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590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温余热利用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以高温驱动热介质与被加热介质之间温度差为驱动力的,其提升余热温度的幅度大,节能效益相对较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以余热资源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是天然存在的驱动力的,其提升余热温度的幅度相对较低,余热资源丰富时节能效益高;将两种驱动力合并使用,不仅能够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率,同时也能降低对高温驱动热在数量和品位两方面的要求。以能够同时运用高温驱动热介质与被加热介质之间温度差和余热资源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作为驱动力为技术手段,以实现热泵具有较高性能指数和更高地提升余热温度为目的,同时考虑到在余热资源较为丰富时能够充分发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节能效益高的优势,找到结构和流程简单合理的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再增加相应其它部件,得到系列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对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率将提供有力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1.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泵组成;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 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2.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中,增加冷凝器、 蒸发器和冷剂液泵,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一吸收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吸收式热泵。3.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和第三溶液泵,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之后与第二发生器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4.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节流阀,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5.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和第三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6.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泵,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分别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和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之后与第二发生器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之后与第二发生器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7.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连通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8.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 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9.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冷剂液泵或节流阀、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或第一冷剂液泵增设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并同时将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形成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10.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或第二冷剂液泵、第三溶液泵、第二蒸发器、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一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或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时, 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11.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冷凝器时,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12.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第二蒸发器、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时,将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13.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冷凝器时,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14.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3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形成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5.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16.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5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形成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17.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16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以并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18.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16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以串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19.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16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泵,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有浓溶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连通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以倒串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0.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16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增设浓溶液管路分别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和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以并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1.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16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有浓溶液管路直接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以串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2.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16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泵,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有浓溶液管路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以倒串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3.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16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器,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有浓溶液管路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以回热式单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4.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泵增设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以回热式并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5.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将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以回热式串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6.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第二溶液泵,将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以回热式倒串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7.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446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新增第一发生器与外部连通的驱动热介质管路,增加新增第二节流阀,第一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形成以回热式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8.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M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三发生器、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吸收器经新增溶液泵增设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三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将新增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三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以回热式并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29.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5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三发生器、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将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新增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三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将新增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三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以回热式串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30.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沈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三发生器、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节流阀和新增第三溶液泵,将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新增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三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泵和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将新增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三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以回热式倒串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31.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观-30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三节流阀,取消新增第一发生器与外部连通的驱动热介质管路,第一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形成以回热式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32.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观-30项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三节流阀,取消新增第一发生器与外部连通的驱动热介质管路,新增第二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形成以回热式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4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5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1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4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1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1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2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2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2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2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M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回热式单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2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回热式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沈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回热式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2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回热式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观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回热式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四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回热式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3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以回热式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中,1-第一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3-第一吸收器,4-第二吸收器,5-第一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第一溶液泵,8-第二溶液泵,9-冷凝器/第一冷凝器, 10-蒸发器/第一蒸发器,11-冷剂液泵/第一冷剂液泵,12-第三发生器,13-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4-节流阀/第一节流阀,15-第三溶液泵,16-第四发生器,17-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18-第二节流阀,19-第四溶液泵,20-吸收-蒸发器,21-第二冷剂液泵,22-第二蒸发器, 23-吸收-发生器,24-分汽室,25-第二冷凝器;A-新增发生器/新增第一发生器,B-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C-新增节流阀/新增第一节流阀,D-新增溶液泵/新增第一溶液泵,E-新增第二发生器,F-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G-新增第二节流阀, H-新增第二溶液泵,I-新增吸收器,J-新增第三发生器,K-新增第三节流阀,L-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M-新增第三溶液泵。