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冰箱的散热加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2164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冰箱的散热加湿系统。



背景技术:

冰箱是保持恒定低温的一种制冷设备,也是一种使食物保持恒定低温冷态的产品。冰箱的制冷回路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等部件,其中冷凝器用于散热,其散热性能对冰箱制冷循环影响很大,当冷凝器温度过高时,压缩机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中国专利文献号CN 102997508A公开了一种水直冷双效冷凝器及冰箱,该专利的冷凝器包括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冷凝水箱,通过将第一冷凝管浸在冷凝水箱的液体内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和冷凝散热时间,虽然该技术对冷凝器的散热效果显著提高,但需要配置水箱,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水箱中的水吸热一段时间后,如果不重新更换低温的水,冷凝器效果将大大降低,此外,冰箱放置时一般靠墙,其后侧空间有限,水箱体积不能太大,致使散热效果一般。

现有技术中对冰箱冷凝器散掉的热量往往都是从散热考虑,对于散失的热量利用方面研究较少,其实,在某些场合下,可以将冰箱多余的热量利用起来,如空气加湿,目前房屋内很多时候空气比较干燥,用户通过使用加湿器可以增加房间湿度,加湿器需要将水加热到100°C,而自来水的温度一般都较低,冰箱冷凝器周围的温度一般在40-60°C左右,可以考虑在某些情况下将冰箱多余的热量用于加湿,减少加湿器的用电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冰箱的散热加湿系统,一方面通过改变冷凝器的布置方式有效提高了散热速度,另一方面将冷凝器散掉的热量回收应用到加湿系统中,减少加湿系统的用电能耗。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冰箱的散热加湿系统,其包括控制装置、冷凝器、加湿系统和导热管,所述冷凝器包括制冷盘管、上部钢丝结构和下部钢丝结构,所述制冷盘管竖直排列布置在冰箱后侧,所述上部钢丝结构为多根横向排列设置在制冷盘管上半部分的钢丝,所述下部钢丝结构为多根横向排列设置在制冷盘管下半部分的钢丝,所述加湿系统包括水槽、加热装置、导热管控制阀、水槽温度传感器和导热管温度传感器,所述水槽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导热管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导热管控制阀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导热管,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将水槽的水温与对比值对比判断来控制导热管控制阀和加热装置的打开或关闭,所述对比值为导热管水温值减去0.5°C ~3°C,所述导热管的上部与水槽连接,下部设置在制冷盘管的上半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钢丝结构的多根钢丝等间距排列,所述下部钢丝结构的多根钢丝等间距排列,所述上部钢丝结构的钢丝排列间距小于下部钢丝结构的钢丝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控制阀采用隔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冰箱后侧竖直排列布置制冷盘管和横向排列布置钢丝,并通过在制冷盘管上半部分加大散热使冷凝器上下部分具有较大温差,从而形成自下而上的热空气,加快了冷凝器的散热速度,此外还通过设置导热管将冷凝器多余的热量应用到加湿系统中,加湿系统运行时可大大降低用电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冰箱的散热加湿系统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控制装置,2-水槽,3-加湿系统,4-导热管,5-上部钢丝结构,6-制冷盘管,7-下部钢丝结构,8-冷凝器,9-水槽温度传感器,10-导热管控制阀,11-加热装置,12-导热管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冰箱的散热加湿系统,其包括控制装置1、冷凝器8、加湿系统3和导热管4,所述冷凝器8包括制冷盘管6、上部钢丝结构5和下部钢丝结构7,所述制冷盘管6竖直排列布置在冰箱后侧,所述上部钢丝结构5为多根横向排列设置在制冷盘管6上半部分的钢丝,所述下部钢丝结构7为多根横向排列设置在制冷盘管6下半部分的钢丝,所述加湿系统3包括水槽2、加热装置11、导热管控制阀10、水槽温度传感器9和导热管温度传感器12,所述水槽温度传感器9与控制装置1连接,所述导热管温度传感器12与控制装置1连接,所述导热管控制阀10与控制装置1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导热管4,所述控制装置1用于将水槽2的水温与对比值对比判断来控制导热管控制阀10和加热装置11的打开或关闭,所述对比值为导热管水温值减去0.5°C ~3°C,所述导热管4的上部与水槽2连接,下部设置在制冷盘管6的上半部分。

现有的冰箱冷凝器结构为制冷盘管横向排列布置在冰箱后侧,钢丝竖向排列焊接在制冷盘管上,主要通过将制冷盘管的热量传递给钢丝散热。

本技术方案将制冷盘管6竖直排列布置在冰箱后侧,并分别在制冷盘管6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设置上部钢丝结构5、下部钢丝结构7,上部钢丝结构5的多根钢丝最好等间距排列,下部钢丝结构7的多根钢丝最好等间距排列,由于冷凝器8的热量主要集中在制冷盘管6上,将制冷盘管6竖直排列布置可有效加快制冷盘管6的散热速度,这是因为热空气的运动方向为自下而上,竖直排列的制冷盘管6更有利于热空气自下而上流动,散热速度也会明显提高。

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快热空气的流动速度,上部钢丝结构5的钢丝排列间距小于下部钢丝结构7的钢丝间距,即上部钢丝结构5的钢丝数量大于下部钢丝结构7,上部钢丝结构5的散热会比下部钢丝结构7快,这会导致冰箱后侧下部区域温度明显大于上部区域,在冰箱后侧自下而上的热空气的运动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为了有效利用冰箱的冷凝器的散热,在冰箱顶部安装了加湿系统3,通过设置导热管4将冰箱冷凝器8的热量传递到加湿系统3的水槽2中,导热管4下部设置在冷凝器8的上半部分,会进一步促进冰箱后侧热空气自下而上的运动速度,上部与水槽2连接,可将冷凝器8的热量传递至水槽2,在导热管4与水槽2连接处还设置了导热管控制阀10,导热管控制阀10最好采用隔热材料,打开时导热管4的热量可传递至水槽2,关闭时导热管4与水槽2隔离,热量几乎不能传递。

加湿系统3与冰箱散热系统的结合使用可通过控制装置1来控制,当加湿系统3启动时,水槽温度传感器9和导热管温度传感器12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控制装置1,控制装置1将水槽2的水温与对比值比较判断,当水槽2的水温小于对比值时,控制装置1打开导热管控制阀10,冷凝器8的热量通过导热管4传递至水槽2,水槽2中的水温不断上升,当水槽2的水温与对比值相同时,控制装置1关闭导热管控制阀10,导热管4与水槽2隔离,打开加热装置11加热水槽2中的水进行加湿,由于冷凝器8的部分热量已传递至水槽2,水槽2中的水已有一定的温度,加热装置11继续加热时可节省用电能耗。

加湿系统3不使用时,控制装置1打开导热管控制阀10,冷凝器8的热量传递至水槽2中,一方面扩大了冷凝器8的散热面积,另一方面当加湿系统3使用时水槽2中的水预热时间将大大缩短。此外,为了节能能耗,导热管控制阀10可选择不通电时处于常开状态的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的其它形式产品,不论在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改变,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