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热回收型风冷模块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5130发布日期:2019-03-16 00:18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热回收型风冷模块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供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热回收型风冷模块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应用越来越多,空调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空调冷凝器在空调制冷运行时会产生废热,若将冷凝器的废热直接排到空气中去,不但白白浪费热源,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目前人们也在积极利用空调冷凝器的热回收技术。

冷凝热回收主要分为部分回收和全热回收。当前众多热回收型式主要采用部分热回收,这种主要是以显热回收存在,其回收热量较少,而且只有在空调运行时才能得到热水,不能满足大型场合下热水量需求。

因此,一种能把风冷模块机组的冷凝热全部回收,使机组在制冷或不制冷时均能产生热水、还能单独制热的全热回收型风冷模块机组被需求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把风冷模块机组的冷凝热全部回收,使机组在制冷或不制冷时均能产生热水、还能单独制热的全热回收型风冷模块机组。

本公开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全热回收型风冷模块机组,包括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热水侧换热器、空调侧换热器、空气侧换热器、节流机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压缩机具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冷媒出口与第一四通阀的d1端连接,第一四通阀的e1端与节流机构的入口之间依次连接有热水侧换热器、第六单向阀,节流机构的出口与第一电磁阀的入口、第二电磁阀的入口连接,节流机构的出口与第二四通阀的e2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一电磁阀、空调侧换热器,节流机构的出口与第二四通阀的c2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二电磁阀、空气侧换热器,第一四通阀的c1端与第二四通阀的d1端连接,冷媒入口与第一四通阀的s1端、第二四通阀的s2端连接,第一电磁阀的出口与节流机构的入口通过第四单向阀连接,第四单向阀的出口向节流机构,第二电磁阀的出口与节流机构的入口通过第五单向阀连接,第五单向阀的出口向节流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与第一电磁阀串联连接,第一单向阀的出口向空调侧换热器,第二单向阀与第二电磁阀串联连接,第二单向阀的出口向空气侧换热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三电磁阀、第三单向阀,所述节流机构的出口与第六单向阀的入口之间连接有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与第三单向阀串联连接,第三单向阀的出口向第六单向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节流机构为膨胀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水侧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侧换热器为翅片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旁侧设置有风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的内壁设有沿轴向的条形凹槽,条形凹槽呈直线形或螺旋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散热翅片,多根换热管穿插在散热翅片上,相互平行设置形成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具有若干进口及若干出口,进口与出口之间通过三通接头连接,进口的数量少于出口的数量,换热管组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c2端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管组具有一个进口及两个出口。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全热回收型风冷模块机组,使用时有空调制冷、全热回收模式,此时第一四通阀通电、第二四通阀失电、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制冷剂从冷媒出口依次流经热水侧换热器、膨胀阀、空调侧换热器,热水侧换热器充当了制冷系统中冷凝器的作用,实现了冷凝热全部回收;还有单独产生热水模式,此时第一四通阀通电、第二四通阀通电、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制冷剂从冷媒出口依次流经热水侧换热器、膨胀阀、空气侧换热器,空气侧换热器置于常温的环境中,能快速吸收大量的热,产生热水的速度快,满足大型场合下热水量需求;还有空调制热模式,此时第一四通阀失电、第二四通阀通电、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制冷剂从冷媒出口依次流经空调侧换热器、膨胀阀、空气侧换热器,达到单独制热的目的,本公开用于空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翅片式换热器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公开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公开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公开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3,这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具体地:

