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3604发布日期:2019-06-26 01:3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划分储藏室的各壁部配置有真空隔热件的冰箱。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冰箱中,从上方按照冷藏室、制冰室、冷冻室、蔬菜室的顺序进行布局。在该布局的情况下,在冰箱的最低的位置配置蔬菜室。因此,用户为了从蔬菜室取出蔬菜需要屈膝蹲下或弯腰。

这里,在对蔬菜室和冷冻室比较门的开闭次数或门的打开时间的情况下,虽然有个体差,但大体上蔬菜室的门的开闭次数较多,门的打开时间较长。因此,预测为更换蔬菜室和冷冻室的位置来将蔬菜室配置在比冷冻室靠上方的话会提高冰箱整体的便利性。

然而,对以往的冰箱而言,第一、由于是为了提高热效率,所以成为将冷冻温度带的多个室集中于一个位置的结构。

对以往的冰箱而言,第二、成为在冷冻室的背面配置冷却器,即使在冷冻室与冷却器之间没有设置特别的隔热部件,也难以出现结露或者结霜等不良状况的结构。

与此相对,为了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可考虑从上方按照冷藏室、制冰室、蔬菜室、冷冻室的顺序布局冰箱。该冰箱从上方交替更换地配置冷藏温度带即正温度带的储藏室、和冷冻温度带即负温度带的储藏室。因此,这样的布局的冰箱第一是热效率比以往的冰箱差。另外,为了确保需要的隔热性能而增大各室的壁部的厚度,若在冰箱的外形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则能够收纳食品的空间变小。

另外,这样的布局的冰箱第二是冷却器被配置在蔬菜室的背面,与以往相比,需要使将蔬菜室和冷却器隔开的壁部具有高的隔热性能。为了提高隔热性能,只要增大壁部的厚度即可。然而,如前述那样会牺牲食品收纳空间。因此,以往作为隔热部件,使用了加工性好、安装以及拆卸或运输性便利的发泡苯乙烯的成型品。然而,通过使用隔热性能更高的真空隔热件作为隔热部件,从而来兼顾隔热性能和食品收纳空间确保。隔热性能高是指热传递系数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2072号公报

在蔬菜室与冷却器之间配置真空隔热件的情况下,需要用于将由冷却器冷却后的空气送入蔬菜室的风道。在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求10中有“在构成内壁面的上述隔壁中的、上述流入口以及上述流出口以外的前面设置有上述真空隔热件”这一记载。这样,存在利用真空隔热件全部覆盖流入口和流出口以外的方法。然而,该情况下,需要在真空隔热件开孔,或在真空隔热件设置切口,或使用很多真空隔热件。因此,制造成本增大。

另外,如果考虑用户的便利性,则希望提高真空隔热件所带来的隔热效果,并确保蔬菜室的容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蔬菜室的容积并减少与真空隔热件有关系的制造成本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冰箱具备:冷冻温度带的第一储藏室;冷冻温度带的第二储藏室;冷藏温度带的第三储藏室,具有前面部以及背面部,并被配置在上述第一储藏室与上述第二储藏室之间;真空隔热件,被设置于包括上述前面部以及上述背面部在内的划分上述第三储藏室的各壁部;冷却器,被设置在上述第三储藏室的背面侧;第一风道,形成于在上述第三储藏室的上述背面部设置的上述真空隔热件的背面侧,从上述冷却器向上述第二储藏室导入空气;第二风道,形成于在上述第三储藏室的上述背面部设置的上述真空隔热件的背面侧,使在上述第二储藏室中利用后的空气返回到上述冷却器;以及冷藏室返回风道,形成于在上述第三储藏室的上述背面部设置的上述真空隔热件的侧面,使在与述第一储藏室、上述第二储藏室以及上述第三储藏室不同的冷藏室中利用后的空气返回到上述冷却器,在上述第三储藏室的上述背面部设置的上述真空隔热件以下端位于上述前面部侧、上端位于上述背面部侧的方式倾斜配置,在正面观察的状态下,上述第一风道以及上述第二风道在上述第三储藏室的上述背面部设置的上述真空隔热件的背面侧重叠形成,上述第一风道构成为在上述第三储藏室的上述背面部设置的上述真空隔热件的背面侧将来自上述冷却器的空气向上述第二储藏室导入,上述第二风道构成为使空气从上述冷却器的前面的下端返回到中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冰箱,由于将在第三储藏室的背面部设置的真空隔热件以下端位于上述前面部侧、上端位于上述背面部侧的方式倾斜配置,所以能够减少与真空隔热件有关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储藏室的布局的示意主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制冷剂回路结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箱体的壁部的一部分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空气循环路径的示意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的Y-Y剖面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气向冰箱的冷却器返回的说明图。

图8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而示意性地表示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冰箱的空气循环路径的示意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图9的Z-Z剖面的剖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空气向冰箱的冷却器返回的说明图。

图12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冰箱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而示意性地表示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冰箱,1A冰箱,1B冰箱,1C冰箱,11冷藏室,11A门部,21制冰室,21A门部,22温度切换室,22A门部,27冷却器室,31蔬菜室,31A门部,31B底面,41冷冻室,41a门部,50箱体,50A前面部,50B上面部,50C底面部,50D右侧面部,50E左侧面部,50F背面部,51隔壁,51A隔壁,51B隔壁,52隔壁,53隔壁,53A隔壁,53B隔壁,54隔壁,55壁部,56金属板,57内箱,70制冷剂回路,71压缩机,72空冷冷凝器,73散热管,74防结露管,75干燥器,76减压装置,80空气循环路径,101第一调节风门,110吹出风道,111第一吹出风道,121第一吹出口,131第一返回口,140返回风道,141第一返回风道,151第一接合部,201a第二调节风门,201b第六调节风门,202第三调节风门,211a第二吹出风道,211b第六吹出风道,212第三吹出风道,221a第二吹出口,221b第六吹出口,222第三吹出口,231a第二返回口,232第三返回口,241a第二返回风道,242第三返回风道,251a第二接合部,252第三接合部,301第四调节风门,311第四吹出风道,312第四返回风道,321第四吹出口,331第四返回口,351第四接合部,411第五吹出风道,411A左侧第五吹出风道,411B右侧第五吹出风道,411C第五吹出风道,411C-1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2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第五吹出风道,411a-1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2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2第五返回风道,412A左侧第五返回风道,412B右侧第五返回风道,420A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B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1第五吹出口,421A第五吹出口,421B第五吹出口,430盖构造体,430A鳍状部(fin part),431第五返回口,431A第五返回口,431B第五返回口,440A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B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51第五接合部,451A第五接合部,451B第五接合部,500隔热件,500A真空隔热件,500A1真空隔热件,500A2真空隔热件,500A3真空隔热件,500A4真空隔热件,551空气出口,600冷却器,700加热器,750滴水加热器(drip heater),751滴水盘,800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各图中,赋予了相同符号的部件是相同或者与此相当的部件,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共用。

