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和冰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272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箱和冰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制了结露的冰箱和冰柜。
背景技术
作为本发明的背景技术,有日本专利第3942688号公报(专利文献I)。
专利文献I的结构具备本体上部的门铰链盖部或基板收纳部附近配置的外部空 气温度传感器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门与门的分隔部分设置的至少一个以上的防止结露 加热器;通常根据外部空气温度和外部空气湿度控制对防止结露加热器的通电,外部空气 湿度传感器的输出成为预先设定的上限值以上、或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仅根据外部空气 温度传感器控制对防止结露加热器的通电的控制机构。
根据这样的方案,记载了高精度地检测外部空气的湿度,以根据外部空气温度和 外部空气湿度预先计算确定的防止结露加热器通电量进行加温控制,并且预防因外部空气 湿度传感器和湿度控制的误动作等导致冰箱本体表面的异常结露,同时能够以少的能量消 耗防止结露。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426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以往的结构中,如专利文献I的图4所示,考虑每一定时间To测定冰箱 的外部空气温度和外部空气湿度,基于预先根据冰箱本体的横向分隔板的结构、横向分隔 板的上部以及下部的冰箱内温度设定值计算出的与外部空气温度和外部空气湿度相应的 横向分割板不结露的各防止结露加热器的通电量的计算式,计算各防止结露加热器的通电 量,进行各防止结露加热器的通电量的变更这样的方法。
但是,本体上部的门铰链盖部、或基板收纳部的附近配置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 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为了防止来自周围的进水,为半密闭结构。这样,如专利文献I的 图8所示,受到冰箱内冷却的影响而发生温度变化,每一定时间To的测定中对外部空气温 度传感器的测定的影响小,而在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测定中对湿度测定值的影响 大。例如湿球温度一定而干球温度变动O. 5°C时,相对湿度会受到3%的影响。
从而,为了防止冰箱本体表面的结露需要将通电量设定得多,有消耗电力增加的 倾向。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高精度地检测外部空气的湿度,品质 稳定、且抑制了结露并实现节电化的冰箱和冰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冰箱是具备储藏食品的储藏室、和使制冷 剂循环并且将上述储藏室冷却的制冷循环,其包括测定上述冰箱的箱外的湿度的湿度测 定机构;测定上述冰箱的箱外的温度的温度测定机构;抑制上述冰箱结露的结露抑制机 构;和根据在上述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停止期间上述湿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湿度和上述温度测 定机构测定的温度,控制上述结露抑制机构的控制机构。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冰柜将第一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冰箱应用于冰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高精度地检测外部空气的湿度,品质稳定且抑制了结露并实现节电化的冰箱和冰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箱内结构的图1的X-X线截面图。
图3是表不取下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外部空气传感器盖部后的状态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与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制冷循环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冰箱中散热管的配置位置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其他例的制冷循环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压缩机为ON (运行)时,对将三通阀切换到A侧(出口 34b—侧)或B侦彳(出口 34c —侧)的时间的长度分为多个区域求出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外部空气温度30°C、外部空气湿度70%的环境下冰箱运转期间的冷藏室温度与(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测定的湿度测定值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压缩机的运转0N/0FF (停止/运转)和三通阀的动作控制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与实施方式2的外部空气温度相对的旋转分隔部加热器的通电率 (duty)的关系的不意图。
图11是表示使图10中所示的通电率(duty)移动的控制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使图10中所示的通电率(duty)移动的控制的其他例的示意图。
符号的说明
I1 冰箱
IS制冷循环
2冷藏室(储藏室)
2a冷藏室门(门)
2b冷藏室门(门)
2S制冷循环
3制冰室(储藏室)
4上层冷冻室(储藏室)
5下层冷冻室(储藏室)
6蔬菜室(储藏室)
7蒸发器(制冷循环)
16压缩机(制冷循环)
21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温度测定机构)
22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湿度测定机构)
23旋转分隔部(分隔部分)
24旋转分隔部加热器(结露抑制机构、防止结露用的加热器)
25上侧隔热分隔壁(分隔壁)
26
27
28
32
33
34
40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I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冰箱的箱内结构的图1的X-X线截面图。
实施方式I的冰箱I在构成其本体部的冰箱本体IH上,从上方起具备冷藏室2、制冰室3以及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和蔬菜室6。其中,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在冷藏室2与下层冷冻室5之间左右并列设置。
冷藏室2和蔬菜室6是大约3 5°C的冷藏温度段的储藏室。另一方面,制冰室 3、上层冷冻室4和下层冷冻室5是大约-18°C的冷冻温度段的储藏室。
冷藏室2在前方一侧具备左右分割的对开门(所谓的法式型)的冷藏室门2a、2b。 冷藏室门2a、2b轴枢设置在冰箱本体IH的左右前端边缘部。
如图2所示,在冷藏室门2a、2b的内侧具备多个门架2e。
在冷藏室门2a、2b之间,形成有形成向各冷藏室门2a、2b的内侧突出设置的收纳空间的树脂的内箱彼此相对向的旋转分隔部23。
