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热式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3820发布日期:2018-06-01 18:3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热式热水器。



背景技术:

在热带地区和中东内陆高炎热地区,一年内夏季时间较长,一般从5月初持续至10月中旬,这五个多月的气温较高,月平均气温高达38℃以上,日最高气温高达50℃以上。该类地区的自来水水温也非常高,月均水温高达40℃以上,最高高达55℃左右。

人们通常使用的洗浴家电-热水器的主要作用是加热,在冬季,热水器能够为人们提供非常舒适的水温,然而,在炎热夏季,即使水不经热水器加热水温也高达40℃以上,甚至最高达55℃,在炎热地区的人们沐浴体验差。因此,传统的热水器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因天气变化对不同水温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传统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热水器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因天气变化对不同水温的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制冷的储热式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热式热水器,包括:

储水容器;

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储水容器的内部;

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冷凝装置、节流装置和蒸发装置,所述压缩机、冷凝装置、节流装置和蒸发装置依次通过管道回环连通,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装置和所述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水容器之外,所述蒸发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水容器内部。

可选的,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冷凝器、风机以及设置在所述风机和所述冷凝器之间的聚向风道,所述聚向风道具有两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口尺寸,且所述聚向风道的截面面积从所述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端口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冷凝器设置在第一端口处,所述风机设置在第二端口处,在所述风机的作用下,外界风从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被抽入至所述聚向风道,再由所述风机排出。

可选的,所述聚向风道的第一端口到所述第二端口的距离大于5mm。

可选的,所述冷凝装置还包括排风风道,所述排风风道设置在所述风机异于所述聚向风道的另一侧,外界风与所述冷凝器热交换后被所述风机从所述排风风道中排出。

可选的,所述排风风道呈喇叭状,且所述排风风道的截面面积从靠近所述风机的一侧向远离所述风机的一侧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排风风道包括靠近所述风机的第一排风端口和远离所述风机的第二排风端口;所述排风风道和所述聚向风道同轴设置且分别安装在所述风机的两侧,所述第一排风端口的直径等于所述聚向风道的第二端口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冷凝器呈长条状,且所述冷凝器包括双排或多排冷凝管。

可选的,所述冷凝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管外表面的翅片。

可选的,所述双排或多排冷凝管由一根或一根以上的冷凝管弯曲盘绕而成。

可选的,所述冷凝器的有效散热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聚向风道的第二端口的直径,且所述冷凝器有效散热高度等于或大于所述聚向风道的第二端口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储热式热水器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和制冷系统实现了制冷功能和加热功能,满足人们因天气变化对不同水温的需求。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的冷凝装置在冷凝器和风机之间设置聚向风道,聚向风道的截面面积从第一端口向第二端口的方向逐渐减小,使聚向风道整体呈由外向内汇聚的状态,增大风机的进风效率,从而加强冷凝器周边空气的对流,加速冷凝器的散热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前所述,传统的热水器存在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因天气变化对不同水温的需求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制冷的储热式热水器,该储热式热水器包括储水容器、加热装置和制冷系统。其中,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装置、节流装置和蒸发装置,压缩机、冷凝装置、节流装置和蒸发装置依次通过管道回环连通,即,压缩机通过管道连通冷凝装置,冷凝装置通过管道连通节流装置,节流装置通过管道连通蒸发装置,蒸发装置通过管道连通压缩机,使压缩机、冷凝装置、节流装置和蒸发装置形成环形回路。其中,节流装置可以是毛细管或膨胀阀。

压缩机、冷凝装置、节流装置可设置储水容器的外部,蒸发装置安装在储水容器的内部,压缩机、冷凝装置、节流装置和蒸发装置内循环流动有制冷剂,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压缩后经冷凝装置冷却成液态,之后经节流装置降压后进入设置在储水容器中的蒸发装置内,制冷剂通过蒸发装置吸收储水容器中水的热量,将水温降低,与此同时,制冷剂自身因吸热而蒸发成气态并再次返回压缩机,如此循环,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

制冷系统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如下:

压缩机:用于抽出蒸发装置内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将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压缩至高温高压状态;

冷凝装置:利用环境中的空气,将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的热量带走,使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冷却,冷凝成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

节流装置:将来自冷凝装置的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降压成低温低压制冷剂;

蒸发装置:将来自于节流装置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发成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蒸发装置在蒸发时吸收储水容器内水的热量,降低储水容器中水的温度,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再由压缩机抽入,进入下一循环。

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装置、节流装置和蒸发装置中循环进行吸热和放热,藉此,储热式热水器能够利用制冷系统实现对储水容器中水的制冷。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储热式热水器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和制冷系统能够实现制冷功能和加热功能,满足人们因天气变化对不同水温的需求。