需要指明的是(1)命名方式——从高温驱动热和低温驱动热在溶液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命名。以“单效-双效”为例,“单效”是指高温驱动(发生)过程采用单效流程,“双效”是指低温驱动(发生)过程采用双效流程。(2)命名方式2——从溶液发生过程中温度高低不同进行命名,如“以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指溶液高温发生过程中,溶液高温发生过程为双效。(3)采用以氨水溶液为代表的工作介质时,此时发生器称作精馏塔;必要时,相关精馏塔增加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必要时,氨水溶液所涉及到的分汽室对增加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4)图9-10和图11-13所示,均称为单效-1.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前者中的 “1. 5级”依靠吸收-蒸发器20来实现,吸收-蒸发器20的负荷不可调节;后者的“1. 5级” 依靠吸收-发生器23实现,吸收-发生器23的负荷可调节。(5)图18-30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分别采用双效、三效、回热式单效、回热式双效和回热式三效作为高温发生流程的代表;图3-17所示的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也可采用图18-30所示的各高温发生流程。(6)图四中,当新增第一发生器A内的压力高于新增第三发生器J内的压力时,可考虑增加新增第二溶液泵H,新增第三发生器J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H和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在具体实例表述时,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表述结构和流程。图1所示的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泵组成;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第一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7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第二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余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对外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第一发生器1,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一发生器1、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4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第一吸收器3、吸收来自外部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7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第二吸收器4、吸收来自第一发生器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第二发生器2,形成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中,增加冷凝器、蒸发器和冷剂液泵,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冷凝器9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11与蒸发器10连通,将第一吸收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冷凝器9 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10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9、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9的冷剂液经冷剂液泵11加压进入蒸发器10、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3提供,形成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3所示的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和第三溶液泵,第二吸收器4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之后与第二发生器2经第二溶液泵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2 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向第三发生器12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4的一部分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三发生器12,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9提供冷剂蒸汽,第三发生器1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一发生器1,流经第三发生器12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节流阀14节流进入冷凝器9,形成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4所示的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节流阀,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 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12其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三发生器12,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 1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9提供冷剂蒸汽,第三发生器1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8、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第一发生器1,流经第三发生器 12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后经节流阀14节流进入冷凝器9,形成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5所示的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和第三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 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12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热交换器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三发生器12,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9提供冷剂蒸汽,第三发生器 1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12,流经第三发生器 12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节流阀14节流进入冷凝器9,形成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6所示的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泵, 第二吸收器4增设稀溶液管路分别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和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之后与第二发生器2经第二溶液泵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第四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19、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之后与第二发生器2经第二溶液泵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 12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4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2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后第四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8 与冷凝器9连通,第四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12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4的一部分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三发生器12,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四发生器16提供冷剂蒸汽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三发生器1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一发生器1,流经第三发生器12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第一节流阀14进入冷凝器9 ;第二吸收器 4的另一部分稀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四发生器16,冷剂蒸汽流经第四发生器 16、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9提供冷剂蒸汽,第四发生器16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泵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一发生器1,流经第四发生器16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第二节流阀18进入冷凝器9,形成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7所示的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连通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第四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4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后第四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8与冷凝器 9连通,第四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向第三发生器12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三发生器12,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发生器16提供冷剂蒸汽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三发生器12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四发生器16,流经第三发生器 12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第一节流阀14进入冷凝器9 ;冷剂蒸汽流经第四发生器 16、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9提供冷剂蒸汽,第四发生器16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8、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第一发生器1,流经第四发生器16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第二节流阀18进入冷凝器9,形成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8所示的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泵, 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第四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17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4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后第四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8与冷凝器9连通,第四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热交换器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四发生器16,来自第三发生器12的冷剂蒸汽流经第四发生器16、 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9提供冷剂蒸汽,第四发生器16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泵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三发生器12,流经第四发生器16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第二节流阀18进入冷凝器9 ;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向第三发生器12 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四发生器16提供冷剂蒸汽,第三发生器1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13进入第二发生器12,流经第三发生器12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第一节流阀14 进入冷凝器9形成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图9所示的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冷剂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吸收-蒸发器20连通, 吸收-蒸发器20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将蒸发器10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20 连通,冷凝器9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1与吸收-蒸发器20连通后吸收-蒸发器20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吸收-蒸发器20、 吸收来自蒸发器10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20的冷剂液,吸收-蒸发器20 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 8、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第一发生器1 ;冷凝器9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1进入蒸发器10、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 