述冰与制冰盒120之间的交界面的一部分融化。因此,一旦活塞131运行,即便在所述冰与制冰盒120之间的交界面尚未完全融化的状况下,也能通过活塞131来使所述冰与制冰盒120分离。输送单元140包括切割器141,该切割器141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在壳体121的内部空间中并且构造成用于切割所述冰(I);槽管142,该槽管142用于将切割器141切下的冰块引导至所述分配器;以及驱动马达143,该驱动马达143用于使切割器141旋转。如图2和图4所示,切割器141包括多个切割器端板(cutter plate)和一个或多个刀片146,所述多个切割器端板可旋转地布置且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所述刀片146形成 为螺旋形,其两端联接到两个切割器端板145的表面。与驱动马达143邻近的一个切割器端板145联接至驱动马达143的旋转轴,而另一个切割器端板145可旋转地联接至槽管142。由于在制冰管122中形成且被向上推动的冰⑴是圆柱形的连续(未切割的)冰体,因此,刀片146可形成为大致180°的卷绕形状,以便平滑地切割所述冰(I)。由于两个切割器端板145彼此仅通过刀片146连接而没有使用另外的连接杆,因此,冰可以从制冰盒120中平滑地向上移动,而不会受到切割器141的阻碍。切割器141也能以其它方式而形成,以将所述冰体切割成具有适当尺寸的分离的冰块。在切割器141的刀片146形成为螺旋状的情况下,刀片146能够使所述冰⑴以连续推进的方式移动。这可以实现取冰方向或制冰盒120的布置形状的自由构造。另外,在切割器141的刀片146形成为螺旋状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槽管143的数目和取冰开口 147的位置。更具体地,当在如图4所示的一个方向上实现刀片146的螺旋时,取冰开口 147形成在刀片146的一端。然而,当在两个方向上实现刀片146的螺旋时,取冰开口 147可形成在刀片146的两端或刀片146的中间部分。槽管142可形成为与壳体121具有几乎相同直径的圆柱形或四边形形状。槽管142的端部可直接连通到所述分配器或连通到储冰容器。驱动马达143可由控制单元150、例如微型计算机来控制,该控制单元150电连接至驱动马达143。例如,如图6所示,控制单元150包括感测单元151,该感测单元151用于感测制冰盒120的温度或感测供水之后已经过的时间;判定单元152,该判定单元152通过将感测单元151感测到的温度或时间与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制冰操作是否已结束;以及指令单元153,该指令单元153基于判定单元152作出的判定来控制是否使驱动马达143运行。如果设置有加热器,则控制单元150也可以控制该加热器的运行。现在参照图7至图11,一旦需要制冰,则启动制冰器100,从而开始制冰操作(SI)。一旦开始该制冰操作,供水单元110就向制冰盒120的制冰管122供水(S2)。这里,通过安装在制冰盒120初的水位传感器、或安装在供水管初的流量传感器、或者安装在水箱处的水位传感器等等来实时地感测供水量。然后,将感测到的供水量发送至微型计算机150。而且,微型计算机150将接收到的供水量与预设的供水量进行比较(S3)。基于该比较结果,判定是否已将预定量的水供应至制冰盒120的制冰管122。如果判定已将预定量的水供应至制冰盒120的制冰管122,则切断该供水单元110的供水阀,以停止向制冰盒120的制冰管122供水。一旦已经完成向制冰盒120的制冰管122的供水,制冰盒120内的水就暴露在被供应至制冰室51的冷空气下达到一段预定时间,从而被冻结(S5)。在制冰盒120中的水被冻结的同时,温度传感器周期性地或实时地感测制冰盒120的温度,以将感测到的该温度传送至微型计算机150。然后,微型计算机150将感测到的温度与预设的温度进行比较(SG)0基于该比较结果,判定该制冰盒120内的水的表面是否已经冻结。如果判 定该制冰盒120中的水已经冻结,则停止所有过程,以将当前操作转换成冰分离操作(S7-S8)。一旦需要分离冰,则控制单元150使驱动马达143运行。随着驱动马达143的运行,驱动齿轮137 (蜗杆)旋转。然后,驱动齿轮137使从动齿轮138 (蜗轮)旋转,由此,与螺纹133a联接的从动齿轮138使活塞131向上移动(S9)。然后,活塞131的头部132将冰向上推动。随着该冰向上朝着切割器141移动,执行所述冰分离操作(S 10)。在使用了加热器的布置结构中,控制单元150使该加热器和驱动马达143运行。一旦该加热器运行,热量就供应至制冰盒120,由此,使得与制冰盒120的内表面接触的、冰的外表面融化。因此,该冰易于与制冰盒120分离。接下来,在驱动马达143使驱动齿轮137旋转的同时,切割器141也开始旋转(Sll)。因此,制冰盒120内的冰受到向上推动而被切割成预定尺寸。然后,所切下的冰块通过刀片146输送至槽管142,然后排向所述分配器,或排向储冰容器(S12)。当该冰正与制冰盒120分离或者准备进行冰分离操作时,优选停止向制冰室51的冷空气供应,以便于该冰分离操作,并在实施有加热器的情况下减少提供给该加热器的电力。一旦排冰操作结束,就停止所述切割器141的运行。而且,驱动马达143反向运转,以使活塞131返回到初始位置(S13)。在供水阀112打开时,通过所述水位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来把适量的水供应至制冰盒120的制冰管122。这些步骤重复执行。在实施有加热器的情况下,也停止该加热器的运行。在这些构造中,由于制冰单元和冰分离单元彼此一体形成,所以可以减小该制冰器的整体尺寸,因此,具有这种制冰器的冰箱可实现为具有紧凑式构造。更具体地,在现有技术中,所述制冰盒的宽度较宽,并且,用于使冰与制冰器分离的冰分离单元的宽度也较宽。因此,具有制冰器的常规冰箱在紧凑式构造方面具有局限性。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制冰器设有厚度较小的制冰盒,因此,该制冰器在冰箱中占据的占用面积较小。此外,由于降低了该制冰器的安装高度,所以,可以缩短冷空气的供应路径。这可以防止供应至制冰室中的冷空气损失。更具体地,在现有技术中,设置有储冰容器以储存由制冰器制成的冰。然而,在本发明中,沿上下方向具有较长形状的制冰盒用于在其内储存预定量的冰,从而消除了对额外的储冰容器的需求。