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引射的一机三温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2854发布日期:2018-12-11 20:0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三级引射的一机三温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链物流冷冻冷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三级引射的一机三温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冷冻冷藏领域中的制冷装置,特别是大型集中仓储物流集散地,经常需要储存不同物品,需要不同的冷间温度,蒸发温度也不同,如果用一台主机的系统,通常是采用热力膨胀阀调节不同蒸发温度蒸发器的供液,为保证每个蒸发器的回气通畅,不发生高压蒸发器向低压蒸发器串气,需在相对较高蒸发温度的蒸发器出口设置蒸发压力调节阀,相对较低蒸发温度的蒸发器出口设置单向阀,系统相对复杂,低温蒸发器压力低,压缩机的压力比大,耗功多,系统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三级引射的一机三温制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三级引射的一机三温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制冷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第二热力膨胀阀、第三热力膨胀阀、第三蒸发器、第二蒸发器、三级喷射引射器、第一蒸发器、第一热力膨胀阀;制冷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连接,冷凝器的出口分成两路,一路与三级喷射引射器的主流体入口连接,一路经第一热力膨胀阀与第一蒸发器的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出口与三级喷射引射器的第一引射流体入口连接,三级喷射引射器的扩压段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的混合流体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与制冷压缩机的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二热力膨胀阀与第二蒸发器的入口连接,一路经第三热力膨胀阀与第三蒸发器的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出口与三级喷射引射器的第二引射流体入口连接,第三蒸发器的出口与三级喷射引射器的第三引射流体入口连接。

所述三级喷射引射器包括轴向依次串联相接的第一混合室、第二混合室、第三混合室和扩压段;第一混合室、第二混合室、第三混合室内分别沿轴向设有喷嘴,径向分别设有第一引射流体入口、第二引射流体入口以及第三引射流体入口;第一混合室的轴向设有主流体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三级引射的一机三温制冷系统,利用三级喷射器的引射作用,实现三种不同的蒸发温度,为不同储藏温度需求的冷间供冷,改善了常规制冷系统利用蒸发压力调节阀,降低相对较高蒸发温度的蒸发器出口回气的压力,降低制冷压缩机的吸入压力。而且利用扩压段扩压,提高相对较低蒸发温度的蒸发器出口回气的压力,提高制冷压缩机的吸入压力,降低压力比,减少功耗,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同时系统结构简单,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级引射的一机三温制冷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三级引射的一机三温制冷系统,包括:

冷凝器1、制冷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3、第二热力膨胀阀4、第三热力膨胀阀5、第三蒸发器6、第二蒸发器7、三级喷射引射器8、第一蒸发器9、第一热力膨胀阀10。

制冷压缩机2的出口与冷凝器1的入口连接,冷凝器1的出口分成两路,一路与三级喷射引射器8的主流体入口连接,一路经第一热力膨胀阀10与第一蒸发器9的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9的出口与三级喷射引射器8的第一引射流体入口连接,三级喷射引射器8的扩压段出口与气液分离器3的混合流体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3的气体出口与制冷压缩机2的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3的液体出口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二热力膨胀阀4与第二蒸发器7的入口连接,一路经第三热力膨胀阀5与第三蒸发器6的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7的出口与三级喷射引射器8的第二引射流体入口连接,第三蒸发器6的出口与三级喷射引射器8的第三引射流体入口连接。

所述三级喷射引射器8包括轴向依次串联相接的第一混合室、第二混合室、第三混合室和扩压段,第一混合室、第二混合室、第三混合室内分别沿轴向设有喷嘴、径向分别设有对应的引射流体入口;第一混合室的轴向设有主流体入口。

其中,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三级喷射引射器8的喷嘴孔口大小、扩压段的扩压比,根据制冷系统的工况与负荷设定。

当制冷系统运行时,制冷压缩机2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1,放出热量凝结的高温高压液体分成两路,一路经主流体入口进入三级喷射引射器8的第一混合室内喷嘴膨胀降压,引射经第一热力膨胀阀10节流降压后、进入第一蒸发器9,为第一冷间供冷吸热后升成气体,在第一混合室内混合后经第二混合室内喷嘴膨胀降压,引射第二蒸发器7的出口气体,在第二混合室内混合后经第三混合室内喷嘴膨胀降压,引射第三蒸发器6的出口气体,在第三混合室混合后经三级喷射引射器8的扩压段,扩压流体进入气液分离器3,分离的气体进入制冷压缩机2,分离的液体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二热力膨胀阀4进入第二蒸发器7,为第二冷间供冷,一路经第三热力膨胀阀5进入第三蒸发器6,为第三冷间供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