并且,说明书全文中示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只是例示,并不限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1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冰箱1的储藏室的布局的示意主视图。基于图1以及图2,对冰箱1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冷藏室11、制冰室21、温度切换室22、蔬菜室31以及冷冻室41统一称为各储藏室。

如图2所示,冰箱1从上方到下方按照冷藏室11、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蔬菜室31、冷冻室41的顺序布局。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以邻接的方式布局,制冰室21位于纸面左侧,温度切换室22位于纸面右侧。

此外,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是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蔬菜室31是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冷冻室41是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

制冰室2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储藏室。

冷冻室4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储藏室。

蔬菜室3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储藏室。

冷藏室11、制冰室21、温度切换室22、蔬菜室31以及冷冻室41的各储藏室之间由成为壁部的隔壁隔开。对于壁部,将利用图4进行说明。

冷藏室11和制冰室21由隔壁51A隔开。冷藏室11和温度切换室22由隔壁51B隔开。制冰室21和温度切换室22由隔壁52隔开,该隔壁52由一个板状部件构成。制冰室21和蔬菜室31由隔壁53A隔开。温度切换室22和蔬菜室31由隔壁53B隔开。蔬菜室31和冷冻室41由隔壁54隔开,该隔壁54由一个板状部件构成。

隔壁51A以及隔壁51B由一个板状部件构成,但为了便于说明,与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对应地分开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分为隔壁51A和隔壁51B来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统一称为隔壁51。

同样,隔壁53A以及隔壁53B由一个板状部件构成,但为了便于说明,与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对应地分开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分为隔壁53A和隔壁53B来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统一称为隔壁53。

冰箱1具备由纵向较长的直六面体构成的箱体50。箱体50具有前面部50A、上面部50B、底面部50C、右侧面部50D、左侧面部50E以及背面部50F。箱体50具有通过隔壁51A、隔壁51B、隔壁52、隔壁53A、隔壁53B以及隔壁54将箱体50的内部空间划分而成的各储藏室。而且,在箱体50的正面即前面部50A设置有可开闭的门部。如图1所示,将冷藏室11的门部图示为门部11A、将制冰室21的门部图示为门部21A、将温度切换室22的门部图示为门部22A、将蔬菜室31的门部图示为门部31A、将冷冻室41的门部图示为门部41A。

冷藏室11的门部11A构成为借助在箱体50的宽度方向左右侧设置的省略图示的铰链从中央部向左右打开。也可以构成为使门部11A为一个,从箱体50的宽度方向左右侧的一侧打开。制冰室21的门部21A构成为在冰箱1的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抽屉门。温度切换室22的门部22A构成为在冰箱1的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抽屉门。蔬菜室31的门部31A构成为在冰箱1的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抽屉门。冷冻室41的门部41A构成为在冰箱1的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抽屉门。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冰箱1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制冷剂回路结构图。基于图3,示意性地对冰箱1的制冷剂回路70以及空气循环路径80进行说明。此外,在图3中,用箭头示出制冷剂以及空气的流动。另外,在图3中,图示出各储藏室以用于说明空气循环路径80。并且,并未特别限定使用于制冷剂回路70的制冷剂。

对制冷剂回路70的结构进行说明。

冰箱1具有制冷剂回路70。如图3所示,制冷剂回路70通过将压缩机71、空冷冷凝器72、散热管73、减压装置76以及冷却器600配管连接而构成。在散热管73与减压装置76之间连接有防结露管74以及干燥器75。另外,在图3中,以设置有向冷却器600供给空气的送风机800的状态为例进行图示。

对制冷剂回路70的作用进行说明。

通过驱动压缩机71,从压缩机71排出制冷剂。从压缩机71排出的制冷剂流入到在形成于箱体50的机械室中设置的空冷冷凝器72。从空冷冷凝器72流出的制冷剂在设置于冰箱1的箱体50的聚氨酯内部的散热管73中流通。而且,通过了散热管73的制冷剂在遍布冰箱1的储藏室的前面部50A的周围的防结露管74中流通。制冷剂经过利用空冷冷凝器72、散热管73以及防结露管74的冷凝过程而被冷凝。

被冷凝的制冷剂在经由干燥器75之后经过减压装置76被提供给冷却器600。冷却器600通过供给到冷却器600的制冷剂蒸发而与由送风机800强制地进行内部循环的空气热交换,生成冷气。生成的冷气被提供给各储藏室,对各储藏室进行冷却。之后,制冷剂经过吸入管一边与减压装置76进行热交换一边温度上升,并返回到压缩机71。

如以上那样,冰箱1具有制冷剂回路70,生成对各储藏室进行冷却的冷气。

对空气循环路径80的结构进行说明。

冰箱1具有空气循环路径80。空气循环路径80构成为包括吹出风道110以及返回风道140。吹出风道110用于向各储藏室导入冷气。另外,返回风道140用于使各储藏室中冷却所利用后的冷气返回到冷却器600。即,空气循环路径80是经由吹出风道110以及返回风道140使冷气在冷却器600以及各储藏室中循环的路径。

在吹出风道110的入口设置有风量调整装置。设置于冷藏室11的入口的风量调整装置是第一调节风门101。设置于制冰室21的入口的风量调整装置是第二调节风门201a。设置于温度切换室22的入口的风量调整装置是第三调节风门202。设置于蔬菜室31的入口的风量调整装置是第四调节风门301。

对空气循环路径80的作用进行说明。

通过驱动送风机800,将冰箱1的空气提供给冷却器600。而且,由送风机800强制地进行内部循环的空气在冷却器600中与制冷剂热交换而被冷却。通过冷却器600中的热交换而生成的冷气在吹出风道110流过而被吹出到冰箱1内的各储藏室,对各储藏室进行冷却。

