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727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属于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由压缩机构、四通换向机构、热源侧换热器、用户侧换热器和节流机构所组成的冬夏两用空调制冷设备,在夏季用于制冷时,利用用户侧换热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或生产冷冻水,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通过热源侧换热器排入环境(如室外空气、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等);冬季用于制热时,利用热源侧换热器从环境处吸取热量,再通过用户侧换热器生产热水或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众所周知,上述空调制冷设备在工作时,只能满足制冷或加热的单一需求,无法在全年运行过程中,满足用户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需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全年运行过程中,满足用户的制冷、供暖、生活热水需求的空调制冷设备。为了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I、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I)、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0)与压缩机构(I)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压缩机构(I)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 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七十管道
(70)、第二换热器(4)、第二节流机构(7)、第六十八管道¢8)、第三换热器(8)、第五十九管道(59)与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和压缩机构(I)出口端之间的第六十管道(60)相连,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 —端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与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第七十管道(70)相连,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一换热器(3)、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六十一管道(61)与四通阀
(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72)相连。2、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I)、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二单向阀(22)、第四单向阀(24)和第五单向阀(25);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⑴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3)与压缩机构(I)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 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i^一管道(61)、第五单向阀(25)出口端、第五单向阀(25)入口端、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五管道(65)与压缩机构⑴入口端和四通阀⑵的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所述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四单向阀(24)入口端、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第五十九管道(59)、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七十管道(70)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五单向阀(25)入口端之间的第六十六管道¢6)相连,所述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与第五单向阀(25)出口端和四通阀⑵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与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和第三换热器(8)之间的第五十九管道(59)相连。3、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I)、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7)、第三节流机构(6)、第三换热器(8)、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⑴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3)与压缩机构(I)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 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4)、第三节流机构¢)、第五十七管道(57)、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二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五^ 管道(51)、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六十一管道(6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72)相连,所述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2)与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所述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与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和第三换热器(8)之间的第五十一管道(51)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3) —端通过第六十五管道¢5)与所述压缩机构(I)入口端和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3)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3)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一节流机构(5)、第五十八管道(58)与第二节流机构(7)和第三节流机构(6)之间的管道相连。4、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I)、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节流机构¢)、第三换热器(8)和第一单向阀(21);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0)与压缩机构(I)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压缩机构
(I)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 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
(64)、第二换热器(4)、第三节流机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七十管道(70)、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五管道¢5)与所述压缩机构(I)入口端和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3)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入口端通过第五十九管道(59)与所述压缩机构(I)出口端和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之间的第六十管道
