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272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日本特开2009-174767号公报(专利文献I)。
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一种冰箱,在形成了储藏室的绝热箱体中,设 置有构成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和冷凝器,且设置有能够切换至将配置在储藏室的开口周缘部 的防结露配管与制冷循环的配管连接、使制冷剂在防结露配管中流通的加热模式,和使防 结露配管旁通的通常模式中的某一种的切换单元,还设置有控制压缩机的运转和切换单元 的动作的控制装置,防结露配管连接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控制装置通过对压缩机的运 转进行开关控制并同时控制切换单元,而在压缩机的运转开启期间的部分期间执行加热模 式,在其以外的期间执行通常模式(专利文献1,第I图 第3图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4767号公报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中,对于结构和控制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不能充 分提高节能性能。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具备对储藏室的开口周缘部 (分隔部)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的冰箱的节能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使用权利要求的范围记载的结构。本申请包括解决上述 问题的多种方法,列举其中一例,一种冰箱,其包括在前方形成有开口的绝热箱体,用于开 闭上述开口的多扇门,位于上述多扇门之间的间隙的后方在上述门关闭时与上述门接触而 阻止冰箱内外的空气的流通的分隔部,对上述分隔部加热的加热机构,和检测上述绝热箱 体的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检测机构,控制上述加热机构,使得上述分隔部的表面温度 的时间平均值为露点温度以下。
此外,一种冰箱,其包括在前方形成有开口的绝热箱体,用于开闭上述开口的多 扇门,位于上述多扇门之间的间隙的后方在上述门关闭时与上述门接触而阻止冰箱内外的 空气的流通的分隔部,对上述分隔部加热的加热机构,和检测上述绝热箱体的周围空气的 温度和湿度的检测机构,控制上述加热机构,使得上述分隔部的表面温度为露点温度以下 的时间比为露点温度以上的时间长。
此外,一种冰箱,其包括在前方形成有开口的绝热箱体,用于开闭上述开口的多 扇门,位于上述多扇门之间的间隙的后方在上述门关闭时与上述门接触而阻止冰箱内外的 空气的流通的分隔部,对上述分隔部加热的加热机构,和检测上述绝热箱体的周围空气的 温度和湿度的检测机构,具备控制上述加热机构使得上述分隔部的表面温度的时间平均值 为露点温度以下的第一加热模式,和控制上述加热机构使得上述分隔部的表面温度的时间 平均值为露点温度以上的第二加热模式,能够选择上述第一加热模式和上述第二加热模式中的任一种。
根据本发明,能够充分提高具备对储藏室的开口周缘部(分隔部)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的冰箱的节能性能。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正面外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箱内结构的图1的X-X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冷循环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散热管的配置位置的图。
图5是表不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横向分隔部附近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控制和温度变化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冰箱的门之间的间隙中的水蒸气移动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分隔部的温度变化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I冰箱
2冷藏室(冷藏温度段室)
3制冰室(冷冻温度段室)
4上层冷冻室(冷冻温度段室)
5下层冷冻室(冷冻温度段室)
6蔬菜室(冷藏温度段室)
7蒸发器(冷却机构)
8蒸发器收纳室
9箱内送风机(送风机构)
10绝热箱体
11冷藏室送风通路
12上层冷冻室送风通路
13分隔部件
17冷冻室返回口
18蔬菜室返回通路
18a 蔬菜室返回通路出口
19机械室
24压缩机
26箱外送风机
33冷藏室温度传感器
33a 蔬菜室温度传感器
34冷冻室温度传感器
35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36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机构)
37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检测机构)
38分隔部温度传感器
41干燥器
43毛细管(减压机构)
51上侧绝热分隔壁(分隔部)
52下侧绝热分隔壁(分隔部)
53横向分隔部(分隔部)
54纵向分隔部(分隔部)
60散热机构
61冷凝器(第一散热机构)
62散热管(第一散热机构 )
63旁通管(第二制冷剂流路)
64散热管(第二散热机构)
65三通阀(流路切换机构)
66二通阀(制冷剂流量调整机构)
67止回阀
68管
80冷藏室挡板
81冷冻室挡板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 图9说明本发明的冰箱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正面外形图。图2是表示冰箱的箱内结构的图1中的 X-X截面图。图3是表不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冷循环的结构的图。图4是表不本实施方式的冰箱中散热管的配置位置的图。此外,图5是图2中表示的区域A附近的放大图,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横向分隔部附近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本体I从上方起具有冷藏室2、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蔬菜室6。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在冷藏室2与下层冷冻室5之间左右并列设置。冷藏室2和蔬菜室6是大约3 5°C的冷藏温度段的储藏室。此外,制冰室 3、上层冷冻室4和下层冷冻室5是大约-18°C的冷冻温度段的储藏室。