旋转分隔部23的附近因用户对冷藏室门2a、2b的开闭而被暴露在外部空气中的机会多。因此,由于冷藏室2内是冷藏温度段的低温,所以存在旋转分隔部23附近成为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外部空气中的水分结露的可能性。
于是,在形成冷藏室门2a的收纳空间的中央一侧的内侧壁2k上,配设有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利用因通电产生的焦耳热,使旋转分隔部23附近的温度上升为比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更高。由此,抑制旋转分隔部23附近的结露。
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具有大致接近冷藏室门2a的铅垂方向的长度(图1的上下方向长度)的尺寸而被配设。
如图2所示,冷藏室2设置有多个搁架2d,通过搁架2d将冷藏室2在纵向上划分为多个储藏空间。
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分别具备抽出式的制冰室门 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以及蔬菜室门6a。
此外,各门(2a、2b、3a、4a、5a、6a)的储藏室(2、3、4、5、6)—侧的面上,以沿着各门的外部边缘的方式设置有密封部件(未图示),在各门关闭时,抑制温暖的外部空气进入储藏室内、以及冷空气从储藏室泄漏。
冰箱本体IH具备分别检测各储藏室(2、3、4、5、6)中设置的门(2a、2b、3a、4a、5a、6a)的开闭状态的门传感器(未图示);和判定为各门打开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例如I分钟 以上的情况下,通知用户的警报器(未图示)。
此外,冰箱本体IH具备用户进行冷藏室2的温度设定和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 室5等的温度设定的温度设定器(未图示)。冷藏室门2a具有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操作面 板2s,用户用操作面板2s通过温度设定器设定各储藏室的温度。
如图2所示,冰箱本体IH的箱内和箱外为,形成冰箱I的外围的外箱Ia与形成储 藏室(2 6)的内箱Ib之间被填充发泡隔热材料(发泡聚氨酯)IOa而形成的隔热箱体10 分隔。隔热箱体10除了填充的发泡隔热材料IOa之外,还安装了多个隔热性高的真空隔热 部件10b。
冰箱本体IH中,冷藏温度段的冷藏室2与冷冻温度段的上层冷冻室4和制冰室3 (参照图1)被上侧隔热分隔壁25隔热地划分。
此外,冷冻温度段的下层冷冻室5和冷藏温度段的蔬菜室6被下侧隔热分隔壁26 隔热地划分。
如图1的虚线所示,在下层冷冻室5的上部,设置使下层冷冻室5与制冰室3和上 层冷冻室4在上下方向上隔开的横向分隔部27。
如图1所示,在横向分隔部27的上部,设置将制冰室3与上层冷冻室4之间在左 右方向上隔开的纵向分隔部28。其中,图2中省略了纵向分隔部28。
如图2所示,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分别设置有收纳 容器3b、4b、5b、6b,与各储藏室(3、4、5、6)的前方具备的门(3a、4a、5a、6a) —体地在前后方 向上移动(被抽出装入)。
图3是表示取下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外部空气传感器盖部后的状态下的外部空气 温度传感器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的立体图。
冰箱I中,将测定外部空气的湿度的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配置在冰箱本体IH 的上部的门铰链盖部(外部空气传感器盖部41)或控制基板40 (参照图2)的收纳部的附 近。由此,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受门(2a、2b)的开闭导致的冷气流出的冷藏室2的温度 和湿度变化的影响、机械室15的周边的箱外送风机42 (参照图4)产生的散热、灰尘的影响 小,不易发生结露。
冰箱I的顶面IOt上,将冷藏室门2a轴枢设置在冰箱本体IH上的铰链41h通过 阳螺纹(螺栓等)螺合。
在铰链41h的后方,在冰箱本体IH的顶壁IHO上形成有凹形的凹设部1H5,在凹设 部1H5内配设有测定外部空气的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测定外部空气的湿度的外 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
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在冰箱本体IH的上部设置在冰 箱本体IH外的情况下,冰箱I的高度尺寸增加。因此,使其配置在顶壁IHO上凹设的凹设 部1H5中。
此处,使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与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配置得近,更容易取得 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测定的外部空气温度与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的外部空气的 湿度的相关,所以一起配置在顶壁IHO上凹设的凹设部1H5中。
在铰链41h和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上,外部空气传感器盖部41如图3的箭头α I所示地覆盖设置。外部空气传感器盖部41上,贯穿设置有用于通气的未图示的通气孔。
因此,虽然外部空气传感器盖部41内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的配置空间为半密闭结构,但是外部空气传感器盖部41外部的外部空气通过通气孔流向外部空气温度、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1、22周围,通过外部空气温度、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1、22分别精确地测定外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如图2所示,冰箱I在下层冷冻室5的大致背部具备的蒸发器收纳室8内设置有蒸发器7作为使箱内冷却的冷却机构。作为蒸发器7的一例,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在蒸发器收纳室8内的蒸发器7的上方,设置有箱内送风机9,作为使在蒸发器7 中冷却后的空气(以下将在蒸发器7中进行热交换后的低温的空气称为“冷空气”)在箱内循环的送风机构。能够列举螺旋桨风扇作为箱内送风机9的一例。
与流过蒸发器7的制冷剂热交换而被冷却的冷空气,通过箱内送风机9,经过各储藏室(2、6、3、4、5)的后方一侧配置的冷藏室送风管路11、蔬菜室送风管路(未图示)、冷冻室送风管路12,分别向各冷藏室2、蔬菜室6、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等各储藏室输送。
对各储藏室(2、6、3、4、5)的送风,由控制向冷藏室2的送风量的冷藏室挡板38、控制向蔬菜室6的送风量的蔬菜室挡板(未图示)和控制向冷冻温度段的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的送风量的冷冻室挡板39对送风管路进行开闭控制。
冷藏室挡板38为打开状态下进行向冷藏室2的送风的情况下,冷空气经过冷藏室 2的后方的冷藏室送风管路11,从多级开口的吹出口 2c(图2中表示了吹出口 2c为3个的情况)输送至冷藏室2。使冷藏室2冷却后的冷空气,从冷藏室2的下部设置的冷藏室返回口(未图示)经过蒸发器收纳室8的侧面配设的冷藏室返回管路(未图示),返回蒸发器收纳室8的下部。
