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441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制冰机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冰机组。



背景技术:

授权公告号为CN203837362U的专利公开文本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制冰机,该制冰机包括分体式设置的主机箱和制冰池,在主机箱上设有压缩机、冷凝器、制冰剂储液桶、油分离器、蒸发器,蒸发器与制冰池之间通过长条隔热软管连接。在前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将蒸发器和冷凝器均设置在主机箱内,容易使两者在工作中相互干扰,例如,制冷循环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热量将通过冷凝器被散发至主机箱所处的环境中,导致环境温度升高,影响制冰效率。另外,如此设置使制冰机的布置受到限制不够灵活。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全新结构布局的制冰机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局合理结构紧凑设置灵活的制冰机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冰机组,包括一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高压储液装置、节流装置、蒸发器、压缩机以及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高压储液装置经由单独配置在所述壳体外侧的冷凝器连通,在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还设有连通两者的热回收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还设有连通两者的热回收装置,通过该热回收装置能够回收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所携带的一部分热量,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约能 源。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冰机组的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同时,由于冷凝器单独配置在所述壳体外侧,能够根据环境需要将冷凝器设置在通风散热好的环境,避免对壳体内其他部分的工作环境产生干扰,同时还能提高制冰机组的设置灵活性。

优选的,所述压缩机至少包括两个且并联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根据具体需要来控制各个压缩机的运行状态,进而满足不同的需求。

优选的,在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一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架,所述压缩机、油分离器以及热回收装置这三者水平设置在该第一支架的顶部,并且前述三者均平行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高压储液装置位于所述压缩机、油分离器以及热回收装置这三者的正下方,在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所述高压储液装置与该导轨滑动连接。

采用这种结构,使制冰机组的布局合理、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有利于提高高压储液装置的拆装便利性,能够降低拆装难度和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并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并且,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压缩机、油分离器以及热回收装置这三者的斜下方。

采用这种结构,使制冰机组的布局合理、结构更加紧凑。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一底座、设置在该底座上的主支架以及封装在该主支架外侧的多个面板,所述底座和主支架均由多个立柱构成,所述多个立柱之间、主支架与所述多个面板之间均采用可拆卸结构连接。

采用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制冰机组的壳体的拆装便利性,能够降低拆装难度和方便维修。

优选的,所述高压储液装置、蒸发器、压缩机、油分离器和热回收装置均采用可拆卸结构与所述壳体连接。

采用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制冰机组的各个部件的拆装便利性, 能够降低拆装难度和方便维修。

优选的,所述可拆卸结构为螺栓连接结构。

优选的,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于相邻所述面板的相拼接处设有防雨罩。

优选的,所述防雨罩由位于相拼接处的两个相邻面板中的其一进行弯折而形成开口朝下的槽部件来构成,在另一相邻面板上形成直角弯折部,并且该直角弯折部的竖直部紧贴所述槽部件的侧壁内侧设置。

采用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防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制冰机组的立体图;

图2为制冰机组的前视图;

图3为制冰机组的俯视图;

图4为制冰机组的右视图;

图5为制冰机组的左视图;

图6为制冰机组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防雨罩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制冰机组的回油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8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冰机组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下述描述中,所述上下前后左右以图1中所标识的为准。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冰机组具有一整体呈长方体状、收装用的壳体1,该壳体1主要由置于底部的底座11、设置在该底座11上的主支架12以及封装在该底座11和主支架12外侧的多个面板13构成。其中,底座11是由多根立柱通过螺纹连接所形成的二维框架部件,主支架12是由多根立柱通过螺纹连接所形成的三维框 架部件,这里所述三维框架具体指无底的长方体状。多个面板13利用螺钉(或螺栓)安装在底座11和主支架12所具有的框格上。在底座11的后端还设有一与主支架12的后端面对齐的电控柜15。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壳体1的顶部于相邻面板13相拼接处设有防雨罩14。为了描述方便,将相邻面板13中的其中之一定义为第一面板131,将另一相邻面板13定义为第二面板132,第一面板131的位于与第二面板132相衔接处的边缘延伸一定长度并进行多次弯折处理而形成开口朝下的槽部件,由该槽部件构成防雨罩14;第二面板132的位于与第一面板131相衔接处的边缘延伸一定长度并进行垂直朝上弯折而形成直角弯折部,该直角弯折部的竖直部紧贴槽部件的侧壁内侧设置,这里所述侧壁是指槽部件的靠近第一面板131主体侧的那部分壁部。