冷藏室2在前方一侧具备左右分开的对开门型的冷藏室门2a、2b。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蔬菜室6分别具备抽拉式的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蔬菜室门6a。此外,在各门的储藏室一侧的面上,沿着各门的外部边缘设置有密封部件70(参照图5),在各门关闭时,抑制外部空气进入储藏室、以及冷气从储藏室的泄漏。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具备分别检测各储藏室中设置的门的开闭状态的门传感器(未图示),在判定为各门敞开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例如I分钟以上——的情况下通知用户的警报器(未图示),和进行冷藏室2的温度设定以及上层冷冻室4和下层冷冻室 5的温度设定的温度设定器(未图示)。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的箱外和箱内,被通过在外箱Ia与内箱Ib之间 填充泡沫绝热材料(聚氨酯泡沫)而形成的绝热箱体10隔开。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安 装了多个真空绝热部件25。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通过上侧绝热分隔壁51将冷藏室2与上层冷冻室4和制冰 室3 (参照图1,图2中未图示制冰室3)隔着绝热壁分开,通过下侧绝热分隔壁52将下层 冷冻室5与蔬菜室6绝热隔开。此外,如图1中虚线所示,在下层冷冻室5的上部,具备横 向分隔部53。横向分隔部53在上下方向上将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与下层冷冻室5隔 开。此外,在横向分隔部53的上部,具备将制冰室3与上层冷冻室4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分 隔的纵向分隔部54。
横向分隔部53,与下侧绝热分隔壁52的前表面和左右侧壁前表面一起,承受设置 在下层冷冻室门5a的储藏室一侧的面上的密封部件70,抑制下层冷冻室5与下层冷冻室门 5a之间的气体的移动。此外,设置在制冰室门3a以及上层冷冻室门4a的储藏室一侧的面 上的密封部件70,通过与横向分隔部53、纵向分隔部54、上侧绝热分隔壁51以及冰箱I的 左右侧壁前表面相接触,来分别抑制各储藏室与各门之间的气体的移动。(详细结构在之后 叙述)
其中,由于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以及下层冷冻室5均为冷冻温度段,所以横向 分隔部53和纵向分隔部54只要至少位于冰箱的前侧以承受各门的密封部件即可(参照图 2)。即,冷冻温度段的各储藏室之间可以存在气体的移动,可以不进行绝热划分。而在使上 层冷冻室4为温度切换室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绝热划分,因此横向分隔部53和纵向分隔部 54需要从冰箱I的前侧延伸至后壁。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在冷藏室门2a、2b的储藏室内侧,具备多个门架32 (参照图 2)。此外,冷藏室2中具备多个搁架90。冷藏室2被搁架90在纵方向上划分为多个储藏空 间。
如图2所示,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和蔬菜室6具备与位于各储藏室的前方 的门一体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收纳容器3b、4b、5b、6b。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 层冷冻室门5a以及蔬菜室门6a,通过将手放在各未图示的把手部向外侧抽出,而抽出收纳 容器 3b、4b、5b、6b。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具备蒸发器7作为冷却机构。蒸发器7 (以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为一例)设置在位于下层冷冻室5的大致背部的蒸发器收纳室8内。 此外,在蒸发器收纳室8内蒸发器7的上方,具备箱内送风机9 (以螺旋桨式风扇为一例)作 为送风机构。
与蒸发器7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的空气(以下将在蒸发器7中进行热交换后的 低温的空气称为“冷气”),由箱内送风机9通过冷藏室送风通路11、蔬菜室送风通路(未图 示)、上层冷冻室送风通路12,分别输送至冷藏室2、蔬菜室6、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 冷冻室5等各储藏室。向各储藏室输送的风,通过控制冷藏室2的送风量的冷藏室挡板80、 控制蔬菜室6的送风量的蔬菜室挡板(未图示)、和控制冷冻温度段室(制冰室3、上层冷冻 室4、下层冷冻室5)的送风量的冷冻室挡板81控制。
在冷藏室挡板80为打开状态下进行冷藏室2的送风的情况下,冷气经过冷藏室送 风通路11从多级设置的吹出口 2c流入冷藏室2。将冷藏室2冷却后的冷气,从设置在冷藏室2下部的冷藏室返回口(未图示)经配置在蒸发器收纳室8的外侧的冷藏室返回通路(未 图示),返回蒸发器收纳室8的下部。
在蔬菜室挡板为打开状态下进行蔬菜室6的送风的情况下,冷气经过蔬菜室送风 通路(未图示)从蔬菜室吹出口(未图示)流入蔬菜室6。将蔬菜室6冷却后的冷气,从设置 在下层绝热分隔壁52的下部前方的蔬菜室返回通路入口 18b经蔬菜室返回通路18,从蔬菜 室返回通路出口 18a返回蒸发器收纳室8的下部。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如图2所示,在蒸发器收纳室8前方具备将各储藏室与蒸发 器收纳室8之间隔开的间隔部件13。在间隔部件13上形成有吹出口 3c、4c、5c,在冷冻室 挡板81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冷气经未图示的制冰室送风通路、上层冷冻室送风通路12、 下层冷冻室送风通路16从吹出口 3c、4c、5c流入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制冰室3。在 间隔部件13上,在下层冷冻室5的里侧下部的位置设置有冷冻室返回口 17,将冷冻温度段 室(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冷却后的冷气通过冷冻室返回口 17流入蒸发器 收纳室8。其中,冷冻室返回口 17的宽度尺寸与蒸发器7的宽度尺寸大致相等。