未图示的蔬菜室挡板为打开状态时进行向冰箱I的最下部的蔬菜室6的送风的情况下,冷空气通过蔬菜室送风管路,从蔬菜室吹出口(未图示)向蔬菜室6送风。使蔬菜室6 冷却后的冷空气,从在下侧隔热分隔壁26的下部前方设置的蔬菜室返回管路入口 14b通过蔬菜室返回管路14,从蔬菜室返回管路出口 14a返回蒸发器收纳室8的下部。
在蒸发器收纳室8的前方,设置有将冷冻温度段室的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与蒸发器收纳室8之间分隔的分隔部件13。在分隔部件13上形成有吹出口 3c、 4c、5c。
冷冻室挡板39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冷空气流过上层冷冻室4后方的冷冻室送风管路12,从吹出口 3c、4c、5c分别向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送风。
在分隔部件13上,在下层冷冻室5的深处下部的位置设置有冷冻室返回口 13i,使冷冻温度段室的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冷却后的冷空气通过冷冻室返回口 13 流入蒸发器收纳室8。其中,冷冻室返回口 13i具有与蒸发器7的宽度(图2的纸面上下方向)大致相等的宽度尺寸。
<制冷循环I S〉
接着,说明冰箱I的制冷循环1S。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制冷循环的结构的示意图。
冰箱I为了使储藏室(2、3、4、5、6)(参照图1)冷却,具备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循环 1S。
制冷循环1S,由管37将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6、对从压缩机16输送的制冷剂的 热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29 (30、31、33)、作为对从散热机构29输送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 压机构的毛细管44、用从毛细管44输送的制冷剂使空气冷却的蒸发器7顺次连接。在连接 该压缩机16、散热机构29、毛细管44、蒸发器7的管37中流过(循环)热介质的制冷剂。
压缩机16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压缩为闻温、闻压。如图2所不,压缩机16设置 在冰箱本体IH的下部后方设置的机械室15中。
蒸发器7使从毛细管44输送的气液混合的制冷剂蒸发,通过蒸发时的制冷剂的潜 热使流过蒸发器收纳室8内的空气冷却(从空气吸取蒸发热),向储藏室(2、3、4、5、6)供给 冷空气。
图4所示的散热机构29,具有冰箱I的后方下部配置的机械室15 (参照图2)内 配设的冷凝器30 (图2中未图示)和散热管31、33。
作为冷凝器30的一例,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在机械室15内配设有箱外送风机 42 (参照图4,图2中未图示),使箱外送风机42运转,由此促进冷凝器30的散热。
图5是表示冰箱中散热管的配置位置的立体图。
图5中虚线所示的散热管31,与图2所示的外箱Ia和内箱Ib之间的隔热箱体10 (参照图5)的外箱Ia的面相接触地配置。即,与机械室15内的冷凝器30 (参照图4)连接 的散热管31 (图5中用粗虚线表示)从机械室15内引出,在与外箱Ia面相接触的状态下, 在隔热箱体10的左侧面IOh上上下配置,跨越顶面IOt的前部在右侧面IOm上上下配置, 并且在其背面IOs (图5中用细虚线表示),再次进入机械室15,与机械室15内的三通阀34 (参照图4)连接。
其中,图5中,隔热箱体10的左、右侧面IOhUOm上配置的散热管31与背面IOs 上配置的散热管31是相同的,而使用粗虚线和细虚线区分,使图容易观看。因此,原本是相 同直径的同一根散热管即散热管31。
外箱Ia (参照图2)是钢板制造的,散热管31 (图5中用虚线表示)通过与外箱Ia 的内面相接触地配置,散热管31的热在外箱Ia上传导,从外箱Ia的外面向箱外的空气良 好地散热。
图4中所示的与散热管31通过三通阀34连接的散热管33 (图5中用粗线表示), 配置在隔热箱体10的图5中两点划线表示的上侧隔热分隔壁25、下侧隔热分隔壁26、横向 分隔部27以及纵向分隔部28的各自内部前方边缘部(前方开口边缘部)。
这些分隔壁(分隔部)(25、26、27、28)与储藏室(2、3、4、5、6)相接触所以是低温 的,而由于分隔壁(25、26、27、28)的前方部配置在各储藏室(2、3、4、5、6)的开口边缘部,容 易因用户对门(2a、2b、3a、4a、5a、6a)的开闭而接触外部空气。因此,分隔壁(25、26、27、28) 的前方开口边缘表面温度成为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时可能发生结露。
于是,为了防止向冰箱本体IH的前方开口边缘(特别是上侧隔热分隔壁25、下侧 隔热分隔壁26、横向分隔部27以及纵向分隔部28的前方部)结露,配置散热管33。由此, 流过散热管33的高温的制冷剂的热向冰箱本体IH的前方开口边缘散热,抑制了该前方开 口边缘成为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
在机械室15的内部,配设了三通阀34 (参照图4)作为散热性能控制机构。散热 管31的出口部31ο (参照图5)进入机械室15,与三通阀34的入口 34a (参照图4)连接。
三通阀34由一个入口 34a和两个出口 34b、34c构成。
三通阀34是能够使从入口 34a流入的制冷剂成为以下四种模式的电动阀(1)从 出口 34b流向散热管33的状态(入口 34a为打开状态,出口 34b为打开状态,出口 34c为关 闭状态);(2)从出口 34c流向旁通管32的状态(入口 34a为打开状态,出口 34b为关闭状 态,出口 34c为打开状态);(3)不从出口 34b、34c流向散热管33、旁通管32双方的状态(入 口 34a为打开状态,出口 34b为关闭状态,出口 34c为关闭状态);(4)从出口 34b、34c分别 流向散热管33、旁通管32双方的状态(入口 34a为打开状态,出口 34b为打开状态,出口 34c 为打开状态)。
三通阀34的基本动作是,在压缩机16为ON(运行)时切换散热管33与旁通管32, 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防止向冰箱本体IH的前方开口边缘(特别是图5所示的上 侧隔热分隔壁25、下侧隔热分隔壁26、横向分隔部27以及纵向分隔部28的前方部)的结 露。通过用三通阀34的切换,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32,尽可能地抑制因流过散热管 33的高温制冷剂产生的向箱内的热流入,实现节电化。
另一方面,压缩机16为OFF (停止)时,切换到散热管33 —侧,使高温的制冷剂流 过散热管33,防止向冰箱本体IH的前方开口边缘的结露。
如图4所示,三通阀34的出口 34b与散热管33连接,并且,三通阀34的出口 34c 与旁通管32连接。
在散热管33的出口部33ο的管37上配设有止回阀36,阻止从干燥器43和旁通管 32的出口部32ο向散热管33的逆流。
在机械室15中,在止回阀36的下游,管37与旁通管32的下游一侧汇流,与干燥 器43连接。干燥器43用于对制冷剂中的水分干燥除湿,防止管37内部的制冷剂冻结堵塞, 制冷剂变得无法循环。
干燥器43通过二通阀35与毛细管44连接。
二通阀35的基本动作是,在压缩机16为ON (运行)时“开阀”,另一方面,在压缩 机16为OFF (停止)时“闭阀”。在压缩机16为OFF (停止)前“闭阀”,进行从二通阀35的 下游至蒸发器7中存在的高温的制冷剂的回收。
详细而言,由于在压缩机16为OFF (停止)时,实施霜冷却(用蒸发器7周围的霜 进行冷却),通过将二通阀35 “闭阀”,抑制高温的制冷剂流入蒸发器7,实现节电化。
