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压力监测的线缆包线生产水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7478发布日期:2018-10-19 21:0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压力监测的线缆包线生产水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包线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压力监测的线缆包线生产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在生产中需要在其外部包覆绝缘层,一般是通过将加热的塑胶包覆在线缆外之后自然冷却,通常为了加快冷却会将线缆在水中进行降温,但是如果水不流动,水温一直升高,起不到降温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压力监测的线缆包线生产水循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压力监测的线缆包线生产水循环装置,包括座板和支撑杆,支撑杆有多个,且支撑杆固定安装于座板的顶端,所述座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泵,支撑杆的顶端共同固定安装有盛水槽,盛水槽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冷却螺旋管,座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净化缸和风机,净化缸的内壁焊接有放置座,且放置座的顶端放置有垫板,且垫板开始有多个通孔,垫板的顶端放置有活性炭,垫板的底端设有海绵,盛水槽的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分气管,风机的出风端固定安装有进风管,进风管的中间部位固定安装有保护壳,保护壳的内部之间焊接有导板,且导板穿设有导杆,导杆与导板活动安装,导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块,且导杆套设有弹簧,保护壳的底端开设有圆孔,且挡块挡住圆孔,进风管的一端与分气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冷却螺旋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冷却螺旋管的另一端与净化缸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所述净化缸的另一侧顶端固定安装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管体固定安装有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有吸水管,且吸水管的一端与盛水槽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盛水槽的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滚动轮。

优选的,所述分气管的管体焊接有多个出气小管,弹簧位于导板和挡块之间,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导板开设有多个溢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的结构之间配合,能够有效将冷却水循环利用,而且保证水在循环过程中得到冷却,由于水长时间使用会有异味和载物,因此净化缸可以有效去除异味和载物,设计的分气管能够对盛水槽内的水吹气泡,使得水处于涌动状态,从而提高水中热量的散发,本设计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水循环热量的散发,保证线缆包线有效得到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压力监测的线缆包线生产水循环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压力监测的线缆包线生产水循环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板、2水泵、3冷却螺旋管、4净化缸、5海绵、6垫板、7放置座、8活性炭、9压力表、10风机、11进风管、12进水管、13盛水槽、14分气管、15滚动轮、16安装架、17吸水管、18支撑杆、19保护壳、20弹簧、21挡块、22导板、23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具有压力监测的线缆包线生产水循环装置,包括座板1和支撑杆18,支撑杆18有多个,且支撑杆18固定安装于座板1的顶端,座板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泵2,支撑杆18的顶端共同固定安装有盛水槽13,盛水槽1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架16,安装架1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冷却螺旋管3,座板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净化缸4和风机10,净化缸4的内壁焊接有放置座7,且放置座7的顶端放置有垫板6,且垫板6开始有多个通孔,垫板6的顶端放置有活性炭8,垫板6的底端设有海绵5,盛水槽13的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分气管14,风机10的出风端固定安装有进风管11,进风管11的中间部位固定安装有保护壳19,保护壳19的内部之间焊接有导板22,且导板22穿设有导杆23,导杆23与导板22活动安装,导杆2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块21,且导杆23套设有弹簧20,保护壳19的底端开设有圆孔,且挡块21挡住圆孔,进风管11的一端与分气管14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线缆如图1所示与滚动轮15安装,线缆在滚动轮15上移动,启动水泵2和风机10,风机10将风通过进风管11吹进到分气管14内,在出气小管的作用下分散成小气泡,从而对水降温,而且风只会顶开挡块21,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水不能进入到进风管11的底部,保证水不会漏出,水泵将盛水槽13内的热水抽进到冷却螺旋管3内进行冷却,水进入到净化缸4内进行过滤除异味,压力表9用于监测管道水压,保证整个循环水速达到要求,从而保证热量散发效率最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