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底盘集水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440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空调底盘集水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空调底盘集水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制冷时,室内侧蒸发器会产生冷凝水,制热时室外侧冷凝器化霜也会产生冷凝水,为保证空调的正常运行,会对冷凝水进行处理,现有的对冷凝水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

(1)制冷时将室内侧冷凝水引到室外侧,室外侧排水阀关闭,利用风叶打水圈将冷凝水甩到冷凝器上,以对冷凝器进行散热。

(2)制热时排水阀打开,通过排水阀直接将水排出。

但是,上述传统的对冷凝水的处理方式,在遇到较为恶劣的使用环境下,例如在温度零下十摄氏度时,室外侧的水极易结冰,冻住排水阀下方的排水孔,导致冷凝水无法排出,且风叶下方的水结冰,还会损坏风叶,影响整机的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空调运行产生的冷凝水在温度较低的恶劣环境下易结冰,影响整机运行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保障整机运行安全的空调底盘集水结构及空调器。

一种空调底盘集水结构,用于收集冷凝器和/或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空调底盘集水结构包括空调底盘本体及设于所述空调底盘本体的接水部,所述接水部具有一容置槽,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容置槽,使所述冷凝器和/或所述蒸发器运行产生的冷凝水汇集在所述接水部的所述容置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水部一端开设有用于导引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进入所述容置槽内的第一缺口。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水部一侧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容置槽内的冷凝水排向所述空调底盘本体的第二缺口。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朝向所述空调底盘本体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接水部的所述容置槽的范围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水部包括底板、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板两侧的边挡板及连接所述底板及所述边挡板的端板,所述底板、所述边挡板及所述端板围设形成用于容置冷凝水的所述容置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冷凝器的凸台,所述凸台将所述容置槽划分为若干相互连通的集水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底盘集水结构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装设于所述空调底盘本体,且位于所述接水部底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水部底部还开设有与容置槽连通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排水管路连通。

一种空调器,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及如上述的空调底盘集水结构,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空调底盘本体。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装设于所述空调底盘本体的风扇,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冷凝器及所述接水部的一侧。

上述空调底盘集水结构及空调器,冷凝器设于容置槽内,制热时冷凝器化霜产生的冷凝水流动被限制于容置槽内,而不再直接流入空调底盘本体,从而避免了在低温环境下排水阀处及风扇的风叶底部结冰,进而保障了整机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空调底盘集水结构与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装配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底盘集水结构的接水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空调底盘集水结构10,用于收集冷凝器20和/或蒸发器30产生的冷凝水,其包括空调底盘本体12及设于该空调底盘本体12的接水部14。该接水部14具有一容置槽142,该冷凝器20设于该容置槽142,使该冷凝器20和/或蒸发器运行产生的冷凝水汇集在该接水部14的容置槽142内。

在详细对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底盘集水结构10进行详细说明之前,下面将对空调的结构作简单的说明,以便更加清楚、透彻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底盘集水结构10。

其中,空调包括蒸发器30及冷凝器20,蒸发器30及冷凝器20设置于空调底盘本体12,空调制冷时蒸发器30会产生冷凝水,制热时室外侧冷凝器20化霜会产生冷凝水,为保证空调整机的安全运行,需要将部分或全部冷凝水排出,或通过其他方式去除,一般地,在空调底盘本体12设有排水阀50,以将冷凝水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底盘集水结构10,冷凝器20设于容置槽142内,制热时,冷凝器20化霜产生的冷凝水流动被限制于容置槽142内,通过将容置槽142内的冷凝水排出,而不再直接流入空调底盘本体12,从而避免了排水阀50处及风扇40的风叶底部结冰,进而保障了整机的安全运行。

优选地,该冷凝器20朝向空调底盘本体12的正投影落入该接水部14的容置槽142的范围内,从而使冷凝器20上凝结的冷凝水沿冷凝管外壁汇集到容置槽142内,进一步避免冷凝水落入空调底盘本体12内结冰而影响排水及造成风叶的损坏。

请参阅图2,优选地,该接水部14包括底板141、相对设置于底板141两侧的边挡板143,及连接于底板141及边挡板143的端板145,该底板141、边挡板143及端板145围设形成用于容置该冷凝水的容置槽142,该冷凝器20装设于该容置槽142内,便于冷凝水的收集。

本实施例中,该接水部14为钣金件,其设于该空调底盘本体12的一侧的边缘处,该接水部14大致呈“L”状,并与冷凝器20的截面形状相配。蒸发器30设于空调底盘本体12相对的另一侧边缘处,该接水部14的一端朝向该蒸发器30,风扇40装设于空调底盘本体12,并位于蒸发器30与冷凝器20之间,且更靠近冷凝器20。

