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箱体的智能保鲜设备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784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输箱体的智能保鲜设备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保鲜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输箱体的智能保鲜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保鲜设备,特备是用于运输新鲜水果、肉类等的车载保鲜设备,一般功能比较单一,只能对温度进行控制,尚不能根据内部环境信息、外部环境信息,调整保鲜方案,从而获得最佳的保鲜效果。

以及,现有的保鲜设备均是专门设置的冷藏仓库或冷藏货柜箱,投资成本大,冷藏仓库或冷藏货柜箱的其他领域利用率低,不便于大规模的生产使用。

以芒果运输为例,芒果的最佳保鲜环境为温度8℃左右,相对湿度50%,当外部环境温度高,空气干燥时,需要加大制冷量,加大加湿量,当外部环境变化,如下雨了,温度下降,湿度上升,就可以根据外部温度、湿度的变化较少制冷量、加湿量,而现有技术的保鲜设备不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地做出保鲜方案的调整,不能保证了水果等或者处于最佳的保鲜环境,同时加大了能耗,浪费了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调整保鲜方案,保证货物始终处于最佳保鲜状态,节约了能源,同时智能化程度更高,节省了人力人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运输箱体的智能保鲜设备,相邻的运输箱体之间相互连通,该智能保鲜设备包括空气调节器,该空气调节器与一运输箱体之间设置有进气管,以及与另一运输箱体之间设置有回气管,该智能保鲜设备还包括温湿度检测装置、处理单元和通讯单元,该处理单元分别与温湿度检测装置和通讯单元连接;其中,

温湿度检测装置,该温湿度检测装置至少包括设置在运输箱体内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模块,以及设置在空气调节器上或运输箱体外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实时检测对应位置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并发送至处理单元中;

通讯单元,该通讯单元与外部的云端或者智能终端进行通讯连接,交换数据;

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与空气调节器通信连接,该处理单元根据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与预设温度和预设湿度数据进行对比,并控制空气调节器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

以及,该处理单元将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温度数据,与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温度数据进行对比,在保证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温度低于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温度的基础上,控制空气调节器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

其中,较佳方案是:该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包括设置在进气管或与进气管直接连通的运输箱体内的第一检测点,以及设置在回气管或与回气管直接连通的运输箱体内的第二检测点,以及设置在其他运输箱体内的第三检测点;其中,

该处理单元获取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和第三检测点的检测数据,将三者的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度差值进行对比,或者将三者的湿度差值与预设湿度差值进行对比,并控制空气调节器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

其中,较佳方案是:该运输箱体设置在室内,该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检测室内温度;该智能保鲜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室外的第三温湿度传感器模块,该第三温湿度传感器模块检测实时检测室外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并发送至处理单元中;

其中,该处理单元获在保证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温度低于第三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温度的基础上,控制空气调节器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

其中,较佳方案是:该空气调节器还包括与室内连通的出气口,该空气调节器对室内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

其中,较佳方案是:该智能保鲜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室外的光传感模块,该光传感模块获取室外的光亮度。

其中,较佳方案是:该智能保鲜设备的通讯单元与网络连接,获取当前或将要到达位置的天气状况。

其中,较佳方案是:该智能保鲜设备还包括一调整单元,该调整单元根据运输箱体内部的生鲜产品设置相关参数,该处理单元根据相关参数控制空气调节器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

其中,较佳方案是:该智能保鲜设备还包括gps定位模块。

其中,较佳方案是:该智能保鲜设备还包括报警单元,该报警单元在数据异常时上报报警信息至云端或者预先设定的智能终端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运输箱体的智能保鲜系统,该智能保鲜系统包括:

智能保鲜设备;

运输箱体,相邻的运输箱体之间相互连通,智能保鲜设备的空气调节器与一运输箱体之间设置有进气管,以及与另一运输箱体之间设置有回气管;

云端,该智能保鲜设备与云端进行通讯连接,交换数据;

策略查询及控制中心,该策略查询及控制中心共享云端信息,并通过无线方式控制智能保鲜设备进行相关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保鲜系统、保鲜系统及保鲜方法,可以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调整保鲜方案,保证货物始终处于最佳保鲜状态,节约了能源,同时智能化程度更高,节省了人力人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智能保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智能保鲜设备设置在室内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智能保鲜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基于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智能保鲜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基于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智能保鲜设备其他功能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输箱体的智能保鲜系统的优选实施例。

