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流路结构以及冷凝器、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9719发布日期:2020-06-26 22:22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冷凝器流路结构以及冷凝器、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冷凝器流路结构以及冷凝器、空调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流路结构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一体式小功率的空调大多结构紧凑,冷凝器流路结构大小受限制,换热面积增加困难,因此亟需从流路上解决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以达到高效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冷凝器流路结构以及冷凝器、空调器,旨在解决空调中冷凝器流路结构换热面积小,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冷凝器流路结构,应用于冷凝器上,包括主管、分流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主管连接所述分流管一端,所述分流管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进流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二进流管连接,使流体沿所述主管流经所述分流管后,均衡流向所述第一进流管和所述第二进流管;

所述第一连接管还包括第一弯头连接管以及第一出流管,所述第一弯头连接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流管,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流管,使所述流体沿所述第一弯头连接管流向所述第一出流管;

所述第二连接管还包括第二弯头连接管以及第二出流管,所述第二弯头连接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流管,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流管,使所述流体沿所述第二弯头连接管流向所述第二出流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y型连接管,所述第一弯头连接管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子弯头连接管和第二子弯头连接管,所述第一出流管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子出流管和第二子出流管;

所述第一进流管通过所述第一y型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子弯头连接管、所述第二子弯头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子弯头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一y型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子出流管以形成第一流支路,所述第二子弯头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一y型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出流管以形成第二流支路,使所述流体分别从所述第一子出流管和所述第二子出流管流管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头连接管包括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第一半圆形连接管,所述第一半圆形连接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管、所述第二直管连接。

进一步地,一个所述第一弯头连接管的第一直管与另一所述第一弯头连接管的第一直管连接,使两个所述第一弯头连接管连接呈s形。

进一步地,还包括三通连接管,所述第一子出流管和所述第二子出流管均与所述三通连接管连接,使所述流体从所述三通连接管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管一端连接所述主管,另一端设置扩口段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进流管和所述第二进流管,使所述流体均衡流向所述第一进流管和所述第二进流管。

进一步地,所述扩口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径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使所述扩口段插入所述第一连接管紧密配合,或者所述扩口段插入所述第二连接管紧密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y型连接管,所述第二弯头连接管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三子弯头连接管和第四子弯头连接管,所述第二出流管包括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三子出流管和第四子出流管;

所述第二进流管通过所述第二y型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第三子弯头连接管、所述第四子弯头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子弯头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二y型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子出流管以形成第三流支路,所述第四子弯头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二y型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子出流管以形成第四流支路,使所述流体分别从所述第三子出流管和所述第四子出流管流管流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冷凝器,包括上述所述的冷凝器流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所述的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流路结构以及冷凝器、空调器,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增加冷凝器流路的数量,减少每一流路的流程,进而减少管内的流动阻力,提高了管内外之间的换热传递效果,实现了冷凝器的高效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冷凝器流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2所示,一种冷凝器流路结构,应用于冷凝器上,包括主管2、分流管3、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主管2连接分流管3一端,分流管3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管4的第一进流管和第二连接管5的第二进流管连接,使流体沿主管2流经分流管3后,均衡流向第一连接管4的第一进流管和第二连接管5的第二进流管;第一连接管4还包括第一弯头连接管41以及第一出流管,第一弯头连接管41一端连接第一进流管,另一端连接第一出流管,使流体沿第一弯头连接管41流向第一出流管;第二连接管5还包括第二弯头连接管51以及第二出流管,第二弯头连接管51一端连接第二进流管,另一端连接第二出流管,使流体沿第二弯头连接管51流向第二出流管。

