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间接冷却豆浆的自动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0327发布日期:2018-06-12 19:46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豆浆冷却系统,尤其是一种可提高冷却效率及自动化程度的制冷剂间接冷却豆浆的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食品加工等行业需要对现磨豆浆进行冷却,以利于后续工艺正常进行。目前,公知的豆浆冷却方法有冰水冷却法、丙烷加干冰冷却法及制冷剂直接冷却法,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1. 冰水冷却法

冰水冷却法是以人工将冰块处理后放入到冰水冷却罐中,由冰水冷却豆浆。冰块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溶化,造成冰块损失;难以控制冰块的溶化速度,即不能保证以最低温度的冰水冷却豆浆,冷却效率低;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储存冰块需要制冷环境,造成能源浪费。

2. 丙烷加干冰冷却法

丙烷加干冰冷却法是采用丙烷加干冰的方法对豆浆进行低温冷却。由于干冰预热升华,故需要不断地向系统中加入干冰。制作干冰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导致冷却成本加大。

3. 制冷剂直接冷却法

制冷剂直接冷却法是利用制冷剂系统冷却导热片,进而通过导热片将冷量传递到豆浆中进行冷却。导热片的热交换效率较低,进而影响了豆浆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冷却效率及自动化程度的制冷剂间接冷却豆浆的自动化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制冷剂间接冷却豆浆的自动化系统,有相互连接的气液分离器、制冷压缩机、冷凝器,球阀、过滤器、电磁阀、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通过载冷剂第一输出管、第一截止阀与载冷剂容器相接,载冷剂容器通过载冷剂第一输入管与蒸发器相接;设有豆浆罐,在豆浆罐的外面包有豆浆罐夹套,所述豆浆罐夹套通过载冷剂第二输出管、第二截止阀与载冷剂容器相接,载冷剂容器通过第三截止阀、载冷剂泵及载冷剂第二输入管与豆浆罐夹套相接,在所述豆浆罐上设有封盖,封盖上固定有感温探头、载冷剂泵、自动搅拌器及电子计时器,所述电磁阀、感温探头、自动搅拌器及电子计时器均与控制器相接。

本实用新型是以制冷剂间接冷却豆浆的系统,即以制冷剂冷却载冷剂,再以载冷剂循环冷却豆浆。制冷系统不仅温度可调且范围大,载冷剂蓄冷能力强,加之采用夹套式冷却罐配以搅拌器强制对流换热,大大提高了对豆浆的冷却效率;所设置的感温探头、电磁阀及控制器等,提高了冷却豆浆的自动化程度及可靠性,节省人力,降低了冷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制冷剂间接冷却豆浆的自动化系统,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有相互连接的气液分离器1、制冷压缩机2、冷凝器3,球阀4、过滤器5、电磁阀6、电子膨胀阀7及蒸发器8,制冷剂可采用R22等,冷凝器3与冷却水管9相接,即制冷剂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进而被冷却,与现有技术所不同的是:蒸发器8通过载冷剂第一输出管10、第一截止阀11与载冷剂容器12相接,载冷剂可以采用乙二醇、甲醇、乙醇、丙二醇或丙三醇等,载冷剂容器12通过载冷剂第一输入管13与蒸发器8相接;设有豆浆罐14,在豆浆罐14的外面包有豆浆罐夹套15,所述豆浆罐夹套15通过载冷剂第二输出管16、第二截止阀17与载冷剂容器12相接,载冷剂容器12通过第三截止阀18、载冷剂泵19及载冷剂第二输入管20与豆浆罐夹套15相接,在所述豆浆罐14上设有封盖21,封盖21上固定有感温探头22、自动搅拌器23及电子计时器24,所述电磁阀6、载冷剂泵19、感温探头22、自动搅拌器23及电子计时器24均与控制器(单片机或PLC等控制器)相接。

工作过程:

感温探头22将所探测的温度值发至控制器;

控制器判断豆浆温度值大于温度上限设定值后启动制冷压缩机2、电磁阀6及自动搅拌器23;自动搅拌器在豆浆罐14内搅拌豆浆;制冷剂通过制冷压缩机2、冷凝器3与冷却水交换冷却后,再通过球阀4、过滤器5、电磁阀6、电子膨胀阀7及蒸发器8,与载冷剂热交换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进行气液分离,回到制冷压缩机,反复循环;载冷剂制冷后,控制器控制载冷剂泵19,使载冷剂沿第三截止阀18、载冷剂泵19、载冷剂第二输入管20、豆浆罐夹套15、载冷剂第二输出管16、第二截止阀17及载冷剂容器12循环,通过豆浆罐夹套15与豆浆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豆浆。

控制器判断豆浆温度值小于温度下限设定值后关闭制冷压缩机2、电磁阀6、载冷剂泵19及自动搅拌器23,停止制冷。

控制器亦可根据电子计时器24的计时时间,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从而控制系统制冷与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