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热即冷式供水系统及饮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1392发布日期:2020-01-07 13:0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即热即冷式供水系统及饮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饮水电器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即热即冷式供水系统及饮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饮水设备主要有冷热型饮水设备可分为温热、冰热、冰温热三种类型,其中冰热机又分半导体直冷式冷热饮水设备和压缩式制冷饮水设备两种。

半导体直冷式冷热饮水设备在使用时,由水箱提供常温水后进水分为两路,一路进入冷胆容器经半导体制冷后出冷水,另一路进入热胆内经加热后出热水;压缩式制冷饮水设备与半导体直冷式冷热饮水设备不同的是,冷胆中采用压缩机对水进行制冷。这两种饮水设备的制冷、制热技术成熟稳定,应用比较普遍,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存储冷水的冰胆与存储热水的内胆独立设置且需要储存一定量的水制冷或加热后供饮用,占用空间大,同时冰胆和热胆不能长时间有效蓄冷或蓄热,热胆中的水经过不断重复加热后形成“千滚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此外采用压缩机制冷时压缩机本身也会产生对大气层有害的气体,不利于环境保护。

针对上述热胆占用空间大、需反复加热的缺点,已出现饮水设备无热胆型饮水设备,即通过功率为几千瓦的加热元件快速加热水,无需热胆存储热水,也可避免形成“千滚水”,但是其出水速度较慢,且大功率的加热元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能耗高。因此,上述的冷胆/热胆占用空间大、无法有效蓄冷或蓄热、能耗大,仍然是饮水设备存在的比较突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提供一种即热即冷式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能够有效进行蓄热和蓄冷,即时提供热水和冷水,避免反复制冷或加热,节能环保。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即热即冷式供水系统,包括水箱、水箱管路、蓄冷机构、蓄热机构、出水管路和泵送装置;所述蓄冷机构包括相变蓄冷体、用于对所述相变蓄冷体制冷的制冷模块和第一管路,所述相变蓄冷体与所述第一管路接触,所述第一管路连接在所述水箱管路与所述出水管路之间;所述蓄热机构包括相变蓄热体、用于对所述相变蓄热体加热的制热模块和第二管路,所述相变蓄热体与所述第二管路接触,所述第二管路连接在所述水箱管路与所述出水管路之间;所述泵送装置设在所述水箱管路上或者所述出水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相变蓄冷体为设有相变温度在5-10℃的结晶水合盐类、或石蜡类、或金属、或合金类相变材料的相变蓄冷体,所述相变蓄热体为设有相变温度在45-75℃的结晶水合盐类、或石蜡类、或非石蜡类有机材料、或金属类、或合金类相变材料的相变蓄热体。

优选地,所述泵送装置设在所述水箱管路上。

作为一种优选具体方式,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供冷第一支路和与所述供冷第一支路并联的供冷第二支路,所述供冷第一支路上设有供冷单元水泵、供冷单元水箱和所述制冷模块,所述供冷第二支路上设有所述相变蓄冷体和供冷单元阀门,所述供冷第一支路与所述供冷第二支路的出水端连接点与所述出水管路之间的连接段上设有供冷单元单向阀,该供冷单元单向阀的反向端口连接于所述出水管路。

优选地,所述相变蓄冷体包括设置在所述供冷第二支路上的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内设置有蓄冷相变材料,所述供冷第二支路穿过所述蓄冷相变材料的内部,所述供冷第二支路位于所述蓄冷相变材料内的管段为导热材料成型且呈盘旋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供冷单元水箱内设有供冷水位监测器。

更优选地,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半导体制冷芯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热端接触的散热器和换热水箱,所述换热水箱设在所述供冷第一支路上,所述换热水箱的一侧设有或一体形成有内表面暴露于该换热水箱内腔的换热件,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冷端与所述换热件接触。