一般而言,与周围温度相比为低温的冷气,形成从上方向下方去的下降流。因此, 通过对储藏室的上方供给更多的冷气,能够通过下降流的作用对储藏室内良好地进行冷 却。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冷冻室挡板81,并对其设置位置进行了特殊考虑,通过将其设置 在箱内送风机9的上方,能够使来自箱内送风机9的送风顺畅地向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 4输送。此外,通过使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和下层冷冻室5为连通的结构,能够提高下降 流所产生的冷却效果。
如图2所示,在蒸发器收纳室8的下方,具备除霜加热器22。蒸发器7及其周边的 蒸发器收纳室8的壁部上形成的霜通过对除霜加热器22通电加热而融化。霜融化所产生 的除霜水流入位于图2所示的蒸发器收纳室8的下部的流水槽23,然后通过排水管27到达 配置于机械室19中的蒸发盘21。蒸发盘21内的除霜水,通过配置在机械室19内的压缩机 24和冷凝器40a (图2中未图示)的发热而蒸发。
接着,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参照图3 图5并适当参照图2进行说明。本 实施方式的冰箱1,如图3所示,具备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24、使从压缩机24输送的制冷剂 散热的散热机构60、对从散热机构60输送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机构即毛细管43、从毛 细管43输送的制冷剂蒸发而使空气冷却的冷却机构即蒸发器7,将它们用流通制冷剂的管 依次连接而构成制冷循环。
压缩机24,如图2所示,配置在设置于冰箱I的下部后方的机械室19中。
如图3所示,散热机构60由配置在机械室19 (参照图2)内的冷凝器61 (以翅片 管型热交换器为一例)和散热管62、64构成。在机械室19内配置有箱外送风机26 (图2中 未图示),通过驱动箱外送风机26,能够促进冷凝器61的散热。
散热管62 (图4中用点划线表示)配置在绝热箱体10的两侧面、背面以及顶面的 外箱Ia与内箱Ib之间,与外箱Ia面相接触。外箱Ia由钢板制成,从外箱Ia外表面向箱 外空气良好地进行散热。
此外,散热管64如图4中虚线所示配置在绝热箱体10的开口部前边缘面的内部 前方以对前边缘面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对绝热箱体10的上侧绝热分隔壁51、下侧绝热分隔 壁52、横向分隔部53以及纵向分隔部54进行加热。这些分隔壁(分隔部)由于与储藏室相接因此是低温的,但由于前方部为各储藏室的开口边缘,容易与外部空气接触,容易产生结露。
在机械室19内配置有作为散热性能控制机构的三通阀65 (图2、图4中未图示)。 散热管62的出口配管进入机械室19 (参照图4),与三通阀65的入口配管连接。三通阀65 是形成为I处入口(65&)2处出口(6513、65(3)、能够在使从入口 65a流入的制冷剂流向出口 65b的状态(以下称为“状态A”)和使从入口 65a流入的制冷剂流向出口 65c的状态(以下 称为“状态B”)之间切换控制的电动阀。三通阀65的出口配管与散热管64的入口配管连 接,三通阀65的出口配管与旁通管63的入口配管连接(参照图3)。
在散热管64的出口配管上配置有止回阀67 (参照图3)。散热管64的出口配管 和旁通管63的出口配管与机械室内的汇流管(未图示)连接而汇流。在汇流管的出口配管 上配置有干燥器41,干燥器的出口配管与作为制冷剂流量调整机构的二通阀66的入口配 管连接。其中,干燥器41、二通阀66设置在机械室19内。二通阀66的出口配管与毛细管 43连接。此外,干燥器41用于对制冷剂中的水分进行干燥吸湿,防止管内冻结堵塞,制冷剂 无法循环。
此外,使从蒸发器7去往压缩机24的管68的一部分——管68a部,与毛细管43 接近或接触,使毛细管43内的热移动至管68a内的制冷剂(参照图3)。此外,防止结露用的 散热管64,如图4所示,重点配置在温差特别大的冷冻温度段的储藏室的前方开口边缘。
图5是图2中表示的区域A附近的放大图。如图5所示,横向分隔部53在前表面 具备热传导部件53a (以钢板等金属板为一例),在横向分隔部53内部配置有绝热材料53b (以聚苯乙烯泡沫、聚氨酯泡沫等泡沫绝热材料为一例)。散热管64配置在绝热材料53b与 钢板53a之间,隔着未图示的导热性缓冲材料与钢板53a密合。在横向分隔部53内部以与 钢板53a密合的方式配置有分隔部温度传感器38。此外,在上层冷冻室门4a和下层冷冻室 门5a内侧的与横向分隔部53相对的面上,具备内部安装了磁铁的密封部件70。当各门关 闭时,通过磁铁的吸附作用,抑制外部空气进入储藏室内、以及冷气从储藏室泄漏。其中,本 实施方式的冰箱1,使上层冷冻室门4a与下层冷冻室门5a之间的上下方向尺寸(间隙宽度) LI为IOmm以下,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中Ll=7mm。此外,使从横向分隔部53的前表面即钢 板53a表面至冷冻室门前缘的进深尺寸(间隙进深)L2为LI的3倍以上,本实施方式的冰 箱I中L2=40mm。其中,此处说明了横向分隔部53附近的结构,而纵向分隔部54、上侧绝热 分隔壁51、下侧绝热分隔壁52为类似的结构,使门之间的间隙宽度LI为IOmm以下,门之间 的间隙进深L2为LI的3倍以上即30mm以上。
冰箱I如图2所示,在蒸发器7的上部具备安装在蒸发器7上的蒸发器温度传感 器35,冷藏室2中具备冷藏室温度传感器33,下层冷冻室5中具备冷冻室温度传感器34,分 别检测蒸发器7的温度、冷藏室2的温度和下层冷冻室5的温度。
进而,冰箱I具备检测设置该冰箱的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外部空气温度、外部 空气湿度)的检测机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6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37,检测配置了 散热管64的绝热箱体10的前方开口边缘温度的分隔部温度传感器38。此外,蔬菜室6中 也具备蔬菜室温度传感器33a。其中,通过将冷藏室温度传感器33、蔬菜室温度传感器33a、 冷冻室温度传感器34配置在向各储藏室吹出的冷气不会直接吹到的场所,提高了检测精 度。