20提供,第二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1加压后流经吸收-蒸发器20、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3提供,形成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0所示的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第二冷剂液泵21,增加节流阀14,将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1与蒸发器10连通调整为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1和节流阀14与蒸发器10连通,将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1 与吸收-蒸发器20连通后吸收-蒸发器20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1增设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20连通后吸收-蒸发器20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形成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1所示的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 第三溶液泵、第二蒸发器、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6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M连通,分汽室M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6连通,第一蒸发器1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第二蒸发器22连通,第二蒸发器22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分汽室M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 第二蒸发器22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吸收-发生器23、吸收来自第二蒸发器2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发生器23的溶液,吸收-发生器23 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23、吸热部分汽化进入分汽室24,分汽室M释放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9、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分汽室M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第一发生器1 ;冷凝器9的冷剂液经冷剂液泵11加压进入蒸发器10 后分成两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3提供,第二路经节流阀14节流进入第二蒸发器22、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发生器23提供,形成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图12所示的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 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 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M连通,分汽室M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分汽室M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25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1与蒸发器10连通,蒸发器10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 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吸收-发生器23、吸收来自蒸发器10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发生器23的溶液,吸收-发生器2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23、吸热部分汽化进入分汽室对,分汽室M 释放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冷凝器25、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分汽室M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第一发生器1 ;第二冷凝器25的冷剂液经第二冷剂液泵21加压进入蒸发器10,蒸发器10产生的冷剂蒸汽分别向第一吸收器3和吸收-发生器23提供,形成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3所示的单效-1.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第二蒸发器、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M连通,分汽室M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分汽室M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9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25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1与第二蒸发器22连通,第二蒸发器2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 第二蒸发器22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ο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吸收-发生器23、吸收来自第二蒸发器2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发生器23的溶液,吸收-发生器2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冷凝器25、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25的冷剂液经第二冷剂液泵21进入第二蒸发器22、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发生器23提供;第二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23、吸热部分汽化进入分汽室对,分汽室M释放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一冷凝器9、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分汽室 24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第一发生器1,形成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4所示的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 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 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M连通,分汽室M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分汽室M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25连通,第二冷凝器25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第一冷凝器9连通,将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第一冷凝器9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1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吸收-发生器23、吸收来自蒸发器10的冷剂蒸汽并分别放热于流经吸收-发生器23的溶液和冷剂液,吸收-发生器2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23、吸热部分汽化进入分汽室24,分汽室M释放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冷凝器25、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分汽室M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第一发生器1 ;第二冷凝器25的冷剂液经节流阀14进入第一冷凝器9,第一冷凝器9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1加压之后进入蒸发器10、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发生器23提供,第二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1 加压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23、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3提供,形成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5所示的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在图14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吸收-发生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发生器23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20连通,吸收-蒸发器20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一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1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1与吸收-蒸发器20连通后吸收-蒸发器20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蒸发器10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20连通,形成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6所示的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M连通,分汽室M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 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 连通调整为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分汽室M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25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1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吸收-发生器23、吸收来自蒸发器10的冷剂蒸汽并分别放热于流经吸收-发生器23的溶液和冷剂液,吸收-发生器2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 ;第二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23、吸热部分汽化进入分汽室对,分汽室M释放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冷凝器25、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分汽室M 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第一发生器1 ;蒸发器10产生的冷剂蒸汽向吸收-发生器23提供,第二冷凝器25的冷剂液经第二冷剂液泵21加压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23、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3提供,形成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7所示的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在图16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蒸发器20连通,吸收-蒸发器20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将第二冷凝器2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1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 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2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21与吸收-蒸发器20连通后吸收-蒸发器20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蒸发器10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20连通,形成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8所示的以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C与蒸发器10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直接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二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新增发生器 A ;第一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向新增发生器A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冷剂蒸汽流经新增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4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第一吸收器3,流经新增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节流阀C节流进入蒸发器10,形成以并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19所示的以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C与蒸发器10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向新增发生器A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新增发生器A,冷剂蒸汽流经新增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4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发生器 A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第一吸收器3,流经新增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节流阀C节流进入蒸发器10,形成以串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20所示的以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泵,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C与蒸发器10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新增发生器A,来自第一发生器1的冷剂蒸汽流经新增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4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发生器A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B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 进入第一吸收器3,流经新增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节流阀C节流进入蒸发器10,形成以倒串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21所示的以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增设浓溶液管路分别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和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C与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与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之后分成三路——第一路直接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二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新增第一发生器A,第三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进入新增第二发生器E ;第一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新增第一发生器A作驱动热介质,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第二发生器E提供冷剂蒸汽,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第一吸收器3,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一节流阀C节流进入蒸发器10 ;来自新增第一发生器A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4提供,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进入第一吸收器3,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节流进入蒸发器10,形成以并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22所示的以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 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C与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与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 4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向新增第一发生器A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新增第一发生器A,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第二发生器E提供,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F进入新增第二发生器E,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一节流阀C节流进入蒸发器10 ;来自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4提供冷剂蒸汽,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第一吸收器3,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节流进入蒸发器10,形成以串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23所示的以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 新增第一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泵,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一发生器1 连通调整为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 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H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 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 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C与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与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新增第二发生器E、来自新增第一发生器A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4提供冷剂蒸汽,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泵 H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进入新增第一发生器A,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节流进入蒸发器10 ;来自第一发生器1的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第二发生器E提供冷剂蒸汽,新增第一发生器A浓溶液经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第一发生器1, 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一节流阀C节流进入蒸发器 10,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第一吸收器3,形成以倒串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M所示的以回热式单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器,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与新增吸收器I连通,新增吸收器I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 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I连通,新增吸收器I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新增吸收器I、吸收来自新增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I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器4,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新增发生器A,驱动热介质流经新增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吸收器I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第二吸收器4,形成以回热式单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25所示的以回热式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M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泵D增设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C与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②流程上,第一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向新增第二发生器E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新增吸收器I的一部分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进入新增第二发生器E,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4提供冷剂蒸汽,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进入新增第一发生器A,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节流阀C进入蒸发器 10,形成以回热式并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沈所示的以回热式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M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一节流阀,将新增吸收器I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新增吸收器I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 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 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 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C与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再增加新增第二节流阀,取消新增第一发生器A与外部连通的驱动热介质管路,第一发生器1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 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与蒸发器10连通。②流程上,新增吸收器I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分别向新增第二发生器E和新增第一发生器A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新增第二发生器E,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4提供冷剂蒸汽,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进入新增第一发生器A,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一节流阀C进入蒸发器10 ;来自第一发生器1的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吸收器I提供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节流进入蒸发器10,形成以回热式串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27所示的以回热式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M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溶液泵,将新增吸收器I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新增吸收器I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H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第一发生器 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 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C与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 4连通;再增加新增第二节流阀,取消新增第一发生器A与外部连通的驱动热介质管路,第一发生器1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与蒸发器10连通。②流程上,第一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分别向新增第一发生器A和新增第二发生器E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新增吸收器I的稀溶液经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新增第二发生器E,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4提供冷剂蒸汽,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泵 H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进入第一发生器1,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一节流阀C进入蒸发器10 ;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新增第一发生器A,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 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吸收器I提供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节流进入蒸发器10,形成以回热式倒串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观所示的以回热式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5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三发生器、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吸收器I经新增溶液泵D增设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与新增第三发生器J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J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将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三发生器J连通后新增第三发生器J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与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J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再增加新增第三节流阀,取消新增第一发生器A与外部连通的驱动热介质管路,新增第二发生器E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K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②流程上,新增第二发生器E产生的冷剂蒸汽分别向新增第一发生器A和新增第三发生器J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新增吸收器I的一部分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进入新增第三发生器J,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三发生器J、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4提供冷剂蒸汽,新增第三发生器J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进入新增第一发生器A,流经新增第三发生器J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 再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节流进入蒸发器10 ;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吸收器I提供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三节流阀K节流进入蒸发器10,形成以回热式并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四所示的以回热式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沈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三发生器、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将新增吸收器I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新增吸收器I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三发生器J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J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将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三发生器J连通后新增第三发生器J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与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J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增加新增第三节流阀,取消新增第一发生器A与外部连通的驱动热介质管路,第一发生器1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K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②流程上,新增吸收器I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D、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分别向新增第二发生器E和新增第一发生器A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新增第二发生器E,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二发生器E、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第三发生器J提供冷剂蒸汽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新增第二发生器E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进入新增第三发生器J,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三发生器J、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4提供冷剂蒸汽,新增第三发生器J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进入新增第一发生器A,流经新增第三发生器J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节流进入蒸发器10 ;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吸收器I提供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三节流阀K节流进入蒸发器10,形成以回热式串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图30所示的以回热式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①结构上,在图27所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将新增第二节流阀G变更为新增第三节流阀K,增加新增第三发生器、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节流阀和新增第三溶液泵,将新增吸收器I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调整为新增吸收器I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三发生器J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J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泵M和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调整
