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热回收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2199发布日期:2018-08-07 23:1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冷热回收机组。



背景技术:

全热回收是一种非常节能的技术。其中全热回收的风冷热回收机组一般有三个换热器,机组实际运行时会使用到其中的两个。如果另一个不运行的换热器温度较低,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会逐渐迁移到这个换热器。

由于制冷剂的迁移,当前市面上的全热回收空调机组,在环境温度较低时,不能长时间稳定地运行热回收模式;热水侧水温低于环温时,风冷热回收机组不能长时间稳定运行制冷模式;当空调侧水温低于环温时,风冷热回收机组不能长时间稳定运行热水模式。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目前风冷热回收机组由于制冷剂的迁移难以长时间稳定运行等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热回收机组,该风冷热回收机组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风冷热回收机组由于制冷剂的迁移难以长时间稳定运行等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冷热回收机组,包括压缩机、风侧换热器、空调侧换热器、热水侧换热器以及供液装置端,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另外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所述热水侧换热器、第二四通阀、以及第二四通阀与压缩机入口之间的冷媒管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另两个接口分别连接风侧换热器及空调侧换热器;所述第二四通阀与压缩机入口之间的冷媒管路通过第一三通接头,所述第一三通接头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沿从第一三通至第一四通阀的方向截止。

优选的,上述风冷热回收机组中,供液装置端包括储液罐及相应的冷媒供液管路。

优选的,上述风冷热回收机组中,与所述储液罐连接的冷媒供液管路上设置有过滤器。

优选的,上述风冷热回收机组中,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端还连通有气液分离器,用于分离不同物态的冷媒。

优选的,上述风冷热回收机组中,所述供液装置端与各换热器之间设置有阀控制管路,用于控制冷媒的输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冷热回收机组,包括压缩机、风侧换热器、空调侧换热器、热水侧换热器以及供液装置端,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另外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所述热水侧换热器、第二四通阀、以及第二四通阀与压缩机入口之间的冷媒管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另两个接口分别连接风侧换热器及空调侧换热器;所述第二四通阀与压缩机入口之间的冷媒管路通过第一三通接头,所述第一三通接头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沿从第一三通至第一四通阀的方向截止。其包括两组协作用控制冷媒流动方向的四通阀,在其中第二四通阀与压缩机入口端相连的管路上通过三通与第一四通阀连通,经分析,当系统出现冷媒向非工作状态的换热器转移时,会通过上述的管路段逆行进入非工作换热器,因此在此段冷媒管路上加设第一单向阀能够有效阻止冷媒沿此段管路逆行,阻断了冷媒进入非工作状态的换热器,保证冷媒在工作换热器中循环无损失,令系统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运行。该设计有效地解决了目前风冷热回收机组由于制冷剂的迁移难以长时间稳定运行等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冷热回收机组的内部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第二单向阀1、第三单向阀2、第四单向阀3、第五单向阀4、第六单向阀5、第七单向阀6、电子膨胀阀8、第一单向阀9、第一四通阀10、第二四通阀11、风侧换热器12、热水侧换热器13、空调侧换热器14、气液分离器15、压缩机16、第一三通接头17、储液罐18、过滤器1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冷热回收机组,以解决目前风冷热回收机组由于制冷剂的迁移难以长时间稳定运行等的技术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冷热回收机组的内部系统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冷热回收机组,包括压缩机16、风侧换热器12、空调侧换热器14、热水侧换热器13以及供液装置端,所述压缩机16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四通阀10,所述第一四通阀10的另外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所述热水侧换热器13、第二四通阀11、以及第二四通阀11与压缩机16入口之间的冷媒管路,所述第二四通阀11的另两个接口分别连接风侧换热器12及空调侧换热器14;所述第二四通阀11与压缩机16入口之间的冷媒管路通过第一三通接头17,所述第一三通接头17与所述第一四通阀10的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9,所述第一单向阀9沿从第一三通至第一四通阀10的方向截止。

