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系统、换热系统及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3679发布日期:2020-02-07 22:1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系统、换热系统及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缩机系统、换热系统及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空调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受单台压缩机容量的限制,目前市面上的大中型空调机组和冷冻、冷藏行业的制冷系统中普遍采用两台压缩机并联的结构,以满足大容量(高制冷量或高制热量)的需求。

目前常规的双压缩机系统,为了解决单压缩机运行时,油分离器分离出润滑油往停止运行的压缩机积聚的问题,通常选择在回油管道上增加电磁阀,从而通过关闭电磁阀的方式阻止润滑油往停机的压缩机流动,以防止润滑油从油分离器流动至已停机的压缩机中而造成正在运行的压缩机缺油,也可避免停止运行的压缩机在重新启动时发生油压缩现象而损坏。

但是,上述方案需要在系统中增加两个回油电磁阀,从而增加了设有该双压缩机系统的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案的复杂程度,不利于换热系统的控制逻辑与控制板通用化。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双压缩机并联的换热系统较为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可简化双压缩机并联的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系统、换热系统及空调设备。

一种压缩机系统,所述压缩机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以及油分离器,所述第一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并联,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端均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回油端;

其中,所述压缩机系统包括旁通管道,所述旁通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端与第二压缩机的吸气端,以使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端的压力高于回油压力。

上述压缩机系统,当第一压缩机运行而第二压缩机停机时,可利用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提高第二吸气管的压力,从而避免油分离器分离出的润滑油聚集在第二压缩机导致第一压缩机缺油,同时防止第二压缩机重启后,因为润滑油的积聚而导致第二压缩机损坏。由于采用旁通管道代替了现有技术中设置回油电磁阀阻止润滑油流动的方案,因此简化了压缩机系统的结构及系统控制方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旁通管道上设有旁通毛细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系统包括总排气管、第一排气管以及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端与所述总排气管的进气端,所述第二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气端与所述总排气管的进气端,所述总排气管的出气端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进气端;

其中,所述旁通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排气管以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系统包括总吸气管、第一吸气管以及第二吸气管,所述第一吸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端与所述总吸气管的出气端,所述第二吸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端与所述总吸气管的出气端;

其中,所述旁通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吸气管以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系统包括总回油管、第一回油管以及第二回油管,所述第一回油管连接所述第一吸气管与所述总回油管的出口端,所述第二回油管连接所述第二吸气管与所述总回油管的出口端;

其中,所述第二回油管与所述第二吸气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端和所述第二吸气管与所述旁通管道的连接处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气管单向导通,且导通方向自所述总吸气管向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压缩机系统包括吸气单向阀,所述吸气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二吸气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气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二吸气管与所述总吸气管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吸气管与所述旁通管道的连接处之间。

一种换热系统,包括上述的压缩机系统,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换热回路,所述压缩机系统与所述换热回路连接。

一种空调设备,包括上述的换热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的空调设备,包括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回路(图未示)及连接于换热回路的压缩机系统100,压缩机系统100用于压缩并输出冷媒至换热回路,冷媒在换热回路完成热交换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之后,再次回到压缩机系统100被重新压缩。如此循环,空调设备可完成制冷或制热工作。其中,换热回路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点,故换热回路的具体结构不在此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1,压缩机系统100包括第一压缩机10、第二压缩机20以及油分离器30,第一压缩机10与第二压缩机20并联,第一压缩机10与第二压缩机20可同时工作,也可仅有第一压缩机10处于工作状态,第二压缩机20处于停机状态。第一压缩机10的吸气端与第二压缩机20的吸气端均连通油分离器30的回油端,因此油分离器30中的润滑油可重新回到第一压缩机10与第二压缩机20中。

具体地,第一压缩机10包括吸气端与排气端,第一压缩机10的吸气端通过第一吸气管63与总吸气管61的出气端连接,第一压缩机10的排气端通过第一排气管54与总排气管52的进气端连通。第二压缩机20也包括吸气端与排气端,第二压缩机20的吸气端通过第二吸气管65与总吸气管61的出气端连接,第二压缩机20的排气端通过第二排气管56与总排气管52的进气端连通。总吸气管61未连接第一吸气管63与第二吸气管65的进气端连接于换热回路的出气端,总排气管52未连接第一排气管54与第二排气管56的出气端连接于油分离器30的进气端。