对于在各储藏室和冷却器600中循环的空气,根据由设置在各储藏室的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储藏室内的空气温度或储藏食品的温度,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使各风量调整装置动作,将各储藏室保持为适当的温度。在各储藏室中利用于冷却后的空气流过返回风道140而返回到冷却器600。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冰箱1的箱体50的壁部55的一部分的剖面的剖视图。基于图4,对冰箱1的箱体50的壁部55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冰箱1的箱体50的壁部55由构成外廓的金属板56、构成各储藏室的内壁的内箱57以及设置在金属板56与内箱57之间的隔热件500构成,抑制来自外部的侵入热量。壁部55构成隔壁51A、隔壁51B、隔壁52、隔壁53A、隔壁53B以及隔壁54。

至少构成冰箱1的右侧面部50D以及左侧面部50E的壁部55使用真空隔热件和聚氨酯发泡件的多层结构作为隔热件500。通过将真空隔热件和聚氨酯发泡件的多层结构作为隔热件500,可以提高隔热性能。

关于真空隔热件,不仅构成冰箱1的右侧面部50D以及左侧面部50E的壁部55,也能够搭载于构成冰箱1的上面部50B、底面部50C以及背面部50F的壁部55的至少任一个。通过搭载真空隔热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另外,通过搭载真空隔热件,能够缩小冰箱1的外廓与内箱57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即隔热厚度,能够增加内容积。

此外,隔热件500在封入聚氨酯发泡件的空间配置矫正冰箱1的形变的加强部件、上述的制冷剂回路部件、电气布线部件等各种内设部件,并利用聚氨酯发泡件将这些内设部件固定。

配置于隔热件500的真空隔热件的覆盖面积确保包含各储藏室的门表面积的外廓表面积整体的40%以上。在这些真空隔热件的周围封入的聚氨酯发泡件确保发泡密度为60kg/cm3以上、且确保弯曲弹性模量为15.0MPa以上。由此,能够担保冰箱1的箱体50的强度。

图5是用于说明冰箱1的空气循环路径80的示意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的Y-Y剖面的剖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空气向冰箱1的冷却器600返回的说明图。基于图5~图7,详细地对冰箱1中的空气循环路径80进行说明。此外,在图5~图7中,用箭头示出空气的流动。此外,在图5中,以在冷藏室11中设置有冰鲜室的情况为例进行表示。

首先,对冷却器600的配置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冰箱1的箱体50的制冰室21、温度切换室22以及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形成有冷却器室27。在该冷却器室27中配置冷却器600。而且,配置于冷却器室27的冷却器600的下端在冷却器室27内位于比蔬菜室31的底面31B靠下。

通过使冷却器600的下端位于比蔬菜室31的底面31B靠下,能够在冷却器600的上方确保更大的空间。由此,在冷却器室27的一部分设置的送风机800的尺寸的自由度变大。另外,在送风机800的上方设置有被发泡隔热件保持的、对朝向各储藏室的风道调整风量的风量调整装置。

此外,在比冷却器600靠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加热器700。加热器700是为了避免因结霜所导致的第五返回风道412堵塞而设置的,根据需要被通电而进行发热。

另外,如图7所示,滴水加热器750被设置于滴水盘751。在冷却器室27的下方设置有接受除霜时的溶解水的滴水盘751。滴水加热器750是为了避免由滴水盘751接受的溶解水再结冰而设置的,根据需要被通电而进行发热。此外,滴水加热器750不是必需的,也可以使加热器700兼作滴水加热器。

接下来,对蔬菜室31以及蔬菜室31的周边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蔬菜室31收纳有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以及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被配置在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的上方,且容积比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小。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被收纳于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在关闭了门部31A的状态下,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后方的上方开放端位于比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的后方的上方开放端靠后方长度D3量的位置。

此外,并未特别限定收纳于蔬菜室31的储藏盒的个数,只要至少收纳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以及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即可。

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储藏盒。

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储藏盒。

另外,如图6所示,在蔬菜室31的上面部附近设置有覆盖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上方开放面的大致整个面的盖构造体430。盖构造体430具有将位于比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背面侧端部靠背面侧的部分朝向下方折弯而成的鳍状部430A。鳍状部430A形成为将盖构造体430的一部分折弯为锐角。

并且,如图6所示,在蔬菜室31的前后以及上下,以包围蔬菜室31的前后以及上下的方式配置有真空隔热件500A1、500A2、500A3以及500A4作为隔热件500的一部分。以下,有时不对以包围蔬菜室31的方式作为隔热件500的一部分配置的各真空隔热件特别区分而称为真空隔热件500A。此外,在蔬菜室31的左右,也配置有真空隔热件500A作为隔热件500的一部分,但在图6中省略。

接下来,具体地对冰箱1的风道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冰箱1具有吹出风道110以及返回风道140。

吹出风道110由第一吹出风道111、第二吹出风道211a、第三吹出风道212、第四吹出风道311、第五吹出风道411以及第六吹出风道211b构成。

返回风道140由第一返回风道141、第二返回风道241a、第三返回风道242、第四返回风道312以及第五返回风道412构成。

此外,以下说明的各吹出风道以及各返回风道形成在各储藏室的背面侧、即背面部50F侧的空间,各吹出口以及各返回口形成在各储藏室的背面部50F。

第一吹出风道111作为供向冷藏室11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藏室吹出风道发挥作用。在第一吹出风道111的冷气入口设置有作为风量调整装置之一的第一调节风门10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一调节风门101位于冷藏室11的下方。第一调节风门101如上述那样被控制装置控制动作。由此,可调整向冷藏室11吹出的冷气的风量。

另外,在第一吹出风道111形成有第一吹出口121。在第一吹出风道111中流动的冷气经由第一吹出口121被导入冷藏室1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多个第一吹出口121被配置为在冷藏室11的高度方向排列。此外,并未特别限定第一吹出口121的个数,可以根据冷藏室11的容积而设置多个。

第二吹出风道211a作为供向制冰室21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制冰室吹出风道发挥作用。在第二吹出风道211a的冷气入口设置有作为风量调整装置之一的第二调节风门201a。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二调节风门201a位于制冰室21的中段。第二调节风门201a如上述那样被控制装置控制动作。由此,可调整向制冰室21吹出的冷气的风量。