冷凝器(condenser),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较快的方式传到管外周附近的空气中,让热量散失到四周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中,流体为气体或者液体或者气液混合的介质,用于散热。其应用上述冷凝器流路结构的冷凝器主要用于一体式小功率的空调,由于空调的体型小,所以导致对冷凝器流路结构的设计需要更加紧凑,通过在冷凝器流路结构中增加流路的数量,以减少流路的流程,进而减少管内的流动阻力,冷凝器流路结构安装固定于空调的固定架1的一侧面上,可以较好的使空调的冷凝器有效的进行散热,提高换热效率,实现高效节能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流路结构包括有主管2、分流管3、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主管2通过分流管3连接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第一连接管4包括第一进流管、第一弯头连接管41和第一出流管,其中,分流管3、第一进流管、第一弯头连接管41、第一出流管依次连接,流体从主管2经过分流管3进而流向第一进流管,再依次通过第一弯头连接管41和第一出流管,从第一出流管流出,通过在所有管道的外部外周的空气进行热传递,实现散热效果;第二连接管5包括第二进流管、第二弯头连接管和第二出流管,其中,分流管3、第二进流管、第二弯头连接管、第二出流管依次连接,流体从主管2经过分流管3进而流向第二进流管,再依次通过第二弯头连接管和第二出流管,从第二出流管流出,流体流动的过程中与管道的外部外周的空气进行热传递,实现散热效果。通过设置两个流道的分流结构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其中,分流管3的一端连接主管2,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流体经过主管2流至分流管3,当流体流出分流管3后可均衡的流向第一连接管4的第一进流管和第二连接管5的第二进流管,不仅克服了冷媒分布不均,充分发挥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提高冷凝器的换热量,而且通过分流缩小流道的流程,减少管内流动的阻力,实现冷凝器的高效节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4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y型连接管,第一弯头连接管41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子弯头连接管和第二子弯头连接管,第一出流管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子出流管和第二子出流管;第一进流管通过第一y型连接管分别与第一子弯头连接管、第二子弯头连接管连接,第一子弯头连接管远离第一y型连接管的一端连接第一子出流管以形成第一流支路,第二子弯头连接管远离第一y型连接管的一端连接第二子出流管以形成第二流支路,使流体分别从第一子出流管和第二子出流管流管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y型连接管用于连接第一进流管的一端以及第一子弯头连接管、第二子弯头连接管,再通过第一子弯头连接管连接第一子出流管形成第一流支路,第二子弯头连接管连接第二子出流管形成第二流支路,流体可从第一流支路或者第二流支路流出,通过增加第一连接管4内的流路数量,减少第一连接管4的流程,进而减少第一连接管4内的流动阻力,提高流路与管道外的空气的换热效果,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头连接管41包括第一直管412、第二直管413和第一半圆形连接管411,第一半圆形连接管411两端分别与第一直管412、第二直管413连接。其中,第一弯头连接管41为u型管,其是由第一半圆形连接管41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直管412、第二直管413所形成,在第一连接管4中,根据需要设置多个用于连接的第一弯头连接管41,使多个第一弯头连接管41连接形成多个s形,以使管内的流体可以流动的流程尽可能延长,与管外的空气进行热传递,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弯头连接管41可以采用软管,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成所需的弯头连接管,方便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弯头连接管41的第一直管412与另一第一弯头连接管41的第一直管412连接,使两个第一弯头连接管41连接呈s形。将另一第一弯头连接管41的第二直管413与又一第一弯头连接管41的第一直管412连接,以此方式让多个第一弯头连接管41进行连接,形成流体流通的管道,设置多个s形的连接管道,使管内的流体可以流动的流程尽可能延长,与管外的空气进行热传递,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三通连接管,第一子出流管和第二子出流管均与三通连接管连接,使流体从三通连接管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管3一端连接主管2,另一端设置扩口段用于连接第一进流管和第二进流管,使流体均衡流向第一进流管和第二进流管。

在本实施例中,扩口段的外径小于第一连接管4的内径和第二连接管5的内径,使扩口段插入第一连接管4紧密配合,或者扩口段插入第二连接管5紧密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管3的一端与主管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扩口段,该扩口段用于与第一连接管4或者第二连接管5进行相连,其中,扩口段处的外径略小于第一连接管4的内径或者第二连接管5的内径,用以保证分流管插入第一连接管4的第一进流管,以及插入第二连接管5的第二进流管时,两者可以紧密配合,实现流体的有效传递。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管5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y型连接管,第二弯头连接管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三子弯头连接管和第四子弯头连接管,第二出流管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三子出流管和第四子出流管;第二进流管通过第二y型连接管分别与第三子弯头连接管、第四子弯头连接管连接,第三子弯头连接管远离第二y型连接管的一端连接第三子出流管以形成第三流支路,第四子弯头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二y型连接管的一端连接第四子出流管以形成第四流支路,使流体分别从所述第三子出流管和第四子出流管流管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y型连接管用于连接第二进流管的一端以及第三子弯头连接管、第四子弯头连接管,再通过第三子弯头连接管连接第三子出流管形成第三流支路,第四子弯头连接管连接第四子出流管形成第四流支路,流体可从第三流支路或者第四流支路流出,通过增加第二连接管5内的流路数量,减少第二连接管5的流程,进而减少第二连接管5内的流动阻力,提高流路与管道外的空气的换热效果,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管5的设置以及流道的流向可以采用第一连接管4连接的方式以及结构,采用相同的结构,可以节省加工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冷凝器,包括上述冷凝器流路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冷凝器采用了上述的冷凝器流路结构,以实现冷凝器的热传递过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冷凝器以及所采用的冷凝器流路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空调采用运用上述冷凝器流路结构的冷凝器,可以更好的实现空调的热传递过程,以实现空调的放热。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凝器流路结构以及冷凝器、空调器,通过增加冷凝器流路的数量,减少每一流路的流程,进而减少管内的流动阻力,提高了管内外之间的换热传递效果,实现了冷凝器的高效节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