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小型户式地源热泵机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0875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小型户式地源热泵机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源热泵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小型户式地源热泵机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小型户式地源热泵机组布局不合理空间利用率低,导致外形较大,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小型户式地源热泵机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率高,安装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小型户式地源热泵机组安装结构,包括底板、板式换热器、循环泵、压缩机和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安装在底板左端的中部,所述压缩机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在底板上的板式换热器,分别为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右侧和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右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在底板上的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压缩机、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通过管路连接,并且管路与外部设备的连接端口都设置在底板的右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在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内侧顶部的端口、第二板式换热器内侧顶部的端口通过四通阀与压缩机的两个端口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内侧底部的端口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内侧底部的端口之间设置有膨胀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还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外侧顶部的端口与用户侧的供水管路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外侧底部的端口与用户侧的回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外侧顶部顶部的端口与地源侧的回水管路连接,第二板式换热器外侧底部的端口与地源侧的进水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还于,所述用户侧的供水管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流量开关、第一电动三通阀、第一三通、用户供水接口,所述用户侧的回水管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循环泵、第三三通、第四三通、用户回水接口,所述地源侧的回水管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二流量开关、第二三通、第二电动三通阀、第六三通、地源回水接口,所述地源侧的进水管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二循环泵、第五三通、地源进水接口,所述第二三通的另一端口和第一电动三通阀的另一端口之间有直管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三通阀的另一端口与第三三通的另一端口之间有直管连接,所述第六三通的另一端口和第一三通的另一端口之间依次设有第二电动二通阀第七三通、第一电动二通阀,所述第五三通的另一端口和第四三通的另一端口依次设有第四电动二通阀、第八三通和第三电动二通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还于,所述管路的背面设有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的探测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均采用螺纹活接头与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均采用屏蔽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在于,所述压缩机采用谷轮压缩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在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钎焊板式换热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管路的背面设有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的探测孔,提高温度检测的精确度,降低响应时间,提高控制系统的采样精度和控制的准确度,保障设备能高效安全的运行;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均采用螺纹活接头与管路连接,方便循环泵的拆装维修;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钎焊板式换热器,提高了设备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二循环泵;2、底板;3、第二板式换热器;4、压缩机;5、第一板式换热器;6、管路;7、第一循环泵;8、第二电动二通阀;9、地源回水接口;10、第七三通;11、第一流量开关;12、第一电动三通阀;13、第一电动二通阀;14、用户供水接口;15、第四三通;16、用户回水接口;17、第三电动二通阀;18、补水接口;19、第八三通;20、第四电动二通阀;21、地源节水接口;22、第五三通;23、第二电动三通阀;24、第二三通;25、第二流量开关;26、第三三通;27、第一三通;28、第六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图1、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二循环泵1、底板2、第二板式换热器3、压缩机4、第一板式换热器5、管路6、第一循环泵7、第二电动二通阀8、地源回水接口9、第七三通10、第一流量开关11、第一电动三通阀12、第一电动二通阀13、用户供水接口14、第四三通15、用户回水接口16、第三电动二通阀17、补水接口18、第八三通19、第四电动二通阀20、地源节水接口21、第五三通22、第二电动三通阀23、第二三通24、第二流量开关25、第三三通26、第一三通27、第六三通28。

本实用新型中压缩机4采用谷轮压缩机,安装在底板2左端的中部。板式换热器采用304不锈钢材质钎焊板式换热器,提高设备的换热效率。板式换热器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压缩机4的前后两侧,分别为第一板式换热器5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第一板式换热器5的右侧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右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在底板2上的第一循环泵7和第二循环泵1,第一循环泵7和第二循环泵1均采用德国奥普屏蔽泵。第一板式换热器5内侧顶部的端口、第二板式换热器3内侧顶部的端口通过四通阀与压缩机4的两个端口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5内侧底部的端口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内侧底部的端口之间设置有膨胀阀。第一板式换热器5外侧顶部的端口与用户侧的供水管路连接,用户侧的供水管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流量开关11、第一电动三通阀12、第一三通27、用户供水接口14;第一板式换热器5外侧底部的端口与用户侧的回水管路连接,用户侧的回水管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循环泵7、第三三通26、第四三通15、用户回水接口16;第二板式换热器3外侧顶部顶部的端口与地源侧的回水管路连接,地源侧的回水管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二流量开关25、第二三通24、第二电动三通阀23、第六三通28、地源回水接口9;第二板式换热器3外侧底部的端口与地源侧的进水管路连接,地源侧的进水管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二循环泵1、第五三通22、地源进水接口21。并且所述第二三通24的另一端口和第一电动三通阀12的另一端口之间有直管连接,第二电动三通阀23的另一端口与第三三通26的另一端口之间有直管连接,第六三通28的另一端口和第一三通27的另一端口之间依次设有第二电动二通阀8、第七三通10、第一电动二通阀13,第五三通22的另一端口和第四三通15的另一端口依次设有第四电动二通阀20、第八三通19和第三电动二通阀17。整个结构外轮廓呈长方体状,整体的结构简洁紧凑,并且金属管件与外接设备的借口均设在底板的右端,方便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安装;第一板式换热器5、第二板式换热器3通过软管与压缩机4连接。板式换热器采用左右区分自主设计,厂家定制加工。板式换热器为水系统,氟系统内置在谷轮压缩机中,保证两个系统的不存在交叉,最大限度降低压降,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机组的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压缩机、循环泵、电动二通阀、电动三通阀的状态,从而实现机组不同的运行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