另外,在第二吹出风道211a形成有第二吹出口221a。在第二吹出风道211a中流动的冷气经由第二吹出口221a被导入制冰室2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二吹出口221a位于制冰室21的上段左侧。此外,并未特别限定第二吹出口221a的个数。

第三吹出风道212作为供向温度切换室22吹出的冷气流动的温度切换室吹出风道发挥作用。在第三吹出风道212的冷气入口设置有作为风量调整装置之一的第三调节风门202。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三调节风门202位于温度切换室22的中段。第三调节风门202如上述那样被控制装置控制动作。由此,可调整向温度切换室22吹出的冷气的风量。

另外,在第三吹出风道212形成有第三吹出口222。在第三吹出风道212中流动的冷气经由第三吹出口222被导入温度切换室22。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三吹出口222位于温度切换室22的上段中央部。此外,并未特别限定第三吹出口222的个数。

第四吹出风道311作为供向蔬菜室31吹出的冷气流动的蔬菜室吹出风道发挥作用。在第四吹出风道311的冷气入口设置有作为风量调整装置之一的第四调节风门30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四调节风门301位于温度切换室22的中段。第四调节风门301如上述那样被控制装置控制动作。由此,可调整向蔬菜室31吹出的冷气的风量。

另外,在第四吹出风道311形成有第四吹出口321。在第四吹出风道311中流动的冷气经由第四吹出口321被导入蔬菜室3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四吹出口321位于蔬菜室31的上段右侧。此外,并未特别限定第四吹出口321的个数。

第五吹出风道411作为供向冷冻室41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冻室吹出风道发挥作用。另外,第五吹出风道411以与第五返回风道412前后重叠的方式形成。在侧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五吹出风道411位于前面侧,第五返回风道412位于背面部50F侧。在第五吹出风道411形成有第五吹出口421。在第五吹出风道411中流动的冷气经由第五吹出口421被导入冷冻室4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五吹出口421位于冷冻室41的上段中央部。此外,并未特别限定第五吹出口421的个数。

第五吹出风道41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风道。

第六吹出风道211b作为供向未图示的冰鲜室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冰鲜室吹出风道发挥作用。在第六吹出风道211b的冷气入口设置有作为风量调整装置之一的第六调节风门201b。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六调节风门201b位于制冰室21的中段。第六调节风门201b如上述那样被控制装置控制动作。由此,可调整向冰鲜室吹出的冷气的风量。

另外,在第六吹出风道211b形成有第六吹出口221b。在第六吹出风道211b中流动的冷气经由第六吹出口221b被导入冰鲜室。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六吹出口221b位于冷藏室11的下段中央部。此外,在未设置冰鲜室的情况下,无需设置第六吹出风道211b以及第六调节风门201b。另外,并未特别限定第六吹出口221b的个数。

第一返回风道141作为供在冷藏室11中利用于冷却后的空气流动的冷藏室返回风道发挥作用。在第一返回风道141形成有第一返回口13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一返回口131位于冷藏室11的下段右侧。另外,第一返回风道141经由第一接合部151与冷却器室27接合。因此,在第一返回风道141中流动的空气经由第一返回口131以及第一接合部151返回到冷却器600。

第二返回风道241a作为供在制冰室21中利用于冷却后的空气流动的冷却室返回风道发挥作用。在第二返回风道241a形成有第二返回口231a。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二返回口231a位于制冰室21的下段左侧。另外,第二返回风道241a经由第二接合部251a与冷却器室27接合。因此,在第二返回风道241a中流动的空气经由第二返回口231a以及第二接合部251a返回到冷却器600。

第三返回风道242作为供在温度切换室22中利用于冷却后的空气流动的温度切换室返回风道发挥作用。在第三返回风道242形成有第三返回口232。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三返回口232位于温度切换室22的下段中央部。另外,第三返回风道242经由第三接合部252与冷却器室27接合。因此,在第三返回风道242中流动的空气经由第三返回口232以及第三接合部252返回到冷却器600。

第四返回风道312作为供在蔬菜室31中利用于冷却后的空气流动的蔬菜室返回风道发挥作用。在第四返回风道312形成有第四返回口33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四返回口331位于蔬菜室31的下段左侧。另外,第四返回风道312经由第四接合部351与冷却器室27接合。因此,在第四返回风道312中流动的空气经由第四返回口331以及第四接合部351从冷却器600的左下返回到冷却器600。

第五返回风道412作为供在冷冻室41中利用于冷却后的空气流动的冷冻室返回风道发挥作用。在第五返回风道412形成有第五返回口431。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五返回口431位于冷冻室41的上段中央部。另外,第五返回风道412经由第五接合部451与冷却器室27接合。因此,在第五返回风道412中流动的空气经由第五返回口431以及第五接合部451从冷却器600的右下返回到冷却器600。

第五返回风道41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风道。

参照图5以及图7,对冷却器600的周边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

对冷藏室11的空气的循环进行说明。

由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通过第一调节风门101被调整风量,并在第一吹出风道111中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经由第一吹出口121被导入冷藏室11。冷藏室11中利用后的冷气经由第一返回口131在第一返回风道141中如图5以及图7的表示为箭头A1那样从纸面上侧朝向纸面下侧流动,并经由第一接合部151返回到冷却器600。

对制冰室21的空气的循环进行说明。

由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通过第二调节风门201a被调整风量,并在第二吹出风道211a中流动,经由第二吹出口221a被导入制冰室21。制冰室21中利用后的冷气经由第二返回口231a在第二返回风道241a中如图5以及图7的表示为箭头A2那样从纸面上侧朝向纸面下侧流动,并经由第二接合部251a返回到冷却器600。

对温度切换室22的空气的循环进行说明。

由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通过第三调节风门202被调整风量,并在第三吹出风道212中流动,经由第三吹出口222被导入温度切换室22。温度切换室22中利用后的冷气经由第三返回口232在第三返回风道242中如图5以及图7的表示为箭头A3那样从纸面上侧朝向纸面下侧流动,并经由第三接合部252返回到冷却器600。