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冷热回收机组包括两组协作用控制冷媒流动方向的四通阀,在其中第二四通阀与压缩机入口端相连的管路上通过三通与第一四通阀连通,经分析,当系统出现冷媒向非工作状态的换热器转移时,会通过上述的管路段逆行进入非工作换热器,因此在此段冷媒管路上加设第一单向阀能够有效阻止冷媒沿此段管路逆行,阻断了冷媒进入非工作状态的换热器,保证冷媒在工作换热器中循环无损失,令系统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运行。该设计有效地解决了目前风冷热回收机组由于制冷剂的迁移难以长时间稳定运行等的技术问题。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风冷热回收机组中,供液装置端包括储液罐18及相应的冷媒供液管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完善系统设计,在风冷热回收机组中进一步设置储液罐及相应的冷媒供液管路,保证系统内冷媒的持续供应。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风冷热回收机组中,与所述储液罐18连接的冷媒供液管路上设置有过滤器19。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冷媒供液管路上设置过滤器,滤出冷媒流动过程中可能携带的杂质,保证循环冷媒的洁净,保护了整个热回收管路系统尤其是压缩机设备。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风冷热回收机组中,所述压缩机16的入口端还连通有气液分离器15,用于分离不同物态的冷媒。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在压缩机的入口端设置气液分离器,也就是将气液分离器设置于压缩机的吸气口位置,将冷媒汇入压缩机之前先进行气液分离以保证压缩机的工作高效。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风冷热回收机组中,所述供液装置端与各换热器之间设置有阀控制管路,用于控制冷媒的输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供液装置端与换热器之间设置阀控制管路,以此控制冷媒的输出及循环流动路线,以此控制设备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及功能,当然完整的调控过程还需压缩机及两组四通阀装置的配合实现。

采用以上各实施例中的风冷热回收机组,其系统在几种基本共组模式下的大致工作流程如下:

1.制冷模式:压缩机排气→第一四通阀的D口→C口→第二四通阀11的D口→C口→风侧换热器12→第二单向阀1→过滤器19→电子膨胀阀8→第六单向阀5→空调侧换热器14→第二四通阀11的E口→第二四通阀11的S口→第一三通接头17→气液分离器15→压缩机吸气口。

其中,制冷剂在流经第一三通接头17时,由于第一单向阀9的存在,制冷剂将不能沿第一四通阀的S口→E口→热水侧换热器13这条路径迁移到热水侧换热器13,从而可以使制冷模式运行范围扩大。

2.热回收模式:压缩机排气→第一四通阀的D口→E口→热水侧换热器13→第四单向阀3→储液罐18→第五单向阀4→过滤器19→电子膨胀阀8→第六单向阀5→空调侧换热器14→第二四通阀11的E口→S口→第一三通接头17→气液分离器15→压缩机吸气口。

其中,制冷剂在流经第一三通接头17时,由于第一单向阀9的存在,制冷剂将不能沿第一四通阀的S口→C口→第二四通阀11的D口→C口→风侧换热器12这条路径迁移到风侧换热器12,从而可以使热回收模式在环温较低时也可以运行。

3.热水模式:压缩机排气→第一四通阀的D口→E口→热水侧换热器13→第四单向阀3→储液罐18→第五单向阀4→过滤器19→电子膨胀阀8→第七单向阀6→风侧换热器12→第二四通阀11的C口→S口→第一三通接头17→气液分离器15→压缩机吸气口。

其中,制冷剂在流经第一三通接头17时,由于第一单向阀9的存在,制冷剂将不能沿第一四通阀的S口→C口→第二四通阀11的D口→E口→空调侧换热器14这条路径迁移到空调侧换热器14,从而可以使热水模式运行范围扩大。

4.制热模式:压缩机排气→第一四通阀的D口→C口→第二四通阀11的D口→E口→空调侧换热器14→第三单向阀2→储液罐18→第四单向阀3→过滤器19→电子膨胀阀8→第七单向阀6→风侧换热器12→第二四通阀11的C口→S口→第一三通接头17→气液分离器15→压缩机吸气口。

通过以上对系统工作方式的说明可见,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阻止冷媒向非工作状态的换热器回流,令冷媒循环保持顺畅,令系统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运行。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