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个配管的蓄能器以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0612发布日期:2018-07-31 09:1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配管的蓄能器以及连接蓄能器的多个配管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具备两个旋转式压缩机构以及马达,将气体制冷剂从蓄能器(气液分离器)吸入各压缩机构的气缸内的压缩机(双旋转式压缩机:twin-rotarycompressor)被应用于空气调节器、冷冻机等。

用于双旋转式压缩机的蓄能器具备:使制冷剂气液分离的容器和将容器内的气体制冷剂导入压缩机的两个配管。

在专利文献1中,在容器内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将两个配管固定于容器的内壁的支撑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31891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振动从压缩机穿过配管被传递至蓄能器。当配管因马达的扭矩波动(torqueripple)、齿槽扭矩(coggingtorque)、从压缩机构排出的制冷剂的脉动等激振源而被激振时,在蓄能器的容器内配管会发生振动。远离容器的底部的固定端的配管的自由端(上端)附近的振动振幅尤其大。在容器内配管振动的同时,包含容器的整个蓄能器振动。蓄能器随着振动放射噪声。

为了降低由蓄能器所放射的噪声,想要抑制因压缩机而被激振的配管的振动。因此,考虑在振幅大的自由端侧将配管固定于容器。在专利文献1中也是在容器内将两条配管的自由端侧通过支撑部件固定于容器的内壁。

但是,当在容器内配管被固定于容器的内壁时,虽然配管被支撑部件等固定构件约束,但是,配管的振动通过固定构件直接输入至容器,使容器激振,因此,作为整个蓄能器,无法期待充分的抑制振动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降低穿过配管被激振的蓄能器的振动的蓄能器以及具备该蓄能器的压缩机。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蓄能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容器,在内部使流体气液分离;多个配管,将容器内的气相取出至容器外;以及约束部,对在容器内并行延伸的多个配管进行相互约束,约束部与容器分离,在容器内,对多个配管的各个部位彼此进行约束。

优选为,本发明的蓄能器在上下方向的两处以上的不同位置具备约束部。

优选为,在本发明的蓄能器中,当将从作为多个配管的各个下端部中处于最上方的基准下端部的位置的基端位置至作为多个配管的各个上端部并列的位置的顶端位置为止的高度设为1时,约束部被配置于包含作为0.5高度的第一高度及其附近的范围和包含作为0.8高度的第二高度及其附近的范围。

优选为,在本发明的蓄能器中,第一高度对应于配管的振动的三次模式的第一节的位置,第二高度对应于配管的振动的二次模式的节的位置以及三次模式的第二节的位置。

优选为,在本发明的蓄能器中,作为具有基准下端部的配管的基准配管具备:直进部,从容器内穿过容器的底部至容器外为止,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以及弯曲部,相对于直进部弯曲,基端位置是基准配管的弯曲部的上端。

优选为,在本发明的蓄能器中,约束部具备:多个保持部,逐个保持多个配管;以及连结部,使多个保持部相互连结。

优选为,在本发明的蓄能器中,连结部具有弹簧部。

本发明的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蓄能器,并连接有配管,其具备:压缩机构,对穿过配管被吸入的流体进行压缩;马达,驱动压缩机构;以及壳体,容纳压缩机构以及马达,并支承蓄能器。

优选为,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压缩机构是具备气缸和在气缸内偏心于气缸的轴心旋转的活塞转子的旋转式压缩机构。

优选为,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具备两个压缩机构,两个压缩机构各自具有气缸以及活塞转子。

有益效果

通过约束部对因从外部被激振而在蓄能器的容器内振动的蓄能器的多个配管彼此进行约束,由此,通过配管以及约束部的变形、以及配管与约束部的摩擦使配管的振动衰减。

由于约束部与蓄能器的容器分离,因此,容器内的配管的振动不会通过约束部直接输入至容器。

因此,能避免容器因容器内的配管的振动而被激振,防止包含容器的整个蓄能器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以及蓄能器的纵剖面图。