对蔬菜室31的空气的循环进行说明。

由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通过第四调节风门301被调整风量,并在第四吹出风道311中流动,经由第四吹出口321被导入蔬菜室31。蔬菜室31中利用后的冷气经由第四返回口331在第四返回风道312中如图5以及图7的表示为箭头A4那样从纸面左侧朝向纸面右侧流动,并经由第四接合部351返回到冷却器600。

来自蔬菜室31的第四返回口331形成在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的相对于第四吹出口321为对角上的下段左侧。第四返回口331不重叠于一张矩形且板状的真空隔热件500A1的前方投影面上,而位于比该前方投影面靠外侧。从第四吹出口321吹出的冷气以如下方式循环:被从相对于第四吹出口321位于蔬菜室31的内壁的对角的角部的第四返回口331排出,导向冷却器600,再次通过冷却器600而被冷却。

对冷冻室41的空气的循环进行说明。

由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在第五吹出风道411中流动,经由第五吹出口421被导入冷冻室41。冷冻室41中利用后的冷气经由第五返回口431在第五返回风道412中如图5以及图7的表示为箭头A5那样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并经由第五接合部451返回到冷却器600。

接下来,对真空隔热件500A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冰箱1从上方到下方按照冷藏室11、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蔬菜室31、冷冻室41的顺序布局。即,冰箱1从上方起交替更换地配置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和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

冷藏室11的底面部、换言之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的上面部成为作为壁部55之一的隔壁51。蔬菜室31的上面部、换言之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的底面部成为作为壁部55之一的隔壁53。蔬菜室31的底面部以及冷冻室41的上面部成为作为壁部55之一的隔壁54。而且,在各隔壁的内部设置真空隔热件500A来抑制热移动。

参照图6,对在蔬菜室31的周围配置的真空隔热件500A进行说明。如上述那样,在冰箱1中,以包围蔬菜室31的前后以及上下的方式配置真空隔热件500A。将在冷却器600的前面侧、即蔬菜室31的背面侧配置的真空隔热件500A称为真空隔热件500A1。将在蔬菜室31的上面侧配置的真空隔热件500A称为真空隔热件500A2。将在蔬菜室31的前面侧配置的真空隔热件500A称为真空隔热件500A3。将在蔬菜室31的底面侧配置的真空隔热件500A称为真空隔热件500A4。

在侧面观察的状态下,真空隔热件500A1以上端位于箱体50的背面部50F侧即后方、下端位于箱体50的前面部50A侧即前方的方式倾斜配置,抑制蔬菜室31与箱体50的背面部50F侧之间的热移动。另外,真空隔热件500A1构成为具有比冷却器600的宽度大的宽度。并未特别限定真空隔热件500A1的倾斜角度θ,只要在0度<倾斜角度θ<15度的范围中调整即可。此外,倾斜角度θ是指真空隔热件500A的中心线L1和垂直线L2所成的角度。

真空隔热件500A2被设置在隔壁53的内部,抑制蔬菜室31与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之间的热移动。真空隔热件500A2的后方端位于比收纳在蔬菜室31的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上方开放端的后方端靠后方长度D1量的位置。这样,抑制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因来自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的吸热而变为低温。

不过,虽然具备真空隔热件500A2,但难以利用真空隔热件500A2遍及蔬菜室31的宽度以及纵深覆盖全部。因此,在蔬菜室31的前后端部以及左右端部的周边,来自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吸热量变多。另外,真空隔热件500A2成为利用蒸镀有铝等金属的树脂制袋或叠加有金属箔的树脂制袋包裹由玻璃纤维等构成的芯材的结构。真空隔热件500A一般通过在真空包装后留下袋的端部即边缘,并将该边缘折叠而设置。因此,真空隔热件500A2会产生金属层的热输送、即热桥,也存在该影响,真空隔热件500A2的前后端部以及左右端部的周边的隔热效果有比中央部的隔热效果差的趋势。

并且,当在箱体50的背面部50F侧具备风道构成部件时,内置有真空隔热件500A2的隔壁53在将风道构成部件安装于箱体50后进行安装会使得组装变得容易。然而,该情况下,必须将风道构成部件和隔壁53接合、将隔壁53和箱体50的左右侧壁接合,有可能无法完全隔断冷气泄漏。

因此,还可设想隔壁53的前后左右端变为低温的情况,也有可能从蔬菜室31中所储藏的蔬菜蒸发出的水分局部结露,或根据程度而结霜或者结冰。

鉴于此,在冰箱1中,通过具备盖构造体430,能够尽可能地封闭从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以及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中所收纳的蔬菜蒸发出的水分。另外,在冰箱1中,通过具备盖构造体430,不仅封闭水分,还能够将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以及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内部保持为高湿度。因此,根据冰箱1,能够进一步抑制来自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以及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中所收纳的蔬菜的蒸发,可抑制向隔壁53等结露或者结霜这种对用户不利的现象的产生。

此外,风道构成部件包括形成吹出风道110以及返回风道140的备件以及风量调整装置。

真空隔热件500A3被设置在蔬菜室31的门部31A的内部,抑制蔬菜室31与冰箱1的外部之间的热移动。

真空隔热件500A4被设置在隔壁54的内部,抑制蔬菜室31与冷冻室41之间的热移动。真空隔热件500A4的后方端位于比收纳在蔬菜室31的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的底面的后方端靠后方长度D2量的位置。这样,抑制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因来自冷冻室41的吸热而变为低温。

这样,在冰箱1中,在隔壁53设置有真空隔热件500A2,在隔壁54设置有真空隔热件500A4。由此,抑制了因来自位于蔬菜室31的上下的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吸热而蔬菜室31的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以及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内部变为低温。

接下来,对真空隔热件500A1和空气循环路径80的一部分的关系进行说明。

真空隔热件500A1被设置在冷却器600的前面侧。另外,真空隔热件500A1以下端位于箱体50的前面部50A侧、上端向箱体50的背面部50F侧倾斜的配置被固定。并且,真空隔热件500A1构成为具有比冷却器600的宽度大的宽度。

而且,如图5所示,在偏离真空隔热件500A的宽度方向的冷却器600的右侧面形成有第一返回风道141。另外,第三返回风道242以及第四返回风道312形成在第一返回风道141的前方。冷却器600的左侧面构成与蔬菜室31的壁部,其一部分作为第四返回风道312发挥作用。