(60)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3)出口端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与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6)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一管道¢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72)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入口端管道相连。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I.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多种功能,生产热水、制冷、供暖;2.可以回收利用空调制冷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热;3.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4.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工业和民用的空调制冷设备,特别适用于有制冷、供暖和生活热水需求的场合。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热水加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I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多功能的空调制冷设备,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热水需求的场合。整个设备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压缩机构I、四通阀2、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7、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三换热器8 ;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7为电子膨胀阀;第一换热器3是一个蒸发器,为用户制冷生产冷冻水,通常采用容积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第二换热器4是热源侧换热器,既可作为冷凝器,向环境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也可以作为蒸发器,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第三换热器8是热水加热器,全年为用户生产热水,如图9所示,第三换热器8所生产的热水一方面用于加热生活热水(利用生活热水加热器30进行生产),另一方面也用于供暖(图9所示,40为供暖系统,50为循环水泵),在冬季,通过电动三通阀80调配供暖和生产生活热水之间的加热量。该空调制冷设备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I)制冷兼热回收在此功能下,第三换热器8利用制冷所产生的部份冷凝热生产热水,另一部份冷凝热通过第二换热器4排入环境,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四通阀2高压节点71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4连通。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7全开。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五十九管道59、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七十管道70、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一单向阀21、第六十一管道6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2)单独生产热水在此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利用吸取的热量,在第三换热器8中生产热水。第一换热器3不工作。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全开,第二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四通阀2高压节点71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2连通。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五十九管道59、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七十管道70、第二单向阀22、第六十四管道64、四通阀2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3)冬季除霜冬季除霜时,其工作流程与制冷兼热回收功能相同。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多功能的空调制冷设备,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热水需求的场合。与实施例I的区别是系统中增加了流向控制阀41、第三单向阀23和第六十五管道65。流向控制阀41、第三单向阀23和第六十五管道65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是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与第七十管道70相连,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通过第一节流机构5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流向控制阀41 一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与第三换热器8和第二节流机构7之间的第六十八管道68相连,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九管道69与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第六十五管道65 —端与压缩机构I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第六十五管道65另一端与第一换热器3和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工作过程中,当流向控制阀41关闭时,可实现实施例I所述的所有功能;当流向控制阀41全开,且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二节流机构7都正常工作时,还可以实现按用户需要同时制冷兼生产热水功能,在此功能下,制冷量和热水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同时独立调节。适用于制热负荷大,而制冷负荷小的使用场合。此时,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以及从环境中吸取的热量,在第三换热器8中都用于生产热水。本实施例在按用户需要同时制冷兼生产热水功能下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7都正常工作,流向控制阀41全开;四通阀2高压节点71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2连通。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第五十九管道59、第三换热器8,进入第六十八管道68被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二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七十管道70、第二单向阀22、第六十四管道64、四通阀2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进入第六十三管道63,另一路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流向控制阀41、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五管道65,也进入第六十三管道63,两路在第六十三管道63混合后,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实施例3实施例I在实现制冷兼热回收功能的过程中,由于四通阀2以及管道表面的散热,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少部份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凝结成液体,积聚在四通阀2内部的高压侧或(和)第六十四管道64中,为避免或减轻这一现象对循环带来的影响。如图3所示,在系统中增设一第二毛细管12。第二毛细管12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如下。方案一如图3所示,第二毛细管12的一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第二毛细管12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的第七十管道70相连。方案二 第二毛细管12的一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的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第二毛细管12的另一端与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由于同样的原因,实施例I在实现单独生产热水功能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制冷剂液体积聚在四通阀2内部的高压侧或(和)第六十一管道61中。如图3所示,在系统中增设一第一毛细管11。第一毛细管11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如下。方案一如图3所示,第一毛细管11的一端与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的第六i^一管道61相连,第一毛细管11的另一端与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一换热器3之间的管道相连。方案二 第一毛细管11的一端与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毛细管11的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和第一换热器3之间的管道相连。 方案三第一毛细管11的一端与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毛细管11的另一端与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本实施例,第一毛细管11、第二毛细管12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也适用于实施例2和实施例4。实施例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区别是系统中增加了贮液器9、第三单向阀23、流向控制阀41。