其中,使从蒸发器7朝向压缩机16的管37的一部分即管37a与毛细管44接近或 接触,使朝向蒸发器7的毛细管44内的制冷剂的热,移动(传导)至管37a内的制冷剂。
如图2所示,在蒸发器7的上部,具备安装在蒸发器7上的蒸发器温度传感器20, 在冷藏室2中具备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7,在下层冷冻室5中具备冷冻室温度传感器19,分 别检测蒸发器7的温度、冷藏室2的温度和下层冷冻室5的温度。蔬菜室6中,配置有蔬菜 室温度传感器18。
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7、蔬菜室温度传感器18、冷冻室温度传感器19,设置在向各 储藏室(2、6、3、4)的吹出冷空气不直接吹到的场所,从而提高了检测精度。
进而,如上所述,冰箱本体IH具备检测设置冰箱I的周围的温湿度环境(外部空气温度,外部空气湿度)的图3所示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
其中,上述说明中,例示了图4的制冷循环1S,也可以使用不具备二通阀35的图6 中所示的制冷循环2S。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其他例的制冷循环的结构的示意图。
该情况下,三通阀34起到二通阀35的作用。S卩,停止压缩机16之前,关闭三通阀 34的出口 34b、34c,进行至散热管33、旁通管32的下游的蒸发器7为止的高温的制冷剂回收(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蒸发器7的下游的压缩机16 —侧)。由此,在冷却运转开始时抑制散热管33、旁通管32的下游的高温的制冷剂流入蒸发器7,防止过载运转,实现节电化。
〈控制部〉
在图2中所示的冰箱本体IH的顶面IOt的后部配设有搭载了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单兀)、ROM (Read Only Memory :只读存储器)或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器、定时器、接口电路等的控制基板40。控制基板 40的接口电路与上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20、冷冻室温度传感器19、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7、蔬菜室温度传感器18、分别检测各储藏室门(3a、4a、5a、6a)(参照图1)的开闭状态的门传感器、冷藏室门2a上设置的操作面板2s 等连接。接口电路包括A/D、D/A变换器、感应(放大)电路、压缩机16等各种致动器的控制电路等。
冰箱I的以下控制通过执行ROM中预先存储的控制程序而执行。
S卩,进行压缩机16的0N/0FF (运行/停止)和使三通阀34、二通阀35、冷藏室挡板38、蔬菜室挡板和冷冻室挡板39个别地运转的未图示的各致动器的控制,蒸发器收纳室 8内的箱内送风机9 (参照图2)和机械室15内的箱外送风机42 (参照图4)的0N/0FF (运行/停止)控制和转速控制,通知上述门(2a、2b、3a、4a、5a、6a)(参照图1)的打开状态的警报器的0N/0FF (运行/停止)的控制等。
<三通阀34的切换控制的方法>
接着,说明三通阀34的切换控制的方法。
三通阀34与压缩机16的运转0N/0FF (运行/停止)对应,在打开出口 34b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的情况(称为A侧)和打开出口 34c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 32的情况(称为B侧)之间切换。
作为三通阀34的切换控制,基本进行以下(I)、(2)的控制。
(I)压缩机16的OFF (停止)期间,使三通阀34为A侧(打开出口 34b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由此,通过提高分隔壁(25、26、27、28)的前方开口边缘(参照图5)的温度而抑制结露。
(2)压缩机16变为ON (运行)后的情况下,进行将三通阀34在A侧(分隔壁的前方开口边缘配置的散热管33 —侧)与B侧(旁通管32 —侧)之间切换的“三通阀切换控制”, 直至变为OFF (停止)。如上所述,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由此提高分隔壁(25、26、27,28)的前方开口边缘(参照图5)的温度,抑制结露。
此处,提高分隔壁(25、26、27、28)的前方开口边缘的温度的时间越长(越进行抑制结露的控制)越需要箱内的冷却运转的二律背反的关系(矛盾的关系)。
因此,如(2)所示,使高温的制冷剂不是一直而是间歇地流过散热管33 —侧,由此缩短对冷却运转施加负载的时间(抑制结露的控制的时间),抑制消耗电力的增加。即,为了实现节电,在分隔壁(25、26、27、28)的前方开口边缘不结露的范围内,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32。
于是,如下所述,求出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的时间(将三通阀34切换为 A侧的时间)和流过旁通管32的时间(将三通阀34切换为B侧的时间)。其中,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由于三通阀34切换到A侧(出口 34b —侧),旁通管32中不流过高温的制冷剂。另一方面,散热管33中不流过高温的制冷剂的时间内,由于三通阀34切换到B侧(出口 34c —侧),因此旁通管32中流过高温的制冷剂。
图7是压缩机为ON (运行)时,对将三通阀切换到A侧(出口 34b—侧)或B侦彳(出口 34c —侧)的时间的长度分为多个区域求出的示意图。
图7的横轴是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测定的外部空气温度,图7的纵轴是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的外部空气湿度。
外部空气温度为高温的情况下,饱和水蒸气量大,外部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量多, 并且,与冰箱I的冷藏温度(例如l°c 3°C)之间的差大。因此,有分隔壁(25、26、27、28) 的前方开口边缘容易结露的倾向。
外部空气温度为低温的情况下,饱和水蒸气量少,外部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量少, 并且,与冰箱I的冷藏温度(例如l°c 3°C)之间的差小。因此,有分隔壁(25、26、27、28) 的前方开口边缘不易结露的倾向。
另一方面,外部空气的湿度高的情况下,外部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因此有分隔壁(25、26、27、28)的前方开口边缘容易结露的倾向。
外部空气的湿度低的情况下,外部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少,因此有分隔壁(25、26、27,28)的前方开口边缘不易结露的倾向。
因此,对于分隔壁(25、26、27、28)的前方开口边缘不结露,将三通阀34切换到B侧的时间(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32的时间),用外部空气温度和外部空气湿度如图7所示地分区域地求出。其中,区域的详情在之后叙述。
图8是表示外部气温30°C、外部空气湿度70%的环境下冰箱运转期间的冷藏室温度与(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测定的湿度测定值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8的横轴是经过时间(分钟),图8的纵轴是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7 (参照图2)测定的冷藏室2的温度(图8中用点划线表示)、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的湿度(图8中用虚线表示)、在与冰箱I隔离的位置测定的外部空气的湿度(图8中用实线表示的周围湿度)。