如图1~图5所示,在壳体1内主要设有依次连通的高压储液装置2、节流装置3、蒸发器4、压缩机5、油分离器6和热回收装置7,热回收装置7的排气口与单独配置在壳体1外侧的冷凝器的进气口连通,该冷凝器的排气口与高压储液装置2的进气口连通,换句话说,即单独配置在壳体1外的冷凝器连通热回收装置7与高压储液装置2。本实施例中,节流装置3主要由电子膨胀阀来构成。

具体地,在底座11上于主支架12内设有一沿它们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架15,该第一支架15在壳体1的左右方向上居中并偏左设置,与前述主支架12类似,第一支架15亦是由多根立柱通过螺纹连接所形成的三维框架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5为三个且并联设置,压缩机5、油分离器6和热回收装置7均为圆筒状部件,三个压缩机5、油分离器6、热回收装置7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安装在第一支架15的顶部,并且这多个部件均平行于壳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特别地,三个压缩机5、油分离器6、热回收装置7均通过螺钉或螺栓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第一支架15上,并且这多个部件的安装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在底座11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并在左右方向上平行间隔 的一对导轨,这一对导轨位于压缩机5、油分离器6以及热回收装置7这多个部件的正下方,高压储液装置2为一圆筒状部件,该高压储液装置2以与前述导轨形成滑动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底座11上,并且它的轴向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即平行于前述一对导轨。采用这种结构,由于高压储液装置2整体较重,需对高压储液装置2进行拆装时,可将壳体1前端面的面板拆掉,然后使高压储液装置2沿前述一对导轨滑动,可使高压储液装置2相对于底座11进行移动,即可实现高压储液装置2的拆装,有利于提高高压储液装置2的拆装便利性,能够降低拆装难度和劳动强度。另外,前述一对导轨通过螺钉或螺栓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底座11上,又或者前述一对导轨由组成底座11的立柱来构成。

蒸发器4为一圆筒状部件,它以其轴向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方式安装在底座11上,该蒸发器4与前述高压储液装置2相平行设置,它整体上位于压缩机5、油分离器6以及热回收装置7这多个部件的斜下方。不难理解,蒸发器4也可采用高压储液装置2所采用的滑动连接方式设置在底座11上。

如图8所示,在蒸发器4与三个压缩机5之间设有回油结构,该回油结构包括一平行于蒸发器4的轴向设置的回油主管51、分别连通该回油主管51与各个压缩机5的吸气口的压缩机吸气管52、连通回油主管51与蒸发器4的排气口的蒸发器排气管53,本实施例中,蒸发器排气管53由一近似呈90度弯头状的弯管构成,该蒸发器排气管53的竖直部分的顶端从回油主管51的底部插入该回油主管51内,并且,蒸发器排气管53的竖直部分的顶端比回油主管51的内壁面高出40mm,由此在蒸发器排气管53的竖直部分的顶端与回油主管51的底部内壁面这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能够防止回油主管51内的润滑油回流至蒸发器排气管53内或者经由蒸发器排气管53回流至蒸发器4内,进而使润滑油在回油主管51内集聚以形成一定高度。压缩机吸气管52的底端从上方插入回油主管51内,并且蒸发器排气管53和压缩机吸气管52的在回油主管51内的伸出部分在回油主管 51的长度方向上错开设置。在压缩机吸气管52的底端形成一由前上方朝向后下方倾斜60度的切面部54,该切面部54的开口朝向前方(亦即蒸发器排气管53伸入回油主管51内的部分所在的一侧)设置,润滑油被冷媒夹带着向右移动至切面部54时,由于切面部54的截面积变化使压缩机吸气管52底端的吸气流速加快,进而确保润滑油随着冷媒被顺利吸入压缩机5内。