作为另一种优选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管路包括供热第一支路和与所述供热第一支路并联的供热第二支路,所述供热第一支路上设有供热单元水泵、供热单元水箱和所述制热模块,所述供热第二支路上设有所述相变蓄热体和供热单元阀门,所述供热第一支路与所述供热第二支路的出水端连接点与所述出水管路之间的连接段上设有供热单元单向阀,该供热单元单向阀的反向端口连接于所述出水管路。

优选地,所述相变蓄热体包括设置在所述供热第二支路上的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内设置有蓄热相变材料,所述供热第二支路穿过所述蓄热相变材料的内部,所述供热第二支路位于所述蓄热相变材料内的管段为导热材料成型且呈盘旋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供热单元水箱内设有供热水位监测器。

更优选地,所述制热模块包括加热箱和位于所述加热箱内的电加热管,所述供热第一支路穿过所述加热箱的内腔,且所述供热第一支路位于所述加热箱内的管段为导热材料成型,所述电加热管盘旋在所述供热第一支路的外表面。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饮水设备,包括机体和上述所述的即热即冷式供水系统。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即热即冷式供水系统,分别设置用于形成冷水的制冷模块和相变蓄冷体、用于形成热水的制热模块和相变蓄热体,利用制冷模块将相变蓄冷体制冷后,通过相变蓄冷体由固态转为液态快速吸收大量热量,与第一管路内的常温水进行热传递,实现水的快速降温供用户饮用,同时可以利用制热模块将相变蓄热体制热后,通过相变蓄热体由液态转为固态快速释放大量热量,与第二管路内的常温水发生热交换,实现水的快速加热供用户饮用。该供水系统利用相变材料可稳定蓄冷或蓄热、相变时热量吸收或释放速度快的性能,能够实现常温水的即时制冷或加热,无需单独设置冷胆或热胆,且安全、环保。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蓄冷机构中第一管路分设为供冷第一支路和供冷第二支路,蓄热机构中第二管路分设为供热第一支路和供热第二支路,在第一管路中形成包含制冷模块、蓄冷相变材料的循环水路,对蓄冷相变材料进行制冷,在第二管路中形成包含制热模块、蓄热相变材料的循环水路,对蓄热相变材料进行制热,避免制冷模块或制热模块对相变材料直接单点制冷或加热而造成受热不均匀的情况,并有效提升对相变材料制冷或加热的效果;同时在供水量较大、超出相变材料的工作负荷时,供冷第一支路可以作为相变蓄冷体制冷的辅助装置对常温水直接进行制冷,供热第一支路可以作为相变蓄热体制热的辅助装置对常温水直接进行加热,以暂时满足用户的需求,使得该供水系统的功能性更加全面化、人性化。

有关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以及优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即热即冷式供水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相变蓄冷体和供冷第二支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制冷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制热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箱2水箱管路

3蓄冷机构31相变蓄冷体

32制冷模块321半导体制冷芯片

322散热器323换热水箱

33第一管路331供冷第一支路

332供冷第二支路333供冷单元水泵

334供冷单元水箱335供冷单元阀门

336供冷单元单向阀337供冷水位监测器

34蓄冷相变材料4蓄热机构

41相变蓄热体42制热模块

421加热箱422电加热管

43第二管路431供热第一支路

432供热第二支路433供热单元水泵

434供热单元水箱435供热单元阀门

436供热单元单向阀437供热水位监测器

44蓄热相变材料5出水管路

6泵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接触”、“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接触可以是直接紧贴接触,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进行间接接触。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即热即冷式供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水箱1、水箱管路2、蓄冷机构3、蓄热机构4、出水管路5和泵送装置6;蓄冷机构3包括相变蓄冷体31、用于对相变蓄冷体31制冷的制冷模块32和第一管路33,相变蓄冷体31与第一管路33接触,第一管路33连接在水箱管路2与出水管路5之间;蓄热机构4包括相变蓄热体41、用于对相变蓄热体41加热的制热模块42和第二管路43,相变蓄热体41与第二管路43接触,第二管路43连接在水箱管路2与出水管路5之间;泵送装置6设在水箱管路2上或者出水管路5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制冷模块32对相变蓄冷体31进行制冷时,可以是制冷模块32与相变蓄冷体31的外部或内部直接接触传递热量,也可以是制冷模块32与相变蓄冷体31之间通过换热件或循环液路进行热传递,从而使相变蓄冷体31的温度达到设定的要求;同样,制热模块42对相变蓄热体41进行制热时,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通过换热件或循环液路进行热传递。本发明中,相变蓄冷体31的相变温度低于室温,相变蓄热体41的相变温度高于室温,相变蓄冷体31和相变蓄热体41可以包含结晶水合盐、石蜡类、非石蜡类有机材料、金属及合金类、陶瓷基复合材料等任意一种相变材料,或者是上述相变材料混合而成的混合相变材料。