一种运输箱体21的智能保鲜设备,相邻的运输箱体21之间相互连通,该智能保鲜设备包括空气调节器11,该空气调节器11与一运输箱体21之间设置有进气管111,以及与另一运输箱体21之间设置有回气管112,该智能保鲜设备还包括温湿度检测装置12、处理单元13和通讯单元14,该处理单元13分别与温湿度检测装置12和通讯单元14连接。

其中,运输箱体21堆叠设置,每一个运输箱体21的壳体上设置有通气口211,相邻运输箱体21之间通过通气口211进行空气流通。优选地,每一运输箱体21的六个面的正中均设置有通气口211,并在堆叠后,将最外侧的箱体的非接触面的通气口211封住,仅留下与进气管111和回气管112连通的通气口211。

其中,运输箱体21内放置的是蔬菜、水果、肉类等生鲜类产品,须在低温、湿度均衡等环境下存储、运输。

具体地,该温湿度检测装置12至少包括设置在运输箱体21内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1,以及设置在空气调节器11上或运输箱体21外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2,实时检测对应位置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并发送至处理单元13中;该通讯单元14与外部的云端40或者智能终端30进行通讯连接,交换数据;该处理单元13与空气调节器11通信连接,该处理单元13根据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与预设温度和预设湿度数据进行对比,并控制空气调节器11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以及,该处理单元13将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1的温度数据,与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2的温度数据进行对比,在保证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1的温度低于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2的温度的基础上,控制空气调节器11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

其中,智能终端3010可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智能终端30、智能手表等。

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1获取运输箱体21内的温度t1和湿度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2获取运输箱体21外的温度t2和湿度并实时或定时发送至处理单元13中,发送方式可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处理单元13的控制策略是:

1、预设参数,在空气调节器11上进行设置,或者通过云端40或者智能终端30远程设置;

2、获取相关数据;

3、判断温度t1与温度t2的大小,在温度t2大于温度t1的前提下,实现智能调控;

4、根据湿度数据进行湿度平衡,控制空气调节器11加湿。

5、根据温度数据进行温度平衡,控制空气调节器11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该运输箱体21设置在室内,该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2检测室内温度;该智能保鲜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室外的第三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3,该第三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3检测实时检测室外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并发送至处理单元13中。

优选地,设置在货柜箱22内,或者设置在仓库内。

其中,第三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3获取室外的温度t3和湿度并实时或定时发送至处理单元13中,发送方式可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进一步地,该处理单元13获在保证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2的温度低于第三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3的温度的基础上,控制空气调节器11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

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网络对当地气温湿度进行检测,并将数据传输到处理单元13中。

处理单元13的控制策略是:

1、预设参数,在空气调节器11上进行设置,或者通过云端40或者智能终端30远程设置;

2、获取相关数据;

3、判断温度t2和t3的大小,在温度t3大于温度t2的前提下,实现智能调控;

4、根据湿度数据进行湿度平衡,控制空气调节器11加湿。

5、根据温度数据进行温度平衡,控制空气调节器11降温。

具体地,空气调节器11设置在室内或室外均可,其包括进气端112和排气端114,与外界连通,实现进气和排气;同时,该空气调节器11还包括与室内连通的出气口115,该空气调节器11对室内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该智能保鲜设备的通讯单元14与网络连接,获取当前或将要到达位置的天气状况。

具体地,根据天气状况,如干燥天气、台风天气、梅雨天气,调整运输箱体21内部的参数,如温度、湿度等,为生鲜产品提供一优良存储的环境。

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保鲜设备的较佳实施例。

该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1包括设置在进气管111或与进气管111直接连通的运输箱体21内的第一检测点1211,以及设置在回气管112或与回气管112直接连通的运输箱体21内的第二检测点1212,以及设置在其他运输箱体21内的第三检测点1213。

具体地,该处理单元13获取第一检测点1211、第二检测点1212和第三检测点1213的检测数据,将三者的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度差值进行对比,或者将三者的湿度差值与预设湿度差值进行对比,并控制空气调节器11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