贮液器9、第三单向阀23、流向控制阀41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是第一节流机构5一端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第一节流机构5另一端与贮液器9相连,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与第六十六管道66相连,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与贮液器9相连,流向控制阀41 一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与第三换热器8和第二节流机构7之间的第六十八管道68相连,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九管道69与贮液器9相连。本实施例所述方案适用于本实用新型除实施例8和9以外的所有实施例。实施例5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多功能空调制冷设备,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热水需求的场合。整个设备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压缩机构I、四通阀2、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7、第二单向阀22、第四单向阀24、第五单向阀25、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三换热器8 ;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7为电子膨胀阀;第一换热器3是一个蒸发器,为用户制冷生产冷冻水,通常采用容积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第二换热器4是热源侧换热器,既可作为冷凝器,向环境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也可以作为蒸发器,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第三换热器8是热水加热器,全年为用户生产热水,如图9所示,第三换热器8所生产的热水一方面用于加热生活热水(利用生活热水加热器30进行生产),另一方面也用于供暖(图9所示,40为供暖系统,50为循环水泵),在冬季,通过电动三通阀80调配供暖和生产生活热水之间的加热量。该空调制冷设备也可以实现实施例I所述的功能,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I)制冷兼热回收在此功能下,第三换热器8利用制冷所产生的部份冷凝热生产热水,另一部份冷凝热通过第二换热器4排入环境,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四通阀2高压节点71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2连通。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7全开。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第六i^一管道61、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第五十九管道59、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七十管道70、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完成一次工作循环。(2)单独生产热水在此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利用吸取的热量,在第三换热器8中生产热水,第一换热器3不工作。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关闭,第二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四通阀2高压节点71与 四通阀2换向节点74连通。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四单向阀24入口端、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第五十九管道59、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七十管道70、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五单向阀25入口端、第五单向阀25出口端、第六十一管道6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完成一次工作循环。(3)冬季除霜冬季除霜时,其工作流程与制冷兼热回收功能相同。实施例6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多功能空调制冷设备,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热水需求的场合。与实施例5的区别是系统中增加了流向控制阀41、第三单向阀23。流向控制阀41、第三单向阀23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是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与第六十六管道66相连,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通过第一节流机构5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流向控制阀41 一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与第三换热器8和第二节流机构7之间的第六十八管道68相连,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九管道69与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工作过程中,当流向控制阀41关闭时,可实现实施例5所述的所有功能;当流向控制阀41全开,且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二节流机构7都正常工作时,还可以实现按用户需要同时制冷兼生产热水功能,在此功能下,制冷量和热水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同时独立调节。此时,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以及从环境中吸取的热量,在第三换热器8中都用于生产热水。本实施例在按用户需要同时制冷兼生产热水功能下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7正常工作,流向控制阀41全开。四通阀2高压节点71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4连通。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四单向阀24入口端、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第五十九管道59、第三换热器8,进入第六十八管道68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二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七十管道70、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五单向阀25入口端、第五单向阀25出口端、第六i^一管道6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四通阀2低压节点73,进入第六十三管道63;另一路依次经过第六十二管道62、流向控制阀41、第六十九管道69、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五管道65,也进入第六十三管道63;两路在第六十三管道63混合后,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完成一次工作循环。实施例7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至6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被设计成分体机时,整个设备由室外单元及室内单元两部份组成。室外单元由第二节流机构7和第二换热器4组成;室内单元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至6分别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中除第二节流机构7和第二换热器4以外的其它部件组成;室外单元与室内单元通过第六十八管道68、第七十管道70相连。实施例8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多功能空调制冷设备,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热水需求的场合。整个设备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压缩机构I、四通阀2、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7、第三节流机构6、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三换热器8 ;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7、第三节流机构6为电子膨胀阀;第一换热器3是一个蒸发器,为用户制冷生产冷冻水,通常采用容积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第二换热器4是热源侧换热器,既可作为冷凝器,向环境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也可以作为蒸发器,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第三换热器8是热水加热器,全年为用户生产热水,如图9所示,第三换热器8所生产的热水一方面用于加热生活热水(利用生活热水加热器30进行生产),另一方面也用于供暖(图9所示,40为供暖系统,50为循环水泵),在冬季,通过电动三通阀80调配供暖和生产生活热水之间的加热量。该空调制冷设备也可以实现实施例I所述的功能,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I)单独制冷在此功能下,制冷所产生的全部冷凝热通过第二换热器4排入环境,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第三换热器8不工作;四通阀2高压节点71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4连通。