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制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9779发布日期:2019-03-19 21:2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制冷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制冷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半导体制冷结构,其制冷端与半导体制冷器件之间的贴合方式多采用平面接触,由于平面接触的方式使得制冷端与半导体制冷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热量散发效率低下,进而增加了制冷组件的能耗。

对比文件:一种半导体制冷组件(授权公告号:CN203068867U)中,在半导体制冷器件与制冷端之间设置有U型凹槽,增加半导体制冷器件与制冷端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其热量散发效率,但是此技术方案中接触面积增加有限,仍然存在热量散发效率低下的缺陷,此外,其利用翅片式散热器,通过与空气强制散热,散热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能耗较高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节能型制冷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型制冷组件,包括制冷端、置于制冷端底部的半导体制冷器、将半导体制冷器件环绕的隔热层、设于半导体制冷器件底部的散热板,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与制冷端接触的端面设置有半圆柱体,该半圆柱体与制冷端卡接,所述半圆柱体的侧面交叉循环连接有U型管,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两端设置的U型管通过循环管道连接,且所述循环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微型循环水泵,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远离制冷端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该连接块置于所述散热板之上,且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均竖直设置连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以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微型循环水泵。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的一侧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底端设置有供电装置,且供电装置的外侧设置有保护罩。

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的远离制冷端的一端设置有导热层,且导热层的底端与连接块固定。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注水口,第一注水口的一端与第一盖体以螺纹连接,且第一盖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循环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注水口,第二注水口的一端与第二盖体以螺纹连接,且第二盖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采用真空胶板或气凝胶毡。

优选的,所述导热层采用银、铜、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半导体制冷器件的顶端设置有半圆柱体,多个半圆柱体的顶端弧面,最大限度地增加半导体制冷器件与制冷端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热量散发效率,进而减少能耗。

2、本实用新型半圆柱体之间依次交叉插设有U型管,U型管内设置有导热油,在第二循环水泵的作用下使得导热油在U型管内循环流动,提高了制冷端与半导体制冷器件之间的热传递效率。

3、本实用新型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底端通过连接块与散热板连接,散热板内设置有冷却剂,在第一循环水泵的作用下使得冷却剂在散热板内循环流动,提高散热板与半导体制冷器件之间的热传递效率,提高热量散发效率,进而减少能耗。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半导体制冷器件与制冷端、半导体制冷器件与制热端的散热效率,减少能耗,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能型制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能型制冷组件的半导体制冷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能型制冷组件的连接板的侧视图。

图中:1隔热层、2制冷端、3半圆柱体、4U型管、5半导体制冷器件、6导热层、7连接块、8第一注水口、9安装杆、10连接板、11散热板、12连接管、13第一微型循环水泵、14供电装置、15第二微型循环水泵、16第二注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3,一种节能型制冷组件,包括制冷端2、置于制冷端2底部的半导体制冷器、将半导体制冷器件5环绕的隔热层1、设于半导体制冷器件5底部的散热板11,半导体制冷器件5与制冷端2接触的端面设置有半圆柱体3,该半圆柱体3与制冷端2卡接,半圆柱体3的顶端为弧面,进而增加了半导体制冷器件5与制冷端2之间的接触面积,优选的,半圆柱体3的数量为多个,且半圆柱体3相互平行地设置在半导体制冷器件5靠近制冷端2的一端,半圆柱体3的侧面交叉循环连接有U型管4,即U型管4的一端设置在半圆柱体3内,U型管4的另一端插设在临近的另一个半圆柱体3内,U型管4的作用是将两个相邻的半圆柱体3内的导热油相互连通,且U型管4与半圆柱体3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半导体制冷器件5两端设置的U型管4通过循环管道连接,且循环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微型循环水泵15,第二微型循环水泵15使得半圆柱体3内的导热油循环流动,进而提高半圆柱体3与制冷端2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半导体制冷器件5远离制冷端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7,半导体制冷器件5远离制冷端2的一端即半导体制冷器件5的制热端,该连接块7置于散热板11之上,且连接块7的两端均竖直设置连通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底端以连接管12连接,连接管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微型循环水泵13。

进一步的,散热板11的一侧固定有安装杆9,安装杆9用于将装置与所需制冷部固定,安装杆9的底端设置有供电装置14,且供电装置14的外侧设置有保护罩,本实施例中,供电装置14采用蓄电池,用于对第一微型循环水泵13、第二微型循环水泵15和半导体制冷器件5供电,设置有供电装置14使得在缺少外界电源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制冷组件工作。

进一步的,半导体制冷器件5的远离制冷端2的一端设置有导热层6,且导热层6的底端与连接块7固定,导热层6的设置便于及时将半导体制冷器件5制热端的热量传导至连接块7内的制冷剂内。

进一步的,连接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注水口8,第一注水口8的一端与第一盖体以螺纹连接,且第一盖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垫,第一注水口8用于添加制冷剂,本实施例中制冷剂采用水。

进一步的,循环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注水口16,第二注水口16的一端与第二盖体以螺纹连接,且第二盖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垫,第二注水口16用于添加导热油。

进一步的,隔热层1采用真空胶板或气凝胶毡。

进一步的,导热层6采用银、铜、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中,在半导体制冷器件5的顶端设置有半圆柱体3,多个半圆柱体3的顶端弧面,最大限度地增加半导体制冷器件5与制冷端2之间的接触面积,半圆柱体3之间依次交叉插设有U型管4,U型管4内设置有导热油,在第二循环水泵15的作用下使得导热油在U型管4内循环流动,提高了制冷端2与半导体制冷器件5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半导体制冷器件5的底端通过连接块7与散热板11连接,散热板11内设置有冷却剂,在第一循环水泵13的作用下使得冷却剂在散热板11内循环流动,提高散热板11与半导体制冷器件5之间的热传递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