图2(a)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的蓄能器的配管的振动解析结果的图。(b)是表示配管在水平方向振动的例子的图。

图3(a)~(c)是表示托架的形态的一例的图。

图4(a)以及(b)是用于对在蓄能器的容器内由托架所约束的配管的振动衰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5(a)~(c)是表示托架的形态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以及蓄能器的纵剖面图。

图7(a)~(c)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的蓄能器的配管的振动解析结果的图。

图8(a)是表示配管的振动的一次模式的图、(b)是表示配管的振动的二次模式的图、(c)是表示配管的振动的三次模式的图。

图9(a)是表示一次模式的图、(b)是表示二次模式的图、(c)是表示三次模式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旋转式压缩机以及蓄能器的纵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变形例的旋转式压缩机以及蓄能器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具备:旋转式压缩机构11;马达12,驱动压缩机构11;圆筒状的壳体13,容纳压缩机构11以及马达12;以及蓄能器20(气液分离器)。

压缩机10将蓄能器20内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穿过配管21、22吸入,通过将从马达12输出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曲轴14进行传递的压缩机构11来压缩制冷剂。

压缩机10以及蓄能器20构成空气调节器、冷冻装置等,并与循环制冷剂的未图示的制冷剂回路连接。

首先,对压缩机构11进行说明。

所谓双旋转式的压缩机构11具备:上部压缩机构110、下部压缩机构120、隔板11a、可旋转地支承曲轴14的上部轴承11b以及下部轴承11c。

上部压缩机构110具备:相对于曲轴14的轴心偏心的上部曲柄销111、上部活塞转子112、上部气缸113以及上部消音器114。

上部活塞转子112嵌合于上部曲柄销111的外周部,在上部气缸113内回转。

在上部气缸113形成有在径向上贯通上部气缸113的侧壁的吸入口113a,将气体制冷剂穿过蓄能器20的配管21吸入。

通过隔板11a分隔上部气缸113的内部和下部气缸123的内部。

被吸入至上部气缸113内,并被压缩在比按压至上部活塞转子112的外周部的未图示的叶片靠旋转方向前方的空间的制冷剂,穿过形成于上部轴承11b的未图示的排出端口和形成于上部消音器114的未图示的开口,被排出至壳体13内。

下部压缩机构120也具备:下部曲柄销121、下部活塞转子122、下部气缸123以及下部消音器124。

在下部气缸123形成有在径向上贯通下部气缸123的侧壁的吸入口123a,将气体制冷剂穿过蓄能器20的配管22吸入。

下部曲柄销121相对于曲轴14的轴心,向与上部曲柄销111呈反相位(180°)的方向偏心。

吸入下部气缸123内的制冷剂随着下部活塞转子122的旋转被压缩,穿过形成于下部轴承11c的未图示的排出口和形成于下部消音器124的未图示的开口被排出至壳体13内。

通过上部压缩机构110以及下部压缩机构120被排出至壳体13内的制冷剂穿过设于壳体13的上部的排出管131被排出至制冷剂回路。

接着,对蓄能器20进行说明。

蓄能器20具备:容器20a,在内部使制冷剂气液分离;两个配管21、22,将容器20a内的作为气相的气体制冷剂取出至容器20a外,并吸入至压缩机10;以及托架30(约束部),在容器20a内对两个配管21、22进行相互约束。

容器20a形成为圆筒状,被支承于压缩机10的壳体13的侧壁13a。在容器20a的外周部卷绕紧固有挂带25,其固定于侧壁13a所设置的蓄能器托架26。通过蓄能器托架26以及挂带25,容器20a悬臂支承于壳体13的侧壁13a。

在容器20a的上端部,设有将低压的制冷剂从未图示的制冷剂回路吸入容器20a内的吸入管20b。

配管21、22在容器20a内并行延伸。配管21、22与容器20a的内壁20w分离。

配管21连接于上部压缩机构110,配管22连接于下部压缩机构120。

配管21具备:直进部21a,从与容器20a的上端部分离规定距离的位置起朝向下方,在上下方向(铅垂方向)延伸;以及弯曲部21b,相对于直进部21a弯曲,朝向上部气缸113的吸入口113a延伸。