在冰箱I的顶壁上表面一侧配置搭载了 CPU、ROM或RAM等存储器、接口电路等的 控制基板31作为控制装置(参照图2)。控制基板31与上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6、外部空 气湿度传感器37、蒸发器温度传感器35、冷藏室温度传感器33、蔬菜室温度传感器33a、冷 冻室温度传感器34、分隔部温度传感器38、分别检测各储藏室门的开闭状态的门传感器、 设置在冷藏室门2a上的温度设定器、节电模式设定器等连接。通过预先搭载在上述ROM中 的程序,进行压缩机24的0N/0FF和使三通阀65、二通阀66、冷藏室挡板80、蔬菜室挡板以 及冷冻室挡板81分别运转的未图示的各致动器的控制,箱内送风机9和箱外送风机26的 0N/0FF控制与转速控制,上述通知门敞开状态的警报器的0N/0FF等的控制。其中,温度设 定器和节点模式设定器能够使用周知的操作机构,例如用户能够手动操作进行设定变更的 机械式开关、电开关、静电电容式开关等。
接着,参照图6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的控制。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 冰箱I的冷却运转中的控制的控制流程图,图7是表示实施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的三通阀 切换控制时横向分隔部表面温度的变化和控制状态的时序图。其中,控制由控制装置—— 即控制基板31 (参照图2)的CPU执行保存在ROM中的程序来执行。
如图6所示,冰箱I通过接通电源而使压缩机运转,开始冷却运转(图6中的“开 始”)。冷却运转是驱动箱内送风机9,将驱动压缩机24而在蒸发器7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冷 气输送到各储藏室的运转。
此时,作为初始状态,三通阀65成为上述状态A(使从入口 65a流入的制冷剂从出 口 65b流向散热管64的状态(参照图3))。接着,基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6、外部空气湿 度传感器37的检测信息,判定三通阀切换控制的模式i的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101)。本实 施方式的冰箱1,在“外部空气温度35°C以下”、“外部空气湿度80%以下”、并且“节电模式 OFF (关)”的情况下,三通阀切换控制的模式i的条件成立。其中,节电模式的0N/0FF (开 /关),通过设置在冷藏室门2a上的节电模式设定器来设定。三通阀切换控制的模式i的 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否”),接下来判定三通阀切换控制的模式ii的条件是否成立(步骤 S102)。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在“外部空气温度40°C以下”、“外部空气湿度85%以下”、并且 “节电模式ON (开)”的情况下,三通阀切换控制的模式ii的条件成立。
其中,模式i是使稳定运转时分隔部表面的时间平均温度为露点温度以下的控制 模式,模式ii是使稳定运转时分隔部表面的时间平均温度为露点温度以上的控制模式,用 户能够通过节电模式设定器来设定。详情在之后叙述。
在三通阀切换控制的模式ii的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否”),接下来判定压缩机 OFF(停止)的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103)。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中,在冷冻室温度传感器34、 冷藏室温度传感器33和蔬菜室温度传感器33a检测到的温度分别为规定温度以下的情况 下,压缩机OFF的条件成立。其中,压缩机OFF的条件成立的温度,基于设置在冷藏室门2a 上的温度设定器的设定而算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能够通过温度设定器进行“强(储藏室 温度较低)” “中(标准)” “弱(储藏室温度较高)”的选择,以温度为例,“中”设定的情况下的 压缩机OFF的条件为“冷冻室温度_21°C以下,冷藏室温度5°C以下,蔬菜室温度5°C以下”。
在压缩机OFF的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否”),再次返回步骤SlOl的判定,压缩机 OFF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是”),使三通阀65为状态A(步骤S104)。当状态A的持续时间 达到tl之后(步骤S105),使二通阀66成为关闭状态(步骤S106),压缩机成为OFF状态(步骤S107)。这样通过在压缩机停止时使二通阀66为关闭状态,能够防止散热机构60内的高 温高压制冷剂通过毛细管43流入蒸发器7成为热负载,因此节能性能得到提高。本实施方 式的冰箱I中tl=15分钟。
接着,判定压缩机ON (启动)的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108)。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 在冷冻室温度传感器34检测温度上升到规定温度的情况下,压缩机ON的条件成立。例如, 通过温度设定器设定为“中”的情况下的压缩机ON的条件是“冷冻室温度_19°C以上”。其 中,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根据冷冻室温度来判定压缩机ON的条件,这是因为本实施方式的 冰箱I在压缩机OFF的期间也能够进行冷藏室2和蔬菜室6的冷却。具体而言,压缩机OFF 的期间对于冷藏室2和蔬菜室6,使冷冻室挡板81为关闭状态,使冷藏室挡板80和蔬菜室 挡板为打开状态,使箱内送风机9运转,利用冷却器7上附着的霜的低温而进行冷却。此外, 也存在基于冷藏室温度传感器33、蔬菜室温度传感器33a的检测温度,使冷藏室挡板80和 蔬菜室挡板中的一方为关闭状态,仅对冷藏室2和蔬菜室6中的某一方进行冷却的情况。
在压缩机ON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是”),接着使二通阀66为打开状态(步骤 S109),使压缩机以比通常冷却运转时高的转速进行运转,重新开始冷却运转(步骤S110), 经过t2后(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中为t2=30秒)(步骤S111),使压缩机转速降低至通常冷 却运转时的转速(步骤S112)。其中,步骤SllO和步骤S112中控制的压缩机转速基于外部 空气温度传感器36的检测温度来设定,例如外部气温为30°C的情况下,在步骤SI 10中压缩 机为2500r/min,在步骤S112中转速降低为1600r/min。
接着说明在步骤SlOl和步骤S102中,三通阀切换控制的模式i的条件和模式ii 的条件成立的情况。
