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连接的空调制冷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670发布日期:2018-11-30 19:4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配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连接的空调制冷分配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主要由室内外换热器、压缩机、控制系统和系统管路组成,换热器内部的管路较多,为减少流量及压力损失,需要将冷媒分成多个支路,这样会导致各支路冷媒流量的不均匀,降低换热器的热交换能力。为解决冷媒流量分流的问题,一般会在管路中安装分配器,再通过调节毛细管长度或U型管数量使之分流均匀,从而保证系统良好地运行。

现有的毛细管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毛细管的安装孔中,先将毛细管插入安装孔中,然后在进行焊接作业,焊接后就固定死了,不能拆卸了,不方便回收利用,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快速连接的空调制冷分配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快速连接的空调制冷分配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快速连接的空调制冷分配器,包括分配器上壳体和分配器下壳体,所述分配器上壳体的下端设有环状连接板,环状连接板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环状连接板的内壁上螺纹连接在分配器下壳体的外壁上部,所述分配器上壳体的上端焊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顶部以环形阵列方式排布有多个毛细管安装孔,位于毛细管安装孔上方的连接板的顶部均焊接有安装筒,安装筒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螺纹套的顶部焊接有环形板,所述安装筒的顶部周向等距离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弧形弹性板,弧形弹性板的内壁上粘接有防滑片,弧形弹性板的外壁上固定有楔形块。

优选的,所述安装筒、毛细管安装孔和环形板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其中,安装筒与毛细管安装孔的内径相等,环形板的内径大于安装筒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分配器下壳体的呈漏斗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毛细管安装孔的数量为三到六个。

优选的,所述毛细管安装孔的内壁上粘接有防滑垫,防滑垫采用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楔形块呈直角三棱状结构,且直角三棱柱的斜面朝下设置。

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的外壁圆周方向上等距离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拨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螺纹套的顶部焊接有环形板,安装筒的顶部周向等距离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弧形弹性板,弧形弹性板的内壁上粘接有防滑片,弧形弹性板的外壁上固定有楔形块,在使用时,当毛细管插入毛细管安装孔中后,然后将螺纹套向上转动,环形连接板抵压楔形块,从而将弧形弹性板向毛细管的一侧挤压,弧形弹性板抵压在毛细管的侧面,从而固定住毛细管,避免毛细管松动,进而实现毛细管的快速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结构合理,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快速连接的空调制冷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可快速连接的空调制冷分配器,包括分配器上壳体1和分配器下壳体2,分配器上壳体1的下端设有环状连接板3,环状连接板3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环状连接板3的内壁上螺纹连接在分配器下壳体2的外壁上部,分配器上壳体1的上端焊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顶部以环形阵列方式排布有多个毛细管安装孔5,位于毛细管安装孔5上方的连接板4的顶部均焊接有安装筒8,安装筒8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9,螺纹套9的顶部焊接有环形板13,安装筒8的顶部周向等距离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弧形弹性板11,弧形弹性板11的内壁上粘接有防滑片12,弧形弹性板11的外壁上固定有楔形块14。

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筒8、毛细管安装孔5和环形板13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其中,安装筒8与毛细管安装孔5的内径相等,环形板13的内径大于安装筒8的外径,分配器下壳体2的呈漏斗状结构,分配器下壳体2的内壁上安装有过滤网6,毛细管安装孔5的数量为三到六个,毛细管安装孔5的内壁上粘接有防滑垫7,防滑垫7采用橡胶材质,楔形块14呈直角三棱状结构,且直角三棱柱的斜面朝下设置,螺纹套9的外壁圆周方向上等距离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拨片1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螺纹套9的顶部焊接有环形板13,安装筒8的顶部周向等距离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弧形弹性板11,弧形弹性板11的内壁上粘接有防滑片12,弧形弹性板11的外壁上固定有楔形块14,在使用时,当毛细管插入毛细管安装孔5中后,然后将螺纹套9向上转动,环形连接板3抵压楔形块14,从而将弧形弹性板11向毛细管的一侧挤压,弧形弹性板11抵压在毛细管的侧面,从而固定住毛细管,避免毛细管松动,进而实现毛细管的快速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结构合理,适合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