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3957发布日期:2020-08-21 16:1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对食材保鲜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冰箱作为食材存储最常用的家用电器,食材保鲜存储成为冰箱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需求。

目前,针对食材保鲜存储问题,各个厂家推出了不同的保鲜技术。例如,真空保鲜技术,真空状态下,食物变质的条件发生了改变。首先,真空环境,微生物、各种促进酶很难生存,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微生物滋生的要求;其次,真空状态下,容器内的氧气大大减少,各种化学反应无法完成,食物不会被氧化,也使得食物可以长期保鲜。

目前冰箱上应用的真空保鲜技术,主要是在冰箱内设置密封抽屉,通过设置在抽屉外的小型真空泵对抽屉进行抽真空处理,使抽屉保持负压状态,实现了抽屉内食材的保鲜。这种保鲜方式具有以下局限性:1.由于抽真空处理需要通过真空泵实现,真空泵会占用冷藏间室部分储藏空间;2.这种保鲜方式需要对抽屉进行密封,否则抽屉内无法形成真空状态,因此,对抽屉的成型以及装配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这种保鲜方式只能对抽屉内的食材进行保鲜,对于冰箱其他区域的食材则无法起到保鲜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冰箱保鲜效果不理想,进而提出一种成本较低、不占用储藏空间且能够对各个区域食材都进行保鲜的冰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冰箱,包括储藏室以及打开或关闭所述储藏室的门体,所述门体上设有真空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封装装置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抽真空区以及封装区,储物袋的开口端分别插接于所述抽真空区以及封装区,所述抽真空区对所述储物袋进行抽真空处理,所述封装区用于对所述储物袋进行塑封处理;用于对抽真空区进行抽真空处理的抽真空组件,所述抽真空组件安装于安装座上;所述抽真空组件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所述抽真空区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真空泵与安装座之间设有减振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在门体上设置真空封装装置,其可以对即将放入冰箱的装有食材的储物袋进行真空封装处理;相对现有的真空抽屉来讲,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封装装置可以对储藏于冰箱各类间室的食材进行抽真空保鲜处理,扩大了保鲜范围;另外,该真空封装装置中的抽真空组件中真空泵与安装座之间设置第一减振件,可以降低该真空封装装置工作时的噪音和振动,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冷藏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冷藏门体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封装装置的侧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封装装置的上支座的正向及反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封装装置中上支座、驱动装置及抽真空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封装装置中上支座、驱动装置及抽真空组件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封装装置中上支座及过滤容器的连接关系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封装装置中上支座及过滤网的连接关系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封装装置中真空泵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封装装置中消音器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封装装置中安装座与管路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上支座与加热装置及密封圈的爆炸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上支座与加热装置连接的局部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上支座在初始位置时与驱动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上支座在下降位置时与驱动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下支座及保温小门与门体在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下支座及保温小门与门体在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下支座及保温小门从门体拆除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保温小门及下支座在装配状态下的正向及反向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保温小门、下支座及锁钩组件的爆炸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锁钩组件安装于所述保温小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锁钩组件安装于所述保温小门的局部剖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下锁钩的立体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锁钩的正向及反向结构示意图;

图2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下支座及保温小门与门体在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下支座及保温小门从门体拆除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保温小门、下支座及锁钩组件的爆炸图;

图2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下支座及保温小门与门体在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保温小门与门体在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6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下支座及保温小门从门体拆除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冷藏门体的爆炸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冷藏门体的爆炸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下支座的爆炸图;

图3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下支座与门体在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下支座从门体拆除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下支座与门体在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下支座从门体拆除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冰箱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冰箱1具有近似长方体形状。冰箱1的外观由限定存储空间的储藏室100和设置在储藏室100中的多个门体200限定,其中,参照图2,门体200包括位于储藏室100外侧的门体外壳210、位于所述储藏室100内侧的门体内胆220、上端盖230、下端盖240以及位于门体外壳210、门体内胆220、上端盖230、下端盖240之间的绝热层;通常地,绝热层由发泡料填充而成。

储藏室100具有开口的箱体,储藏室100被竖直分隔成下方的冷冻室a以及上方的冷藏室100b。所隔开的空间中的每一个可具有独立的存储空间。详细地,冷冻室100a位于在储藏室100的下侧处并且可通过抽屉式冷冻室门a选择性地覆盖。冷冻室100a上方的空间被隔成左侧和右侧以分别形成冷藏室100b,冷藏室100b可通过可枢转地安装在冷藏室100b上的冷藏室门体200b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