在步骤SlOl中模式i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是”),接下来判定模式i下使三通阀 从状态A切换为状态B的切换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201)。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在“状态A 的持续时间经过t3”或“压缩机从停止状态启动后经过了时间t3”时,从状态A至状态B的 切换条件成立。其中,t3基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6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37检测的温 度和湿度来计算。步骤S201中,在从状态A至状态B的切换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否”), 接下来转移至步骤S202的判定,在步骤S201成立的情况下(“是”),将三通阀切换至状态B 后(步骤S204),转移至步骤S202的判定。
步骤S202中,判定模式i下使三通阀从状态B切换至状态A的切换条件是否成 立。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在“状态B的持续时间经过t4”、“门的打开动作(通过门传感器检 测)”、或“分隔部温度传感器38检测温度到达下限温度Tminl”中的任一个条件成立的情况 下,从状态B至状态A的切换条件成立。其中,t4基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6和外部空气 湿度传感器37检测的温度和湿度来计算,越是低温低湿,t4与上述t3的比例越大。例如,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在外部空气温度30°C、外部空气湿度70%的情况下,t3=20分钟,t4=10 分钟,在外部空气温度15°C、外部空气湿度55%的情况下,t3=20分钟,t4=20分钟。此外, Tminl与基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6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37检测的温湿度而计算出的 露点温度Tdew的关系为,Tminl=Tdew-5[°C ]。
步骤S202中,在从状态B至状态A的切换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否”),接着转移 至步骤S203的判定,在步骤S202成立的情况下(“是”),在步骤S205中使三通阀切换至状 态A之后,转移至步骤S203的判定。
在步骤S203中,判定压缩机OFF的条件是否成立。其中,步骤S203中的压缩机 OFF的条件与步骤S103相同。在步骤S203中压缩机OFF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是”),转移 至步骤S104,步骤S203不成立的情况下(“否”),返回步骤S201的判定。
步骤S102中模式ii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是”),接下来判定模式ii中从状态A 至状态B的切换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301)。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在“状态A的持续时间 经过t5”、或“压缩机从停止状态启动后经过了时间t5”时,从状态A至状态B的切换条件 成立。其中,t5基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6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37检测的温湿度来计 算。步骤S301中,在使三通阀从状态A切换至状态B的切换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否”), 接下来转移至步骤S302的判定,在步骤S301成立的情况下(“是”),将三通阀切换至状态B 之后(步骤S304),转移至步骤S302的判定。
步骤S302中,判定模式i下使三通阀从状态B切换至状态A的切换条件是否成 立。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在“状态B的持续时间经过t6”、“门的打开动作(通过门传感器 检测)”、或“分隔部温度传感器38检测温度到达下限温度Tmin2”中的任一个条件成立的情 况下,从状态B至状态A的切换条件成立。其中,t6基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6和外部空 气湿度传感器37检测的温湿度来计算,越是低温低湿,t6与上述t5的比例越大。例如,本 实施方式的冰箱I,在外部空气温度30°C、外部空气湿度70%的情况下,t5=15分钟,t6=20 分钟,在外部空气温度15°C、外部空气湿度55%的情况下,t5=20分钟,t6=40分钟。此外, Tmin2与基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6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37检测的温湿度而计算出的 露点温度Tdew的关系为,Tmin2=Tdew-8[°C ]。
步骤S302中,在从状态B至状态A的切换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否”),接下来转 移至步骤S303的判定,在步骤S302成立的情况下(“是”),将三通阀切换为状态A后(步骤 S304),转移至步骤S303的判定。
在步骤S303中,判定压缩机OFF的条件是否成立。其中,步骤S303中的压缩机 OFF的条件与步骤S103相同。步骤S303中压缩机OFF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是”),转移至 步骤S104,步骤S303不成立的情况下(“否”),返回步骤S201的判定。
接着,对于将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设定为节电模式的状态下,设置在温度30°c、相 对湿度70%的环境中,进行稳定运转状态时(具体按照JISC9801 :2006)的横向分隔部53表 面(钢板53a表面)的温度变化,和三通阀65、二通阀66、压缩机24的控制状态,参照图7进 行说明。其中,稳定运转状态指的是不存在外部气温变动和门开闭这样的负荷变动原因,稳 定地将储藏室内冷却为大致恒定的温度范围的状态。
如图7所示,在经过时间ta时,未图示的冷冻室温度(冷冻室温度传感器34检测 温度)达到规定温度(_19°C),所以压缩机ON条件成立(图6中的步骤S108为“是”),二通 阀66成为打开状态(图6中的步骤S109),压缩机24启动(图6中的步骤S110)。其中,在 经过时间ta时,由于在此之前压缩机24是停止的,配置在横向分隔部53中的散热管64中 不流过高温制冷剂,因此横向分隔部53的温度较低,为低于基于外部空气温湿度的露点温 度(此处23. 9°C为露点温度)的状态。