因此,该制冰器具有降低的安装高度,从而减小了冷冻室与制冰室之间的距离。这可以缩短冷空气的供应路径,由此减少冷空气的损失,并减少用于驱动该制冰器的输入功率的损失。此外,由于该制冰器具有简化的构造和精确的操作控制,所以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可以防止该制冰器由于故障而损坏。更具体地,在现有技术中,通过扭转法、加热法、旋转法等来使冰与制冰器分离。然而,在本发明中,利用使所述切割器旋转的驱动马达的旋转力来将冰与制冰器以机械方式分离。这允许该制冰器具有简化的构造和精确的操作控制。结果,可以降低制冰器的制造成本,并且可以防止制冰器由于故障而损坏,从而提高该制冰器的可靠性。下面,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制冰器。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一个驱动马达来控制所述活塞的上下运动和所述切割器的旋转运动。然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彼此独立地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活塞的上下运动的驱动马达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切割器的旋转运动的驱动马达。例如,如图12所示,在制冰盒120的一个端部的下端处可另外设有活塞移动用驱动马达161,并且,该活塞移动用驱动马达161的旋转轴处可另外设有驱动齿轮162。而且,与活塞131联接的从动齿轮163可联接至驱动齿轮162,从而该从动齿轮163和驱动齿轮162彼此啮合。在包括多个活塞131的布置结构中,多个活塞131可联接至第一框架164,而第二框架165可联接至第一框架164,从而通过螺纹(screw)联接至从动齿轮163。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此第二实施例的制冰器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制冰器具有类似的构造和效果,因此,将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设有活塞移动用驱动马达161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制冰器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制冰器的不同之处在于不需要在狭窄的空间内设置有驱动力传递构件、蜗杆、蜗轮等。这可有利于组装过程和控制,并且由于所述切割器和活塞独立运行,减少了该制冰器的故障。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制冰器的冰箱具有以下作用和效果。对于具有位于冷藏室处的制冰室并通过将冷空气从冷冻室引导至制冰室来使制冰器工作的三门底部冷冻式冰箱来说,可减小该制冰器占用的空间,由此提供冰箱的紧凑式构造。对于沿前后方向的深度减小以与其它结构相结合的嵌入式冰箱来说,冷藏室门的厚度可因为添加到该冷藏室门处的制冰器而减小。这可以提高冰箱的安装自由度。在将该制冰器添加至冰箱的情况下,切割器141安装在制冰盒120的上端,由此从该制冰器的上侧排冰。因此,如图13所示,制冰器100可在冷藏室门5的下侧、沿宽度方向布置在分配器52旁边,与该分配器大致处于同一高度。替代地,如图14所示,制冰器100和分配器52可沿前后方向布置成使得制冰器100在冷藏室门5的厚度方向上位于分配器52后方。这可以缩短冷冻室2与制冰室51之间的流动路径的长度。因此,可以大大减少在将冷空气从冷冻室2供应至制冰室51时可能发生的冷空气损失,从而降低该冰箱的功耗。这也可以增大该冷藏室门的有效容积。所述制冰器、具有该制冰器的冰箱及其制冰方法可适用于具有制冰器的各类制冷电器,例如双开门冰箱、对开门冰箱以及不具有冷藏室的独立式冷冻柜(freezer)。前述实施例和优点仅仅是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公开。本教导内容可容易地适用于其它类型的装置。此说明书旨在是说明性的,并非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进行各种替代、变型和变化。本文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结构、方法及其它特性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以获得其它和/或替代的示例性实施例。由于能够在不偏离其特性的前提下以多种形式来实现这些特征,所以还应当理解,除非另外指明,上述实施例不受前述描述的任何细节所限制,而是应当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对其进行广泛地解释,因此,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 落入这些权利要求的界限和范围或者这些界限和范围的同等物内的所有修改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冰器,包括 制冰盒,所述制冰盒被构造成用于产生冰体; 冰升高构件,所述冰升高构件在所述制冰盒内直线移动,并构造成用于升高位于所述制冰盒内的所述冰体;以及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联接至所述冰升高构件,并构造成使所述冰升高构件直线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冰器,其中,所述冰升高构件被构造成用于升高所述冰体,以使所述冰体的上部位于所述制冰盒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冰器,其中,所述制冰盒包括多个制冰筒,所述多个制冰筒各自具有制冰空间且彼此相连,并且 其中,所述冰升高构件包括多个活塞,所述活塞能够在所述制冰筒内沿着所述制冰筒的纵向方向以可滑动方式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器,其中,所述多个制冰筒设有水流通道,从而使所述制冰空间彼此连通,并且 