通过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方案的即热即冷式供水系统,在使用时,先通过制冷模块32对相变蓄冷体31进行制冷,使相变蓄冷体31达到其相变温度以下,相变蓄冷体31处于固态;通过制热模块42对相变蓄热体41进行加热,使相变蓄热体41达到其相变温度以上,相变蓄热体41处于液态。在需要供应冷水时,水箱1内的常温水在泵送装置6的作用下,从水箱1经水箱管路2进入第一管路33,常温水在第一管路33内流经相变蓄冷体31时,通过第一管路33与相变蓄冷体31进行热交换,相变蓄冷体31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快速吸收大量的热量,将常温水迅速制冷后从第一管路33进入出水管路5放出,实现即时供应冷水;在需要供应热水时,水箱1内的常温水在泵送装置6的作用下,从水箱1经水箱管路2进入第二管路43,常温水在第二管路43内流经相变蓄热体41时,通过第二管路43与相变蓄热体41进行热交换,相变蓄热体41由液态转变为固态,快速释放大量的热量,将常温水迅速加热后从第二管路43进入出水管路5放出,实现即时供应热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相变蓄冷体31为设有相变温度在5-10℃的结晶水合盐类、或石蜡类、或金属、或合金类相变材料的相变蓄冷体,相变蓄热体41为设有相变温度在45-75℃的结晶水合盐类、或石蜡类、或非石蜡类有机材料、或金属类、或合金类相变材料的相变蓄热体。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相变蓄冷体31和相变蓄热体41中可以加入增强导热的材料,如金属材料、碳纳米管等,加快管路内的常温水与相变材料之间的热传递。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相变蓄冷体31内的相变材料还可以设置为多种相变材料根据相变温度进行多层设置,用于蓄冷的多层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随冷水的出水方向递减;相变蓄热体41内的相变材料也可以设置为多种相变材料根据相变温度进行多层设置,用于蓄热的多层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随热水的出水方向递增。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泵送装置6设在水箱管路2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管路33包括供冷第一支路331和与供冷第一支路331并联的供冷第二支路332,供冷第一支路331上设有供冷单元水泵333、供冷单元水箱334和制冷模块32,供冷第二支路332上设有相变蓄冷体31和供冷单元阀门335,供冷第一支路331与供冷第二支路332的出水端连接点与出水管路5之间的连接段上设有供冷单元单向阀336,该供冷单元单向阀336的反向端口连接于出水管路5。需要说明的是,供冷第一支路331与供冷第二支路332的出水端连接点指的是供冷第一支路331与供冷第二支路332在远离泵送装置6的一端的连接点。