直进部21a从容器20a内贯通容器20a的底部23至容器20a外,连续至弯曲部21b。通过铆接直进部21a所穿过的孔的周缘部,将直进部21a固定于容器20a的底部23。

通过接头133,将弯曲部21b固定于壳体13的侧壁13a。弯曲部21b的顶端部贯通侧壁13a并插入至吸入口113a。

配管21、22能由铜系、铁系的适宜的金属材料形成。

配管22也具备:直进部22a,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以及弯曲部22b,相对于直进部22a弯曲,朝向下部气缸123的吸入口123a延伸。

直进部22a与配管21的直进部21a平行地延伸。

弯曲部22b在上述配管21的弯曲部21b的下方,水平地且与弯曲部21b平行地延伸。弯曲部22b的顶端部贯通侧壁13a并插入至吸入口123a。

配管22的弯曲部分22c位于配管21的弯曲部分21c的外周。

在容器20a的内部空间的上部,配管21的直进部21a的上端部21u与配管22的直进部22a的上端部22u在距离底部23的高度同等的位置并列。

在容器20a的内部空间中的配管21、22的上端部的上方,设置有上下分隔容器20a内的分隔构件24。分隔构件24防止从吸入管20b流入至容器20a内的制冷剂直接进入配管21、22内。流入至容器20a内的制冷剂穿过形成于分隔构件24的未图示的开口。

基于制冷剂的密度差,容器20a内的制冷剂分离成作为气相的气体制冷剂和作为液相的液态制冷剂。存在于容器20a内的上部的气体制冷剂从上端部21u、22u流入至配管21、22,分别在配管21、22内流动并吸入至压缩机构110、120。

然后,振动从压缩机10,穿过配管21、22被传递至蓄能器20。因马达12的扭矩波动、齿槽扭矩、从压缩机构11排出的制冷剂的脉动等激振源而被激振的配管21、22在容器20a内振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降低配管21、22的振动的本发明的基本构成以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图2(a)表示现有的蓄能器的配管91、92的振动解析结果的一例。在图2(a)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旋转式压缩机的壳体13的外形。分别以一条线示意性地表示连接于压缩机的配管91、92。

在此,以单点划线示出运转停止中(非振动时)的压缩机的壳体13的轴线,以实线示出运转中(振动时)的压缩机10的壳体13的轴线。

同样地以单点划线示出运转停止中(非振动时)的配管91、92的各个轴线,以直线示出运转中的配管91、92的各个轴线。

根据图2(a)可知,压缩机因马达12的磁性激振力、排出制冷剂的脉动而振动,但是,从压缩机经由压缩机构的气缸、壳体13来传递振动的配管91、92比压缩机振动得更大。远离铆接于蓄能器容器的底部的部位93的配管91、92各自的上端部91u、92u(自由端)附近的振幅尤其大。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为了使蓄能器20的配管21、22的振动衰减,如图1所示,在容器20a内具备对配管21和配管22以与容器20a分离的状态进行约束的托架30。

能通过一个以上的托架30对在容器20a内延伸的配管21、22的直进部21a、22a进行约束。

本实施方式在直进部21a、22a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的一处具备托架30。

托架30与容器20a的内壁20w分离,不固定于容器20a,对在容器20a内延伸的直进部21a、22a进行相互约束。

如图3(a)所示,托架30具备:圆筒状的保持部31,对插入内侧的直进部21a的外周部进行保持;圆筒状的保持部32,对同样插入内侧的直进部22a的外周部进行保持;以及板状的连结部33,对保持部31以及保持部32进行连结。