其中,第一检测点1211获取运输箱体21内的温度t11和湿度第二检测点1212获取运输箱体21内的温度t12和湿度第单检测点获取运输箱体21内的温度t13和湿度

处理单元13的控制策略是:

1、温度t11、温度t12和温度t13均小于温度t2;

2、温度t11、湿度温度t12、湿度温度t13、湿度温度t2、湿度均可调控,优先调节温度t11、湿度温度t12、湿度温度t13。

3、根据温度t11和温度t12的差值调整进气的进气量和进气温度,以及出气的出气量;根据湿度和湿度的差值调整进气的进气量和湿度含量,以及出气的出气量。

如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保鲜设备的其他模块的较佳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该智能保鲜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室外的光传感模块15,该光传感模块15获取室外的光亮度;其中,光亮度为l。

处理单元13的控制策略是:

1、根据温度t2和t3,以及湿度以及光亮度l,调整温度t2和温度t11,以及湿度并进行出气量的调节,以及气体种类的选择,如干冰、氮气、负离子等气体。

2、根据温度t2和t3,以及湿度以及光亮度l,调整温度t12和湿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智能保鲜设备还包括一调整单元16,该调整单元16根据运输箱体21内部的生鲜产品设置相关参数,该处理单元13根据相关参数控制空气调节器11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该智能保鲜设备还包括gps定位模块17。获取实时定位,根据环境因素进行决策选定、改变,以及实时跟踪物流运输。

在本实施例中,该智能保鲜设备还包括报警单元18,该报警单元18在数据异常时上报报警信息至云端40或者预先设定的智能终端30中。

在本发明中,还提供一种运输箱体的智能保鲜系统的优选实施例。

一种运输箱体21的智能保鲜系统,包括:

智能保鲜设备,该智能保鲜设备还包括温湿度检测装置12、处理单元13和通讯单元14,该处理单元13分别与温湿度检测装置12和通讯单元14连接。

具体地,该温湿度检测装置12至少包括设置在运输箱体21内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1,以及设置在空气调节器11上或运输箱体21外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2,实时检测对应位置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并发送至处理单元13中;该通讯单元14与外部的云端40或者智能终端30进行通讯连接,交换数据;该处理单元13与空气调节器11通信连接,该处理单元13根据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与预设温度和预设湿度数据进行对比,并控制空气调节器11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以及,该处理单元13将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1的温度数据,与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2的温度数据进行对比,在保证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1的温度低于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2的温度的基础上,控制空气调节器11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

运输箱体21,相邻的运输箱体21之间相互连通,智能保鲜设备的空气调节器11与一运输箱体21之间设置有进气管111,以及与另一运输箱体21之间设置有回气管112;

云端40,该智能保鲜设备与云端40进行通讯连接,交换数据;

策略查询及控制中心,该策略查询及控制中心共享云端40信息,并通过无线方式控制智能保鲜设备进行相关操作。

具体地,提供一种基于策略的智能控制方案。

1、输入货物信息、以及行程,并根据行程及货物信息获取一动态调节策略,保持货物一直处于优选环境中。

2、获取第一检测点1211的数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参数,没有满足控制空气调节器11进行调节,并等待预设时间,重新检测获取第一检测点1211的数据信息。

3、获取第一检测点1211、第二检测点1212、第三检测点1213的数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参数,没有满足控制空气调节器11进行调节,并等待预设时间,返回步骤2。

4、获取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2的数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参数,没有满足控制空气调节器11进行调节,并等待预设时间,返回步骤2。

5、获取第三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23和光传感模块15的数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参数,没有满足控制空气调节器11进行调节,并等待预设时间,返回步骤2。

6、根据gps定位模块17、云端40、天气等信息是否与预设参数一致,行程是否有改变,若有变动,重新设置货物信息、以及行程,并根据行程及货物信息获取一动态调节策略,保持货物一直处于优选环境中;以及,等待预设时间,返回步骤2。

7、等待是否有异常数据,有异常返回步骤2,没有保持现状,并等待预设时间,返回步骤2。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任何对本发明的简单修改、替换,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