即,在冰箱1中,由于在比真空隔热件500A1的宽度靠外侧形成第一返回风道141,所以能够使用由矩形的一张板形状构成的真空隔热件500A1。如果使用这样的真空隔热件500A1,则不需要真空隔热件500A1的角部的倒角以及开孔,或不需要构成多个真空隔热件500A1。因此,根据冰箱1,能够抑制加工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大。从而,冰箱1的组装简单,制造效率好。

另外,在真空隔热件500A1的背面侧且真空隔热件500A1的宽度方向投影范围内,以与真空隔热件500A1的倾斜大致并行的方式形成有第五吹出风道411。并且,在第五吹出风道411的背面侧形成有第五返回风道412。第五吹出风道411以及第五返回风道412以相同宽度构成。在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第五吹出风道411和第五返回风道412以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五返回风道412成为与冷却器室27接合以便空气从冷却器600的前面的下端流入到中段的结构。此外,第五吹出风道411的宽度和第五返回风道412的宽度不需要是完全相同的宽度。

在一般的冰箱中,若垂直配置蔬菜室的背面部侧的真空隔热件,则在箱体的纵深方向上下端的位置和上端的位置一致。因此,蔬菜室的背面部侧的上下的任何空间都不能够扩大,另外,必须在该空间形成风道,只能够采用复杂的风道结构。与此相对,在冰箱1中,通过倾斜配置真空隔热件500A1,可实现蔬菜室31的上方的空间、即蔬菜室31的容积的扩大。即,根据冰箱1,能够使蔬菜室31的上部的纵深成为深的结构。

在该部分收纳自由移动的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通过倾斜配置真空隔热件500A1,可实现蔬菜室31的上方的空间的扩大,但另一方面,需要使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成为与真空隔热件500A的倾斜配置对应的形状。即,虽然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的收纳容积能够扩大,但有可能导致损害用户的便利性的形状。与此相对,在冰箱1中,通过使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以及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成为重叠的配置,能够缩小对收纳无效的容积,并且也能够实现与食品尺寸对应的整理性的提高。

另外,通过倾斜配置真空隔热件500A1,可实现箱体50的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的空间的扩大。因此,能够直线地构成位于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的第五吹出风道411以及第五返回风道412。因此,能够减少第五吹出风道411以及第五返回风道412向最需要冷却能力的冷冻室41的弯曲以及风道面积的变化,能够实现压力损失的减少。并且,第五返回风道412能够形成为空气从冷却器600的前面的下端流入到中段,能够使空气流入冷却器600的前面前缘,可提高冷却器600的热交换效率。

<冰箱1起到的效果>

如以上那样,由于真空隔热件500A1以下端位于前面部50A侧、上端位于背面部50F侧的方式倾斜配置,所以冰箱1可实现蔬菜室31的容积的扩大。

在冰箱1中,真空隔热件500A4的后方端位于比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的底面的后方端靠背面部50F侧,真空隔热件500A2的后方端位于比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上方的后方端靠背面部50F侧。

因此,根据冰箱1,可抑制了因来自制冰室21、温度切换室22以及冷冻室41的吸热而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以及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变为低温。

冰箱1构成为第五吹出风道411以及第五返回风道412前后重叠地形成,第五返回风道412使空气从冷却器600的前面的下端返回到中段。

因此,根据冰箱1,可以提高冷却器600的热交换效率。

冰箱1形成鳍状部430A,并设置有覆盖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上方开放面的盖构造体430。

因此,根据冰箱1,不仅在蔬菜室31中封闭水分,还能够将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以及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内部保持为高湿度。

由于冰箱1从上方起按照制冰室21、蔬菜室31、冷冻室41的顺序布局,所以能够维持隔热效果,并实现用户的便利性的提高。

实施方式2.

图8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1A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而示意性地表示的剖视图。基于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1A进行说明。图8是与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图6对应的图。在图8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省略说明。

在实施方式2中,第五吹出风道41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第五吹出风道411不同。为了便于与实施方式1的第五吹出风道411区别,在实施方式2中,作为第五吹出风道411a来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的除此以外的结构如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那样。但是,如图8所示,在冷冻室41中收纳有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以及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

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被配置在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的上方,且容积比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小。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被收纳于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在关闭门部31A的状态下,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的后方的上方开放端位于比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的后方的上方开放端靠前方。此外,并未特别限定收纳于冷冻室41的储藏盒的个数,只要至少收纳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以及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即可。

第五吹出风道411a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第五吹出风道411同样作为供向冷冻室41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冻室吹出风道发挥作用。第五吹出风道411a在冷冻室41中分支。将分支出的一条第五吹出风道411a称为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1,将分支出的另一条第五吹出风道411a称为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2。

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1作为供向冷冻室41的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冻室吹出风道发挥作用。在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1形成有省略图示的吹出口。在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1中流动的冷气经由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的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此外,在正面观察冰箱1A的状态下,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1的吹出口只要形成于比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2的吹出口靠下方的位置即可。此外,并未特别限定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1的吹出口的个数。

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2作为供向冷冻室41的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冻室吹出风道发挥作用。在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2形成有省略图示的吹出口。在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2中流动的冷气经由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的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此外,在正面观察冰箱1A的状态下,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2的吹出口只要形成于比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1的吹出口靠上方的位置即可。此外,并未特别限定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2的吹出口的个数。

对冷冻室41的空气的循环进行说明。

由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在第五吹出风道411中流动,并分支到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1和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2。

在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1中流动的冷气经由形成于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1的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导入到冷冻室41的冷气被向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引导,对在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中收纳的食品等进行冷却。冷冻室41中利用后的冷气经由省略图示的返回口在第五返回风道412中如图8所示那样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返回到冷却器600。

在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2中流动的冷气经由形成于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a-2的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导入到冷冻室41的冷气被向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引导,对在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中收纳的食品等进行冷却。冷冻室41中利用后的冷气与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中利用于冷却后的冷气合流,经由省略图示的返回口在第五返回风道412中如图8所示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返回到冷却器600。

<冰箱1A起到的效果>

如以上那样,由于第五吹出风道411在真空隔热件500A1的宽度方向一分为二后,进而在上下一分为二,所以冰箱1A能够有效地将冷气导入冷冻室41,能够提高冷冻室41的冷却效果。

实施方式3.

