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机组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666发布日期:2018-11-30 19:46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凝器机组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的冷凝器机组,通常设置在室外较为空旷的环境中,其排风采用开放式设计,热风从顶面直接排入外部环境。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冷凝器机组需要配占较大的室外面积,对放置位置要求较高,不利于进行空间部署;此外,冷凝器机组吹出的热风和产生的噪音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凝器机组及空调系统,以减少对冷凝器机组放置位置的限制,优化冷凝器机组的空间部署,减少冷凝器机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凝器机组,包括冷凝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凝器出风侧的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用于调整所述冷凝器出风的方向。

可选的,所述导风装置为导风罩或导风筒,所述导风筒的截面形状包括圆形、矩形或正多边形。

可选的,所述冷凝器的出风侧位于所述冷凝器的顶面,所述导风装置用于将所述冷凝器出风的方向由竖直向上调整为水平或斜向上。

可选的,所述导风装置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格栅,所述导风格栅用于调整经过所述出风口的出风的方向。

可选的,所述导风格栅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内。

可选的,所述导风装置为金属材质导风装置;或者,所述导风装置包含吸音材质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冷凝器机组。

可选的,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位于室外且沿高度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所述冷凝器机组,每个所述冷凝器机组的冷凝器的出风侧位于所述冷凝器的顶面,每个所述冷凝器机组的导风装置用于将所述冷凝器出风的方向由竖直向上调整为背向外墙的水平方向或斜向上方向。

可选的,所述导风装置为导风筒,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位于室内且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冷凝器机组,每个所述冷凝器机组的冷凝器的出风侧位于所述冷凝器的顶面,至少两个所述冷凝器机组的导风筒相联通且与室外相通。

可选的,所述冷凝器机组架高设置于室内,所述冷凝器的回风侧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侧面且与室外相通,所述冷凝器的出风侧位于所述冷凝器的顶面;所述导风装置为导风筒,所述导风筒与室外相通且用于将所述冷凝器出风的方向由竖直向上调整为水平方向或斜向上方向。

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设计方案,可以根据现场环境情况来设计导风装置的具体形状和导风方向,从而使冷凝器的出风能够沿特定路径排出。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对冷凝器机组放置位置的限制,优化了冷凝器机组的空间部署,减少了冷凝器机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冷凝器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冷凝器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冷凝器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冷凝器机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冷凝器机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冷凝器机组安装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冷凝器机组

11-冷凝器

101-出风侧

102-回风侧

2-导风装置

20-出风口

21-导风罩

22-导风筒

23-导风格栅

100-外墙

3-支撑架

24-风机

4-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减少对冷凝器机组放置位置的限制,优化冷凝器机组的空间部署,减少冷凝器机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机组及空调系统。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机组1,包括冷凝器11以及设置于冷凝器11的出风侧101的导风装置2,导风装置2用于调整冷凝器11出风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风装置2的结构形式既可以为导风罩21,也可以为导风筒22,可以理解的,导风筒22具有封闭的截面形状,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或正多边形等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可选实施例中,冷凝器11的出风侧101位于冷凝器11的顶面,导风装置2用于将冷凝器11出风的方向由竖直向上调整为水平。如图3所示,在该可选实施例中,导风装置2用于将冷凝器11出风的方向由竖直向上调整为斜向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设计方案,可以根据现场环境情况来灵活设计导风装置2的具体形状和导风方向,从而使冷凝器11的出风能够沿特定路径排出。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对冷凝器机组1放置位置的限制,优化了冷凝器机组1的空间部署,减少了冷凝器机组1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如图2所示,在该可选实施例中,导风装置2的出风口20处设置有导风格栅23,导风格栅23用于调整经过出风口20的出风的方向。进一步可选的,导风格栅23可旋转的安装于出风口20内。导风格栅23具有多个导风坡面,从而可以改变经过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例如,将水平出风调整为斜向上出风,将集中出风调整为分散出风,等等。采用该设计,可以根据现场环境情况灵活调整冷凝器机组1的出风方向,从而进一步减少冷凝器机组1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前述各个实施例中,导风装置2的具体材质类型不限,优选采用金属材质的导风装置或者包含吸音材质层的导风装置,可以进一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使热量尽快在环境中散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冷凝器机组1。其中,冷凝器机组1的具体数量、放置位置不限,可以根据机房的结构特点、冷量需求结合相关经验进行具体设计。

如图4所示,在该可选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包括位于室外且沿高度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冷凝器机组1,每个冷凝器机组1的冷凝器11的出风侧101位于冷凝器11的顶面,每个冷凝器机组1的导风装置2用于将冷凝器11出风的方向由竖直向上调整为背向外墙100的水平方向,或者,通过在出风口20处设置导风格栅23再将出风方向由水平方向调整为背向外墙100的斜向上方向。可以在外墙100上固定支撑架3,架高的冷凝器机组1固定在该支撑架3上。两个冷凝器机组1的出风背向外墙100水平或斜向上吹出,不会相互干扰。

如图5所示,在该可选实施例中,导风装置2为导风筒22,空调系统包括位于室内且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冷凝器机组1,每个冷凝器机组1的冷凝器11的出风侧101位于冷凝器11的顶面,至少两个冷凝器机组1的导风筒22相联通且与室外相通。可以在导风筒22的末段内安装风机4,从而增强排风能力。该实施例中,各个冷凝器11吹出的热风均流向出风口20,互不干扰,排风效率较高。

如图6所示,在该可选实施例中,冷凝器机组1架高设置于室内,冷凝器11的回风侧102位于冷凝器11的侧面且与室外相通,冷凝器11的出风侧101位于冷凝器11的顶面;导风装置2为导风筒22,导风筒22与室外相通且用于将冷凝器11出风的方向由竖直向上调整为水平方向或斜向上方向。在该实施例中,冷凝器机组1的回风和排风在同一侧进行,通过安装支架4将冷凝器机组1架高,以增加回风空间,通过在出风口20处设置导风格栅23将出风方向由水平方向调整为斜向上方向,这些措施都可以减少回风和排风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排风效率。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由于可以根据现场环境情况来灵活设计导风装置2的具体形状,使冷凝器11的出风沿特定路径排出,因此,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对冷凝器机组放置位置的限制,极大的优化了冷凝器机组1的空间部署,还减少了冷凝器机组1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