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散热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6769发布日期:2019-10-18 22:49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散热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式散热器组件。



背景技术:

车辆的热泵系统能够进行制冷和制热两种模式的工作,因此热泵系统中换热器在制热时作为蒸发器使用,在制冷时作为冷凝器使用。同时车辆还设有用于冷却系统温度的散热器,例如传统车辆的散热水箱,或者新能源车辆的电机散热器等。

现有技术中的热泵系统的换热器和冷却系统的散热器通常是分开设置。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现有的热泵系统通常需要补气增焓才能满足正常的制热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集成式散热器组件,能够不采用补气增焓就满足热泵系统的制热使用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有效利用电机和电控系统的热量,实现节能减耗。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散热器组件,包括:

多组制冷剂扁管,每组所述制冷剂扁管内均设有多个制冷剂流道;

制冷剂集液管,设置于所述多组制冷剂扁管的两端且与每个所述制冷剂流道连通;

多组冷却液扁管,每一所述冷却液扁管套设于每一所述制冷剂扁管的外侧,所述冷却液扁管与所述制冷剂扁管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多个冷却液流道;和

冷却液集液管,设置于所述多组冷却液扁管的两端且与每个冷却液流道连通,所述冷却液集液管与所述制冷剂集液管相隔离,使得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扁管和所述制冷剂集液管内流通,冷却液在所述冷却液扁管和所述冷却液集液管内流动。

可选地,还包括:

空气翅片,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冷却液扁管之间。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集液管和所述冷却液集液管集成于同一侧部集液管内。

可选地,所述侧部集液管通过铝板冲压后焊接而成。

可选地,所述侧部集液管的内部设有隔层,所述隔层将所述侧部集液管分隔成作为所述冷却液集液管的第一腔体和作为所述制冷剂集液管的第二腔体。

可选地,所述冷却液扁管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内,使得所述冷却液流道内的冷却液汇集至所述第一腔体。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扁管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内,使得所述制冷剂流道内的制冷剂汇集至所述第二腔体。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扁管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按第二方向平行布置,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按第三方向依次平行布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

所述冷却液流道与所述制冷剂流道同向布置。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集液管和所述冷却液集液管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集成式散热器组件通过在普通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制冷剂扁管外部套设冷却液扁管,并设有分隔的制冷剂集液管和冷却液集液管,分别用于汇集制冷剂和冷却液,相当于将换热器与散热器集成为一体。这种结构使得制冷剂扁管内的制冷剂和冷却液扁管内的冷却液有热量交换。在需要制冷时,作为蒸发器的换热器的制冷剂需要吸取外界的热量,而流经制冷剂扁管外部的冷却液带有大量电机和电控系统的热量,此时制冷剂扁管内的制冷剂就可以大量吸取冷却液扁管内的冷却液所带的热量,从而满足其制热需求,不再需要额外的补气增焓,同时有效利用了电机和电控系统的热量,有利于车辆的节能降耗。

进一步地,将将换热器与散热器集成为一体,不再需要单独加工生产,单独的运输与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且该集成式散热器组件可以降低整套系统的布置难度,加快生产节拍。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集成式散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集成式散热器组件的制冷剂扁管和冷却液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集成式散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集成式散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集成式散热器组件的制冷剂扁管和冷却液扁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散热器组件100,其一般性地可以包括多组制冷剂扁管10、制冷剂集液管20、多组冷却液扁管30和冷却液集液管40。如图2所示,每组制冷剂扁管10内均设有多个制冷剂流道11。制冷剂集液管20设置于多组制冷剂扁管10的两端且与每个制冷剂流道11连通。如图2所示,每一冷却液扁管30套设于每一制冷剂扁管10的外侧,冷却液扁管30与制冷剂扁管1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多个冷却液流道31。冷却液集液管40设置于多组冷却液扁管30的两端且与每个冷却液流道31连通,冷却液集液管40与制冷剂集液管20相隔离,使得制冷剂在制冷剂扁管10和制冷剂集液管20内流通,冷却液在冷却液扁管30和冷却液集液管40内流动。

实际上本实施例的多组制冷剂扁管10和制冷剂集液管20就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平行流换热器。本实施例的集成式散热器组件100通过在普通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制冷剂扁管10外部套设冷却液扁管30,并设有分隔的制冷剂集液管20和冷却液集液管40,分别用于汇集制冷剂和冷却液,相当于将换热器与散热器集成为一体。这种结构使得制冷剂扁管10内的制冷剂和冷却液扁管30内的冷却液有热量交换。在需要制冷时,作为蒸发器的换热器的制冷剂需要吸取外界的热量,而流经制冷剂扁管10外部的冷却液带有大量电机和电控系统的热量,此时制冷剂扁管10内的制冷剂就可以大量吸取冷却液扁管30内的冷却液所带的热量,从而满足其制热需求,不再需要额外的补气增焓,同时有效利用了电机和电控系统的热量,有利于车辆的节能降耗。

进一步地,将将换热器与散热器集成为一体,不再需要单独加工生产,单独的运输与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且该集成式散热器组件100可以降低整套系统的布置难度,加快生产节拍。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集成式散热器组件100还包括空气翅片50,该空气翅片50设置于相邻的冷却液扁管30之间。空气翅片50的设置有利于该集成式散热器组件100与空气中的热量交换。

在冬季需要制热时,制冷剂扁管10内的制冷剂吸取冷却液和车内空气中的热量,从而有效利用整车热量,满足制热要求。在夏季需要制冷时,制冷剂扁管10内的制冷剂和冷却液扁管30内的冷却液通过空气翅片50向外界散热,以满足散热需求。即本实施例的集成式散热器组件100实现了制冷剂、冷却液和空气三者之间的热量交换,既能满足制冷时的散热需求,又能满足制热时的吸热需求,使得整车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集成式散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个实施例中,制冷剂集液管20和冷却液集液管40集成于同一侧部集液管60内。

可选地,侧部集液管60通过铝板冲压后焊接而成。

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侧部集液管60的内部设有隔层61,隔层61将侧部集液管60分隔成作为冷却液集液管40的第一腔体601和作为制冷剂集液管20的第二腔体602。

如图3所示,可选地,冷却液扁管30的端部延伸至第一腔体601内,使得冷却液流道31内的冷却液汇集至第一腔体601。

如图3所示,可选地,制冷剂扁管10的端部延伸至第二腔体602内,使得制冷剂流道11内的制冷剂汇集至第二腔体602。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制冷剂扁管10沿第一方向f1延伸且按第二方向f2平行布置,第一方向f1和第二方向f2垂直。可选地,第一方向f1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f2为竖直方向。

制冷剂流道11沿第一方向f1延伸且按第三方向f3依次平行布置,第三方向f3与第一方向f1、第二方向f2均垂直;冷却液流道31与制冷剂流道11同向布置。可选地,第三方向f3为与第一方向f1垂直的水平面上的方向。

制冷剂集液管20和冷却液集液管40均沿第二方向f2延伸。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