图8所示的符号TO是使压缩机16运转的冷却运转停止期间,即,使压缩机16停止的时间段。符号Tl是进行使冷藏室2冷却的运转的时间段,即,是使压缩机16运转并且打开冷藏室挡板38 (参照图2)的时间段。符号T2是进行使冷冻室(3、4、5)冷却的运转的时间段,即,是使压缩机16运转并且打开冷冻室挡板39 (参照图2)的时间段。
一般而言,压缩机16为ON (运行)时,因短的OFF (停止)时间的霜冷却(蒸发器7 上附着的霜进行的冷却)等,冷藏室2的温度变化大。
压缩机16为OFF (停止)时,多以冷冻室(3、4、5)的冷却运转(压缩机16为ON (运行),冷冻室挡板39 (参照图2)打开,冷藏室挡板38 (参照图2)关闭)结束,所以冷藏室2的温度变化少的情况多。
从图8可知,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的外部空气的湿度(图8中的虚线),伴 随冷藏室2的温度的上下变动而升降,受到冷藏室2温度的大的影响。推测这是由于外部 空气湿度传感器22配置在冰箱本体IH的顶壁IHO上形成为凹状的凹设部1H5中,所以容 易受到冷藏室2的温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冷却运转停止期间的时间段TO中,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的测定值 (图8中的虚线)是稳定的。冷却运转停止期间,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不受到冰箱I的冷 却运转的影响,所以认为外部空气的湿度的测定值是稳定的。
于是,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的测定值,使用冷却运转停止期间的时间段TO 的测定值,作为下一次冷却运转时使用的外部空气的湿度。
此处,使用的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的测定值可以是压缩机16停止期间的时间 段TO的下一次冷却运转前的测定值,也可以是时间段TO的平均值,还可以是时间段TO的 中间值,不特别限定。但是,要注意使用反映下一次冷却运转期间的外部空气的湿度的值。
接着,说明使用JIS (日本工业标准)的消耗电力的试验条件分为图7中所示的区 域O 3的例子。
在按照外部空气温度、外部空气的湿度划分区域时,使用JIS的消耗电力的试验 条件的冬季温度15°C、湿度55%和夏季温度30°C、湿度70%作为基准。
求出将三通阀34切换到B侧(34c —侧)的时间(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32 的时间)和将三通阀34切换到A侧(34b —侧)的时间(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的时 间)。
因此,关于外部空气温度,将从覆盖JIS冬季试验条件即温度15°C的比15°C低的 外部空气温度13 0C至覆盖夏季试验条件即温度30 0C的比30 0C高的外部空气温度33 °C三等 分,将19°C、26°C设定为区域的边界的外部空气温度。
关于外部空气的湿度,将从覆盖JIS的冬季试验条件即湿度55%的比55%高5%的 外部空气湿度60%至覆盖夏季试验条件即湿度70%的比70%高5%的外部空气湿度75%之 间分割为2部分,为了方便而设定65%,作为分为三个区域的外部空气湿度的边界。
其中,求出将三通阀34切换到B侧(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32)的时间的情 况下,将边界的湿度设定为比65%高时,将三通阀34切换到B侧的时间缩短(将三通阀34 切换到A侧的时间变长),将边界的湿度设定为比65%低时,将三通阀34切换到B侧的时间 变长(将三通阀34切换到A侧的时间缩短)。根据该关系,设定的湿度65%是作为一个目标 设定的。
由此,以外部空气温度26°C 33°C和外部空气湿度O 75%作为区域I。
以外部空气温度19°C 26°C和外部空气湿度O 65%作为区域2。
以外部空气温度13°C 19°C和外部空气湿度O 60%作为区域3。
区域O是区域1、2、3以外的区域。由于区域O中,是将三通阀34切换到A侧(使 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的固定控制,所以分隔壁(25、26、27、28)的前方开口边缘(参 照图5)不结露。
在各区域I 3中,以分隔壁(25、26、27、28)的前方开口边缘(参照图5)不结露为 条件,确定在某个(一定)时间内,将三通阀34切换到A侧、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的时间;以及将三通阀34切换到B侧、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32的时间。
S卩,反复确认某个(一定)时间内的多少时间将三通阀34从A侧切换到B侧,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32也不在分隔壁(25、26、27、28)的前方开口边缘(参照图5)上结露,确定该某个(一定)时间内将三通阀34切换到B侧的时间与将三通阀34切换到A侧的时间的组合。
此处,优选以使将三通阀34切换到B侧(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32)的时间的比例最大的方式确定组合。这是由于抑制了散热管33的高温的制冷剂的热进入箱内,有助于节电化。
其中,图7的斜线的区域0,如上所述,是将三通阀34固定为A侧的控制,即,持续使高温的制冷剂流向散热管33的区域。
确认了三通阀34的向B侧的切换时间(后述图9的时间段Bt),即,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32的时间有以下关系。
S卩,区域I的B侧切换时间〈区域2的B侧切换时间〈区域3的B侧切换时间。
例如,确认了以区域I (外部空气温度261 331,外部空气湿度0 75%)10分钟、区域2 (外部空气温度19°C 26°C,外部空气湿度O 65%)15分钟、区域3 (外部空气温度13°C 19°C,外部空气湿度O 60%) 20分钟,将三通阀34切换到B侧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32,分隔壁(25、26、27、28)的前方开口边缘(参照图5)也不结露。
另一方面,确定的三通阀34向A侧的切换时间(后述图9的时间段At),即,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的时间,具有以下关系。
区域I的A侧切换时间 > 区域2的A侧切换时间 > 区域3的A侧切换时间
预先确定图7所示的区域O 3和与各区域O 3对应的A侧/B侧切换时间以及向A侧的固定,并通过表、映图、源程序等存储到存储器(ROM)中。
<三通阀34的切换控制的例子>
接着,使用图8说明三通阀34的切换控制的例子。
图9中表示了将说明的方法应用于冰箱I的运转的控制的例子。
图9是表示压缩机的运转0N/0FF (运行/停止)和三通阀的动作控制的时序图。 图9的横轴为时间,图9的纵轴表示三通阀的A开(出口 34b为开且制冷剂流向散热管33) /全开/B开(出口 34c为开且制冷剂流向旁通管32)/全闭的动作、三通阀的A侧固定条件成立(图7的区域O) /不成立、压缩机0N/0FF (运行/停止)。
到图9的时刻tl为止压缩机16处于OFF (停止)期间。
对到图9的时刻tl为止压缩机16为OFF (停止)期间(冷却运转停止期间)由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的湿度,在用图7确定之后的时刻tl t8的压缩机16处于ON (运行)期间的冷却运转期间三通阀34的A侧/B侧的切换时间时使用。这是由于,如上所述,冰箱I运转期间(压缩机16为ON (运行)时)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的测定值的变动大,不能测定正确的外部空气的湿度。