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7关闭,第三节流机构6全开。第一节流机构5用于制冷剂液体的节流。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4、第三节流机构6、第五十七管道5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完成一次工作循环。(2)制冷兼部份热回收在此功能下,第三换热器8利用制冷所产生的部份冷凝热生产热水,另一部份冷凝热通过第二换热器4排入环境,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四通阀2高压节点71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4连通。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7、第三节流机构6都正常工作,第一节流机构5用于制冷剂液体的节流,第二节流机构7、第三节流机构6分别用于调节通过第三换热器8和第二换热器4的过热制冷剂蒸汽流量。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4、进入第六十四管道64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通过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第五十一管道51、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7、第五十二管道52,进入第五十八管道58 ;另一路依次通过第二换热器4、第三节流机构6、第五十七管道57,也进入第五十八管道58 ;两路在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再依次通过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完成一次工作循环。(3)制冷兼全热回收在此功能下,第三换热器8利用制冷所产生的全部冷凝热生产热水,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四通阀2高压节点71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2连通。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7全开,第三节流机构6关闭。第一节流机构5用于制冷剂液体的节流。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第六i^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五十一管道51、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7、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一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完成一次工作循环。(4)单独生产热水在此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利用吸取的热量,在第三换热器8中生产热水,第一换热器3不工作。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关闭,第二节流机构7全开,第三节流机构6正常工作;四通阀2高压节点71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2连通。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第六i^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五十一管道51、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7、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七管道57、第三节流机构6、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四管道64、四通阀2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完成一次工作循环。(5)按用户需要同时制冷兼生产热水在此功能下,制冷量和热水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同时独立调节。此时,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以及从环境中吸取的热量,在第三换热器8中都用于生产热水。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6正常工作,第二节流机构7全开。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6用于制冷剂液体的节流,分别调节通过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4的制冷剂流量。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第六i^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五^ 管道51、第三换热器8、第二节流机构7,进入第五十二管道52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第五十七管道57、第三节流机构6、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四管道64、四通阀2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进入第六十三管道63 ;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五管道65,也进入第六十三管道63 ;两路在第六十三管道63混合后,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进入压缩机构I被再次压缩,完成一次工作循环。(6)冬季除霜冬季除霜时,其工作流程与单独制冷功能相同。 本实施例图7所示方案,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贮液器9,有以下进一步改进方案,此时,忙液器9在系统中的连接方案是第一节流机构5 —端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第一节流机构5另一端通过第五十八管道58与忙液器9相连,第三节流机构6 —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三节流机构6另一端通过第五十七管道57与贮液器9相连,第二节流机构7一端与第三换热器8相连,第二节流机构7另一端通过第五十二管道52与所述第五十七管道57、第五十八管道58或贮液器9中的任意一处相连。实施例9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也是一种多功能空调制冷设备,用于全年有制冷、供暖和热水需求的场合。整个设备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压缩机构I、四通阀2、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6、第一单向阀21、流向控制阀41、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三换热器8 ;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6为电子膨胀阀;流向控制阀41是流量调节阀;第一换热器3是一个蒸发器,为用户制冷生产冷冻水,通常采用容积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第二换热器4是热源侧换热器,既可作为冷凝器,向环境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也可以作为蒸发器,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第三换热器8是热水加热器,全年为用户生产热水,如图9所示,第三换热器8所生产的热水一方面用于加热生活热水(利用生活热水加热器30进行生产),另一方面也用于供暖(图9所示,40为供暖系统,50为循环水泵),在冬季,通过电动三通阀80调配供暖和生产生活热水之间的加热量。该空调制冷设备也可以实现实施例8所述的功能,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别如下所述。(I)单独制冷在此功能下,制冷所产生的全部冷凝热通过第二换热器4排入环境,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第三换热器8不工作;四通阀2高压节点71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4连通。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流向控制阀41关闭,第三节流机构6全开。第一节流机构5用于制冷剂液体的节流。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4、第三节流机构6、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七十管道70、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完成一次工作循环。(2)制冷兼部份热回收在此功能下,第三换热器8利用制冷所产生的部份冷凝热生产热水,另一部份冷凝热通过第二换热器4排入环境,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四通阀2高压节点71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4连通。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流向控制阀41、第三节流机构6都正常工作,第一节流机构5用于制冷剂液体的节流,流向控制阀41、第三节流机构6分别用于调节通过第三换热器8和第二换热器4的过热制冷剂蒸汽流量。