本实施例中,在无需供水时,对相变蓄冷体31进行制冷,通过将泵送装置6和供冷单元阀门335打开,此时供冷第一支路331处于关闭状态,水箱1内的水经水箱管路2进入供冷第二支路332,从供冷单元阀门335注入供冷单元水箱334,当供冷单元水箱334内的水注满后,将泵送装置6关闭、供冷单元水泵333打开,此时供冷第一支路331和供冷第二支路332形成循环水路,运行制冷模块32,使循环水路内的循环水与制冷模块32不断发生热交换降低循环水的温度,同时循环水与相变蓄冷体31也发生热交换以降低相变蓄冷体31的温度,使相变蓄冷体31达到其相变温度以下,此时停止运行制冷模块32,关闭供冷单元水泵333;当需要供水时,打开泵送装置6、供冷单元阀门335和供冷单元单向阀336,水箱1内的常温水经水箱管路2进入供冷第二支路332,常温水流经相变蓄冷体31时,通过供冷第二支路332与相变蓄冷体31进行热交换,相变蓄冷体31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吸收大量的热量,将常温水制冷后,经供冷单元单向阀336进入出水管路5流出。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制冷后的水可能会有少量水从供冷第一支路331与供冷第二支路332的出水端连接点进入供冷单元水箱334,但是供冷单元水箱334为密封状态、供冷单元水泵333处于关闭状态,分流进供冷单元水箱334的水量有限,不会对出水管路5的出水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还需要说明的情况是,当需要的冷水供应量较大时,冷水的出水量已超出相变蓄冷体31的工作负荷,即相变蓄冷体31已全部从固态转为液态、不能继续吸热将水制冷时,可将供冷单元阀门335关闭、供冷单元水泵333打开,此时水箱1内的水经泵送装置6直接进入供冷第一支路331,流经制冷模块32时,利用制冷模块32对供冷第一支路331内的常温水直接进行制冷,实现一定的制冷效果,将制冷模块32和供冷第一支路331作为相变蓄冷体31制冷的辅助装置,以暂时性满足用户的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相变蓄冷体31包括设置在供冷第二支路332上的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内设置有蓄冷相变材料34,供冷第二支路332穿过蓄冷相变材料34的内部,供冷第二支路332位于蓄冷相变材料34内的管段为导热材料成型且呈盘旋状,能够增加供冷第二支路332与蓄冷相变材料34的接触面积。当利用循环水路对蓄冷相变材料34进行制冷时,延长供冷第二支路332内水流对蓄冷相变材料34的制冷时间,也可以有效避免对蓄冷相变材料34单点制冷造成热量传递不均匀的情况;当利用蓄冷相变材料34对常温水进行快速制冷时,也进一步增加常温水与蓄冷相变材料34的热传递时间,对供冷第二支路332内常温水的制冷效果更快、更好。

具体地,供冷单元水箱334内设有供冷水位监测器337,用于监测供冷单元水箱334内的水位,供冷水位监测器337可以与供水系统的控制器连接,在监测到供冷单元水箱334内的水注满后,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泵送装置6关闭、供冷单元水泵333打开,运行制冷模块32对相变蓄冷体31进行降温、蓄冷。

作为本发明中制冷模块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制冷模块32包括半导体制冷芯片321、与半导体制冷芯片321的热端接触的散热器322和换热水箱323,换热水箱323设在供冷第一支路331上,换热水箱323的一侧设有或一体形成有内表面暴露于该换热水箱323内腔的换热件,半导体制冷芯片321的冷端与换热件接触。供冷第一支路331和供冷第二支路332形成循环水路中的水流经换热水箱323时,不断通过换热件与半导体制冷芯片321的冷端进行热传递,降低循环水的水温,同时半导体制冷芯片321的热端通过散热器322进行散热,提高半导体制冷芯片321的制冷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二管路43包括供热第一支路431和与供热第一支路431并联的供热第二支路432,供热第一支路431上设有供热单元水泵433、供热单元水箱434和制热模块42,供热第二支路432上设有相变蓄热体41和供热单元阀门435,供热第一支路431与供热第二支路432的出水端连接点与出水管路5之间的连接段上设有供热单元单向阀436,该供热单元单向阀436的反向端口连接于出水管路5。需要说明的是,供热第一支路431与供热第二支路432的出水端连接点指的是供热第一支路431与供热第二支路432远离泵送装置6的一端的连接点。