此外,使用该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的湿度和tl之前的当前时刻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测定的外部气温,使用存储器(ROM)中存储的图7的信息和与区域O 3 分别对应的B侧/A侧的切换时间或是否固定为A侧的信息,确定位于区域O 3中的哪一个区域,求出对应的B侧/A侧的切换时间或是否固定为A侦U。
由此,确定将三通阀34切换到B侧的时间、即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32的时 间(图9的时间Bt)和将三通阀34切换到A侧的时间、即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的 时间(图9的时间At)或是否固定为A侧。以下,按照这样的流程,使用外部空气湿度传感 器22测定的湿度和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测定的外部空气温度,进行三通阀34的B侧/ A侧的切换或是否固定为A侧的控制。
到达图9的时刻tl时,压缩机16成为ON (运行)。根据时刻tl之前的当前时刻 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测定的外部空气温度和压缩机16为OFF期间(冷却运转停止期 间)预先由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的湿度,使用存储器(ROM)的图7等的信息,确定是 区域O 3中的哪一个以及对应的A侧的切换时间(Atl)(该情况下为区域I 3中的某 一个)。然后,在使用图7确定的切换时间Atl (时刻tl t2)期间,三通阀34被切换到A 侧,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 (参照图4)。
到达时刻t2时,根据时刻t2之前的当前时刻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测定的外 部空气温度和压缩机16为OFF期间(冷却运转停止期间)预先由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 定的湿度,使用存储器(ROM)的图7等的信息,确定是区域O 3中的哪一个以及对应的B 侧的切换时间(Btl)(该情况下,为区域I 3中的某一个),在求出的切换时间Btl (时刻 t2 t3)期间,三通阀34被切换到B侧,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32 (参照图4)。
到达时刻t3时,根据时刻t3之前的当前时刻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测定的外 部空气温度和压缩机16为OFF期间(冷却运转停止期间)预先由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 定的湿度,使用存储器(ROM)的图7等的信息,确定是区域O 3中的哪一个以及对应的A 侧的切换时间(At2)(该情况下,为区域I 3中的某一个)。然后,在求出的切换时间At2 埘刻t3 t4)期间,三通阀34被切换到A侦M吏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 (参照图4)。
到达时刻t4时,根据时刻t4之前的当前时刻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测定的外 部空气温度和压缩机16为OFF期间(冷却运转停止期间)预先由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 定的湿度,使用存储器(ROM)的图7等的信息,确定是区域O 3中的哪一个以及对应的B 侧的切换时间(Bt2)(该情况下,为区域I 3中的某一个)。然后,在求出的切换时间Bt2 (时刻t4 t5)期间,三通阀34被切换到B侧,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32 (参照图4)。
到达时刻t5时,根据时刻t5之前的当前时刻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测定的外 部空气温度和压缩机16为OFF期间(冷却运转停止期间)预先由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 定的湿度,同样地确定是区域O 3中的哪一个以及切换时间At3 (该情况下,为区域I 3中的某一个)。然后,在求出的切换时间At3期间,三通阀34被切换到A侧,使高温的制冷 剂流过散热管33 (参照图4)。
其中,对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随时对测定值采样,在图9的时刻t6,判定外部 空气温度传感器21测定的外部空气温度与压缩机16为OFF期间(冷却运转停止期间)预先 由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的湿度位于图7的区域0,因此将三通阀34固定为A侧(图 9的时亥Ij t6 tlO)。
另一方面,在图9的时刻t6未判定位于区域O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利用图7确定 是区域O 3中的哪一个以及切换时间At3(该情况下,为区域I 3中的某一个),在求出 的切换时间At3 (时刻t5 t7)期间,三通阀34被切换到A侧,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 管33 (参照图4)。
到达时刻t7时,同样地,三通阀34被切换到B侧,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32 (参照图4),而由于压缩机16从ON (运行)变为OFF (停止)(时刻t8),所以压缩机16为 OFF (停止)期间,三通阀34被切换到A侧,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 (图4)。由于压 缩机16为停止期间(OFF期间)(时刻t8 t9),所以用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外部 空气的湿度。
到达图9的时刻t9时,通过时刻t8 t9的压缩机16为OFF (停止)期间的外 部空气的湿度和时刻t9前的当前时刻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测定的外部空气温度,使 用存储器(ROM)的图7等信息,确定是区域O 3中的哪一个以及对应的B侧的切换时间 (At4)(该情况下,为区域I 3中的某一个)。然后,在求出的切换时间At4 (图9的时刻 t9 til)期间,三通阀34被切换到A侧,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 (参照图4)。
到达图9的时刻til时,根据时刻til之前的当前时刻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 测定的外部空气温度和压缩机16为OFF期间(冷却运转停止期间)(图9的时刻t8 t9) 预先由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的湿度,同样地确定区域O 3以及对应的B侧的切换 时间(Bt4)。然后,在求出的切换时间Bt4,三通阀34被切换到B侧,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 旁通管32 (参照图4)。
之后实行同样的控制。
其中,实施方式I中,例示了使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的外部空气温度的测定,随 时使用当前时刻的测定值的情况,而为了不受到冰箱I的冷却运转的影响,也可以在压缩 机16停止期间进行。