其中,供水单元连接至所述多个制冰筒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冰器,其中,所述制冰盒包括制冰筒,所述制冰筒具有制冰空间,并且 其中,所述冰升高构件包括活塞,所述活塞能够在所述制冰筒内沿着所述制冰筒的纵向方向以可滑动方式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器,其中,所述活塞包括 头部,所述头部以可滑动方式联接至所述制冰筒的内周表面;以及 杆部,所述杆部联接至所述头部,以接收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器,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在第一轴向方向上旋转;以及 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及所述活塞啮合,并在与所述第一轴向方向垂直的第二轴向方向上旋转,以使所述活塞移动而升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冰器,其中,所述活塞包括 头部,所述头部以可滑动方式联接至所述制冰筒的内周表面;以及 杆部,所述杆部联接至所述头部,以接收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力,所述杆部包括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螺纹, 其中,在所述杆部的下端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活塞的向上运动的止挡件。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冰器,还包括冰分离单元,所述冰分离单元被构造成用于使所述冰体的上部与所述冰体的其余部分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冰器,其中,所述冰分离单元包括切割器,所述切割器用于切割由所述冰升高构件向上推动的冰,并且 其中,所述切割器由所述驱动单元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冰器,其中,所述切割器包括 在水平方向上隔开的一对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之一联接至所述驱动单元的旋转轴;以及具有螺旋形状的刀片,所述刀片的两个相反端联接至所述一对支撑构件。
12.—种电器,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制冰室;以及 制冰器,所述制冰器位于所述制冰室内,所述制冰器包括 制冰盒,所述制冰盒被构造成用于产生冰体; 冰升高构件,所述冰升高构件在所述制冰盒内直线移动,并构造成用于升高位于所述制冰盒内的所述冰体;以及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联接至所述冰升高构件,并构造成使所述冰升高构件直线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器,其中,所述主体是具有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冰箱主体,并且其中,所述制冰室位于所述冷藏室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器,还包括门,所述门被构造成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冷藏室, 其中,所述制冰室位于所述门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器,还包括分配器,所述分配器位于冰箱门处,用于取出在所述制冰室中制成的冰, 其中,所述制冰室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分配器的一部分处于同一高度。
16.—种制冰方法,包括 将水供应至制冰盒; 冷却所述制冰盒中容纳的水,以产生冰体;以及 使冰升高构件在所述制冰盒内直线移动,以升高所述冰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所述冰体的上部与所述冰体的其余部分分离;以及 对所述冰体的已分离的上部进行分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冰体的上部与所述冰体的其余部分分离的步骤包括向所述冰体施加机械切割力,以将所述冰体切割成分离的冰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冰升高构件直线移动的步骤包括使所述冰体在大致竖直的方向上移动;并且,使所述冰体的上部与所述冰体的其余部分分离的步骤包括在大致水平的方向上向所述冰体施加机械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水供应至所述制冰盒的步骤包括 感测向所述制冰盒供水的时间或水量;以及 判定所感测到的时间或水量是否已达到预设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冰器、包括该制冰器的冰箱及制冰方法。该制冰器包括具有预定长度的制冰盒,水被供应到所述制冰盒中用于制冰。所述制冰器被构造成通过利用由马达驱动的活塞来以机械方式使冰与制冰盒分离。这允许该制冰器具有减小的尺寸且占用较小的面积,由此实现冰箱的紧凑式构造。此外,由于该制冰器的安装高度降低了,所以可以缩短冷空气的供应路径。这种布置结构防止了供应至制冰室的冷空气损失。
文档编号F25C1/24GK102803873SQ201080024312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2日
发明者金成宰, 金捧辰, 尹宁焄 申请人:Lg 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