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血样物证冷藏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7805发布日期:2019-05-31 22:00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血样物证冷藏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警用办理案件收集的血样等生物性物证冷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办理醉驾案件中对醉酒驾驶人所提取的用于鉴定血液酒精含量的血样物证保存,是一种便携式血样物证冷藏箱。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酒驾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中有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在办理醉酒案件过程中,最核心的物证就是提取的醉酒驾驶人的血液,血液酒精含量鉴定结果对公安机关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案件性质起着关键技术支撑作用,同时,也是检、法机关对醉驾案件起诉、定罪、量刑的核心证据。醉酒驾驶人血液在提取后需送往具有资质的检验鉴定机构进行血液酒精含量鉴定,目前,在醉驾办案实践过程中,驾驶人血样物证是采集在3-5mL抗凝采血管中,再使用塑料物证袋封装放置,在血样的保存和送往鉴定机构过程中,办案民警很难做到对物证血样的时时刻刻监管,留下许多监管空挡,血样物证被“换血”、“毁血”的风险很高,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整个案件都将无法办理,犯罪嫌疑人也会因此而逃脱法律的惩罚,这将严重司法的公正性。同时,作为一种生物性物证,如果常温环境长时间放置会导致血样腐败变质或者乙醇挥发降解,进而也会使得乙醇含量鉴定结果偏离真实值,因此,采集醉酒驾驶人血样后,还必须低温存放。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种专门针对性的保障血样物证即安全可靠、又能低温存放的冷藏箱。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血样物证在保存和送往鉴定机构的全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监管链而使血样物证毁坏或被调换导致证据灭失,同时血样因受污染也会导致鉴定结果偏离真实值;

(2)血样在常温环境长时间放置会因腐败变质产生乙醇或因挥发导致乙醇外溢,这些都会导致乙醇鉴定结果偏离真实值。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目前,在醉驾办案实践过程中,驾驶人血样物证是采集到3-5mL抗凝采血管中,再通过塑料物证袋封装放置,通常办案人员将血样物证放于办案室或直接送往鉴定机构,在血样的保存、移交和送往鉴定机构过程中,办案民警很难做到对物证血样的时时刻刻监管,存在许多监管空挡。同时,血样作为一种生物性物证,如果常温环境长时间放置就可能导致血样腐败变质、或者挥发降解导致鉴定结果偏离真实性。因此,急需开发设计一种专用的血样物证冷藏箱,建立血样物证从采集、移交到送检整个过程的监管链条,实现全程无缝监督,同时建立全程低温冷藏链,持续提供血样物证存放的低温环境,这样就彻底解决血样物证在保存、移交、送检过程中出现的“换血”、“毁血”、“腐败变质”、“挥发降解”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血样物证冷藏箱,将血样物证放置于冷藏箱中,通过指纹识别密码锁控制盒子的开闭,指纹密码锁的芯片组件可记录每次盒子开闭时间和开闭人,一旦血样出现“毁血”、“换血”问题可通过指纹密码锁芯片记录的信息快速追踪到具体实施人。冷藏箱采用半导体制冷,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可在血液移交、送检的过程中实时提供低温冷藏环境。通过安装GPS定位系统可实时确定血样物证的位置。建立后台信息管理系统,血样一旦放入冷藏箱内,就可以通过通信传输设备将血样的保存时间、保存人、保存温度、位置信息等实时传输后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血样物证信息化监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便携式血样物证冷藏箱设置有箱体和箱盖;

箱体和箱盖通过铰链铰接,箱体与箱盖接触的区域嵌入有隔热橡胶密封圈;

箱体外侧正面通过螺丝固定嵌装有指纹识别密码锁,通过指纹识别来控制

盒子的开闭;

箱体底部或侧面通过螺丝钉固定嵌装有半导体制冷器件,为物证箱内部空间提供0-4℃低温冷藏环境;

箱体底部或侧面通过螺丝钉固定嵌装有蓄电池,在切断外部电源时使用,维持物证箱内电器设备临时供电;

箱体外侧正面通过螺丝钉固定嵌装有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箱内温度、时间、工作状态等信息,显示屏上有调节温度、时间等触屏按钮;

箱体侧面或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GPS定位器和通讯传输设备;

箱体外部背面或两侧有散热窗和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线;

箱体内部通过竖向放入隔板将箱内分为多个血样物证放置区,每个血样物证放置区放置同一案件的血样,便于每个案件所采集的血样分区放置,箱体内底部有海绵垫;

海绵垫中间上侧设置有栓接在箱体底部的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

进一步,箱体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橡胶底座,可以对箱体起到支撑和缓冲左右。

进一步,箱盖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提手,方便携带。

进一步,箱体内侧侧壁设置有隔温层,能够对箱体内部温度进行隔绝保温,方便温度控制。

进一步,温度检测器连接半导体制冷装置,当箱内温度高于4℃时,开启制冷工作降温,当温度低于0℃时,停止制冷工作。温度检测器、半导体制冷装置还与显示屏连接,以便手动调节温度和实时显示箱内温度。