该情况下,图9所示的压缩机16运转期间的时刻tl t8为止的外部空气温度传 感器21的测定值,使用到时刻tl为止的压缩机16停止期间测定的,三通阀34的切换时间, 使用到时刻tl为止的压缩机16停止期间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的测定值和外部空气 湿度传感器22的测定值,使用存储器(ROM)的图7等的信息,确定是区域O 3中的哪一 个以及对应的A侧/B侧的切换时间或是否固定为A侧。然后,进行三通阀34的控制。
同样地,压缩机16运转期间的时刻t9 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的测定值,使 用时刻t8 t9为止的压缩机16停止期间测定的,三通阀34的切换时间,使用时刻t8 t9为止的压缩机16停止期间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的测定值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 22的测定值,使用存储器(ROM)的图7等的信息,确定是区域O 3中的哪一个以及对应的 A侧/B侧的切换时间或是否固定为A侧,进行三通阀34的控制。
根据实施方式1,将测定外部空气的湿度的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配置在,因门 (2a、2b)开闭导致的冷气流出所引起的冷藏室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影响、机械室15周边的箱 外送风机42的散热、灰尘的影响小而不容易发生结露的冰箱本体IH上部的外部空气传感 器盖部41内,或控制基板40的收纳部附近。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为了防止进水使用半 密闭结构,而由于冰箱I的冷却运转停止期间进行外部空气的湿度的测定,抑制了受到冷 却运转的影响。
从而,高精度地检测外部空气的湿度,按照外部空气温度和外部空气湿度的区域 中预先计算出的切换时间对三通阀34进行切换控制。由此,无需使分隔壁(25、26、27、28 ) 的前方开口边缘的散热管33中流过必要以上的高温的制冷剂,能够以更少的能量消耗进 行防露(抑制结露)。
其中,实施方式I中说明的图7的求出三通阀34的切换时间的方法只是一例,将三通阀34切换到B侧的时间(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旁通管32的时间)和切换到A侧的时间 (使高温的制冷剂流过散热管33的时间)也可以更详细地划分区域求出切换时间。由此,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节电化。
像这样,也可以设定其他的外部空气温度的条件、外部空气湿度的条件而求出三通阀34的切换时间,不加以限定。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进行使防止图1中所示的冷藏室门2a、2b之间的旋转分隔部23结露的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的通电量减少的控制。
以下的控制中,对图3中所示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的外部空气温度的测定值以5秒周期采样。其中,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的外部空气温度的测定可以在压缩机16 为ON (运行)时和/或压缩机16为OFF (停止)时进行,而优选在压缩机16停止期间(OFF 时)(冷却运转停止期间)测定。
由此,可以在不受到冷却运转的影响的状态下进行外部空气温度的测定。该情况下,图10中等实施方式2的说明中使用的外部空气温度,指的是压缩机16停止期间的外部空气温度。
此外,对图2所示的冷藏室2的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7测定的温度测定值按5秒周期采样。
图3所示的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对压缩机16停止期间的湿度测定值进行采样。
图10是表示对实施方式2的外部空气温度的旋转分隔部加热器的通电率(duty) 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0的横轴是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测定的外部空气温度,图10的纵轴是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的通电率(duty)。
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的通电率(duty)是表示使额定电流在某个时间内以多少% (百分比)的时间流过的。例如,IOsec (秒)内6sec (秒)在旋转分隔部加热器中流过额定电流时,通电率(duty)为60%。
根据图10,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测定的外部空气温度10°C为止,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的通电率(duty)为0%,旋转分隔部23不结露。另一方面,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 21测定的外部气温36°C以上,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的通电率(duty)为100% (基准的通电率),抑制了向旋转分隔部23的结露。
由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1测定的外部空气温度10°C 36°C为止,通过将外部空气温度10°c、通电率(duty)0%与外部空气温度36°C、通电率(duty)100%连接,确定外部空气温度10°C 36°C下抑制向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的结露的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的通电率(duty)(基准的通电率)。
接着,说明根据图2所示的冷藏室2的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7测定的温度使图10 所示的通电率(duty)移动(增减)的控制。
图11是表示使图10中所示的通电率(duty)移动(增减)的控制的示意图。图11 下方的数字是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7测定的冷藏室2的温度。图11上方的数字是冷藏室2 的温度段中图10所示的通电率(duty)的移动(增减)值。该移动值是以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不结露为条件而设定的。
本控制基于冷藏室温度传感器17测定的4个点的温度的阈值(1°C、3°C、6 °C、 18。0,使图10所示的通电率(duty)移动。
冷藏室2的温度不足I°C时,使图10所示的通电率(duty)移动+5%。
冷藏室2的温度为1°C 3°C时,由于是冷藏室2的通常运转,不进行图10所示的通电率(duty)的移动(±0%)。
冷藏室2的温度为3°C 6°C时,使图10所示的通电率(duty)移动_2%。
以下,同样地,冷藏室2的温度为18°C以上时,移动-100% (停止对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的通电)。
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的通电率(duty)根据该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的通电率 (duty)下的冷藏室2的温度而移动(增减),使旋转分隔部23的防止结露适当化,实现了冰箱I的节电化。
