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藏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5310发布日期:2019-08-21 00:0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藏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藏箱。



背景技术:

冷藏箱多用于冷藏存储在2℃和8℃之间温度的疫苗、药物和相关产品的扩展用途。半导体制冷器(Thermo Electric Cooler,简称TEC)技术已成熟应用在制冷设备中,但对于半导体制冷的冷端侧的导冷结构和热端侧的导热结构由于不同的应用情况导致具有不同的安装结构,且产生不同程度的制冷效果。现有技术中的冷藏箱中的内部蒸发器多安装在内胆后侧壁外侧并发泡在箱体内部的发泡层内,造成在内部蒸发器故障或损坏时不便于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藏箱的目的在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内部蒸发器不便于拆卸的问题,实现方便安装及拆卸,且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和热端采用强制对流的风机换热方式,加快冷藏箱内降温速度且增强冷藏箱内温度均匀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冷藏箱,包括箱壳、箱门、设置在箱壳内的内胆、和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后侧壁和所述箱壳的后侧壁之间发泡有与所述内胆连通的冷通道;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外部散热器总成、外风机组、内部蒸发器和内风机组;所述外部散热器总成包括导冷块、半导体制冷片和外部散热器,所述外部散热器总成安装在所述冷通道上,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导冷块的一端的端面压合,所述外部散热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连接,所述外风机组靠近所述外部散热器设置;所述导冷块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内胆上开设的冷通道口伸入所述内胆内;所述内部蒸发器与所述导冷块的另一端的端面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内胆内,所述内风机组靠近所述内部蒸发器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尽量减少半导体制冷片人工封装时进入水汽,影响制冷片使用寿命,所述外部散热器总成还包括护套,所述护套套在所述导冷块的一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封装在所述护套内且其冷端与所述导冷块的一端的端面压合;所述护套与所述外部散热器连接,使所述外部散热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半导体制冷片冷端面的封装密封性,所述护套与所述导冷块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散热器包括铝基座、设置在所述铝基座上方的压板、第一翅片、第二翅片和并行布置的多根热管,各热管穿过所述压板与所述铝基座接触,且各热管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翅片中且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翅片中。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的散热速度,所述外风机组包括安装在所述箱壳后侧壁的外风机罩、和两个外风机,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位于所述外风机罩的一侧并由所述外风机罩承托,所述两个风机通过外风机罩上开设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对应安装在所述外风机罩的另一侧上,其中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一通风口对应,所述第二翅片与所述第二通风口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内部蒸发器包括翅片、穿过所述翅片中的冷媒管路、导冷基座,所述导冷基座连通伸出所述翅片的所述冷媒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冷媒管路和所述导冷基座中封闭有循环冷媒,所述导冷基座与所述导冷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翅片安装至所述内胆后侧壁。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布置内风机组,所述冷藏箱还包括安装至所述内胆的风道立板,所述内部蒸发器容纳在所述内胆后侧壁和风道立板之间的空间内,且在所述风道立板上开设有风口,所述内风机组穿过所述风口卡设在所述风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内风机组包括内风机罩和安装在所述内风机罩内的内风机,所述内风机罩卡设在所述风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内风机罩的周向边缘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穿过所述风口卡在所述风口处的周向边缘处。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拆卸外部散热器总成和外风机组,还包括与所述箱壳可拆卸连接的后侧板,所述后侧板与所述箱壳后侧壁形成的空间与所述冷通道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内部蒸发器与导冷块的另一端的端面连接并设置在内胆内,而非位于箱壳的发泡层内,便于内部蒸发器拆卸及维修;在半导体制冷片热端设置有外部散热器和外风机组,且在冷端设置有内部蒸发器和内风机组,内外风机组强制对流,有效加快冷藏箱内降温速度,且增强冷藏箱内温度均匀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藏箱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藏箱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冷藏箱中内部蒸发器的结构图;

图7为图4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冷藏箱中外部散热器总成的结构图;

图9为沿图8中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冷藏箱中导冷块和护套的安装组合图;