托架30的保持部31、保持部32以及连结部33由适宜的树脂系的材料、适宜的金属材料一体地形成。托架30优选具备适度的弹性。

保持部31固定于上下方向的直进部21a的规定部位。

保持部32也固定于上下方向的直进部22a的规定部位。

在配管21、22未振动时,保持部31、32位于距离容器20a的底部23同等的高度处。

需要说明的是,也允许保持部31、32的高度有些许不同。

连结部33在保持部31和保持部32之间延伸。

连结部33沿着上下方向进行配置,由于连结部33的上下方向的刚性高,因此,在向上下方向振动时,因连结部33变形而实现的振动衰减效果高。

保持部31优选例如通过直进部21a压入至保持部31的内侧,以紧贴于直进部21a的外周部的状态被固定。

于是,保持部31和直进部21a的摩擦增大,通过托架30实现的振动衰减的效果提高。

也可以使弹性构件介于保持部31的内周部和直进部21a的外周部之间,使保持部31的内周部、弹性构件以及直进部21a的外周部相互紧贴来替代使保持部31与直进部21a直接紧贴。

以上也同样适用于保持部32以及直进部22a。

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托架30的形态只是一例,只要是在容器20a内对配管21、22彼此以与容器20a分离的状态进行约束,就能采用适宜形态的托架30。

为了将保持部31固定于直进部21a的规定部位,将保持部32固定于直进部22a的规定部位,能在直进部21a、22a各自的外周部设有如图3(a)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环状构件34。通过环状构件34、34来支承保持部31、32,因此能防止保持部31、32滑落。

当通过从压缩机10传递振动,配管21、22沿着长度方向振动时,例如,如图4(a)所示,以配管21的直进部21a向下方、配管22的直进部22a向上方这样的方式,直进部21a、22a在长度方向相对位移。

由于直进部21a、22a由托架30相互约束而使直进部21a、22a分别在保持部31、32的内侧滑动,如图4(b)所示,直进部21a、22a以及托架30发生变形。由于直进部21a、22a以及托架30的变形、以及直进部21a和保持部31、直进部22a和保持部32的摩擦,配管21、22的振动被衰减。

在此,由于托架30与容器20a分离,因此,和托架30与容器20a相接触的情况不同,容器20a内的配管21、22的振动不会通过托架30直接输入至容器20a。就是说,能避免因容器20a内的配管21、22的振动而导致容器20a被激振,能防止包含容器20a的整个蓄能器20振动。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具备以与容器20a分离的状态对配管21、22彼此进行约束的托架30,能降低蓄能器20的振动。由此,由蓄能器20所放射的声压的等级下降,因此能抑制噪声。

根据对蓄能器20的配管21、22彼此进行约束的本实施方式的振动衰减结构,能将从作为激振源的压缩机10向蓄能器20传递振动的系统固定于容器20a内的配管21、22,尽可能使配管21、22的振动不传递至容器20a、容器20a的外侧。

为了可靠地使配管21、22的振动衰减,将振动传递系统固定于容器20a内的配管21、22,优选通过托架30对配管21、22的相对振动引起的相对位移的距离大的配管21、22的部位彼此进行约束。

为了使配管21、22的振动衰减,也可以考虑以尽可能覆盖在容器20a内延伸的配管21、22的外周部的方式设置橡胶等弹性体,但这样一来蓄能器20的重量增加,而且未必与充分的振动衰减相关。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通过与容器20a分离的托架30,在容器20a内对配管21、22的部位彼此进行约束,由此谋求高效的振动衰减。

能使用图3(b)、图3(c)所示的托架来替代本实施方式的托架30。

图3(b)所示的托架35具备:保持部351、352,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呈c字形;以及连结部33,对保持部351、352进行连结。

托架35通过冲切金属板材料将两端弯曲成点对称的c字形状而形成。在连结部33的两端弯曲的部分相当于保持部351、352。

保持部351、352呈c字形,在与连结部33相邻的部分空出间隙sp。因此,在进行保持的配管21、22振动时,保持部351、352可以开闭。

图3(b)的托架35制作容易,而且由于保持部351、352开闭发生变形,因此振动衰减的效果高。

图3(c)所示的托架36具有:连结部361,沿着水平方向配置;以及保持部31、32,通过连结部361被连结。

由于连结部361的水平方向的刚性高,因此,托架36能有效地使图2(b)所示的配管21、22向水平方向的振动衰减。此外,由于水平方向的刚性提高,从避免共振的角度能调整固有振动频率。