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进入第六十管道60被分成两路;一路依次通过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4、第三节流机构6、第六十七管道67,进入第七十管道70 ;另一路依次经过第五十九管道59、流向控制阀41、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六管道66,也进入第七十管道70 ;两路在第七十管道70混合后,再依次通过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完成一次工作循环。(3)制冷兼全热回收在此功能下,第三换热器8利用制冷所产生的全部冷凝热生产热水,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第二换热器4不工作。四通阀2高压节点71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2连通。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流向控制阀41、第三节流机构6关闭。第一节 流机构5用于制冷剂液体的节流。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第六i^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七十管道70、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五管道65、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完成一次工作循环。(4)单独生产热水在此功能下,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利用吸取的热量,在第三换热器8中生产热水,第一换热器3不工作。工作时,流向控制阀41、第一节流机构5关闭,第三节流机构6正常工作;四通阀2高压节点71与四通阀2换向节点72连通。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第六i^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节流机构6、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四管道64、四通阀2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完成一次工作循环。(5)按用户需要同时制冷兼生产热水在此功能下,制冷量和热水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同时独立调节。此时,第二换热器4从环境中吸取热量,第一换热器3为用户供冷,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以及从环境中吸取的热量,在第三换热器8中都用于生产热水。工作时,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6正常工作,流向控制阀41关闭。第一节流机构5、第三节流机构6用于制冷剂液体的节流,分别调节通过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4的制冷剂流量。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剂从压缩机构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经过第六十管道60、四通阀2高压节点71、四通阀2换向节点72、第六i^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三换热器8,进入第六十六管道66被分成两路;第一路依次经过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节流机构6、第二换热器4、第六十四管道64、四通阀2换向节点74、四通阀2低压节点73,进入第六十三管道63 ;第二路依次经过第七十管道70、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五管道65,也进入第六十三管道63 ;两路在第六十三管道63混合后,回到压缩机构I入口端,进入压缩机构I被再次压缩,完成一次工作循环。(6)冬季除霜冬季除霜时,其工作流程与单独制冷功能相同。本实施例图8所示方案,有以下三个改进方案。I)改进方案一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贮液器9,可以对本实施例图8所示方案做进一步改进,此时,贮液器9在系统中的连接方案是第三换热器8出口端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与贮液器9相连,第三节流机构6 —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三节流机构6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与忙液器9相连,第一节流机构5 —端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第一节流机构5另一端 通过第七十管道70与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七管道67或贮液器9中的任意一处相连。2)改进方案二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第二节流机构7,可以对本实施例图8所示方案做进一步改进,第二节流机构7是一个具有关断功能的节流机构(例如电子膨胀阀)或流量调节机构,此时,第二节流机构7在系统中的连接方案是第二节流机构7 —端与第三换热器8出口端相连,第二节流机构7另一端与第六十六管道66相连。在改进方案二中,流向控制阀41可以采用电磁阀,也能够实现本实施例图8所示方案的所有功能;当改进方案二在制冷兼部份热回收功能下工作时,第二节流机构7用于调节通过第三换热器8的过热制冷剂蒸汽流量。对于改进方案二,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贮液器9,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此时,贮液器9在系统中的连接方案是第二节流机构7 —端与第三换热器8出口端相连,第二节流机构7另一端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与贮液器9相连,第三节流机构6 —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三节流机构6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七管道67与贮液器9相连,第一节流机构5 —端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第一节流机构5另一端通过第七十管道70与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七管道67或忙液器9中的任意一处相连。3)改进方案三改进方案三与本实施例图8所示方案的区别是流向控制阀41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在改进方案三中,流向控制阀41 一端与第六十六管道66相连,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三换热器8出口端、第三换热器8入口端、第五十九管道59与压缩机构I出口端和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之间的第六十管道60相连,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与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入口端管道相连。在本改进方案中,流向控制阀41可以采用具有关断功能的节流机构(例如电子膨胀阀)或流量调节机构。工作过程中,通过对流向控制阀41的控制,本改进方案也能够实现本实施例图8所示方案的功能。实施例10实施例I图I所示方案,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油分离器90,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此时,油分离器90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是油分离器90入口端与压缩机构I出口端相连,油分离器90出口端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工作时,油分离器90的作用是对压缩机构I的排气进行油分离。本实施例以上所述方案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所述方案。[0138]实施例11实施例I图I所示方案,通过在系统中增加一个气液分离器91,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此时,气液分离器91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是气液分离器91出口端与压缩机构I入口端相连,气液分离器91入口端与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工作时,气液分离器91的作用是分离压缩机构I吸气中的制冷剂液体,避免产生液击。本实施例以上所述方案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所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方案中,所述流向控制阀41能够采用电磁阀、具有关断功能的节流机构(例如电子膨胀阀)或流量调节机构中的任意一种替代;压缩机构I除了可以采用由至少一台压缩机组成的单级压缩以外,也可以采用由至少一台低压级压缩机和至少一台高压级压缩机组成的双级压缩,此时,低压级压缩机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四通阀2低压节点73相连,低压级压缩机出口端依次通过高压级压缩机入口端、高 压级压缩机出口端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当然也可以采用由至少一台压缩机组成的单机双级压缩方式。以上所述低压级压缩机、高压级压缩机中的任意一个或二个同时、可以采用以下压缩机中的任意一种活塞式压缩机、涡旋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滑片式压缩机、旋叶式压缩机、离心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低压级压缩机、高压级压缩机中的任意一个或二个同时、也可以是变容量压缩机(例如变频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或定速压缩机。