如图3、图4所示,该冰箱的所述门体200上设有真空封装装置300,真空封装装置300用于对储物袋进行抽真空并塑封处理;该真空封装装置300既可以设置在冷冻门体200a上也可以设置于冷藏门体200b上,由于冷藏门体200b位于上侧,为了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通常优选设置于冷藏门体200b上。

如图4-图17为所述真空封装装置300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真空封装装置300包括:下支座310,所述下支座310设有第一开口腔311;上支座320,所述上支座320设有第二开口腔321,所述上支座320在驱动装置340驱动下可向接近或远离所述下支座310的方向移动,所述上支座320向接近所述下支座310的方向移动到位后,所述第一开口腔311与所述第二开口腔321对接并密封形成抽真空区301。上述真空封装装置300通过控制驱动装置340的自动升降实现下支座310与上支座320的锁紧与解锁,实现了自动真空封装,提高了冰箱的智能化程度。

具体地,为了提高所述抽真空区301的密封性,如图4所示,所述下支座310与所述上支座320相对表面上设置用于密封所述抽真空区301的密封部。具体地,所述下支座310在所述第一开口腔311的外周设有第一密封槽313,所述上支座320在所述第二开口腔321的外周设有第二密封槽323,所述第一密封槽313与所述第二密封槽323的位置相对且内部设有密封圈350。设置在第一密封槽313和第二密封槽323内的两个密封圈350将所述抽真空区301密封在内侧,实现了抽真空区301的可靠密封。

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开口腔311或所述第二开口腔321内设有限位部,用于限制插接于所述抽真空区301内的储物袋的插入位置,避免储物袋的开口位置伸出所述抽真空区301;具体地,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腔311或所述第二开口腔321内的限位筋322,所述限位筋322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腔311或第二开口腔321的深度;所述限位筋322的长度略低于所述第一开口腔311或第二开口腔321的长度。用户将储物袋插入所述抽真空区301时,所述限位筋322可阻挡所述储物袋继续向内插入;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抽真空区301还可以设置到位检测装置,具体地,可以采用微波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向所述抽真空区301插入的储物袋的有无,进而向所述控制器发出所述储物袋是否到位信号,控制器可以根据到位信号控制所述真空泵开启。通过设置到位检测装置可以自动检测所述储物袋是否到位,控制器进而自动控制所述真空泵的通断。

所述真空封装装置300还包括抽真空组件330,如图6、图7所示,所述抽真空组件330包括与所述抽真空区301通过管路335连通的真空泵331;所述管路335上还设有压力检测装置332和气体平衡装置333,其中,压力检测装置332具体为压力传感器,用于在检测到抽真空区301压力;所述气体平衡装置333具体为电动平衡阀,所述电动平衡阀打开时,使所述抽真空区301与外界连通。用户进行抽真空封装时,开启真空泵331对所述抽真空区301进行抽真空处理,当所述压力检测装置332检测到抽真空区301的压力达到设定负压值时,控制器控制所述真空泵331停止。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可以控制所述抽真空区301的真空度,真空泵331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通断,保证了抽真空效果。在抽真空以及封装操作完成后,通过开启上述电动平衡阀可以使该抽真空区301与外界连通,气压回升至标准大气压,方便用户取出储物袋。

为了避免抽真空区301的异物经过所述管路335进入所述真空泵331,所述管路335上还包括过滤保护装置,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所述过滤保护装置具体为串联在管路335上的过滤容器334,所述过滤容器334的上端设置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抽真空区301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真空泵331通过管路连通;抽真空区301的异物通过管路335进入所述过滤容器334留存于所述过滤容器334底部,避免异物进入所述真空泵331。为了方便清理所述过滤容器334,更具体地,所述过滤容器334包括具有开口的罐体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罐体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所述入口和出口,清理时将所述罐体拆下进行清洁即可,避免频繁拆装管路335导致管路335密封性变差的问题。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所述过滤保护装置为设置所述管路335上的过滤网336,具体地,为了方便拆装,所述过滤网336设置在所述上支座320与所述管路335连接位置的通气孔324位置,用户将上支座320移动至最高位置处后,即可从下侧对过滤网336进行拆装或清洁操作。所述抽真空区301与所述管路335的连接孔可以是一个,当然,为了避免单一连接孔时所述抽真空区301内异物堵塞所述连接孔导致抽真空故障,还可以通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孔分别与所述管路335连接的方式,所述管路335之间并联设置,通过三通或多通连接器后与总管连接;其中压力传感器、电子平衡阀设置在总管上。