图11为沿图10中F-F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冷藏箱中外部散热器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冷藏箱中外部散热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实现对内部蒸发器的可拆卸装配,且利用TEC技术满足用户对于产品的超静音振动的需求,实现对冷藏箱内温度的控制,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藏箱1000,包括箱壳100、箱门200、设置在箱壳100内的内胆300、和制冷装置,内胆300后侧壁和箱壳200的后侧壁120之间发泡有与内胆300连通的冷通道110;制冷装置包括外部散热器总成600、外风机组、内部蒸发器510和内风机组;外部散热器总成600包括导冷块610、半导体制冷片640和外部散热器630,外部散热器总成600安装在冷通道110上,半导体制冷片640的冷端与导冷块610的一端的端面压合,外部散热器630与半导体制冷片640的热端连接,外风机组靠近外部散热器630设置;导冷块610的另一端穿过内胆300上开设的冷通道口(未标示)伸入内胆300内;内部蒸发器510与导冷块610的另一端的端面连接并设置在内胆300内,内风机组靠近内部蒸发器510设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制冷系统包括半导体制冷片640冷端的导冷装置500和热端的散热装置,导冷装置500包括内部蒸发器510和内风机组,而散热装置包括外部散热器630和外风机组,内部蒸发器510设置在内胆300内而非发泡在箱壳100内,便于拆卸维修;半导体制冷片640产生的冷量通过导冷块610(例如,导冷铝块)传递至内部蒸发器510,内部蒸发器510散发的冷量通过内风机组将冷量带入内胆300内,且半导体制冷片640产生的热量通过外部散热器630吸收并进而通过外风机组将热量吹至冷藏箱1000外部。在本实施例中,外部散热器总成600通过发泡的冷通道110安装在冷通道110上,使得导冷块610的与半导体制冷片640冷端接触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伸入内胆300内,实现将冷量传递至内胆300内。

为了避免半导体制冷片640人工封装时进入水汽,影响半导体制冷片640的使用寿命,如图8至图11所示,对靠近内胆300的半导体制冷片640的一面进行封装,如图10所示,在导冷块610的一端套有护套620,该护套620的材质为PPS塑料,如图9所示,半导体制冷片640被封装在护套620,其中PPS护套620具有周向翻边且在周向翻边上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621,在本实施例中,导冷块610和PPS护套620为一体式注塑成型结构。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部散热器630采用烧结式热管技术,包括铝基座、在铝基座上方设置的压板633、第一翅片631、第二翅片631'和并行布置的多根热管634,各热管634穿过压板633与铝基座接触,其中各热管634的一端穿设在第一翅片631中而另一端穿设在第二翅片631'中,本实施例铝基座包括铝基板632和设置在铝基板632上的铝凸台635,铝基板632上开设有螺纹孔,如图9所示,在将外部散热器630和导冷块610及PPS护套620装配在一起时,螺钉穿过通孔621和铝基板632上螺纹孔拧紧螺钉,此时铝凸台635嵌入护套620内且与半导体制冷片640热端压合接触,其中护套620与铝基板632接触的间隙处涂抹GD414硅胶,且半导体制冷片640的热端端面和冷端端面均涂有导热胶。

为了提高半导体制冷片640热端的散热速度,如图3、图4和图7所示,外风机组包括两个外风机700和外风机罩800,在本实施例中,外风机罩800具有竖板(未标示)、在竖板一侧的分别与竖板的四边边缘对接的上横板、下横板820和左右横板,且左右横板具有向外的翻边,例如翻边810,上横板、下横板820和左右横板和竖板围合成一定空间,竖板通过翻边安装至箱壳100后侧壁120上;在竖板上开设有两个通风口830,外部散热器630的第一翅片631和第二翅片631'容纳在该空间内且部分由下横板承托,其中第一翅片631对应一个通风口且第二翅片631'对应另一个通风口830,两个外风机700通过螺钉安装在竖板的另一侧,且一个外风机对应一个通风口且另一个外风机700对应另一个通风口830,由外风机带出的热量通过在冷藏箱1000的后侧板400的安装口410上安装的镀铬风机罩420排至外部环境中。除了箱门200,内胆300其余三侧与箱壳100之间发泡有发泡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箱壳100的后侧壁120和内胆300后侧壁之间发泡有冷通道110,在铝基板632上开设有通孔(未标示),螺钉穿过该通孔打入冷通道110壁内,实现外部散热器总成600的安装,此时导冷块610的一端通过与冷通道110连通的内胆300的冷通道口伸入内胆300内。