优选地,该接水部14一端开设有用于导引该蒸发器30产生的冷凝水进入该接水部14内的第一缺口144。如此,在制冷时,内侧蒸发器30产生的冷凝水收集到接水部14的容置槽142,相比传统的收集冷凝水空调底盘本体12,容置槽142空间相对较小,在短时间内,以较少的水量即可形成较高的水位,使冷凝器20的底部的铜管、翅片快速泡在冷凝水中,提高了制冷效果。

优选地,该接水部14一侧开设有用于将冷凝水排向空调底盘本体12的第二缺口146。如此,在制冷时,冷凝水在容置槽142内集聚,当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冷凝水从该第二缺口146流出,流到风扇40的风叶底下,风叶打水圈打水,将水重新打到冷凝器20的翅片上,进一步改善冷凝器20散热,提高了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整机的制冷能力。

本实施例中,该风扇40位于该冷凝器20及接水部14一侧,该第二缺口146开设于接水部14朝向风扇40的一侧的边挡板143,且位于风扇40的风叶的下方,并与风扇40的出风路径相对。冷凝水从第二缺口146流入空调底盘本体12后,未被打起的水被风扇40的风叶吹到接水部14的边挡板143上,而反冲到风扇40的风叶下,重新打起。如此,避免了风扇40将冷凝水吹开而打不到水,使风扇40的风叶能打到冷凝水并将冷凝水有效的打起来,进一步地改善了冷凝器20散热,提高了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

优选地,该底板141上设于用于支撑该冷凝器20的凸台148,该凸台148将容置槽142划分为若干相互连通的集水槽。如此,不仅起到支撑冷凝器20的作用,防止冷凝器20受到垂直向上的作用力而变形,且利于收集冷凝器20产生的冷凝水。此外,凸台148能够有效将杂物与冷凝器20分开,避免杂物附着到冷凝器20,影响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或损伤冷凝器20。

优选地,该接水部14一体成型于空调底盘本体12。本实施例中,接水部14采用与空调底盘本体12分体式设置,采用一体成型于该空调底盘本体12,便于生产,且节省了重新开模的成本。

优选地,该空调底盘集水结构10还包括加热装置(图未示),该加热装置装设于该空调底盘本体12,且位于该接水部14的底部。如此,在低温环境下,可对容置槽142内的冷凝水加热而防止其结冰。应当理解的是,接水部14的容置槽142相比传统的冷凝水收集在空调底盘本体12内,面积较小,便于加热装置对其加热。且对冷凝水进行收集及存放,避免容置槽142内的冷凝水流到其他地方结冰而影响整机的安全运行,提高了空调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需要指出,该加热装置的功率可根据如何处理冷凝水而设定。例如,仅需要将其加热而防止其结冰,则功率设定相对较小,若需要将其雾化,则功率设定则相对较大。

优选地,该接水部14底部还开设有与容置槽142连通的排水孔(图未示),该排水孔与排水管路连通。如此,当空调制热时,冷凝器20霜化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冷凝器20的翅片流到接水部14的容置槽142内,则加热装置对接水部14加热,防止结冰,然后通过该排水孔将冷凝水排出。应当理解的是,该排水孔与排水管路连通,为提高排水效率,可在排水管路一端增设排水泵从而加速排水效率,避免容置槽142内冷凝水在低温环境下溢出而结冰影响整机的安全运行。

基于上述的空调底盘集水结构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冷凝器20、蒸发器30及上述的空调底盘集水结构10,该蒸发器30设于空调底盘本体12。

其中,该空调器还包括装设于空调底盘本体12的风扇40,该风扇40位于该冷凝器20及接水部14一侧。本实施例中,该冷凝器20设于接水部14的容置槽142内,该风扇40位于接水部14的边挡板143的一侧,也就是说,该接水部14的边挡板143位于冷凝器20与风扇40之间。如此,避免了低温环境下,冷凝器20化霜时产生的冷凝水直接流到空调底盘本体12上结冰,使风扇的风叶损伤,保障了整机的安全运行。

该边挡板143上还开设有第二缺口146,在制冷时,冷凝水在容置槽142内集聚到一定程度,冷凝水从该第二缺口146流出,流到风扇40的风叶底下,风叶打水圈打水,将水重新打到冷凝器20的翅片上,进一步改善冷凝器20散热,提高了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整机的制冷能力。

上述空调底盘集水结构10及空调器,通过设置接水部14,将蒸发器30和/或冷凝器20产生的冷凝水统一收集到其中,不再直接排放至空调底盘本体12中,避免了在低温环境下,冷凝水结冰导致排水阀50失效及风扇40的风叶损伤,保证了整机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