另外,在第一支架15的左侧还设有与前述三个压缩机5相配套设置的三个经济器81,这三个经济器81在第一支架15上由前至后等间隔设置,由于这三个经济器81配置在第一支架15的一侧,方便安装拆卸及维修。在第一支架15上于前述三个压缩机5的后侧还分别设有油压差开关和压力控制器,这两者安装在同一支架上,它们共同构成图3所示的油压差开关和压力控制器总成82。另外,在第一支架15上于热回收装置的左侧还单独安装一压力控制器83,该压力控制器83利用螺栓与第一支架15螺纹连接。在第一支架15上于热回收装置7与油分离器6之间靠后的位置还设有一高低压压力表84,该高低压压力表84利用螺栓与第一支架15螺纹连接。由于前述多个部件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第一支架15上,方便安装拆卸及维修。

下面结合上述结构描述对制冰机组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地描述。通常情况下,在冰场的冰面以下设有用以对冰面进行降温的底层地板加热盘管,在制冰机组与底层地板加热盘管之间通常设有用以实现这两者热传递的换热盘管,在该换热盘管内通常流通有乙二醇。

由压缩机5的排气管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例如,氟利昂)首先流经油分离器6,通过该油分离器6将高温高压冷媒所携带的润滑油从冷媒中分离出来;然后再流经热回收装置7,通过该热回收装置7将高温高压冷媒所携带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从热回收装置7排出的冷媒再进入冷凝器,通过冷凝器对高温高压冷媒进行散热使其降温变成低温高压的冷媒;这部分低温高压冷媒再依次流经高压储液装置2、节流装置3然后进入蒸发器4内;蒸发器4内的低温高压冷媒与冰场换热盘管内流通的乙二醇进行热交换,使乙二醇降温;发生热交 换后的冷媒变成高温低压冷媒,这部分冷媒流经前述回油结构后经由压缩机吸气管52返回至压缩机5内。被降温后的乙二醇经由换热盘管被输送至冰场底部并与底层底板加热盘管内的热交换介质进行热交换,底层底板加热盘管内的热交换介质再与冰面进行热交换以对其进行降温,由此完成一个热交换过程,如此重复循环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热交换过程仅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冰机组的主要工作流程,不难理解,制冰机组还包括除前述热交换过程之外的其他过程。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冰机组,具有如下效果:

第一、上述制冰机组的布局合理、结构紧凑,由于组成底座11、主支架12、第一支架15的多个立柱间、安装配置在前述架体上的多个部件均采用螺纹连接(例如螺栓或螺钉)方式,方便安装拆卸及维修;

第二,高压储液装置2和/或蒸发器4采用滑动连接方式安装在底座11上,有利于提高高压储液装置2的拆装便利性,能够降低拆装难度和劳动强度。

第三,由于在蒸发器4与三个压缩机5之间设有图8所示的回油结构,能够使润滑油在回油主管51内集聚以形成一定高度,同时还能加快压缩机吸气管52底端的冷媒流速,进而确保润滑油被顺利吸入压缩机5内。

第四,由于在油分离器6与冷凝器之间还设有连通两者的热回收装置7,通过该热回收装置7能够回收从压缩机5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所携带的一部分热量,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约能源。

第五、本实用新型制冰机组的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同时,由于冷凝器单独配置在壳体外侧,能够根据环境需要将冷凝器设置在通风散热好的环境,避免对壳体内其他部分的工作环境产生干扰,同时还能提高制冰机组的设置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