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压缩机构I可以采用以下压缩机中的任意一种活塞式压缩机、涡旋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滑片式压缩机、旋叶式压缩机、离心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压缩机构I也可以是变容量压缩机(例如变频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或定速压缩机;压缩机构I还可以是由至少一台变容量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或者是由至少一台定速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另外,压缩机构I也可以是至少一台变容量压缩机和至少一台定速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方案中,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7、第三节流机构6中的任意一个、甚至所有节流机构都是具有关断功能的节流机构,例如电子膨胀阀。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方案中,也可以采用电磁阀、具有关断功能的节流机构(例如电子膨胀阀)或流量调节机构中的任意一种替代所述的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第三单向阀23、第四单向阀24和第五单向阀25中的一个或多个、甚至所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一换热器3除了可以是制冷剂-空气换热器以外,也可以是制冷剂-水换热器或其它种类的换热器;作为制冷剂-水换热器时,第
一换热器3通常采用容积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第二换热器4除了可以是制冷剂-空气换热器以外,也可以是制冷剂-土壤换热器、制冷剂-水换热器、也可以是蒸发式换热器、还可以是太阳能集热器,另外,也可以是其它种类的换热器;作为制冷剂-水换热器时,第二换热器4通常采用容积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第三换热器8除了可以是制冷剂-水换热器以外,第三换热器8也可以是制冷剂-空气换热器、溶液加热器或溶液再生器或根据使用需要的其它种类的换热器;作为制冷剂-水换热器时,第三换热器8通常采用容积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个,或根据需要的其它种类的换热器。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或第三换热器8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制冷剂-空气换热器时,通常采用翅片式换热器,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翅片一般为铝或铝合金材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也使用铜材质。翅片的形状通常采用平板型、波纹型或开缝翅片型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所述方案中,所述的管道都是铜管。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所述方案中,第三换热器8、生活热水加热器30、供暖系统40、循环水泵50、电动三通阀80五者之间的连接方式是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两个连接节点中的任意一个与电动三通阀80两个直通连接节点中的任意一个相连,电动三通阀 80的另一个直通连接节点依次经过供暖系统40、循环水泵50吸入端、循环水泵50压出端与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另一个连接节点相连,电动三通阀80的旁通连接节点通过生活热水加热器30与循环水泵50吸入端管道相连。工作过程中,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实施例6中的按用户需要同时制冷兼生产热水功能,当压缩机构I是采用变容量压缩机(例如变频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时,有以下四种运行控制方法。方案一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都为制冷剂一水换热器;第一换热器3用于生产冷冻水;第二换热器4用于从冷却水中吸取热量。方案一的控制方法如下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输出的制冷剂流量,即对于变频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的运行频率,对于数码涡旋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的负载时间长短;第一节流机构5根据第一换热器3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调节其开度;第二节流机构7用于控制第一换热器3冷冻水侧的出口水温,即当第一换热器3冷冻水出口水温高于设定值时,第二节流机构7的开度减小,当第一换热器3冷冻水出口水温低于设定值时,第二节流机构7的开度增加;利用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控制通过第二换热器4冷却水侧的冷却水流量,即当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设定值时,减小通过第二换热器4冷却水侧的冷却水流量,当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设定值时,增加通过第二换热器4冷却水侧的冷却水流量。方案二 第一换热器3为制冷剂-水换热器,用于生产冷冻水;第二换热器4为制冷剂-空气换热器,用于从空气中吸取热量。方案二的控制方法如下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输出的制冷剂流量,即对于变频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的运行频率,对于数码涡旋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的负载时间长短;第一节流机构5根据第一换热器3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调节其开度;第二节流机构7用于控制第一换热器3冷冻水侧的出口水温,即当第一换热器3冷冻水出口水温高于设定值时,第二节流机构7的开度减小,当第一换热器3冷冻水出口水温低于设定值时,第二节流机构7的开度增加;利用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控制通过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空气流量,常规的方法是通过调节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风机运行频率对通过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空气流量进行控制,即当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设定值时,降低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风机运行频率,当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设定值时,提高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风机运行频率。方案三第一换热器3为制冷剂-空气换热器,用于冷却空气;第二换热器4为制冷剂-水换热器,用于从冷却水中吸取热量。方案三的控制方法如下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输出的制冷剂流量,即对于变频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的运行频率,对于数码涡旋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的负载时间长短;第一节流机构5根据第一换热器3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调节其开度;第二节流机构7用于控制第一换热器3空气侧的出口空气温度或入口空气温度,即当第一换热器3空气侧的出口空气温度或入口空气温度高于设定值时,第二节流机构7的开度减小,当第一换热器3空气侧的出口空气温度或入口空气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第二节流机构7的开度增加;利用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控制通过第二换热 器4冷却水侧的冷却水流量,即当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设定值时,减小通过第二换热器4冷却水侧的冷却水流量,当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设定值时,增加通过第二换热器4冷却水侧的冷却水流量。方案四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都为制冷剂-空气换热器;第一换热器3用于冷却空气;第二换热器4用于从空气中吸取热量。方案四的控制方法如下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输出的制冷剂流量,即对于变频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的运行频率,对于数码涡旋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的负载时间长短;第一节流机构5根据第一换热器3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调节其开度;第二节流机构7用于控制第一换热器3空气侧的出口空气温度或入口空气温度,即当第一换热器3空气侧的出口空气温度或入口空气温度高于设定值时,第二节流机构7的开度减小,当第一换热器3空气侧的出口空气温度或入口空气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第二节流机构7的开度增加;利用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控制通过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空气流量,常规的方法是通过调节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风机运行频率对通过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空气流量进行控制,即当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设定值时,降低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风机运行频率,当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设定值时,提高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风机运行频率。