图5(a)~(c)所示的托架37~39是在图3(a)~(c)所示的托架30、35、36分别具有弹簧部的构件。

在图5(a)所示的托架37以及图5(b)所示的托架38分别具备的弹簧部101,通过折弯加工而在连结部33形成为波纹管状。

通过弹簧部101弹性变形,提高由托架37、38实现的振动衰减效果。

图5(c)所示的托架39具备的弹簧部102也通过折弯加工而在连结部361形成为波纹管状。通过弹簧部102弹性变形,提高由托架39实现的振动衰减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6~图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使用对蓄能器40的配管21、22彼此进行约束的托架能进一步提高振动的衰减效果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蓄能器40在配管21、22的直进部21a、22a的长度方向的两处不同位置具备托架41、42。

托架41、42均能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托架30(图3(a))相同。

托架41、42也可以构成为与图3(b)以及(c)、图5(a)~(c)所示的托架37~39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充分地取得振动衰减效果而将托架41、42配置于规定高度。

在此,当将从配管21、22各自的下端部21l、22l中处于最上方的基准下端部21l的位置p1(基端位置)至配管21、22各自的上端部21u、22u并列的位置p2(顶端位置)为止的高度设为“1”时,托架41位于约0.5高度(第一高度h1)处,托架42位于约0.8高度(第二高度h2)处。

托架41对配管21的第一部位211和配管22的第一部位221进行约束。第一部位211和第一部位221处于相同的高度处。

托架42对配管21的第二部位212和配管22的第二部位222进行约束。第二部位212和第二部位222处于相同的高度处。

为了发挥对配管21、22的约束力,能将上下方向的托架41、42各自的尺寸确定为1mm以上的适宜的尺寸。

更具体而言,如图6中以单点划线所示,基端位置p1是具有配管21、22的下端部21l、22l中处于上方的基准下端部21l的配管21(基准配管)的弯曲部21b的上端。若从此处开始计算高度,则配管21、22在遍及“1”的整个高度的平行延伸,因此,很适合后述的梁的振动模型(图8、图9)。

将从基端位置p1至顶端位置p2为止的高度设为“1”时,托架41配置于遍及包含0.5高度h1以及高度h1附近的范围内。

同样地,将从基端位置p1至顶端位置p2为止的高度设为“1”时,托架42配置于遍及包含0.8高度h2以及高度h2附近的范围内。

更具体地,就使用托架41、42的尺寸而言,关于托架41优选直进部21a延伸的上下方向d1的托架41的中心部处于约0.5高度h1处。关于托架42优选上下方向d1的托架42的中心部处于约0.8高度h2处。

以下,对将托架41、42配置于规定高度的理由进行说明。

图7(a)~(c)表示连接于旋转式压缩机的现有(无配管的托架)的蓄能器的配管91、92的振动解析结果。

图7(a)表示一次振动模式成分、图7(b)表示二次振动模式成分、图7(c)表示三次振动模式成分。

虽然也存在四次以上的振动模式成分,但是在配管91、92的所有振动中,频率低且声压等级高,因此重点想要使与噪声相关的一次至三次的振动衰减。

如上所述,为了使振动衰减效果提高,优选通过托架30对因配管21、22的相对振动而相对位移的距离变大的配管21、22的部位彼此进行约束。

对此,参照图8(a)~(c)进行说明。

配管21、22分别具有铆接于容器20a的底部23(图6)的固定端201和自由端202。

图8(a)~(c)分别表示一次、二次、三次的各振动模式成分。

在图8(a)所示的一次振动模式下,随着靠近自由端202振幅逐渐增加,随着振幅的增加,距离固定端201的高度相同的配管21的部位和配管22的部位的相对位移增加。

在图8(b)所示的二次振动模式下,存在振幅最大的腹a和振幅最小的节b。在此,距离固定端201的高度相同的配管21的部位和配管22的部位的相对位移最大的位置不是腹a的位置,而是节b的位置。在腹a的位置,高度相同的配管21的部位和配管22的部位的相对位移最小。