图9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冰箱1B的空气循环路径80的示意图。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图9的Z-Z剖面的剖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冰箱1B的空气的流动的说明图。基于图9~图11,对冰箱1B进行说明。此外,在图9~图11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此外,在图9中,以在冷藏室11设置有冰鲜室的情况为例进行表示。

此外,在实施方式3中以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省略说明。

具体地对冰箱1B的风道结构进行说明。

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1同样,冰箱1B具有吹出风道110以及返回风道140。

如图9所示,在正面观察冰箱1B的状态下,第五吹出风道411在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分支为两条。将分支出的一条第五吹出风道411称为左侧第五吹出风道411A,将分支出的另一条第五吹出风道411称为右侧第五吹出风道411B。

在左侧第五吹出风道411A形成有第五吹出口421A。在左侧第五吹出风道411A中流动的冷气经由第五吹出口421A被导入冷冻室41。在正面观察冰箱1B的状态下,第五吹出口421A位于冷冻室41的上段左侧。此外,并未特别限定第五吹出口421A的个数。

在右侧第五吹出风道411B形成有第五吹出口421B。在右侧第五吹出风道411B中流动的冷气经由第五吹出口421B被导入冷冻室41。在正面观察冰箱1B的状态下,第五吹出口421B位于冷冻室41的上段右侧。此外,并未特别限定第五吹出口421B的个数。

第一返回风道141经由空气出口551与蔬菜室31接合。因此,在第一返回风道141中流动的空气经由第一返回口131以及空气出口551被导入蔬菜室31。导入到蔬菜室31的冷气在被利用于蔬菜室31的冷却后,经由第四返回风道312返回到冷却器600。

在正面观察冰箱1B的状态下,第三返回口232位于温度切换室22的下段右侧。

在正面观察冰箱1B的状态下,第四返回口331位于蔬菜室31的下段中央部。

与第五吹出风道411的分支数对应地构成第五返回风道412。另外,第五返回风道412以与第五吹出风道411前后重叠的方式形成。将分支出的一条第五返回风道412称为左侧第五返回风道412A,将分支出的另一条第五返回风道412称为右侧第五返回风道412B。

在左侧第五返回风道412A形成有第五返回口431A。在正面观察冰箱1B的状态下,第五返回口431A位于冷冻室41的上段左侧。另外,左侧第五返回风道412A经由第五接合部451A与冷却器室27接合。因此,在左侧第五返回风道412A中流动的空气经由第五返回口431A以及第五接合部451A返回到冷却器600。

在右侧第五返回风道412B形成有第五返回口431B。在正面观察冰箱1B的状态下,第五返回口431B位于冷冻室41的上段右侧。另外,右侧第五返回风道412B经由第五接合部451B与冷却器室27接合。因此,在右侧第五返回风道412B中流动的空气经由第五返回口431B以及第五接合部451B返回到冷却器600。

参照图9以及图11,对冷却器600的周边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

对冷藏室11的空气的循环进行说明。

由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通过第一调节风门101被调整风量,在第一吹出风道111中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并经由第一吹出口121被导入冷藏室11。冷藏室11中利用后的冷气经由第一返回口131在第一返回风道141中从纸面上侧朝向纸面下侧流动,并经由空气出口551被导入蔬菜室31。

对制冰室21的空气的循环进行说明。

由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通过第二调节风门201a被调整风量,在第二吹出风道211a中流动,并经由第二吹出口221a被导入制冰室21。制冰室21中利用后的冷气经由第二返回口231a在第二返回风道241a中从纸面上侧朝向纸面下侧流动,经由第二接合部251a返回到冷却器600。

对温度切换室22的空气的循环进行说明。

由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通过第三调节风门202被调整风量,在第三吹出风道212中流动,并经由第三吹出口222被导入温度切换室22。温度切换室22中利用后的冷气经由第三返回口232在第三返回风道242中从纸面上侧朝向纸面下侧流动,经由第三接合部252返回到冷却器600。

对蔬菜室31的空气的循环进行说明。

由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通过第四调节风门301被调整风量,在第四吹出风道311中流动,并经由第四吹出口321被导入蔬菜室31。蔬菜室31中利用后的冷气经由第四返回口331在第四返回风道312中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经由第四接合部351返回到冷却器600。

此外,经由冷藏室11被导入到蔬菜室31的冷气也经由第四返回口331以及第四接合部351返回到冷却器600。

第四返回口331不重叠于一张矩形且板状的真空隔热件500A1的前方投影面上,而位于比该前方投影面靠下方外侧。从第四吹出口321吹出的冷气以如下方式循环:被从位于蔬菜室31的下方中央部的第四返回口331排出,导向冷却器600,再次通过冷却器600而被冷却。

对冷冻室41的空气的循环进行说明。

由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在第五吹出风道411中流动,并分支到左侧第五吹出风道411A和右侧第五吹出风道411B。分支到左侧第五吹出风道411A的冷气经由第五吹出口421A被导入冷冻室41。分支到右侧第五吹出风道411B的冷气经由第五吹出口421B被导入冷冻室41。冷冻室41中利用后的冷气经由第五返回口431A以及第五返回口431B在左侧第五返回风道412A以及右侧第五返回风道412B中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并经由第五接合部451A以及第五接合部451B返回到冷却器600。

接下来,对真空隔热件500A进行说明。

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1同样,冰箱1B从上方起按照冷藏室11、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蔬菜室31、冷冻室41的顺序布局。即,冰箱1B从上方起交替更换地配置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和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

在侧面观察的状态下,真空隔热件500A1以长边方向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抑制蔬菜室31与箱体50的背面部50F侧之间的热移动。另外,真空隔热件500A1构成为具有比冷却器600的宽度大的宽度。

真空隔热件500A2被设置在隔壁53的内部,抑制蔬菜室31与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之间的热移动。真空隔热件500A2的后方端位于比收纳在蔬菜室31的第二蔬菜室储藏盒420B的上方开放端的后方端靠后方的位置。这样,抑制了因来自冷冻室41的吸热而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变为低温。