34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将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三发生器J连通后新增第三发生器J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与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J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K与蒸发器10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二发生器E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K与蒸发器10连通。②流程上,新增第二发生器E产生的冷剂蒸汽分别向新增第一发生器A和新增第三发生器J提供以作为其驱动热介质,新增吸收器I的稀溶液经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新增第三发生器J,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三发生器J、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4提供冷剂蒸汽,新增第三发生器J浓溶液经新增第三溶液泵M和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进入新增第二发生器E,流经新增第三发生器J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节流进入蒸发器10 ;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进入新增第一发生器A,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吸收器I提供冷剂蒸汽,流经新增第一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三节流阀K节流进入蒸发器10,形成以回热式倒串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具有如下的效果和优势1.提出的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结构和流程简单合理,同时具有高温驱动发生过程和低温驱动发生过程,为第三类吸收式热泵的产生提供了基础。2.提出的系列第三类吸收式热泵,能够实现对余热资源和高温驱动热源的充分利用。3.提出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具有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供热温度高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性能指数高的双重特性,能够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率。4.提出的系列第三类吸收式热泵,进一步丰富了吸收式热泵种类的多样性,可更好地实现热泵供热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相互匹配。5.利用本发明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在余热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存在以潜热为主的丰富余热资源时,可实现余热温度的进一步提升;能够利用更低温度的余热和向用户提供更高温度的供热,扩大了吸收式热泵的温度工作区间,扩展和丰富了吸收式热泵的应用范围。
权利要求
1.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泵组成;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第一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7)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 第二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 第二发生器( 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C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
2.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中,增加冷凝器、 蒸发器和冷剂液泵,将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发生器(2)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冷凝器(9)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11)与蒸发器 (10)连通,将第一吸收器C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冷凝器(9)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10)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和第三溶液泵,第二吸收器(4)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 (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之后与第二发生器(2)经第二溶液泵(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6)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 形成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4.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节流阀,将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 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形成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5.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和第三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 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形成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6.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泵,第二吸收器(4)增设稀溶液管路分别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和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之后与第二发生器( 经第二溶液泵(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第四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19)、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之后与第二发生器( 经第二溶液泵(8)、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4)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后第四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8)与冷凝器(9)连通,第四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形成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7.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连通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第四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4)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 (16)连通后第四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8)与冷凝器(9)连通,第四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形成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8.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第四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第三发生器(12)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巧)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4)与冷凝器 (9)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后第四发生器(16)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8)与冷凝器(9)连通,第四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形成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9.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冷剂液泵或节流阀、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吸收-蒸发器00)连通,吸收-蒸发器OO)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将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OO)连通,冷凝器(9) 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OO)连通后吸收-蒸发器OO)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或第一冷剂液泵(11)增设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OO)连通后吸收-蒸发器OO)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并同时将第一冷剂液泵(11)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10)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1)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蒸发器(10)连通,形成单效-1.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0.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或第二冷剂液泵、第三溶液泵、第二蒸发器、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 (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04) 连通,分汽室0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 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第一蒸发器(1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第二蒸发器0 连通、或冷凝器(9)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0 连通,第二蒸发器0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分汽室0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第二蒸发器0 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时,第一蒸发器(10)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
11.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吸收器 (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0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04)连通,分汽室0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 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分汽室04)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0 连通,第二冷凝器0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蒸发器(10)连通,蒸发器(10)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 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0 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冷凝器时,分汽室04)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9)连通。
12.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第二蒸发器、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一发生器 (1)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 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04)连通,分汽室0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 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分汽室0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9)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0 连通,第二冷凝器0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 (21)与第二蒸发器0 连通,第二蒸发器0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03)连通,第二蒸发器0 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0 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效-1.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时,将第一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0 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第一蒸发器(10)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
13.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 (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04) 连通,分汽室0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 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分汽室0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0 连通,第二冷凝器0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第一冷凝器(9)连通,将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一冷凝器(9)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发生器0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第二冷凝器0 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冷凝器时,分汽室04)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9)连通。
