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冰机的制冰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9391发布日期:2018-06-16 00:0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片冰机的制冰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片冰机的制冰筒。



背景技术:

海水片冰机可以直接被安装在渔船上面,利用海水制冰,打捞起来的海鲜可以迅速得到冷冻保鲜处理。在全世界范围内渔业是片冰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现有片冰机的冰刀在刮冰时,筒壁上的冰块容易移位或整块脱落,堵塞落冰口通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片冰机的制冰筒,尤其是一种船用海水制冰机的制冰筒,该制冰筒可有效解决现有片冰机的冰刀在刮冰时,冰块移位或整块脱落,堵塞落冰口通道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片冰机的制冰筒,包括蒸发器内筒,所述蒸发器内筒内表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包括两个倾斜的侧壁,所述凹槽沿平行于蒸发器内筒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等腰梯形。

其中,两个所述倾斜侧壁或者两个所述倾斜侧壁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40~75°。

优选地,所述夹角为50~65°。

其中,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2-0.6mm。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3-0.45mm。

其中,所述凹槽均匀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凹槽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5-17mm。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凹槽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0-12mm。

其中,所述蒸发器内筒的材质为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内筒的材质为316L不锈钢。

其中,所述片冰机的制冰筒还包括蒸发器外筒,所述蒸发器外筒与蒸发器内筒之间形成制冷剂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片冰机的制冰筒,通过在制冰筒的内壁上设置多个带倾斜侧壁的凹槽,一方面可以增加制冰筒的蒸发面积,同时,凹槽处的筒壁更薄,附着在凹槽筒壁上的水更容易结冰,形成冰核,起到更好的凝冰效果;另一方面冰刀刮冰时,凹槽的倾斜侧壁对冰层施加侧向阻力,使刮刀间歇性停顿,避免刮冰时冰层移位或整块脱落,造成落冰口通道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片冰机的制冰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

1、蒸发器内筒;2、凹槽;3、倾斜的侧壁;4、蒸发器外筒;5、制冷剂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在片冰机制冰筒的内壁上设置多个带倾斜侧壁的凹槽,冰刀刮冰时,凹槽的倾斜侧壁对冰层施加侧向阻力,使刮刀间歇性停顿,避免刮冰时冰层移位或整块脱落,造成落冰口通道堵塞。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片冰机的制冰筒,包括蒸发器内筒,所述蒸发器内筒内表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包括两个倾斜的侧壁,所述凹槽沿平行于蒸发器内筒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等腰梯形。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片冰机的制冰筒,通过在制冰筒的内壁上设置多个带倾斜侧壁的凹槽,一方面可以增加制冰筒的蒸发面积,同时,凹槽处的筒壁更薄,附着在凹槽筒壁上的水更容易结冰,形成冰核,起到更好的凝冰效果;另一方面冰刀刮冰时,凹槽的倾斜侧壁对冰层施加侧向阻力,使刮刀间歇性停顿,避免刮冰时冰层移位或整块脱落,造成落冰口通道堵塞。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倾斜侧壁或者两个所述倾斜侧壁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40~75°。

从上述描述可知,如果两倾斜侧壁之间的夹角太大或太小,阻挡效果都不好,当两倾斜侧壁的夹角在40~75°范围内时,对冰层的阻挡和隔断效果较好,更有利于冰层破裂落下,提高制冰效率。

优选地,所述夹角为50~65°。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两倾斜侧壁的夹角在50~65°范围内时,对冰层的阻挡和隔断效果最好。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2-0.6mm。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凹槽的深度在0.2-0.6mm范围内时,冰刀刮冰时冰层更容易在凹槽处破裂落下。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3-0.45mm。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均匀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凹槽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5-17mm。

从上述描述可知,凹槽均匀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凹槽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5-17mm时,制得的片冰形状规则、大小适中、尺寸均匀。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凹槽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0-12mm。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内筒的材质为不锈钢。

从上述描述可知,不锈钢材质耐海水侵蚀,蒸发器内筒采用不锈钢材质使得制冰筒能够适用于船用海水制冰的场合,应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内筒的材质为316L不锈钢。

从上述描述可知,316L不锈钢添加了过渡金属Mo,耐腐蚀性能,特别是耐点蚀性能优异,应用于制冰筒的蒸发器内筒,可大大提高制冰筒的耐海水侵蚀能力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片冰机的制冰筒还包括蒸发器外筒,所述蒸发器外筒与蒸发器内筒之间形成制冷剂流道。

从上述描述可知,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外筒与内筒之间的制冷剂流道内蒸发,这样整个蒸发器内筒的筒壁全部为蒸发面积,蒸发面积大大增加,制冷效率也随之增强。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片冰机的制冰筒,包括蒸发器内筒1,所述蒸发器内筒1内表面设有多个凹槽2,所述凹槽2包括两个倾斜的侧壁3,所述凹槽2沿平行于蒸发器内筒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凹槽2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等腰梯形。

其中,两个所述倾斜侧壁3或者两个所述倾斜侧壁3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50~65°。

其中,所述凹槽2的深度为0.3-0.45mm。

其中,所述凹槽2均匀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凹槽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0-12mm。

其中,所述蒸发器内筒1的材质为316L不锈钢。

其中,所述片冰机的制冰筒还包括蒸发器外筒4,所述蒸发器外筒4与蒸发器内筒1之间形成制冷剂流道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两个所述倾斜侧壁3或者两个所述倾斜侧壁3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40~49°。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两个所述倾斜侧壁3或者两个所述倾斜侧壁3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66~7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凹槽2的深度为0.2-0.29m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为: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凹槽2的深度为0.46-0.6m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为: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凹槽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5-9m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为:

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凹槽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3-17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片冰机的制冰筒,通过在制冰筒的内壁上设置多个合适尺寸的带倾斜侧壁的凹槽,一方面可以增加制冰筒的蒸发面积,同时,凹槽处的筒壁更薄,附着在凹槽筒壁上的水更容易结冰,形成冰核,起到更好的凝冰效果;另一方面冰刀刮冰时,凹槽的倾斜侧壁对冰层施加侧向阻力,使刮刀间歇性停顿,避免刮冰时冰层移位或整块脱落,造成落冰口通道堵塞;此外,该片冰机制冰筒的蒸发面积大,制冷效率高;蒸发器内筒采用不锈钢材质,大大提高了制冰筒的耐海水侵蚀能力和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