在经过时间ta时,三通阀65被控制为状态A,所以压缩机的运转使高温制冷剂流 入散热管64,使横向分隔部53表面被加热,横向分隔部表面温度上升,在经过时间tb时达 到露点温度。其中由于压缩机24在启动后30秒之内被控制为高转速(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中为2400r/min)(图6中的步骤S110、步骤S111),所以低温的横向分隔部53表面被迅速加热。另外,此处设定为节电模式,并且冰箱I设置在外部空气温湿度为30°C、70%的环境下,因此模式ii的切换条件成立,三通阀切换控制选择模式ii (图6的步骤S101)。在模式ii下,当压缩机启动后的经过时间到达规定时间t4 (=15分钟)的情况下,三通阀状态A 至状态B的切换条件成立(图6中的步骤S301)。此处,在经过时间tc时,从三通阀状态A 至状态B的切换条件成立,三通阀切换至状态B (图6中的步骤S304)。
由于三通阀切换为状态B,高温制冷剂不再在散热管64内流动,因此横向分隔部表面温度降低,在经过时间td时达到露点温度。接着,在模式ii下,当状态B的持续时间到达t5时,三通阀65的状态B至状态A的切换条件成立(图6中的步骤S302)。此处,在经过时间te时,三通阀65从状态B至状态A的切换条件成立,三通阀切换为状态A (图6中的步骤S305)。
由于三通阀切换为状态A,高温制冷剂在散热管64内流动,横向分隔部53被加热, 横向分隔部表面温度再次上升,在经过时间tf时达到露点温度。
接着,在模式ii下,在状态A的持续时间到达t4的情况下,三通阀65从状态A至状态B的切换条件成立(图6中的步骤S301)。此处,在经过时间tg时,三通阀65从状态A 至状态B的切换条件成立,三通阀切换至状态B (图6中的步骤S304)。之后,反复实施以上三通阀切换控·制直至压缩机OFF条件(图6中的步骤S303)成立。
在经过时间ti时,压缩机OFF条件成立,具体而言,未图示的冷冻室温度(冷冻室温度传感器34检测温度)、冷藏室温度(冷冻室温度传感器34检测温度)、蔬菜室温度(蔬菜室温度传感器33a检测温度)分别为冷冻室温度_19°C、冷藏室温度4°C、蔬菜室温度5°C。 接着,三通阀被控制为状态A (图6中的步骤S104)。在状态A的持续时间为tl (=15分钟) 的经过时间ti (图6中的步骤S105),二通阀66成为关闭状态(图6中的步骤S106),压缩机24停止(图6中的步骤S107)。接着,在经过时间t j,压缩机ON条件再次成立,压缩机24 运转。之后在稳定运转状态下进行同样的控制。其中,如图7中所示,通过模式ii的切换控制使稳定运转状态下的横向分隔部表面的时间平均温度控制为露点温度以下,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中为22°C (露点温度23. 9°C)。此外,模式ii的三通阀切换控制中的横向分隔部表面温度的最高温度为露点温度以上(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中为26°C),最低温度为露点温度以下(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中为19°C)。进而,最低温度维持在下限温度(Tmin2)以上。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中在解除了节电模式设定的状态下,设置在温度30°C、 相对湿度70%的环境中,成为稳定运转状态时,实施模式i的切换控制,横向分隔部表面的时间平均温度为露点温度以上(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中为24. 30C (露点温度23. 9°C))。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结构和控制方法,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冰箱所实现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具备位于门之间的间隙的里侦彳、在门关闭时对门进行支承并防止箱外与箱内之间的通气的分隔部(上侧绝热分隔壁51、下侧绝热分隔壁52、横向分隔部53、纵向分隔部54)和对分隔部加热的加热机构(散热管64),通过控制对分隔部加热的加热机构的加热量,使稳定运转状态下的分隔部表面温度的时间平均值相对于外部空气温湿度为露点温度以下。即,其包括在前方形成有开口的绝热箱体,用于开闭上述开口的多扇门,位于上述多扇门之间的间隙的后方在上述门关闭时与上述门接触而阻止冰箱内外的空气的流通的分隔部,对上述分隔部加热的加热机构,和检测上述绝热箱体的周围空气的温 度和湿度的检测机构,控制上述加热机构,使得上述分隔部的表面温度的时间平均值为露 点温度以下。由此,能够抑制从分隔部表面流入箱内的热量,进一步提高冰箱的节能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具备位于门之间的间隙的内侧、在门关闭时对门进行支承并 防止箱外与箱内之间的通气的分隔部(上侧绝热分隔壁51、下侧绝热分隔壁52、横向分隔 部53、纵向分隔部54)和对分隔部加热的加热机构(散热管64),通过控制对分隔部加热的 加热机构的加热量,使稳定运转状态下分隔部表面温度相对于外部空气温湿度为露点温度 以下的时间比为露点温度以上的时间更长。即,其包括在前方形成有开口的绝热箱体,用于 开闭上述开口的多扇门,位于上述多扇门之间的间隙的后方在上述门关闭时与上述门接触 而阻止冰箱内外的空气的流通的分隔部,对上述分隔部加热的加热机构,和检测上述绝热 箱体的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检测机构,控制上述加热机构,使得上述分隔部的表面温 度为露点温度以下的时间比为露点温度以上的时间长。由此,能够抑制从分隔部表面流入 箱内的热量,进一步提高冰箱的节能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使从门前缘至分隔部表面的间隙进深尺寸(图5中的L2)比 分隔部(上侧绝热分隔壁51、下侧绝热分隔壁52、横向分隔部53、纵向分隔部54)的前方的 门之间的间隙宽度尺寸(图5中的LI)大。由此,能够构成使分隔部为露点温度以下,在提 高了节能性能的同时结露不容易生长(成长)的冰箱。理由在以下说明。
结露是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通过对流和扩散而移动露点温度以下的壁面上冷凝 的现象(质量传递现象),特别是在露点温度以下的壁面附近产生对流时,壁面附近的水蒸 气浓度的梯度(水蒸气分压的梯度)变为较陡的梯度,质量传递会积极地发生。因此,产生对 流时,低于露点温度的壁面上会在短时间内生长结露,达到流落的水平。因密度差而产生的 自然对流对质量传递的促进程度较小,但例如冰箱前有人通过等情况下会发生强制对流, 即在门间间隙的前方发生的强制对流引起间隔内部产生流动的情况下,促进了质量传递, 存在结露在短时间内成长的情况。