接着,说明根据图3所示的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的湿度使图10所示的通电率(duty)移动(增减)的控制。
图12是表示使图10所示的通电率(duty)移动的控制的其他例的示意图。图12 下方的数字是压缩机16停止期间时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的湿度。图12上方的数字是压缩机16停止期间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的湿度段中图10的通电率(duty)的移动(增减)值。该移动值是以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不结露为条件而设定的。
本控制中,用户用图1中所示的操作面板2s选择了减少消耗电力的节电模式的情况下,基于压缩机16停止期间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的四个点的温度的阈值(90%、 70%、50%、30%)(基准的湿度),使图10所示的通电率(duty)移动(增减)。
以压缩机16停止期间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测定的湿度70%为标准的情况下, 由于湿度90% 70%、湿度70% 50%接近标准湿度70%,因此不进行通电率(duty)的移动 (±0%)。S卩,按照图10的通电率(duty)对旋转分隔部加热器24通电。
湿度90%以上时,使图10所示的通电率(duty)移动+6%。
湿度50% 30%和湿度低于30%的情况下,对图10所示的通电率(duty)移动_6%。
其中,本例中,例示了用户选择节电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图12所示的通电率 (duty)的移动的情况,但也可以构成为在冰箱I的通常运转时进行图12所示的通电率 (duty)的移动,用户手动选择了节电模式的情况下不进行利用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的图12所示的通电率(duty)的移动。还可以是用户手动选择了节电模式时,湿度升高的情况下解除节电模式的结构。
湿度高的情况能够列举例如外部空气温度30°C、湿度75%,外部空气温度25°C、湿度65%,外部空气温度20°C、湿度60%等。
根据实施方式2,按照根据外部空气温度和不受冰箱I的冷却运转的影响的冷却运转停止期间的外部空气湿度预先算出的各防止结露加热器的通电量,对各防止结露加热器进行加温控制,使抑制结露的控制最佳化。由此,能够以更少的能量消耗进行防露(抑制结露)。
其他实施方式>>
其中,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22配置在冰箱本体IH的上部的情况,而也可以配置在不受冷却运转的影响的其他冰箱本体1H、冷藏室门2a、2b等。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说明了各种结构,也可以将各结构适当组合地构成。
其中,上 述实施方式中,例示说明了具备冷藏室2和冷冻室(3、4、5)的冰箱,而本发明也能够广泛应用于仅具备冷藏室的冰箱和由冷冻室构成的冰柜。
权利要求
1.一种冰箱,其具备储藏食品的储藏室、和使制冷剂循环并且将所述储藏室冷却的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定所述冰箱的箱外的湿度的湿度测定机构; 测定所述冰箱的箱外的温度的温度测定机构; 抑制所述冰箱结露的结露抑制机构;和 根据在所述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停止期间所述湿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湿度和所述温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温度,控制所述结露抑制机构的控制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露抑制机构是设置在划分所述储藏室的隔板的前方开口边缘,且流过从所述制冷循环的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的散热管, 具备使流过所述散热管的制冷剂旁通的旁通管;和 对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过所述散热管或者流过所述旁通管进行切换的切换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根据预先设定的切换时间进行所述切换机构执行的所述切换,其中该切换时间根据由所述湿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湿度和所述温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温度确定的区域预先设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露抑制机构是设置在开闭所述储藏室的门和门的分隔部分上的防止结露用的加热器, 所述控制机构预先设定,基于所述温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温度的、对所述防止结露用的加热器的基准通电率;和基准湿度, 在所述湿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湿度高于所述基准湿度的情况下,将对所述防止结露用的加热器的通电率设定为高于所述基准通电率的设定值,另一方面,在所述湿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湿度低于所述基准湿度的情况下,将对所述防止结露用的加热器的通电率设定为低于所述基准通电率的设定值。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测定机构在所述制冷循环的压缩机的停止期间测定所述箱外的温度。
5.一种冰柜,其具备储藏食品的储藏室、和使制冷剂循环并且将所述储藏室冷却的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定所述冰柜的柜外的湿度的湿度测定机构; 测定所述冰柜的柜外的温度的温度测定机构; 抑制所述冰柜结露的结露抑制机构;和 根据在所述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停止期间所述湿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湿度和所述温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温度,控制所述结露抑制机构的控制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精度地检测外部空气的湿度,品质稳定且抑制了结露并实现了节电化的冰箱和冰柜。本发明的冰箱是具备储藏食品的储藏室(2、3、4、5、6)、和使制冷剂循环并且将储藏室(2、3、4、5、6)冷却的制冷循环(1S)的冰箱(1),其包括测定冰箱(1)的箱外的湿度的湿度测定机构(22);测定冰箱(1)的箱外的温度的温度测定机构(21);抑制冰箱(1)结露的结露抑制机构(33、24);根据在制冷循环(1S)的压缩机(16)停止期间湿度测定机构(22)测定的湿度和温度测定机构(21)测定的温度,控制结露抑制机构(33、24)的控制机构(40)。
文档编号F25D29/00GK103033013SQ20121030576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
发明者石塚正展, 笹村和文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