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4426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冰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盒。



背景技术:

在冷库、制冷及冷链运输等领域,经常遇到对食品、生物制剂等进行冷藏的情况。目前,常用的冷藏方式是采用内部盛装蓄冷材料的冰盒进行蓄冷,并将需要冷藏的物品一起放入保温容器中,通过蓄冷材料吸收热量,以使保温容器中保持较低的温度,进而实现对物品的冷藏。

当对多个冰盒进行能量存储,或者需要较多的冰盒对物品实现集中冷却时,多个冰盒通常凌乱的散布于保温容器内,不仅占用了较大的空间,而且也不利于能量的集中存储或能量的集中释放,造成了较大的能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能量集中存储或释放的冰盒。

一种冰盒,包括:

用于盛装蓄冷材料的主体,为中空结构,所述主体的边缘处开设有避位缺口;及

卡接部,设于所述主体上,且突出所述主体的边缘;

其中,一个所述冰盒上的所述卡接部能够与另一个所述冰盒上的所述避位缺口相卡接,以使两个所述冰盒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两相对侧边上均设有所述卡接部及所述避位缺口,位于所述主体一侧边上的所述卡接部与相对的另一侧边上的所述避位缺口相对设置;或者,位于所述主体一侧边上的所述卡接部与相对侧边上的所述卡接部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主体同一侧边上的所述卡接部的数目等于所述避位缺口的数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避位缺口分别设于所述主体上两相对的侧边上,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避位缺口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避位缺口一一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的其中一个所述卡接部上开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与所述主体内部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及所述避位缺口均呈燕尾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侧面设有多个弧形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弧形凸起均布于所述主体两相对的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堆放脚及第二堆放脚,所述第一堆放脚包括第一基部及设于所述第一基部上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堆放脚包括第二基部及开设于所述第二基部上的凹槽,一个所述冰盒上的所述凸起部能够与另一个所述冰盒上的所述凹槽相卡接,以使两个所述冰盒上的所述第一堆放脚与所述第二堆放脚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堆放脚及所述第二堆放脚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两相对侧面上,且所述第一堆放脚及所述第二堆放脚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堆放脚与多个所述第二堆放脚一一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两相对侧面上均设有所述第一堆放脚及第二堆放脚,位于所述主体一侧面上的所述第一堆放脚与相对侧面上的所述第二堆放脚相对设置;或者,位于所述主体一侧面上的所述第一堆放脚与相对侧面上的所述第一堆放脚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主体同一侧面上的所述第一堆放脚的数目等于所述第二堆放脚的数目。

上述冰盒通过在主体的侧边上设置卡接部及避位缺口,以使得任意两个相邻冰盒均可通过卡接部与避位缺口的配合而实现连接,从而实现多个冰盒的有序拼接,不仅避免了冰盒散乱的放置,减小了冰盒的占用空间,而且多个冰盒拼接在一起,也能够实现能量的集中存储或释放,提高了多个冰盒的能量交换效率。

进一步的,上述冰盒的主体上设有多个弧形凸起,其能够增大冰盒的表面积,以此来增大冰盒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冰盒的热传递效率。

进一步的,上述冰盒的主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堆叠脚及第二堆叠脚,任意两个相邻的冰盒通过凸起部与凹槽的配合而实现连接,从而实现多个冰盒的堆叠,不仅减小了多个冰盒的堆放空间,也使得多个冰盒能够实现能量的集中存储或释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盒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冰盒的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及

图3为多个图1中所示冰盒进行拼接及堆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盒10包括主体100及设于主体100上的卡接部200。其中,主体100为中空结构,用于盛装蓄冷材料。主体100的边缘处开设有避位缺口110。卡接部200设于主体100的边缘,且卡接部200突出主体100的边缘。

当对多个冰盒10进行能量存储,或者需要多个冰盒10对物品实现集中冷却时,任意一个冰盒10上的卡接部200都能够容置于另一个冰盒10上的避位缺口110内,且与避位缺口110卡接,以使相邻的两个冰盒10连接,从而将多个冰盒10拼接在一起,使得多个冰盒10有序排布,不仅节省了空间,也使得多个冰盒10实现了能量的集中存储或释放。同时,根据使用需要,也可以将不同数目的冰盒10拼接为多种形状,以实现美观的效果。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卡接部200及避位缺口110均呈燕尾状,以使卡接部200较好的卡接于避位缺口110内,使得两个冰盒10的连接稳定性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接部200及避位缺口110还可以为“T”字形、矩形、圆形等其他形状。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00为矩形扁平状结构。主体100包括第一侧边120、与第一侧边120相对的第二侧边130、第三侧边140、与第三侧边140相对的第四侧边150。第一侧边120及第二侧边130上均设有避位缺口110及卡接部200。位于第一侧边120上的卡接部200与第二侧边130上的避位缺口110一一相对设置,位于第一侧边120上的避位缺口110与第二侧边130上的卡接部200一一相对设置。此时,一个冰盒10的第一侧边120能够与另一个冰盒10的第二侧边130通过卡接部200与避位缺口110的配合实现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120与第二侧边130中任意一侧边上的避位缺口110与卡接部200的数目相等。此时,在进行拼接时,一个冰盒10的第一侧边120与第二侧边130均能够与另一个冰盒10的第一侧边120及第二侧边130实现连接,而无需对两个冰盒10的第一侧边120与第二侧边130进行匹配,使得冰盒10的拼接操作简单快捷。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侧边120及第二侧边130上均设有避位缺口110及卡接部200,位于第一侧边120上的卡接部200与第二侧边130上的卡接部200一一相对设置,位于第一侧边120上的避位缺口110与第二侧边130上的避位缺口110一一相对设置,且位于同一侧边上的卡接部200的数目等于避位缺口110的数目。此时,在进行拼接时,一个冰盒10的第一侧边120与第二侧边130均能够与另一个冰盒10的第一侧边120及第二侧边130相连接,使得冰盒10的拼接操作简单快捷。