图8(b)所示的箭头表示对于通过托架(双点划线)被约束的配管21、22的部位,以配管21的节b的部位为基准,配管22的节b的部位相对位移的方向。

如图8(b)中以双点划线所示,在对应于节b的位置处,通过托架对配管21、22彼此进行约束时,关于二次模式,由配管21、22以及托架的变形、摩擦实现的振动衰减效果最高。

在图8(c)所示的三次振动模式下,存在两个节b1、b2和两个腹a1、a2,但是与二次振动模式同样地,距离固定端201的高度相同的配管21的部位和配管22的部位的相对位移最大的位置是节b1、b2的位置。

图8(c)所示的箭头表示对于通过托架(双点划线)被约束的配管21、22的部位,以配管21的节b1、b2的部位为基准,配管22的节b1、b2的部位相对位移的方向。

如图8(c)中以双点划线所示,当在对应于第一节b1的位置和对应于第二节b2的位置两处,通过托架对配管21、22彼此进行约束时,关于三次模式,由配管21、22以及托架的变形、摩擦实现的振动衰减效果最高。

即使在配管21、22的振动的相位相同、有相位差、或者仅一方发生共振的情况下,也成立以下关系:由于在节的位置处配管21、22的相对位移最大,因此托架最大地倾斜,而在腹的位置处相对位移最小,因此托架不倾斜。因此,如图8(b)以及(c)所示,能与配管21、22的振动的相位无关地确定振动衰减效果最高的托架的位置。

基于以上内容,在确定被约束的配管21、22的部位时,基于基本公式计算出二次振动模式的节b的位置和三次振动模式的节b1、b2的位置。

图9(a)~(c)分别表示一次、二次、三次的各振动模式成分。

在图9(b)中,如通过具有固定端以及自由端的梁的振动公式计算出的数值的例子所示,二次振动模式的节b在将从固定端201至自由端202为止的长度设为“1”时,处于“0.774”的位置。

同样地,在图9(c)中,如通过具有固定端以及自由端的梁的振动公式计算出的数值的例子所示,在将从固定端201至自由端202为止的长度设为“1”时,三次振动模式的节b1处于“0.500”的位置,三次振动模式的节b2处于“0.868”的位置。

如图9(a)所示,也可以考虑在一次振动模式下,在自由端202就是说在“1”的位置处振幅最大,配管21、22的相对位移也随之最大。

根据以上内容,为了使一次至三次的振动模式平衡良好地充分衰减,在本实施方式中,选定如图6所示的0.5高度h1以及0.8高度h2两处作为对配管21、22彼此进行约束的位置。可以以这些高度h1、h2为基准,将托架41、42逐个配置于高度h1、h2处。

通过托架41、42,稍微偏离0.8高度h2的位置,例如一次模式的振幅大的配管21、22的上端部21u、22u的附近、三次模式的节b2的位置也会受到因托架41、42实现的约束力的影响,因此能高效地使配管21、22的振动衰减。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包含相同高度的配管21、22的相对位移量最大的节的位置的高度处,该部位彼此被托架41、42约束,因此能更充分地取得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振动衰减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的蓄能器40除了托架41、42之外,也可以具备在容器20a内对配管21、22彼此进行约束的其他托架。

除上述内容以外,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列举的结构进行取舍选择,也可以适当变更为其他结构。

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遍及包含0.5高度h1以及0.8高度h2两方的范围内,通过一个托架45对配管21、22进行约束。该情况下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使振动更充分地衰减。

本发明的基本概念在于,如第一实施方式栏中所说明的,通过与容器20a分离的托架在容器20a内对两个以上的配管彼此进行约束,就此而言,并不对托架的位置、数量进行限定。