如图3至图6所示,为了实现将导冷块610传递的半导体制冷片640的冷量快速且均匀地传递至内胆300内,内部蒸发器510采用重力热管技术,包括翅片512、穿过翅片512的冷媒管路、导冷基座(例如,导冷铝基座),在本实施例中,该冷媒管路包括位于翅片512内的铜回路511、连通铜回路511入口的第一连接管514、以及连通铜回路511出口的第二连接管513,导冷基座连通第一连接管514和第二连接管513,使导冷基座、第一连接管514第二连接管513内充满循环冷媒。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向内部蒸发器510充注冷媒,设置与导冷基座一端连通的充注管518,导冷基座包括用于封堵第二连接管513出口的管堵515、用于连通第一连接管514和充注管518的第三连接管517、和连通管堵515和第三连接管517的导冷片516,在通过充注管518的入口充注冷媒完成后,将充注管518的入口封闭,冷媒在充注管518、第三连接管517、第一连接管514、铜回路511、第二连接管513、管堵515和导冷片516内循环。为了实现将导冷块610的冷量导入内部蒸发器510,如图6所示,导冷片516焊接在第三连接管517和管堵515之间,并且在导冷片516上开设有螺钉孔,通过螺钉穿过对应螺钉孔和导冷块610上的螺钉孔611,实现导冷片516与导冷块610的压合接触,其中导冷片516与导冷块610接触的一面上涂抹有导热胶(例如导热胶厚度为0.1mm),翅片512通过翅片安装架519安装至内胆300内侧壁,例如后侧壁上。此外,为了实现内风机组的安装,在内胆300内设置有风道立板540,内部蒸发器511容纳在风道立板540一侧和内胆300后侧壁之间,在风道立板540上开设有风口541,内风机组从风道立板540的另一侧穿过风口541安装至风道立板540上。具体如图3和图5所示,内风机组包括内风机罩530和安装在内风机罩530内的内风机520,内风机罩(例如方形罩)530的周向边缘设置有多个卡爪531,当内风机罩530穿过风口541时卡爪531卡在风口541的四周边缘处。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藏箱1000还包括可拆卸后侧板400,后侧板400与箱壳100的后侧壁120之间形成的空间与冷通道110相通,便于散热。在内部蒸发器510需要维修时,将风道立板540拆卸后便可拆卸内部蒸发器510,安装及拆卸方便,且在外部散热器总成600需要维修时,通过拆卸后侧板400即可,方便且易操作。且在本实施例中,冷藏箱1000内外均采用强制对流的风机进行换热,可加快冷藏箱内制冷速度,并增强整个箱体内的温度均匀度,使半导体制冷片640的冷端面和热端面的温差维持在动态平衡状态。本实施例中的内风机520和外风机700可采用直流定速风机、直流变速风机或交流风机。

此外,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藏箱1000内还设置有搁架组件900,在此不做详细介绍;且在箱门200上通过显示屏罩220将显示屏210安装在箱门200上开设的观察口(未标示)处,用于显示冷藏箱1000中的由温度传感器或湿度传感器等反馈的温度或湿度等其他参数。

本实施例的冷藏箱1000,内部蒸发器510通过螺钉与导冷块610的另一端的端面实现压合连接,简化安装和拆卸,便于内部蒸发器510的维修与更换;外部散热器总成600通过螺钉安装至内胆300后侧壁和箱壳200后侧壁120之间的冷通道上,且后侧板400可拆卸,便于外部散热器总成600的维修与更换;在半导体制冷片640热端设置有外部散热器630和外风机700,且在冷端设置有内部蒸发器510和内风机520,内外风机强制对流,有效加快冷藏箱1000内降温速度,且增强冷藏箱1000内温度均匀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