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蒸发式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3054发布日期:2019-08-23 22:58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能蒸发式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效节能蒸发式冷凝器,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库用蒸发式冷凝器在对汽化后的冷却水通常是通过轴流风机直接排出,而没有对汽化的冷却水进行再次液化以及回收处理,从而造成了冷却水的浪费,节能效果差,因此,需要一种高效节能蒸发式冷凝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蒸发式冷凝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实现了液化回收的目的,节能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节能蒸发式冷凝器,包括壳体以及出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焊接固定在壳体上端,所述壳体左下方以及右下方均镶嵌固定有换热板,所述壳体内中部设置有冷凝盘管,所述换热板位于冷凝盘管下侧,所述冷凝盘管上方固定有分布器,所述出气管道内上部放置有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正下方放置有液化机构,所述液化机构滑动连接在出气管道内中部,所述液化机构包括护壳、连接软管、锥形板以及金属冷凝帽,所述护壳下端焊接固定有锥形板,所述锥形板上端镶嵌固定有金属冷凝帽,且金属冷凝帽位于护壳内部,所述护壳左下方以及右下方均连接有连接软管,且连接软管另一端穿过出气管道以及壳体上端,并伸入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左下方固定有水泵,且水泵右端通过水管与壳体内下部相连通,且水泵上端通过水管与分布器左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布器下端均匀固定有至少两个喷头,且至少两个喷头均位于冷凝盘管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盘管右端的进气端以及出气端均从壳体右端延伸出,且进气端位于出气端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道内左右两壁均加工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内上部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下端通过螺栓与轴流风机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护壳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滑块,且滑块滑动连接在阶梯槽内下端,所述金属冷凝帽上端焊接固定有挂环,且金属冷凝帽左右两端均加工有出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节能蒸发式冷凝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添加护壳、连接软管、锥形板以及金属冷凝帽,该设计便于对汽化后的冷却水进行液化处理,从而便于对冷却水进行回收,从而减少了冷却水的浪费,节能效果好,解决了现有的冷库用蒸发式冷凝器在对汽化后的冷却水通常是通过轴流风机直接排出,而没有对汽化的冷却水进行再次液化以及回收处理,从而造成了冷却水的浪费,节能效果差的问题。

因添加水泵,该设计便于对冷却水进行输送,因添加至少两个喷头,该设计便于扩大了喷淋范围,因添加阶梯槽以及固定杆,该设计便于对轴流风机进行悬挂以及拆卸,因添加滑块,该设计便于对护壳进行拆卸,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实现了液化回收的目的,节能效果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蒸发式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蒸发式冷凝器中液化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蒸发式冷凝器中金属冷凝帽的示意图;

图中:1-轴流风机、2-出气管道、3-液化机构、4-壳体、5-分布器、6-换热板、7-冷凝盘管、31-护壳、32-连接软管、33-锥形板、34-金属冷凝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蒸发式冷凝器,包括壳体4以及出气管道2,出气管道2焊接固定在壳体4上端,壳体4左下方以及右下方均镶嵌固定有换热板6,壳体4内中部设置有冷凝盘管7,换热板6位于冷凝盘管7下侧,换热板6便于对壳体4内的冷却水进行冷热交换,实现对冷却水进行制冷,冷凝盘管7上方固定有分布器5,出气管道2内上部放置有轴流风机1,轴流风机1正下方放置有液化机构3,液化机构3滑动连接在出气管道2内中部,水泵工作带动冷却水通过水管进入分布器5内,然后通过喷头喷出,从而对冷凝盘管7进行喷淋,从而实现对冷凝盘管7内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冷热交换,进而实现对制冷剂气体内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对制冷剂气体进行液化处理,然后液化后的制冷剂液体从冷凝盘管7出气端排出,然后汽化后的冷却水被轴流风机1向上吸引,从而从出气管道2排出,未汽化的冷却水则回落到壳体4内下部。

液化机构3包括护壳31、连接软管32、锥形板33以及金属冷凝帽34,护壳31下端焊接固定有锥形板33,锥形板33上端镶嵌固定有金属冷凝帽34,且金属冷凝帽34位于护壳31内部,护壳31左下方以及右下方均连接有连接软管32,且连接软管32另一端穿过出气管道2以及壳体4上端,并伸入壳体4内部,汽化后的冷却水沿着锥形板33向上移动,从而进入金属冷凝帽34内,然后金属冷凝帽34与汽化后的冷却水进行冷热交换,从而对冷却水进行再次液化,然后冷却水滴落到锥形板33上端,并沿着锥形板33向下移动,然后通过连接软管32再次回落带壳体4内,实现了节能的目的,且减少了冷却水的损耗。

壳体4左下方固定有水泵,且水泵右端通过水管与壳体4内下部相连通,且水泵上端通过水管与分布器5左端相连接,水泵工作从而带动壳体4内的冷却水流动,并通过水管进入分布器5内。

分布器5下端均匀固定有至少两个喷头,且至少两个喷头均位于冷凝盘管7上方,至少两个喷头的设计则扩大了喷淋范围。

冷凝盘管7右端的进气端以及出气端均从壳体4右端延伸出,且进气端位于出气端上方,制冷剂气体便于通过进气端进入冷凝盘管7内,并从出气端排出。

出气管道2内左右两壁均加工有阶梯槽,阶梯槽内上部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下端通过螺栓与轴流风机1固定连接,轴流风机1便于通过固定杆放置在阶梯槽上,且便于对轴流风机1进行拆卸。

护壳31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滑块,且滑块滑动连接在阶梯槽内下端,金属冷凝帽34上端焊接固定有挂环,且金属冷凝帽34左右两端均加工有出气孔,滑块的设计则便于对护壳31以及锥形板33进行支撑,挂环的设计则便于对金属冷凝帽34、锥形板33以及护壳31进行提拉拆卸。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