于是,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中,使从门前缘至分隔部表面的间隙进深尺寸比门之 间的间隙宽度尺寸更大,即使分隔部温度为露点温度以下,也能够将门的前方发生的强制 对流的影响抑制为足够小。由此,能够保持结露不容易成长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使作为分隔部的上侧绝热分隔壁51、下侧绝热分隔壁52、横 向分隔部53、纵向分隔部54的前方的门之间的间隙宽度尺寸(图5中的LI)为IOmm以下, 确保从门前缘至分隔部表面的间隙进深尺寸(图5中的L2)为间隙宽度尺寸的3倍以上。虽 然与强制对流相比影响的程度较小,但自然对流也会促进质量传递。由于自然对流在狭窄 空间内不容易发生,通过使门之间的间隙宽度尺寸为10_以下,能够将自然对流抑制为足 够小,进而,通过确保间隙宽度尺寸的3倍以上的间隙进深尺寸,门的前方发生的强制对流 的影响也能够抑制为足够小。由此,水蒸气的移动主要是扩散所引起的移动,与发生对流的 情况相比,质量传递被抑制为足够小。从而,即使分隔部为露点温度以下,也能够构成结露 更不容易成长的冰箱。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控制配置在分隔部中的加热机构的加热量,使分隔部表面温 度为外部空气温湿度的露点温度以上的状态,和为露点温度以下的状态交替反复,将分隔 部的时间平均温度控制为露点温度以下。由此,即使分隔部为露点温度以下,也能够构成结露不容易成长的冰箱。以下参照图8说明理由。
图8 (a)是表示分隔部表面温度为露点温度以下时水蒸气在门之间的间隙中扩散 的状态的示意图,图8 (b)是分隔部表面温度为露点温度以上时水蒸气在门之间的间隙中 扩散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8 (a)所示,在分隔部的表面温度降低至露点温度以下的情况 下,紧临分隔部表面的水蒸气冷凝而在分隔部表面产生微小水滴。此时,分割部表面附近为 基于分隔部表面的温度的饱和的水蒸气分压Pw,基于外部空气湿度的水蒸气分压形成有梯 度。该水蒸气分压Pw的差成为水蒸气分子扩散的驱动力。另一方面,门之间的间隙内的总 压P (=Pw+Pa)保持为恒定,所以空气的分压Pa上升相当于水蒸气分压Pw降低的量。
从而,空气的压力梯度与水蒸气相反而向箱外扩散,起到妨碍要去往分隔部表面 的水蒸气的扩散的作用。通过该作用,即使初始阶段产生了微小的水滴,之后的水蒸气的移 动也被空气妨碍,水蒸气的扩散阻力增大,因此即使分隔部表面温度为露点温度以下,结露 也是不容易成长的状态。
接着,当从图8 (a)的状态加热到图8 (b)所示的露点温度以上的状态时,分隔部 表面存在微小水滴因而饱和,分隔部表面的水蒸气分压Pw成为基于分隔部表面温度的压 力。即使表面温度为稍高于露点温度的程度,相对于外部空气的水蒸气分压Pw仍然较高, 进而,空气的扩散方向与水蒸气的扩散方向一致,所以促进了水蒸气的扩散(水蒸气的扩散 阻力减小)。
从而,控制配置在分隔部中的加热机构的加热量,使分隔部表面温度为外部空气 温湿度的露点温度以上的状态,和为露点温度以下的状态交替反复,将分隔部的时间平均 温度控制为露点温度以下,这种状况下,在低于露点温度的情况下,因扩散阻力增大,结露 不容易成长,在高于露点温度的情况下,因扩散阻力减小,水蒸气向箱外的排出积极地进 行,因此虽然将分隔部的时间平均温度控制为露点温度以下,充分提高了节能性能,但实质 上能够成为基本不生长结露的冰箱。
其中,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中,用于使稳定运转状态下分隔部表面温度的时间平 均值相对于外部空气温湿度为露点温度以下的切换控制的时刻,是根据时间来确定(t5和 t6)的,但例如也可以基于分隔部温度传感器38的检测温度来确定切换控制的时刻。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具备能够进行加热量的调节的分隔部表面的加热机构,在加 热机构的背面一侧配置绝热材料,在到达稳定状态之前分别交替地切换控制加热量较大的 状态、即散热管64内流过高温制冷剂的状态,和加热量较小的状态、即散热管64内不流过 高温制冷剂的状态,从而控制分隔部表面的温度。由此,能够抑制因加热机构的加热而流入 箱内的热量。参照图9并适当参照图5说明理由。
图9是表示分隔部的表面和与箱内接触的面(面的位置参照图5)的温度变化的 图。图9的tA时,分隔部的表面和与箱内接触的表面均处于温度较低的状态。接着通过加 热机构即散热管64成为加热状态,分隔部的表面温度快速地温度上升。此时分隔部的与箱 内接触的面的温度,因背面一侧配置的绝热材料53b的热容量而缓慢地上升。接着,在tB 时,在分隔部的与箱内接触的面的温度达到稳定状态之前切换到散热管64内不流过高温 制冷剂的非加热状态。由此,即使绝热材料53b的接近散热管64的部分的温度上升,分隔 部的与箱内接触的面附近也是温度没有充分上升的状态。从tB至t。为非加热状态,在非加 热状态下绝热材料53b从分隔部的与箱内接触的面开始被冷却,温度降低,分隔部表面的温度也逐渐降低。如上所述,通过在分隔部的与箱内接触的面的温度达到稳定状态之前从 加热状态切换至非加热状态,能够使分隔部的与箱内接触的面保持为相对低温,抑制对分 隔部的表面加热时流入箱内的热量,成为节能性能较高的冰箱。此外,因绝热材料53b,分隔 部表面的温度降低变得缓和,所以能够成为即使非加热状态比加热状态长也不容易产生结 露的冰箱。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具备稳定运转状态下使分隔部表面的时间平均温度为露点 温度以下的控制模式(模式i),和为露点温度以上的控制模式(模式ii),通过模式设定机 构能够选择模式。由此,即使在相同的温湿度环境下也能够选择进一步提高节能性能的控 制,因此例如在担心电力供给量不足的时间段中,能够选择降低耗电而提高节能性能的模 式。进而,通过使得用户能够进行设定,能够在正确理解作为节能性能较高的模式的本实施 方式冰箱I的模式ii的效果和结露的风险的基础上,在希望提高节能性能的情况下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将制冷循环的散热机构60的一部分——散热管64用作分隔 部的加热机构。即,上述散热机构包括进行向冰箱外散热的第一散热机构(冷凝器61、散热 管62)和对上述分隔部加热的第二散热机构(散热管64),上述冰箱包括使被上述压缩机 压缩后的制冷剂依次流过上述第一散热机构和上述第二散热机构的第一制冷剂流路;使制 冷剂在流经上述第一散热机构后,从第一散热机构的出口旁通至上述第二散热机构的出口 的第二制冷剂流路(旁通管63);和切换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和上述第二制冷剂流路的流路 切换机构(三通阀65),通过上述流路切换机构控制上述第二散热机构的散热量。由此,与使 用加热器作为加热机构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制冷循环的热泵作用以较高的性能系数(加 热能量/用于获得加热能量的耗电)获得加热所需要的能量,构成节能性能优良的冰箱。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使压缩机启动时的转速在规定时间中为高转速。