工作过程中,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实施例9中的按用户需要同时制冷兼生产热水功能,当压缩机构I是采用变容量压缩机(例如变频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时,也有以下四种运行控制方法。方案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都为制冷剂一水换热器;第一换热器3用于生产冷冻水;第二换热器4用于从冷却水中吸取热量。方案一的控制方法如下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输出的制冷剂流量,即对于变频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的运行频率,对于数码涡旋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的负载时间长短;第一节流机构5根据第一换热器3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调节其开度;第三节流机构6用于控制第一换热器3冷冻水侧的出口水温,即当第一换热器3冷冻水出口水温高于设定值时,第三节流机构6的开度减小,当第一换热器3冷冻水出口水温低于设定值时,第三节流机构6的开度增加;利用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控制通过第二换热器4冷却水侧的冷却水流量,即当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设定值时,减小通过第二换热器4冷却水侧的冷却水流量,当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设定值时,增加通过第二换热器4冷却水侧的冷却水流量。方案二 第一换热器3为制冷剂一水换热器,用于生产冷冻水;第二换热器4为制冷剂一空气换热器,用于从空气中吸取热量。方案二的控制方法如下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输出的制冷剂流量,即对于变频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 I的运行频率,对于数码涡旋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的负载时间长短;第一节流机构5根据第一换热器3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调节其开度;第三节流机构6用于控制第一换热器3冷冻水侧的出口水温,即当第一换热器3冷冻水出口水温高于设定值时,第三节流机构6的开度减小,当第一换热器3冷冻水出口水温低于设定值时,第三节流机构6的开度增加;利用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控制通过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空气流量,常规的方法是通过调节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风机运行频率对通过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空气流量进行控制,即当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设定值时,降低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风机运行频率,当第
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设定值时,提高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风机运行频率。方案三第一换热器3为制冷剂一空气换热器,用于冷却空气;第二换热器4为制冷剂-水换热器,用于从冷却水中吸取热量。方案三的控制方法如下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输出的制冷剂流量,即对于变频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的运行频率,对于数码涡旋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的负载时间长短;第一节流机构5根据第一换热器3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调节其开度;第三节流机构6用于控制第一换热器3空气侧的出口空气温度或入口空气温度,即当第一换热器3空气侧的出口空气温度或入口空气温度高于设定值时,第三节流机构6的开度减小,当第一换热器3空气侧的出口空气温度或入口空气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第三节流机构6的开度增加;利用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控制通过第二换热器4冷却水侧的冷却水流量,即当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设定值时,减小通过第二换热器4冷却水侧的冷却水流量,当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设定值时,增加通过第二换热器4冷却水侧的冷却水流量。方案四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都为制冷剂-空气换热器;第一换热器3用于冷却空气;第二换热器4用于从空气中吸取热量。方案四的控制方法如下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输出的制冷剂流量,即对于变频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的运行频率,对于数码涡旋压缩机,利用第三换热器8热水侧的出口水温控制压缩机构I的负 载时间长短;第一节流机构5根据第一换热器3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调节其开度;第三节流机构6用于控制第一换热器3空气侧的出口空气温度或入口空气温度,即当第一换热器3空气侧的出口空气温度或入口空气温度高于设定值时,第三节流机构6的开度减小,当第一换热器3空气侧的出口空气温度或入口空气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第三节流机构6的开度增加;利用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控制通过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空气流量,常规的方法是通过调节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风机运行频率对通过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空气流量进行控制,即当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高于设定值时,降低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风机运行频率,当第二换热器4制冷剂侧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低于设定值时,提高第二换热器4空气侧的风机运行频率。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I)、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I)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压缩机构(I)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 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七十管道(70)、第二换热器(4)、第二节流机构(7)、第六十八管道(68)、第三换热器(8)、第五十九管道(59)与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和压缩机构(I)出口端之间的第六十管道(60)相连,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 —端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与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第七十管道(70)相连,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一换热器(3)、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六十一管道(6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7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与第七十管道(70)相连,所述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通过第一节流机构(5)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2)与第三换热器(8)和第二节流机构(7)之间的第六十八管道¢8)相连,所述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九管道¢9)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第六十五管道¢5) —端与所述压缩机构(I)入口端和四通阀(2)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3)相连,所述第六十五管道¢5)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和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