本实施例中,在无需供水时,对相变蓄热体41进行制热,通过将泵送装置6和供热单元阀门435打开,此时供热第一支路431处于关闭状态,水箱1内的水经水箱管路2进入供热第二支路432,从供热单元阀门435注入供热单元水箱434,当供热单元水箱434内的水注满后,将泵送装置6关闭、供热单元水泵433打开,此时供热第一支路431和供热第二支路432形成循环水路,运行制热模块42,使循环水路内的循环水与制热模块42不断发生热交换升高水温,同时循环水与相变蓄热体41也发生热交换以升高相变蓄热体41的温度,使相变蓄热体41达到其相变温度以上,此时停止运行制热模块42,关闭供热单元水泵433;当需要供水时,打开泵送装置6、供热单元阀门435和供热单元单向阀436,水箱1内的常温水经水箱管路2进入供热第二支路432,常温水流经相变蓄热体41时,通过供热第二支路432与相变蓄热体41进行热交换,相变蓄热体41由液态转变为固态,快速释放大量的热量,使常温水加热后,经供热单元单向阀436进入出水管路5流出。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制热后的水可能会有少量水从供热第一支路431与供热第二支路432的出水端连接点进入供热单元水箱434,但是供热单元水箱434为密封状态、供热单元水泵433处于关闭状态,分流进供热单元水箱434的水量有限,不会对出水管路5的出水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此实施例中,同样需要说明的情况是,当需要的热水供应量较大时,热水的出水量已超出相变蓄热体41的工作负荷,即相变蓄热体41已全部从液态转为固态、不能继续释放热量将水制热时,可将供热单元阀门435关闭、供热单元水泵433打开,此时水箱1内的水经泵送装置6直接进入供热第一支路431,流经制热模块42时,利用制热模块42对供热第一支路431内的常温水直接进行加热,实现一定的制热效果,将制热模块42和供热第一支路431作为相变蓄热体41制热的辅助装置,以暂时性满足用户的需求。

进一步地,相变蓄热体41包括设置在供热第二支路432上的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内设置有蓄热相变材料44,供热第二支路432穿过蓄热相变材料44的内部,供热第二支路432位于蓄热相变材料44内的管段为导热材料成型且呈盘旋状,能够增加供热第二支路432与蓄热相变材料44的接触面积。当利用循环水路对蓄热相变材料44进行制热时,延长了供热第二支路432内水流对蓄热相变材料44的制热时间,也可以有效避免对蓄热相变材料44单点加热时局部温度过高、热量传递不均匀的情况;当利用蓄热相变材料44对常温水进行快速加热时,也进一步增加常温水与蓄热相变材料44的热传递时间,对供热第二支路432内常温水的加热效果更快、更好。

具体地,供热单元水箱434内设有供热水位监测器437,用于监测供热单元水箱434内的水位,供热水位监测器437可以与供水系统的控制器连接,在监测到供热单元水箱434内的水注满后,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泵送装置6关闭、供热单元水泵433打开,运行制热模块42对相变蓄热体41进行加热。

作为本发明中制热模块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制热模块42包括加热箱421和位于加热箱421内的电加热管422,供热第一支路431穿过所述加热箱421的内腔,且供热第一支路431位于加热箱421内的管段为导热材料成型,电加热管422盘旋在供热第一支路431的外表面。供热第一支路431和供热第二支路432形成循环水路中的水流经加热箱421时,通过电加热管422对供热第一支路431内的水进行加热,升高循环水路中的水温,进而对相变蓄热体41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的一个相对优化的实施例中,在无需供水时,对蓄冷相变材料34进行制冷、蓄热相变材料44进行加热,通过将泵送装置6、供冷单元阀门335和供热单元阀门435打开,将供冷第一支路331和供热第一支路431处于关闭状态,水箱1内的水经水箱管路2进入供冷第二支路332和供热第二支路432,分别注入供冷单元水箱334和供热单元水箱434,当供冷单元水箱334和供热单元水箱434注满水后,将泵送装置6关闭、供冷单元水泵333和供热单元水泵433打开,此时供冷第一支路331和供冷第二支路332形成制冷循环水路、供热第一支路431和供热第二支路432形成制热循环水路;运行半导体制冷芯片321和散热器322,使制冷循环水路内的循环水通过换热件与半导体制冷芯片321不断发生热交换降低水温,同时循环水与蓄冷相变材料34也发生热交换以降低蓄冷相变材料34的温度,使蓄冷相变材料34达到其相变温度以下,此时停止运行半导体制冷芯片321和散热器322,关闭供冷单元水泵333;运行电加热管422,对制热循环水路内的循环水进行加热,进而对蓄热相变材料44进行加热达到其相变温度以上,此时停止运行电加热管422,关闭供热单元水泵433。

