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雪系统及其造雪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6842阅读:8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雪系统及其造雪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雪系统及其造雪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造雪技术是利用片冰机生产片冰,利用储冰库进行片冰储存,然后利用碎冰机将其粉碎成冰晶,最后利用风机系统将冰晶吹至造雪的位置。以上造雪系统繁冗,涉及的设备多,制造成本高。并且由于生成的是片冰,运输不方便,增加了额外耗能,运行成本高。

可见,现有技术尚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造雪系统及其造雪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造雪系统,包括:冰浆发生装置与雪花生成装置;

所述冰浆发生装置与雪花生成装置间设置有冰浆输送管路,所述冰浆输送管路上设置有冰浆泵;

所述雪花生成装置与所述冰浆发生装置间设置有回水管路;所述雪花生成装置上端设置有雪花收集口;

所述冰浆输送管路用于将冰浆发生装置内生成的冰浆输送至雪花生成装置内;所述回水管路用于将雪花生成装置中的水回流至冰浆发生装置中;

所述雪花生成装置内设置有带孔回水管,所述带孔回水管与回水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带孔回水管沿所述雪花生成装置纵向设置,带孔回水管的上端位于雪花生成装置上顶端,下端靠近所述雪花生成装置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冰浆发生装置包括制冰桶体,设置于制冰桶体上的真空机、布设于制冰桶体内腔的冷却管路以及设置于制冰桶体底部的喷头;

所述真空机用于对制冰体内腔进行抽真空;

所述冷却管路环绕设置于制冰桶内四周,且靠近制冰桶的内壁面;

所述冷却管路上方布设有冷冻水管,下方布设冷冻水回水管;所述冷冻水管中的冷冻水经与冷却管路外壁换热后,由冷冻水回水管排出;

所述喷头的进口端与供水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雪花生成装置包括雪花生成桶,设置于雪花生成桶顶部上的雪花收获器,以及设置于雪花生成桶出口处的雪花收集口。

进一步的,所述雪花收获器设置为雪花刮刀,具体包括转动轴、固定板,所述转动轴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用于带动固定板转动,所述固定板上间隔设置有刀片。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与固定板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多个刀片排布于固定板上,形成锯齿状。

进一步的,所述雪花刮刀的底面与雪花生成桶出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一种造雪方法,包括:冰浆的生产与冰浆浓缩提纯生成雪花过程;

所述冰浆的生产过程为:于冰浆发生装置内制备得到冰晶体,并且所述冰晶体与水形成冰浆,通过冰浆输送管路将冰浆输送至雪花生成装置中;

所述冰浆浓缩提纯生成雪花过程包括:由冰浆发生装置中输送过来的冰浆,于雪花生成装置中逐步分层,雪花生成装置中的带孔回水管将冰浆中的水回流至冰浆发生装置中循环;水回流后使冰浆进一步浓缩,浓缩的最上层冰浆推送出系统,形成雪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系统简化了设备,并且不需要额外增加一个储冰设备,投资费用低;

2.制冰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是冰浆而非片冰,不需要履带而使用泵就可输送,并且不存在脱冰困难的问题;

3.本发明生产得到的雪花比较干燥,保持时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造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雪花生成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雪花刮刀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雪花刮刀的正视图;

图5为图4的仰视图;

图6为转动轴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冷冻水管;2、制冰桶体;3、冷却管路;4、冷冻水回水管;5、真空机;6、冷冻库;7、喷头;8、供水管;9、冰浆泵;10、雪花生成桶;11、带孔回水管;12、雪花刮刀;121、转动轴;122、固定板;123、刀片;13、出口管道;14、雪花收集口;15、冰浆输送管路;16、回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造雪系统,包括:冰浆发生装置与雪花生成装置;所述冰浆发生装置与雪花生成装置间设置有冰浆输送管路15,所述冰浆输送管路15上设置有冰浆泵9;所述雪花生成装置与所述冰浆发生装置间设置有回水管路16;所述冰浆输送管路15用于将冰浆发生装置内生成的冰浆输送至雪花生成装置内;所述回水管路16用于将雪花生成装置中的水回流至冰浆发生装置中;所述雪花生成装置内设置有带孔回水管11,所述带孔回水管11与回水管路16连接;所述雪花生成装置上端设置有雪花收集口14。

所述带孔回水管11,即其侧壁上均匀布设有通孔,带孔回水管11沿所述雪花生成装置纵向设置,纵向设置的带孔回水管11的上端位于雪花生成装置的上顶端,下端与所述雪花生成装置底部具有一定距离,优选接近雪花生成桶10底部,以不影响冰浆输送管路15输入冰浆为宜。