3.—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I)、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二单向阀(22)、第四单向阀(24)和第五单向阀(25);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I)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出3)与压缩机构(I)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 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五单向阀(25)出口端、第五单向阀(25)入口端、第六十六管道(66)、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五管道(65)与压缩机构(I)入口端和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63)相连,所述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四单向阀(24)入口端、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第五十九管道(59)、第三换热器(8)、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节流机构(7)、第二换热器(4)、第七十管道(70)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五单向阀(25)入口端之间的第六十六管道(66)相连,所述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与第五单向阀(25)出口端和四通阀(2)换向节点之间的第六十一管道(61)相连,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与第四单向阀(24)出口端和第三换热器(8)之间的第五十九管道(59)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与第六十六管道¢6)相连,所述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通过第一节流机构(5)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流向控制阀(41) 一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2)与第三换热器(8)和第二节流机构(7)之间的第六十八管道¢8)相连,所述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九管道(69)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
5.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I)、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7)、第三节流机构(6)、第三换热器(8)、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I)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出3)与压缩机构(I)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 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4)、第三节流机构¢)、第五十七管道(57)、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二节流机构(7)、第三换热器(8)、第五^ 管道(51)、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六十一管道(6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72)相连,所述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2)与第六十四管道(64)相连,所述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与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和第三换热器(8)之间的第五十一管道(51)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3) —端通过第六十五管道¢5)与所述压缩机构(I)入口端和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3)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3)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一节流机构(5)、第五十八管道(58)与第二节流机构(7)和第三节流机构(6)之间的管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端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另一端通过第五十八管道(58)与贮液器(9)相连,所述第三节流机构(6) —端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所述第三节流机构(6)另一端通过第五十七管道(57)与所述贮液器(9)相连,所述第二节流机构(7) —端与第三换热器(8)相连,所述第二节流机构(7)另一端通过第五十二管道(52)与所述第五十七管道(57)、第五十八管道(58)或贮液器(9)中的任意一处相连。
7.—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I)、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机构(5),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节流机构¢)、第三换热器(8)和第一单向阀(21);所述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I)出口端相连,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压缩机构(I)入口端相连,四通阀(2) 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4)、第三节流机构¢)、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七十管道(70)、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五管道¢5)与所述压缩机构(I)入口端和四通阀(2)的低压节点(73)之间的第六十三管道¢3)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入口端通过第五十九管道(59)与所述压缩机构(I)出口端和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之间的第六十管道(60)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3)出口端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与第一节流机构(5)和第三节流机构(6)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一管道¢1)与四通阀(2)的另一个换向节点(72)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8)入口端管道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一流向控制阀(41)一端通过第五十九管道(59)与所述压缩机构(I)出口端和四通阀(2)的高压节点(71)之间的第六十管道¢0)相连,所述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与第三换热器(8)入口端和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器(8)出口端通过一流向控制阀(41)与第六十六管道(66)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 —端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所述第一节流机构(5)另一端与贮液器(9)相连,第三单向阀(23)入口端与第六十六管道¢6)相连,所述第三单向阀(23)出口端与所述贮液器(9)相连,所述流向控制阀(41) 一端通过第六十二管道¢2)与所述第三换热器(8)和第二节流机构(7)之间的第六十八管道¢8)相连,所述流向控制阀(41)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九管道(69)与所述贮液器(9)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节流机构、第二节流机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四通阀的高压节点与压缩机构出口端相连,四通阀的低压节点与压缩机构入口端相连,四通阀二个换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依次通过第一单向阀出口端、第一单向阀入口端、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机构、第二单向阀入口端、第二单向阀出口端与四通阀的另一个换向节点相连,第二换热器一端与第一节流机构和第二单向阀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第二换热器另一端通过第二节流机构与第三换热器一端相连。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能实现制冷、供暖和生产热水等多种功能。
文档编号F25B13/00GK202581926SQ20122021535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5日
发明者刘雄 申请人:刘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