真空隔热件500A3被设置在蔬菜室31的门部31A的内部,抑制蔬菜室31与冰箱1B的外部之间的热移动。

真空隔热件500A4被设置在隔壁53的内部,抑制蔬菜室31与冷冻室41之间的热移动。真空隔热件500A4的后方端位于比收纳在蔬菜室31中的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的底面的后方端靠后方长度D2量的位置。这样,抑制了因来自制冰室21以及温度切换室22的吸热而第一蔬菜室储藏盒420A变为低温。

接下来,对真空隔热件500A1与空气循环路径80的一部分的关系进行说明。

真空隔热件500A1被设置在冷却器600的前面侧。另外,真空隔热件500A1构成为具有比冷却器600的宽度大的宽度。因此,在冰箱1B中,可获得高的隔热效果。

而且,如图9所示,在偏离真空隔热件500A的宽度方向的冷却器600的右侧面形成有第一返回风道141。冷却器600的下面构成与蔬菜室31的壁部,其一部分作为第四返回风道312发挥作用。

即,在冰箱1B中,由于在比真空隔热件500A1的宽度靠外侧形成第一返回风道141,所以能够使用由矩形的一张板形状构成的真空隔热件500A1。

如上述那样,真空隔热件500A1被垂直配置,在真空隔热件500A1的背面侧设置有冷却器600。另外,在冰箱1B中,对第五吹出风道411以及第五返回风道412进行分支,在分支出的风道之间形成第四返回口331。即,在正面观察冰箱1B的状态下,第四返回口331位于左侧第五吹出风道411A以及左侧第五返回风道412A与右侧第五吹出风道411B以及右侧第五返回风道412B之间。因此,根据冰箱1B,有效活用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的空间。

在一般的冰箱中,若垂直配置蔬菜室的背面部侧的真空隔热件,则在箱体的纵深方向上,下端的位置和上端的位置一致。因此,蔬菜室的背面部50F侧的上下的任何空间都不能够扩大,而且必须在该空间中形成风道,只能够采用复杂的风道结构。

与此相对,在冰箱1B中,通过垂直配置真空隔热件500A1,并对第五吹出风道411以及第五返回风道412进行分支,在分支出的风道之间形成第四返回口331,从而不会使风道结构变得复杂,可实现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的空间的扩大。

第四返回风道312以及第五返回风道412能够形成为空气从冷却器600的下端流入,能够使空气流入到冷却器600的前面前缘,可提高冷却器600的热交换效率。

<冰箱1B起到的效果>

如以上那样,冰箱1B在真空隔热件500A1的后方设置第五吹出风道411和第五返回风道412,第五吹出风道411以及第五返回风道412以前后重叠的方式形成,并在真空隔热件500A1的宽度方向上一分为二。

因此,根据冰箱1B,不会使风道构成复杂化,可实现风道构成的简单化。

在冰箱1B中,在正面观察的状态下,第四返回口331形成于在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分支出的左侧第五吹出风道411A以及左侧第五返回风道412A与右侧第五吹出风道411B以及右侧第五返回风道412B之间。

因此,根据冰箱1B,不会使风道构成复杂化,对蔬菜室31的背面部50F侧的空间可实现有效活用。

由于真空隔热件500A1具有比冷却器600的宽度大的宽度,所以冰箱1B可获得高的隔热效果。

实施方式4.

图12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冰箱1C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而示意性地表示的剖视图。基于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冰箱1C进行说明。图12是与实施方式3所示的图10对应的图。在图12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

此外,在实施方式4中,以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省略说明。

在实施方式4中,第五吹出风道41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中所说明的第五吹出风道411不同。为了便于与实施方式3的第五吹出风道411区别,在实施方式4中作为第五吹出风道411C来进行说明。实施方式4的除此以外的结构如实施方式3中所说明那样。但是,如图12所示,在冷冻室41中收纳有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以及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

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被配置在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的上方,且容积比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小。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被收纳于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在关闭门部31A的状态下,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的后方的上方开放端位于比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的后方的上方开放端靠前方的位置。此外,并未特别限定收纳于冷冻室41的储藏盒的个数,只要至少收纳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以及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即可。

第五吹出风道411C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第五吹出风道411同样,作为供向冷冻室41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冻室吹出风道发挥作用。第五吹出风道411被分支为左侧第五吹出风道411A和右侧第五吹出风道411B。而且,在冰箱1C中,进而对左侧第五吹出风道411A以及右侧第五吹出风道411B进行分支。此处,设第五吹出风道411C为左侧第五吹出风道411A来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第五吹出风道411C在冷冻室41中分支。将分支出的一条第五吹出风道411C称为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1,将分支出的另一条第五吹出风道411C称为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2。

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1作为供向冷冻室41的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冻室吹出风道发挥作用。在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1形成有省略图示的吹出口。在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1中流动的冷气经由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的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此外,在正面观察冰箱1C的状态下,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1的吹出口只要位于比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2的吹出口靠下方的位置即可。并未特别限定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1的吹出口的个数。

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2作为供向冷冻室41的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吹出的冷气流动的冷冻室吹出风道发挥作用。在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2形成有省略图示的吹出口。在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2中流动的冷气经由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的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此外,在正面观察冰箱1C的状态下,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2的吹出口只要形成在比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1的吹出口靠上方的位置即可。此外,并未特别限定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2的吹出口的个数。

对冷冻室41的空气的循环进行说明。

由冷却器600生成的冷气在第五吹出风道411C中流动,并被分支到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1和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2。

在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1中流动的冷气经由形成在下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1的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导入到冷冻室41的冷气被向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引导,对在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中收纳的食品等进行冷却。冷冻室41中利用后的冷气经由第五返回口431A在第五返回风道412中如图8所示那样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返回到冷却器600。

在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2中流动的冷气经由形成在上段第五吹出风道411C-2的吹出口被导入冷冻室41。导入到冷冻室41的冷气被向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引导,对在第二冷冻室储藏盒440B中收纳的食品等进行冷却。冷冻室41中利用后的冷气与第一冷冻室储藏盒440A中利用于冷却后的冷气合流,并经由第五返回口431A在第五返回风道412中如图8所示那样从纸面下侧朝向纸面上侧流动,返回到冷却器600。

<冰箱1C起到的效果>

如以上那样,由于第五吹出风道411在真空隔热件500A1的宽度方向一分为二之后,进而在上下一分为二,所以冰箱1C能够有效地向冷冻室41导入冷气,能够提高冷冻室41的冷却效果。

以上,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分为四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适当地组合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