现有技术在制取雪花过程中,片冰机生产片冰,利用储冰库进行片冰储存,然后利用碎冰机将其粉碎成冰晶,最后利用风机系统将冰晶吹至造雪的位置。以上造雪系统繁冗,涉及的设备多,制造成本高。并且由于生成的是片冰,运输不方便,增加了额外耗能,运行成本高。

本发明的造雪系统,可以简便快速地制备高浓度的冰浆。本发明的雪花生成装置内的冰浆,由于密度的差异,大体分成三层,上层为高浓度的冰浆,底层为较低浓度的冰浆,中间层冰浆浓度介于上层与底层之间。带孔回水管11纵向设置,有利于各层冰浆的水回流,并且有利于处于上层的冰浆进一步浓缩,以便更易获得雪花。

所述冰浆发生装置包括制冰桶体2,设置于制冰桶体2上的真空机5、布设于制冰桶体2内腔的冷却管路3以及设置于制冰桶体2内的喷头7。

所述真空机5固设于制冰桶体2的上端,用于对制冰桶体2内腔进行抽真空。

所述冷却管路3,为盘管式管路,环绕布设于制冰桶体2靠近内壁处,盘管有利于增加换热面积。冷却管路3上方布设冷冻水管1,冷冻水管1用于输入冷冻水,冷冻水从冷却管路3上方喷洒而下,经与冷却管路3间壁换热后,由冷冻水回水管4排出。冷却管路3内储存的冷量,用于将制冰桶体2内腔降为低温环境。

所述喷头7设置于制冰桶体2的底部,其进口端与供水管8连通。供水管8输入的水经由喷头7以喷雾形式喷在制冰桶体2内腔的低温低压冷冻库6内,喷出的喷雾水形成冰晶体,滴落在制冰桶体2底部的水中,形成冰水混合物,即冰浆,冰浆由冰浆输送管路15输送至雪花生成装置的底部。

冰浆输送至雪花生成装置后逐步分层,液面也逐步升高,其中的水由带孔回水管11经回水管路16返回到制冰桶体2的底部进行循环。

如图2-6所示,所述雪花生成装置包括雪花生成桶10,设置于雪花生成桶10顶部上的雪花刮刀12,以及设置于雪花生成桶10出口处的雪花收集口14,所述雪花生成桶10的雪花收集口14处与出口管道13(软管)连接。

所述雪花刮刀12包括转动轴121、固定板122,所述转动轴121固定于所述固定板122上,转动轴121用于带动固定板122转动,所述固定板122上间隔设置有刀片123。

所述雪花生成装置的上层高浓度的冰浆,通过电机带动雪花刮刀12旋转,雪花刮刀12将上层冰浆推送至雪花生成桶10出口处的雪花收集口14收集后,经出口管道13出料。

优选所述雪花刮刀12的底面与雪花生成桶10出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防止排冰过程堵塞。

所述刀片123与固定板122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夹角的角度可以设置为15°-60°,多个刀片123排布于固定板122上,形成锯齿状。所述转动轴121底端为尖锥型,所述转动轴121底端位于刀片123的底面。

本发明的造雪方法,参见图1所示,具体过程为:

包括冰浆的生产与冰浆浓缩提纯生成雪花过程;

所述冰浆的生产过程为:将冷冻水通入冷冻水管1中,同时开启真空机5,使冰浆发生装置内形成低温低压环境;然后在冰浆发生装置底部供水并由喷头7喷出雾化水珠,雾化水珠在低温低压下形成冰晶体,所述冰晶体滴落到冰浆发生装置底部,与底部的水形成混合物(冰浆)后,通过冰浆输送管路15送至雪花生成装置中;

所述冰浆浓缩提纯生成雪花过程包括:由冰浆发生装置中的输送过来的冰浆,于雪花生成装置中逐步分层,雪花生成装置中的带孔回水管11将冰浆中的水回流至冰浆发生装置中循环;水回流后使冰浆进一步浓缩,浓缩的最上层冰浆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开启上方雪花刮刀12,将冰浆推送出系统,形成雪花。

本发明采用制冰桶体2在低温低压环境下,通过喷嘴喷出雾状水珠,凝结成冰晶体,然后与制冰桶底部的水形成混合物,然后采用冰浆泵9输送至雪花生成桶10中进行提纯,冰浆在雪花生成桶10中逐渐分成三层,最上层的高浓度冰浆依靠雪花刮刀12推送出系统形成雪花。

雪花生成桶10中的带孔回水管11将雪花生成桶10中的水回流到制冰桶中循环,制冰桶体2中出料为冰水混合物,可采用泵进行输送,与传统纯冰相比运输和使用更方便。同时带孔回水管11有利于浓缩冰浆,使冰浆的含水量更低,更易获得干燥雪花。

本发明系统不需要反复循环多次,压缩机耗能较小,运行费用低。所制得的冰浆含水量低,浓缩的冰浆更易于转化为雪花。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