一种全热回收型风冷模块机组,包括压缩机001、第一四通阀002、第二四通阀016、热水侧换热器003、空调侧换热器015、空气侧换热器004、节流机构010、第一电磁阀011、第二电磁阀007,压缩机001具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冷媒出口与第一四通阀002的d1端连接,第一四通阀002的e1端与节流机构010的入口之间依次连接有热水侧换热器003、第六单向阀014,节流机构010的出口与第一电磁阀011的入口、第二电磁阀007的入口连接,节流机构010的出口与第二四通阀016的e2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一电磁阀011、空调侧换热器015,节流机构010的出口与第二四通阀016的c2端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二电磁阀007、空气侧换热器004,第一四通阀002的c1端与第二四通阀016的d1端连接,冷媒入口与第一四通阀002的s1端、第二四通阀016的s2端连接,第一电磁阀011的出口与节流机构010的入口通过第四单向阀013连接,第四单向阀013的出口向节流机构010,第二电磁阀007的出口与节流机构010的入口通过第五单向阀009连接,第五单向阀009的出口向节流机构010。使用时有空调制冷、全热回收模式,此时第一四通阀002通电、第二四通阀016失电、第一电磁阀011打开、第二电磁阀007关闭,制冷剂从冷媒出口依次流经热水侧换热器003、膨胀阀、空调侧换热器015,热水侧换热器003充当了制冷系统中冷凝器的作用,实现了冷凝热全部回收;还有单独产生热水模式,此时第一四通阀002通电、第二四通阀016通电、第一电磁阀011关闭、第二电磁阀007打开,制冷剂从冷媒出口依次流经热水侧换热器003、膨胀阀、空气侧换热器004,空气侧换热器004置于常温的环境中,能快速吸收大量的热,产生热水的速度快,满足大型场合下热水量需求;还有空调制热模式,此时第一四通阀002失电、第二四通阀016通电、第一电磁阀011关闭、第二电磁阀007打开,制冷剂从冷媒出口依次流经空调侧换热器015、膨胀阀、空气侧换热器004,达到单独制热的目的;还有空调制冷模式,此时第一四通阀002失电、第二四通阀016失电、第一电磁阀011打开、第二电磁阀007关闭,制冷剂从冷媒出口依次流经空气侧换热器004、膨胀阀、空调侧换热器015,达到单独制冷的目的。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单向阀012、第二单向阀008,第一单向阀012与第一电磁阀011串联连接,第一单向阀012的出口向空调侧换热器015,第二单向阀008与第二电磁阀007串联连接,第二单向阀008的出口向空气侧换热器004。这样即使第一电磁阀011或第二电磁阀007发生故障时,空调制热模式与空调制冷模式均能正常运行。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三电磁阀006、第三单向阀005,所述节流机构010的出口与第六单向阀014的入口之间连接有第三电磁阀006,第三电磁阀006与第三单向阀005串联连接,第三单向阀005的出口向第六单向阀014。这样还能有空调制热、生产冷水模式,此时第一四通阀002失电、第二四通阀016通电、第一电磁阀011关闭、第二电磁阀007关闭、第三电磁阀006打开,制冷剂从冷媒出口依次流经空调侧换热器015、膨胀阀、热水侧换热器003,空调侧换热器015充当了制冷系统中冷凝器的作用,热水侧换热器003充当了制冷系统中蒸发器的作用;还能有单独生产冷水模式,此时第一四通阀002失电、第二四通阀016失电、第一电磁阀011关闭、第二电磁阀007关闭、第三电磁阀006打开,制冷剂从冷媒出口依次流经空气侧换热器004、膨胀阀、热水侧换热器003。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节流机构010为膨胀阀。机组的所有工作模式中,制冷剂在节流机构010内流动的方向一致,节流机构010能选用普通单向节流的膨胀阀,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机组的成本。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热水侧换热器003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5倍,适用于水与制冷剂的热交换。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空气侧换热器004为翅片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旁侧设置有风机。翅片式换热器适用于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风机的设置提高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101,换热管101的内壁设有沿轴向的条形凹槽102,条形凹槽102呈直线形或螺旋形。这样能使制冷剂在换热管101内流动时产生紊流,还提高了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101、散热翅片,多根换热管101穿插在散热翅片上,相互平行设置形成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具有若干进口及若干出口,进口与出口之间通过三通接头103连接,进口的数量少于出口的数量,换热管组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四通阀016的c2端连接。当制冷剂液态进入时,体积较小,在制冷剂不断吸热后,制冷剂液体状态变成了气体状态,制冷剂的体积变大,在换热管组的出口端增加了出口数量,改变了常规单支路进和单支路出的流程分流,使翅片式换热器流程分流上更加科学,提高换热效果。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换热管组具有一个进口及两个出口。这样设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换热管组内制冷剂流动的通道膨胀一倍,已能满足需求。

以上对本公开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公开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