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喷制冷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9776发布日期:2019-03-19 21:2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喷制冷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喷制冷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喷射制冷系统中,喷射器起到了驱动蒸发器内压力降低,进而使制冷剂蒸发的作用,即工作蒸汽经由喷射器中的喷嘴形成高速流体,卷吸并带走喷嘴旁边的流体,在喷射器的引射口处形成真空,继而引射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汽与之混合,造成蒸发器的低压环境。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在低压条件下不断沸腾蒸发,吸收冷冻水热量,从而实现制冷效果。而混合蒸汽进入冷凝器中放热,冷凝为液体。液态流体一部分经过节流阀减压后进人蒸发器;另一部分流体在通过液泵增压后,进入发生器换热制取工作蒸汽,从而进入下一次循环。今天,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主题。传统的喷射制冷系统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能够利用太阳能或工厂的生产余热等低温热源;但制冷系数偏低和经济性较差的缺陷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喷制冷平衡装置,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资源不能回收利用,浪费国家资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热喷制冷平衡装置,其包括:实验室、蒸发器和压缩机;在所述实验室的左侧设置蒸发器;在所述蒸发器的左侧设置压缩机,且实验室、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通过一号气管连通;在所述压缩机的上端设置双头气管;所述双头气管的其中一个气管头与实验室之间通过二号气管连通;在所述二号气管上分别设置有旁通电磁阀和热力膨胀阀。

优选的是,在所述热力膨胀阀的一侧设置控制器。

优选的是,在所述压缩机上设置避震管。

优选的是,还包括板式冷凝器、过滤器、壳管式冷凝器和储液罐;所述板式冷凝器与双头气管的另一个气管头连接;在所述板式冷凝器的前端设置过滤器;在所述过滤器的前端设置壳管式冷凝器;在所述壳管式冷凝器的前端设置储液罐。

优选的是,所述板式冷凝器、过滤器、壳管式冷凝器和储液罐之间均通过导液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蒸发器和压缩机便于给实验室降温;通过设置二号气管、旁通电磁阀、热力膨胀阀和控制器,便于把压缩机排出的热气收集起来,对实验室内的气温进行调节,节约了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通过设置板式冷凝器、壳管式冷凝器和储液罐,便于把压缩机产生的热气,通过冷凝器液化,然后把液体储存在储液罐内,有了于收集水分,节约了国家的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喷制冷平衡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实验室;2、蒸发器;3、压缩机;31、避震管;4、一号气管;5、双头气管;6、二号气管;7、旁通电磁阀;8、热力膨胀阀;9、控制器;10、板式冷凝器;11、过滤器;12、壳管式冷凝器;13、储液罐;14、导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实验室1、蒸发器2和压缩机3;在所述实验室1的左侧设置蒸发器2;在所述蒸发器2的左侧设置压缩机3,且实验室1、蒸发器2和压缩机3之间通过一号气管4连通;在所述压缩机3上设置避震管31,通过设置避震管31有利于减少压缩机3的震动;在所述压缩机3的上端设置双头气管5;所述双头气管5的其中一个气管头与实验室1之间通过二号气管6连通;在所述二号气管6上分别设置有旁通电磁阀7和热力膨胀阀8;在所述热力膨胀阀8的一侧设置控制器9,通过设置控制器,便于控制进入实验室1内的热量。

本装置还包括板式冷凝器10、过滤器11、壳管式冷凝器12和储液罐13;所述板式冷凝器10与双头气管5的另一个气管头连接;在所述板式冷凝器10的前端设置过滤器22;在所述过滤器22的前端设置壳管式冷凝器23;在所述壳管式冷凝器23的前端设置储液罐13;所述板式冷凝器10、过滤器11、壳管式冷凝器12和储液罐13之间均通过导液管14连通。

本装置通过设置蒸发器2和压缩机3便于给实验室1降温;通过设置二号气管6、旁通电磁阀7、热力膨胀阀8和控制器9,便于把压缩机3排出的热气收集起来,对实验室1内的气温进行调节,节约了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通过设置板式冷凝器10、壳管式冷凝器12和储液罐13,便于把压缩机3产生的热气,通过冷凝器液化,然后把液体储存在储液罐13内,有了于收集水分,节约了国家的水资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