冷凝装置包括冷凝器和风机,该冷凝器通过管道分别与压缩机、节流装置连通,风机安装在冷凝器的附近,用于加强空气对流,以带走了冷凝器在工作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冷凝器在将制冷剂蒸气液化成制冷剂液体的工作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冷凝器本身的温度较高,为了不让冷凝器自身的温度过高而影响冷凝器的换热效率,需降低冷凝器本身的温度,因此,在冷凝器的附近放置风机,有利于加快空气对流,加速冷凝器的散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冷凝装置10包括冷凝器11、风机12和设置在风机12和冷凝器11之间的聚向风道13。该聚向风道13具有两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131和第二端口132,冷凝器11设置在第一端口131处,风机12设置在第二端口132处。第一端口131的尺寸大于第二端口132的尺寸,且聚向风道13的截面面积从第一端口131向第二端口132的方向逐渐减小,使聚向风道13整体呈由外向内汇聚的状态,增大风机12的进风效率。在风机12的作用下,外界风(如箭头A所指的方向)从冷凝器11的一侧被抽入至聚向风道13内,再由风机12排出。

由于在风机12和冷凝器11之间增设了聚向风道13,由此增加了风机13的进风效率,因此,在适当减小冷凝器11和风机12的体积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制冷系统所需的冷凝器11的换热效率。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冷凝器11和风机12均采用小体积结构设计,进而减小冷凝器11和风机12的占地空间,利于小型化。

在一更佳的实施方式中,可将上述冷凝器11、风机12与压缩机集成在位于储水容器之外的外机内,由于冷凝器11和风机12的体积减小了,外机的体积可相应减小,如此,可减小储热式热水器整体的占地空间,有利于储热式热水器小型化。

冷凝器11包括双排冷凝管111和设置在冷凝管111外表面的翅片112,翅片112的设计有利于增大冷凝器11的散热面积。冷凝器11整体呈长条状,如此设计,有利于增加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冷凝器11也可以设置三排或三排以上的冷凝管。

在一实施例中,双排或多排冷凝管111可以由一根冷凝管盘绕而成。在另一实施例中,每排冷凝管可各由一根冷凝管盘绕而成,不同排的冷凝管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每排冷凝管111可被盘绕成蛇形、螺线形、矩形或其他形状。每排冷凝管采用盘绕方式的形成,有利于增大冷凝器11自身的散热面积,有利于加速散热。

冷凝器11的有效散热长度D1等于或大于聚向风道13的第二端口132的直径D2,且冷凝器11的有效散热高度等于或大于聚向风道13的第二端口132的直径D2。其中,冷凝器11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冷凝器11的高度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为第二端口132的径向方向,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且与第一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即,第二方向为垂直于图1纸面向里的方向)。也就是说,由冷凝器11的有效散热长度和有效散热高度得到的有效散热面积应大于或等于第二端口132的开口尺寸,使得冷凝器11能够覆盖整个第二端口132,确保流经冷凝器11的有效风量。

需说明的是,冷凝器的有效散热长度是指设有翅片的冷凝器长度,如图1所示,D1为有效散热长度;同理,冷凝器的有效散热高度是指设有翅片的冷凝器高度。

进一步,为确保通过冷凝器11的有效风量和避免局部风速降低,聚向风道13的第一端口131到第二端口132的距离H1大于5mm。

进一步,冷凝装置10还包括排风风道14,排风风道14设置在风机12异于聚向风道13的另一侧。外界风(自然风)与冷凝器11热交换后转化为热风,风机12将热风从排风风道14排出,从而带走冷凝器11上的热量。

排风风道14整体呈喇叭状,其包括靠近风机12的第一排风端口141和远离风机12的第二排风端口142。排风风道14的截面面积从靠近风机12的一侧向远离风机12的一侧逐渐增大。如此设计,可有效防止空气流动过程中形成风阻,避免减低风机12的排风效率。

排风风道14和聚向风道13同轴设置且分别安装在风机12的两侧,且第一排风端口141的直径等于聚向风道13的第二端口132的直径,如此,有利于空气的对流,加速冷凝器11的散热。

如图1所示,风机12安装在一容腔121中,该容腔121与聚向风道13、排风风道14相通。容腔121和聚向风道13可一体形成。形成上述排风风道14的外壳体143可通过卡接的方式设置容腔121的外壁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储热式热水器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和制冷系统实现了制冷功能和加热功能,满足人们因天气变化对不同水温的需求。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的冷凝装置在冷凝器和风机之间设置聚向风道,聚向风道的截面面积从第一端口向第二端口的方向逐渐减小,使聚向风道整体呈由外向内汇聚的状态,增大风机的进风效率,从而加强冷凝器周边空气的对流,加速冷凝器的散热效率。

此外,因冷凝器周边的空气对流加强了,在保证制冷系统所需的冷凝器的换热效率的条件下,可适当减小冷凝器和风机的体积,藉此,空间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实现小型化。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