当需要供应冷水时,打开泵送装置6和供冷单元单向阀336,水箱1内的常温水经水箱管路2进入供冷第二支路332,常温水流经蓄冷相变材料34时,通过供冷第二支路332与蓄冷相变材料34进行热交换,蓄冷相变材料34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吸收大量的热量,将常温水制冷后,经供冷单元单向阀336进入出水管路5流出;若蓄冷相变材料34已全部转变为液态,仍需供应冷水时,可将供冷单元阀门335关闭、将供冷单元水泵333、半导体制冷芯片321和散热器322打开,水箱1内的水经泵送装置6直接进入供冷第一支路331,流经换热水箱323时直接与半导体制冷芯片321的冷端进行热交换,将水制冷后从出水管路5流出。

当需要供应热水时,打开泵送装置6和供热单元单向阀436,水箱1内的常温水经水箱管路2进入供热第二支路432,常温水流经蓄热相变材料44时,通过供热第二支路432与蓄热相变材料44进行热交换,蓄热相变材料44由液态转变为固态,释放大量的热量,将常温水加热后,进入出水管路5流出;若蓄热相变材料44已全部转变为固态,仍需供应热水时,可将供热单元阀门435关闭、将供热单元水泵433和电加热管422打开,水箱1内的水经泵送装置6直接进入供热第一支路431,流经加热箱421时通过电加热管422对水进行加热后,从出水管路5流出。

本发明中,半导体制冷芯片321、散热器322、供冷单元水泵333、供冷单元阀门335、供冷单元单向阀336、供冷水位监测器337、电加热管422、供热单元水泵433、供热单元阀门435、供热单元单向阀436、供热水位监测器437和泵送装置6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及其软件均采用现有技术。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即热即冷式供水系统,分别设置用于形成冷水的制冷模块32和相变蓄冷体31、用于形成热水的制热模块42和相变蓄热体41,利用制冷模块32将相变蓄冷体31制冷后,通过相变蓄冷体31由固态转为液态快速吸收大量热量,与第一管路33内的常温水进行热传递,实现水的快速降温供用户饮用,同时可以利用制热模块42将相变蓄热体41制热后,通过相变蓄热体41由液态转为固态快速释放大量热量,与第二管路43内的常温水发生热交换,实现水的快速升温供用户饮用。该供水系统利用相变材料可稳定蓄冷或蓄热、相变时热量吸收或释放速度快的性能,能够实现常温水的即时制冷或加热,无需单独设置冷胆或热胆,且安全、环保。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蓄冷机构3中第一管路33分设为供冷第一支路331和供冷第二支路332,蓄热机构4中第二管路43分设为供热第一支路431和供热第二支路432,在第一管路33中形成包含制冷模块32、蓄冷相变材料34的循环水路,对蓄冷相变材料34进行制冷,在第二管路43中形成包含制热模块42、蓄热相变材料44的循环水路,对蓄热相变材料44进行制热,避免制冷模块32或制热模块42对相变材料直接单点制冷或加热而造成受热不均匀的情况,并有效提升对相变材料制冷或加热的效果;同时在供水量较大、超出相变材料的工作负荷时,供冷第一支路331可以作为相变蓄冷体31制冷的辅助装置对常温水直接进行制冷,供热第一支路431可以作为相变蓄热体41制热的辅助装置对常温水直接进行加热,以暂时满足用户的需求,使得该供水系统的功能性更加全面化、人性化。

在本发明上述的即热即冷式供水系统的基础上,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饮水设备,包括机体和上述的即热即冷式供水系统,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即热即冷式供水系统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