再一实施例中,第一侧边120上仅设置卡接部200,第二侧边130上仅设置避位缺口110,卡接部200与避位缺口110一一相对设置。此时,一个冰盒10的第一侧边120能够与另一个冰盒10的第二侧边130通过卡接部200与避位缺口110的配合实现连接。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侧边140上设有一个避位缺口110,第四侧边150上相对设置一个卡接部200。一个冰盒10的第三侧边140与另一个冰盒10的第四侧边150通过避位缺口110与卡接部200的配合而实现连接。通过在主体100的多个侧边上均设置避位缺口110及卡接部200,从而使得冰盒10能够在多个方向上与其他冰盒10实现拼接。

具体的,第四侧边150上的卡接部200上开设有注液口(未示出),注液口与主体100内部相连通。通过注液口能够向主体100内注入蓄冷材料。冰盒10还包括封盖300。封盖300与注液口相配合,以将注液口密封。通过将注液口开设于卡接部200上,当注液口所在的卡接部200与另一冰盒10上的避位缺口110相配合时,封盖300能够夹设于卡接部200及避位缺口110的底壁之间,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封盖300脱离注液口,提高封盖300对注液口的密封性,还能够在多个冰盒10拼接后起到隐藏封盖300及注液口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侧边140与第四侧边150上的避位缺口110与卡接部200的设置也可以与第一侧边120及第二侧边130的设置一致。注液口可以开设于主体100上多个卡接部200中的任何一个上。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00的侧面向外突出形成多个弧形凸起400。通过设置多个弧形凸起400,可以使得冰盒10的表面积增大,从而增大冰盒10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传递效率。

具体的,多个弧形凸起400均布于主体100的两相对侧面上,可以使得主体100的两侧面上各部位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持一致,从而实现能量的均匀传递。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弧形凸起400也可以设置于主体100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而且多个弧形凸起400也可呈散乱分布。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00上设有第一堆放脚500及第二堆放脚600。第一堆放脚500包括第一基部510及设于第一基部510上的凸起部520,第二堆放脚600包括第二基部610及开设于第二基部610上的凹槽620。一个冰盒10上的凸起部520能够容置于另一个冰盒10上的凹槽620内,以使两个冰盒10上的第一堆放脚500与第二堆放脚600相配合,从而实现多个冰盒10的堆叠,以减少多个冰盒10堆放所占用的空间。

具体的,主体100的两相对侧面上均设有第一堆放脚500及第二堆放脚600,位于主体100一侧面上的第一堆放脚500与相对侧面上的第二堆放脚600相对设置,且位于主体100同一侧面上的第一堆放脚500的数目等于第二堆放脚600的数目。此时,一个冰盒10的两侧面与另一个冰盒10的两侧面均能通过凹槽620与凸起部520的配合而实现连接,从而实现多个冰盒10的堆叠。而且,在堆叠过程中,无需考虑两个冰盒10的堆叠侧面的匹配问题,即可实现快速堆叠。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主体100同一侧面上的第一堆放脚500的数目与第二堆放脚600的数目也可以不等,此时,也能实现多个冰盒10之间的堆叠。

在另一实施例中,主体100的两相对侧面上均设有第一堆放脚500及第二堆放脚600。位于主体100一侧面上的第一堆放脚500与相对侧面上的第一堆放脚500相对设置,且位于主体100同一侧面上的第一堆放脚500的数目等于同一侧面上的第二堆放脚600的数目。此时,也能实现多个冰盒10之间的堆叠。

再一实施例中,第一堆放脚500及第二堆放脚600分别设置于主体100的两相对侧面上,且第一堆放脚500及第二堆放脚600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堆放脚500与多个第二堆放脚600一一相对设置。此时,两个冰盒10也能够通过第一堆放脚500与第二堆放脚600的配合实现堆叠。

上述冰盒10通过在主体100的侧边上设置卡接部200及避位缺口110,以使得任意两个相邻冰盒10均可通过卡接部200与避位缺口110的配合而实现连接,从而实现多个冰盒10的有序拼接,不仅避免了冰盒10散乱的放置,减小了冰盒10的占用空间,而且多个冰盒10拼接在一起,也能够实现能量的集中存储或释放,提高冰盒10的能量交换效率。

进一步的,上述冰盒10的主体100上设有多个弧形凸起400,其能够增大冰盒10的表面积,以此来增大冰盒10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冰盒10的热传递效率。

进一步的,上述冰盒10的主体100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堆叠脚及第二堆叠脚,任意两个相邻的冰盒10通过凸起部520与凹槽620的配合而实现连接,从而实现多个冰盒10的堆叠,不仅减小了多个冰盒10的堆放空间,也使得多个冰盒10能够实现能量的集中存储或释放。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