指纹密码锁通过指纹匹配来控制冷藏箱的开闭,同时其芯片自动记录冷藏箱开闭人的指纹信息和开闭时间信息。

指纹密码锁、温度检测器、定位装置与通讯传输设备件连接,将保存温度、保存时间、保存人等信息通过通信传输设备实时传输后台信息管理系统。

外接电源与指纹密码锁、半导体制冷装置、电子显示屏、通讯传输设备、定位设备连接,同时蓄电池也与这些设备连接,以便在无外接电源时及时启动供电。外接电源插头有两个,一个用于接入室内电源,一个用于接入车内电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一是彻底解决血样物证在保存、移交、送检过程中出现的调换、毁坏、灭失血样物证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指纹识别密码锁控制物证箱的开闭,其芯片实时记录物证箱的开闭人、开闭时间等信息,通过半导体制冷器件及其温度检测与控制器件为物证箱内部实时提供0-4℃低温环境,再通过通信传输装置将血液物证的保存信息(血液物证名称、保存人员、保存时间、保存温度、位置信息)传输到后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血样物证保存、送检、移交情况时时可远程感知,随时可倒查、可追溯,真正达到对血样物证的信息化监管,保障血样物证的安全。二是全过程保障血样物证低温存放。目前,血样物证从采集到移交、送检等全过程还不能完全实现低温保存,特别是送检过程中,一些血样提取地点与血样鉴定机构相隔遥远,送检过程往往要花半天甚至一天时间,如果长时间室温放置就会导致血液腐败变质或者酒精挥发降解,本次设计血样物证冷藏箱可通过车内电源供电,在送检过程中可保障冷藏箱的正常运行,实现血样物证全过程低温保存。三是血液物证箱体积小,能够一次性放置多只采血管,可以随身携带,方便血样移交送检鉴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放例提供的便携式血样物证冷藏箱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血样物证冷藏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制冷设备原理图:

1、箱体;2、箱盖;3、提手;4、指纹识别密码锁装置;5、橡胶底座;6、隔板;7、海绵垫;8、温度传感器;9、半导体制冷设备;10、温度控制器;11、GPS定位器;12、通讯传输设备;13、蓄电池;14、液晶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血样物证冷藏箱包括:1、箱体;2、箱盖;3、提手;4、指纹识别密码锁装置;5、橡胶底座;6、隔板;7、海绵垫;8、温度传感器;9、半导体制冷装置;10、温度控制器;11、GPS定位器;12、通讯传输设备;13、蓄电池;14、液晶显示屏。

箱体1和箱盖2通过铰链铰接,箱体1外侧嵌装有指纹识别密码锁装置4;箱体外部正面嵌装有有电子显示屏14,箱体1内部有分隔板6,箱体1内部下端卡接有海绵垫7;海绵垫7中间上侧设置有栓接在箱体1底部的温度传感器8,箱体1底部嵌装有有半导体制冷装置9、蓄电池13和温度控制器10;温度控制器10侧面通过螺丝固定有GPS定位器11和通讯传输设备12,箱体1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橡胶底座5,箱盖2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提手3,隔板6将箱体内部分割为多个血样物证放置区,海绵垫7放于箱内底部,温度控制器10与半导体制冷装置9、温度传感器8、GPS定位器11、通讯传输设备12、蓄电池13、指纹识别密码锁4通过电线连接,蓄电池13为整个电路供电。

作为优选实施例,箱体1内侧侧壁设置有隔温层,能够对箱体1内部温度进行隔绝,方便温度控制。

作为优选实施例,通讯传输设备12可以为3G信号器或4G信号器,可采用现有的各种WCDMA、CDMA等3G或4G的通讯网络进行传输信号。

如图4所示,半导体制冷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帕耳贴效应,当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的热电偶后,直流电通过电偶时,电偶两端之间就会产生热量转移,热量就会从一端转移到另一端,从而产生温差形成冷热端。

半导体制冷片的型号选择,根据物证冷藏箱的大小以及保障所放入的血样安全稳定的保存,可选择以下几款合适的制冷片型号。

使用时,通过匹配指纹打开指纹识别密码锁4,将每个案件采集好的血样放入隔板6分割的血样放置区里面,温度传感器8能够采集箱体内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递给温度控制器10,温度控制器10根据预设的温度值,控制半导体制冷装置9工作,实现对箱体1内温度的自动控制,温度传感器8采集的实时温度信息、GPS定位器11的位置信息和指纹识别密码锁4的记录的物证箱的开闭人、开闭时间等信息可通过通讯传输设备12实时传递到远程监控终端,实现对血样物证的信息化监管,保障血样物证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