在压缩机运 转状态下,当将三通阀切换到使高温制冷剂流过旁通管63的状态B时,分隔部的温度下降, 当切换到使高温制冷剂流过散热管64的状态A时,由于散热管62内的高温制冷剂快速流 入散热管64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分隔部加热。另一方面,在压缩机停止状态下,由于高温 制冷剂不在散热管64内流动,分隔部温度与状态B同样地降低。在压缩机从该状态下启动 的情况下,被压缩机送出的高温制冷剂需要使散热管64内充满,会产生时间延迟。从而,本 实施方式的冰箱I中,为了防止在从压缩机停止状态下启动压缩机时分隔部的温度上升变 得缓慢,并且快速获得散热管64的良好的加热状态,使压缩机启动时的转速在规定时间内 为高转速。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中以2500r/min的转速驱动压缩机30秒,之后使转速 降低至1600r/min。即,使压缩机的转速在启动时的规定时间为第一转速,然后使之成为比 该第一转速慢的第二转速。由此,压缩机启动后散热管的加热不容易不充分、节能性能较 高、结露不容易成长。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I被控制为,在分隔部的温度到达下限温度的情况下,使高温 制冷剂在散热管64内流动。由此,例如在由于分隔部与门之间夹着食品残渣等导致冷气从 储藏室向箱外泄漏,使得分隔部温度容易变成低温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分隔部温度过度降 低而致使结露生长。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还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外部空气温度传感 器36、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37的配置位置只要能够检测外部空气温湿度的位置即可,可以 设置在任何位置。此外,分隔部温度传感器38只要设置成能够检测分隔部温度即可,也可以不设置在横向分隔部53的内部。即,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的 详细说明,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说明的所有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前方形成有开口的绝热箱体,用于开闭所述开口的多扇门,位于所述多扇门之间的间隙的后方在所述门关闭时与所述门接触而阻止冰箱内外的空气的流通的分隔部,对所述分隔部加热的加热机构,和检测所述绝热箱体的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检测机构,控制所述加热机构,使得所述分隔部的表面温度的时间平均值为露点温度以下。
2.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前方形成有开口的绝热箱体,用于开闭所述开口的多扇门,位于所述多扇门之间的间隙的后方在所述门关闭时与所述门接触而阻止冰箱内外的空气的流通的分隔部,对所述分隔部加热的加热机构,和检测所述绝热箱体的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检测机构,控制所述加热机构,使得所述分隔部的表面温度为露点温度以下的时间比为露点温度以上的时间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扇门之间的间隙宽度尺寸为从所述门的前缘至所述分隔部的进深尺寸以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加热机构,使得所述分隔部的表面温度为露点温度以上的状态和为露点温度以下的状态交替反复。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压缩机、散热机构、减压机构、冷却机构经制冷剂配管连接而得的制冷循环,所述加热机构是所述散热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进行向冰箱外散热的第一散热机构和对所述分隔部加热的第二散热机构,所述冰箱包括使被所述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和所述第二散热机构的第一制冷剂流路;使制冷剂在流经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后,从第一散热机构的出口旁通至所述第二散热机构的出口的第二制冷剂流路;和切换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的流路切换机构,通过所述流路切换机构控制所述第二散热机构的散热量。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压缩机的转速在启动时的规定时间为第一转速,之后成为比该第一转速更慢的第二转速。
8.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前方形成有开口的绝热箱体,用于开闭所述开口的多扇门,位于所述多扇门之间的间隙的后方在所述门关闭时与所述门接触而阻止冰箱内外的空气的流通的分隔部,对所述分隔部加热的加热机构,和检测所述绝热箱体的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检测机构,具备控制所述加热机构使得所述分隔部的表面温度的时间平均值为露点温度以下的第一加热模式,和控制所述加热机构使得所述分隔部的表面温度的时间平均值为露点温度以上的第二加热模式,能够选择所述第一加热模式和·所述第二加热模式中的任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其目的在于提高具有对储藏室的开口边缘部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的冰箱的节能性能。其包括在前方形成有开口的绝热箱体,用于开闭上述开口的多扇门,位于上述多扇门之间的间隙的后方在上述门关闭时与上述门接触而阻止冰箱内外的空气的流通的分隔部,对上述分隔部加热的加热机构,和检测上述绝热箱体的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检测机构,以使得上述分隔部的表面温度的时间平均值为露点温度以下的方式控制上述加热机构。
文档编号F25D29/00GK102997548SQ20121030544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2日
发明者河井良二, 大平昭义, 冈留慎一郎, 石塚正展, 盐野谦治, 板仓大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