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制冷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5195发布日期:2019-05-24 20:35阅读:19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制冷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制冷杯及快速制冷机。



背景技术:

目前,半导体制冷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将其应用于制冷杯领域也多有报道。但由于现有的半导体制冷杯一直以来都存在制冷效率不高的问题,因而其应用受到了很大影响。半导体制冷杯主要通过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半导体制冷片在通电后,一侧会产生热量,而另一侧则会快速变冷。通常散热端的温度在没有散热装置的时候会达到100度左右,极易超过制冷片的承受极限,而提高半导体制冷效率的关键就是要尽快降低热端温度以减少两端温差。现有制冷杯的制冷片的散热端通常采用散热器加风扇的形式,风扇和散热器均安装在制冷杯产品内部,散热效率低,结构不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制冷杯,旨在提高制冷片热端的散热效率,提高制冷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快速制冷杯,包括分体的上外壳和下外壳、安装在所述下外壳与所述上外壳之间的制冷装置和装在所述上外壳上的导冷杯,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导冷片、上隔热棉、散热器、下隔热棉和风机,所述下外壳底部设有支撑脚,所述下外壳朝上的面上设有支撑架和与所述风机适配的凹槽,在所述凹槽底部镂空设置有排风孔,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凹槽中,所述下隔热棉盖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下隔热棉上设有与所述风机对应的通风孔,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下隔热棉上,所述风机的进风端朝向所述散热器,所述风机的出风端朝向所述排风孔;所述散热器包括位于上端的导热平台、竖向设置在所述导热平台下端面中央位置的导流柱和竖向设置在所述导热平台下端面的多个围绕所述导流柱呈辐射状设置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裸露在外,所述风机的进风从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隔空间吸入,形成环绕紊流对流式主动散热,从而使散热器的热量从下外壳排风口排出;

所述上隔热棉安装在所述散热器的上端面,所述上隔热棉上设有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适配的镂空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嵌入所述镂空孔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朝向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器的导热平台接触;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安装导冷片,所述上外壳盖设在所述上隔热棉上,所述上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导冷杯下端适配的槽位,所述导冷杯置于所述槽位中,所述槽位底部设有供所述导冷片与所述导冷杯底部接触的通孔。

优选地,在所述下外壳侧壁内面安装电路板,在所述下外壳侧壁外面设置DC-12V电源插头。

优选地,在所述上外壳的侧壁上安装功能开关按键以及LED指示灯。

优选地,在所述下外壳、风机、散热器、上隔热棉上均设置有多个位置一一对应的连接孔,在所述上外壳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的螺丝定位孔,在对应的所述下外壳、风机、散热器、上隔热棉的连接孔与螺丝定位孔中安装螺栓并锁紧,使所述下外壳、制冷装置和上外壳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导冷杯为高纯度食品级铝杯。

优选地,在所述上外壳的通孔边缘内侧安装有防水密封垫圈。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为高吸热冷锻式散热器。

优选地,所述散热片为表面设有波纹的条形状波纹倒流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制冷杯采用半导体制冷片(简称TEC)制冷,利用特种半导体材料构成的P-N结,形成热电偶对,产生珀尔帖效应,即通过直流电制冷,体积小,制冷快速。

通过高吸热冷锻式散热器吸热,再配合直流风机形成环绕紊流对流式主动散热的方式来降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温度,从而使半导体制冷片冷端达到更低的制冷温度;而冷端温度通过铝杯吸收也会相应的下降,从而达到更低的制冷温度,制冷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制冷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制冷杯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制冷杯的后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3,提出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制冷杯的一实施例:

一种快速制冷杯,包括分体的下外壳9和上外壳2、安装在下外壳9与上外壳2之间的制冷装置和装在上外壳2上的导冷用高纯度食品级铝杯1。制冷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4、导冷片3、上隔热棉5、散热器6、下隔热棉8和风机7。下外壳9为上端口呈圆形,下外壳9底部设有支撑脚。下外壳9朝上的面上设有支撑架93和与风机7适配的凹槽91,在凹槽91底部镂空设置有排风孔92。风机7安装在凹槽91中,下隔热棉8盖设在支撑架93上,下隔热棉8上设有与风机7适配的通风孔。散热器6安装在下隔热棉8上,风机7的进风端朝向散热器6,风机7的出风端朝向排风孔9。