因此,如图11所示,也能通过位于在上下方向分离的三处、与容器20a分离的三个托架46~48,在容器20a内对配管21、22进行约束。

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本发明适合具备对应于双旋转式压缩机构11的两个气缸113、123的两个配管21、22的蓄能器20、40,但并不限定于该构成。如果制冷剂从蓄能器20、40的两条的配管21、22吸入至一个气缸内,则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备一个气缸以及一个活塞转子的旋转式压缩机。

此外,本发明的蓄能器并不限于旋转式压缩机,也能应用于涡旋式压缩机等其他压缩机。

而且,本发明的蓄能器不一定需要被支承于压缩机的壳体13。根据本发明的蓄能器的振动衰减结构,能通过使从任意的激振源传递至容器20a内的配管21、22的振动衰减来降低蓄能器的振动。

可以适当地确定本发明的蓄能器的配管21、22的形状,特别是位于容器20a外部的形状、路径。配管21、22可以不一定具备弯曲部21b、22b。

可以根据配管21、22的形状等,适当地确定用于确定进行约束的配管的部位的高度的基准。

符号说明

10压缩机

11压缩机构

11a隔板

11b上部轴承

11c下部轴承

12马达

13壳体

13a侧壁

14曲轴

20蓄能器

20a容器

20b吸入管

21配管(基准配管)

21a、22a直进部

21b、22b弯曲部

21c、22c弯曲部分

21l下端部(基准下端部)

22l下端部

21u、22u上端部

20w内壁

22配管

23底部

24分隔构件

25挂带

26蓄能器托架

30、35~39、41、42、45~48托架(约束部)

31、32保持部

33、361连结部

34环状构件

40蓄能器

91、92配管

91u、92u上端部

101弹簧部

102弹簧部

110上部压缩机构

111上部曲柄销

112上部活塞转子

113上部气缸

113a吸入口

114上部消音器

120下部压缩机构

121下部曲柄销

122下部活塞转子

123下部气缸

123a吸入口

124下部消音器

131排出管

133接头

201固定端

202自由端

211部位

212部位

221部位

222部位

351、352保持部

a、a1、a2腹

b、b1、b2节

d1上下方向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p1基端位置

p2顶端位置

sp间隙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

一种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容器,在内部使流体气液分离;

多个配管,将所述容器内的气相取出至所述容器外;以及

约束部,对在所述容器内并行延伸的所述多个配管进行相互约束,

在上下方向的两处以上的不同位置具备所述约束部

所述约束部与所述容器分离,

所述约束部在所述容器内,对所述多个配管的各个部位彼此进行约束。

2.[删除]

3.[修改后]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

当将从作为所述多个配管的各个下端部中处于最上方的基准下端部的位置的基端位置至作为所述多个配管的各个上端部并列的位置的顶端位置为止的高度设为1时,

所述约束部被配置于包含作为0.5高度的第一高度及其附近的范围和包含作为0.8高度的第二高度及其附近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高度对应于所述配管的振动的三次模式的第一节的位置,

所述第二高度对应于所述配管的振动的二次模式的节的位置以及三次模式的第二节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具有所述基准下端部的所述配管的基准配管具备:

直进部,从所述容器内穿过所述容器的底部至所述容器外为止,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以及

弯曲部,相对于所述直进部弯曲,

所述基端位置是所述基准配管的所述弯曲部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具备:

多个保持部,逐个保持所述多个配管;以及

连结部,使所述多个保持部相互连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有弹簧部。

8.一种压缩机,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能器,并连接有所述配管,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构,对穿过所述配管被吸入的流体进行压缩;

马达,驱动所述压缩机构;以及

壳体,容纳所述压缩机构以及所述马达,并支承所述蓄能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构是具备气缸和在所述气缸内偏心于所述气缸的轴心旋转的活塞转子的旋转式压缩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两个所述压缩机构,

所述两个压缩机构各自具有所述气缸以及所述活塞转子。

11.[修改后]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约束部是托架。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保持部与所述连结部一体形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