14.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吸收-发生器03)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00)连通,吸收-蒸发器00)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一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00)连通后吸收-蒸发器00)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 蒸发器(10)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00)连通,形成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5.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发生器 (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2)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和吸收-发生器03) 与分汽室04)连通,分汽室0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 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6)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分汽室0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0 连通,第二冷凝器0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第二冷凝器0 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6.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蒸发器00)连通,吸收-蒸发器00)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冷凝器0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发生器 (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0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00)连通后吸收-蒸发器00) 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蒸发器(10)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 (20)连通,形成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7.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16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增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 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C)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新增发生器㈧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形成以并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8.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16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发生器 (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C)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形成以串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19.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16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泵,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 (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C)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形成以倒串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0.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16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增设浓溶液管路分别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和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吸收器( 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C)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 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 形成以并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1.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16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直接与第一发生器 (1)连通调整为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C)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形成以串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2.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16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一发生器、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第一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泵,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 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H)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 (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 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 新增第一节流阀(C)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形成以倒串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3.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16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吸收器,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有浓溶液管路与新增吸收器 (I)连通,新增吸收器(I)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 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 (I)连通,新增吸收器(I)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以回热式单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4.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泵(D)增设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 (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C)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形成以回热式并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5.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将新增吸收器(I)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新增吸收器(I) 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 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C)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形成以回热式串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6.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第二溶液泵,将新增吸收器(I)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新增吸收器(I)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H)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 将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后新增第二发生器(E)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 (C)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E)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形成以回热式倒串联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7.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M46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新增第一发生器(A)与外部连通的驱动热介质管路,增加新增第二节流阀,第一发生器(1)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形成以回热式双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8.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M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三发生器、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阀,新增吸收器(I)经新增溶液泵(D) 增设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与新增第三发生器(J)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J)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将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三发生器(J)连通后新增第三发生器(J)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J)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 (4)连通,形成以回热式并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29.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5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三发生器、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将新增吸收器(I)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新增吸收器(I)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D)、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 将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 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与新增第三发生器(J)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J)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将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三发生器(J)连通后新增第三发生器(J)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J)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形成以回热式串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0.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沈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三发生器、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节流阀和新增第三溶液泵,将新增吸收器 (I)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二发生器 (E)连通调整为新增吸收器(I)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一溶液泵(D)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三发生器(J)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J)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泵(M)和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与新增第二发生器(E)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一发生器 (A)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F)、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L)和新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B)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将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新增第二发生器(E)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三发生器(J)连通后新增第三发生器(J)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G) 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新增第三发生器(J)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 形成以回热式倒串联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1.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观-30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三节流阀,取消新增第一发生器(A)与外部连通的驱动热介质管路,第一发生器(1)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K)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形成以回热式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32.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观-30所述的任一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三节流阀,取消新增第一发生器(A)与外部连通的驱动热介质管路,新增第二发生器 (E)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一发生器(A)连通后新增第一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三节流阀(K)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形成以回热式三效为高温发生流程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属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第二发生器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增加冷凝器、蒸发器和冷剂液泵等部件,形成相应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文档编号F25B15/12GK102252448SQ201110122888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2日
发明者李华玉 申请人:李华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