散热器6为高吸热冷锻式散热器6,包括位于上端的导热平台、竖向设置在导热平台下端面中央位置的圆柱形导流柱和竖向设置在导热平台下端面的多个围绕导流柱呈辐射状设置的散热片。散热片为表面设有波纹的条形状波纹倒流片,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

散热器6位于下外壳9与上外壳2之间,散热片裸露在外部,直接与外部空气接触,快速散热。风机7的进风从散热片之间的间隔空间吸入,形成环绕紊流对流式主动散热,从而使散热器6的热量从下外壳9的排风口92排出。

上外壳盖设在上隔热棉上,上外壳上设有与导冷杯下端适配的槽位,导冷杯置于槽位中,槽位底部设有供导冷片与导冷杯底部接触的通孔。

上隔热棉5安装在散热器6的上端面,上隔热棉5上设有与半导体制冷片4适配的镂空孔,半导体制冷片4嵌入镂空孔中。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朝向散热器6,与散热器6的导热平台直接接触,导热平台将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温度快速导出。在半导体制冷片4的冷端安装导冷片3。上外壳2盖设在上隔热棉5上,上外壳2上设有与铝杯1下端适配的槽位,铝杯1置于槽位中,槽位底部设有供导冷片3与铝杯1底部接触的通孔,半导体制冷片4通过导冷片3使铝杯1快速制冷。

铝杯1是通过高纯度食品级铝材深度加工氧化出来,具有重量轻温度传导快储能效果好等特点,使杯体内食物或液体饮料能够迅速降温制冷。铝杯1的口径是根据配合铝制品易拉罐饮料、易拉罐啤酒及果汁机玻璃杯和玻璃瓶装啤酒瓶的多用途产品口径设计,符合市面上90%以上的瓶灌装(30MM-80MM)口径,能够得到通用。

导冷片3为铝制导冷铝片。

上隔热棉5将半导体制冷片4的冷端与热端隔离,阻止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热量及散热器6的热量传导给铝杯1。

在上外壳2的通孔边缘内侧安装有防水密封垫圈10,防水密封垫圈10包裹在导冷片3的边缘,铝杯1置于导冷片3及防水密封垫圈10上,导冷片3及防水密封垫圈10阻止铝杯1与上隔热棉5接触,既能保护铝杯1底部,又能防止上隔热棉5热量传导给铝杯1。

在下外壳9侧壁内面安装主控电路板,主控电路板与风机7、半导体制冷片4电性连接。在下外壳9侧壁外面设置DC-12V电源插头94,通过电源插头94外接电源,通过交流电110V-270V宽电压电源适配器转换DC-12V-2000-6000ma(车载12V-2000-6000ma)稳定电压输入主控电路板,进行供电。在上外壳2的侧壁上安装功能开关按键,通过点击开关按键来开启或关闭制冷杯散热和制冷功能。

在下外壳9、风机7、散热器6、上隔热棉5上均设置有多个位置一一对应的连接孔,在上外壳2的下端面上设有与连接孔一一对应的螺丝定位孔,在对应的下外壳9、风机7、散热器6、上隔热棉5的连接孔与螺丝定位孔中安装螺栓并锁紧,使下外壳9、制冷装置和上外壳2连接固定,组装操作简便。

本实施例中的风机7采用直流电12V-250-500ma/6cm-10cm的直流风机7。

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制冷杯采用半导体制冷片4(简称TEC)制冷,利用特种半导体材料构成的P-N结,形成热电偶对,产生珀尔帖效应,即通过直流电制冷,体积小,制冷快速。

通过高吸热冷锻式散热器6吸热,再配合直流风机7形成对流式主动散热的方式来降低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温度,从而使半导体制冷片4冷端达到更低的制冷温度;而冷端温度通过铝杯1吸收也会相应的下降,从而达到更低的制冷温度,制冷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