如此,当第一压缩机10与第二压缩机20共同运行时,在换热回路中完成换热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进入总吸气管61,总吸气管61中的一部分气态冷媒通过第一吸气管63进入第一压缩机10并在第一压缩机10内压缩,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通过第一排气管54输送至总排气管52。总吸气管61中的另一部分气态冷媒通过第二吸气管65进入第二压缩机20并在第二压缩机20内压缩,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通过第二排气管56输送至总排气管52,排气总管中的高温高压冷媒进入油分离器30,以通过油分离器30分离润滑油。

油分离器30包括进气端、出气端以及回油端。总吸气管61的出气端连通油分离器30的进气端,油分离器30的出气端连通换热回路的进气端,油分离器30的回油端连通总回油管72一端,总回油管72的另一端分别连通第一回油管74与第二回油管76,从而通过第一回油管74与第一吸气管63连通,同时通过第二回油管76与第二吸气管65连通。

如此,当第一压缩机10与第二压缩机20共同运行时,总吸气管61内的携带有润滑油的冷媒通过油分离器30的进气端进入油分离器30,被分离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通过油分离器30的出气端进入换热回路,被分离出的润滑油则经过油分离器30的回油端进入总回油管72,进而通过第一回油管74与第二回油管76分别回到第一压缩机10与第二压缩机20内。

进一步地,第一回油管74上设有第一回油毛细管741,第二回油管76上设有第二回油毛细管761,由于第一回油毛细管741与第二回油毛细管761具有节流降压的作用,因此可阻挡油分离器30中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通过第一回油管74与第二回油管76进入第一吸气管63与第二吸气管65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回油毛细管741与第二回油毛细管761可由电子膨胀阀代替,电子膨胀阀同样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以阻挡冷媒。

当空调设备的负荷较低时,仅需运行第一压缩机10即可满足性能需求,从而可节约空调设备的运行成本,避免能源的浪费。为了避免当第一压缩机10处于开启状态且第二压缩机20处于关闭状态时,油分离器30中分离出的润滑油向第二压缩机20流动,本申请的压缩机系统100包括旁通管道40,旁通管道40连通第一压缩机10的排气端与第二压缩机20的吸气端,以使第二压缩机20的吸气端的压力高于回油压力,从而阻止润滑油的流动。

如此,当第一压缩机10运行而第二压缩机20停机时,可利用第一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提高第二吸气管65的压力,从而避免油分离器30分离出的润滑油聚集在第二压缩机20导致第一压缩机10缺油,同时防止第二压缩机20重启后,因为润滑油的积聚而导致第二压缩机20损坏。由于采用旁通管道40代替了现有技术中设置回油电磁阀阻止润滑油流动的方案,因此简化了压缩机系统100的结构及系统控制方案。

具体地,旁通管道40连通第二压缩机20的吸气端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排气管54,旁通管道40连通第二压缩机20的吸气端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吸气管65,且旁通管道40上设有用于减少气体流量的旁通毛细管41。

如此,第二吸气管65与第一排气管54通过设有旁通毛细管41的旁通管道40连通,从而提高了第二吸气管65及连接于第二吸气管64与第二回油毛细管761之间的第二回油管76中的压力,因此总回油管72中的润滑油无法通过第二回油毛细管761进入第二压缩机20内,从而防止第一压缩机10缺少润滑油,同时避免第二压缩机20重新启动时发生油压缩而损坏。此外,旁通毛细管41的设置可避免第一排气管54中的高压气态冷媒过多排入第二吸气管65内。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用电磁阀代替旁通毛细管41,以限制高压气态冷媒进入第二吸气管65。当第二压缩机20开启时,电磁阀关闭,从而阻止第一排气管54向第二吸气管65排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系统100还包括吸气单向阀652。吸气单向阀652设于第二吸气管65,且位于第二吸气管65与总吸气管61的连接处和第二吸气管65与旁通管道40的连接处之间。如此,第二吸气管65单向导通,且导通方向自总吸气管61向第二压缩机20的吸气端。当第二压缩机20停机后,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吸气单向阀652的阻挡下,不会从旁通管道40与第二回油管76通往第一吸气管63,更不会进入第一压缩机10中。

上述压缩机系统100、换热系统以及空调设备,当仅第一压缩机10运行时,通过第一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阻止润滑油进入处于停机状态的第二压缩机20,因此在可避免压缩机缺油、重启压缩机时损坏压缩机的同时,简化了压缩机系统100的控制方案,避免采用复杂的电控系统控制压缩机系统100回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