真空泵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噪声,给用户带来不良的使用体验。由于真空泵331运行时的噪声主要是由真空泵331振动撞击外侧安装座305产生,为解决此问题,如图6、图7所示,所述真空泵331与安装座305之间设有第一减振件331a,所述第一减振件331a为柔性材料制成,例如减振海绵等。

所述真空泵331包括方形的泵体部3311以及筒形的电机部3312;所述第一减振件331a为套设于所述泵体部3311上的减振套。

如图12所示,所述安装座305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成型有用于安装所述真空泵的真空泵安装腔3051;以及盖体306,所述盖体306与所述座体305连接用于将所述真空泵安装腔3051封闭;其中,所述盖体306以及所述真空泵安装腔3051的内壁成型有若干凸出的筋条3051a,所述第一减振套与所述筋条3051a接触。

由于真空泵排气时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为了进一步降低真空泵排气时的噪音,所述安装座305上还设置有消音器339,所述消音器339的进气口3393与所述真空泵331的排气口连通。

具体地,如图11所示,所述消音器339包括第一连接件3391和第二连接件3392,所述第一连接件339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392连接形成消音空腔339a,所述消音空腔339a包括横截面较大的第一部分以及横截面较小的第二部分,所述消音器的进气口3393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消音器的排气口3394与所述进气口不设置在同一面上。

所述第一连接件3391为具有开口的方形盒体,所述第二连接件3392为具有开口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开口端设有延伸边,所述方形盒体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端相对设置,所述延伸边与所述方形盒体内壁配合连接,其中所述消音器339的进气口3393设置于所述方形盒体的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壁面上,所述消音器339的排气口3393设置于所述方形盒体的与所述开口端相邻的壁面上。真空泵331排出的气体作为真空泵声源的载体携带声波进入消音空腔339a内、由于消音空腔339a的截面积为变化的,下部大上部小,部分声波在消音空腔339a内运动受到截面积变化的影响会使得声波的频率变化为与原固有声波频率相反从而相互抵消转化为热能,从而达到消音的效果。

具体地,如图6、图7所示,所述驱动装置340以及所述抽真空组件330均安装于位于所述上支座320上侧的所述安装座305上。所述上支座320上开设有通气孔324,用于与所述抽真空组件330连通。其中,所述安装座305的座体上设有位于中间位置的真空泵安装腔3051,位于所述真空泵安装腔3051左右两侧的驱动装置安装腔3052,位于所述真空泵安装腔3051下侧的过滤容器安装腔3053;位于所述真空泵安装腔3051上侧的消音器安装腔3054,位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装置安装腔3052上侧的其他组件安装腔3055,所述其他组件安装腔3055用于安装电动平衡阀、压力传感器等。

为了进一步降低消音器339的振动,在所述消音器339与所述消音器安装腔3054之间设置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二减振件为柔性材料制成,例如减振海绵等。

由于该抽真空组件中的各个部件:真空泵331、压力传感器332、气体平衡装置333、过滤保护装置334均需要通过管路305连通;且为了实现模块化组装,这些部件需要整体组装在所述安装座305上;因此,为了使安装在所述安装座305内的各个抽真空组件之间的管路连接更加合理,在结构比较紧凑的安装座上管路装配时更加容易,所述管路上设有管路连接器,具体地,所述管路连接器为四通连接器308a,所述四通连接器308a的其中一路与所述真空泵331的抽气口连通,一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332连通,一路与所述电动平衡阀333连通,一路与所述过滤容器334连通;其中,所述四通连接器308a与所述安装座305之间设有滑轨,所述四通连接器308a滑动插接于所述安装座305上。

具体地,如图12所示,所述安装座305成型有具有开口的加强筋3056,所述加强筋3056在所述开口处沿所述安装座305的厚度方向上设有滑动凸起或滑动槽;所述四通连接器308a包括板体338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板体两侧的插接口3382;所述板体3381沿所述安装座305的厚度方形上对应设有滑动槽或滑动凸起。

安装所述抽真空组件330的管路305时,首先将真空泵331、压力传感器332、气体平衡装置333、过滤保护装置334各自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05的对应安装位上;再将四条管路插接于所述四通连接器338a的四个插接口3382上,然后将所述四通连接器338a的板体3381插接于所述加强筋3056的开口处,各个管路305的自由端分别与真空泵331的抽气口、压力传感器332、电动平衡阀333、过滤容器334的出口连通,即可实现整个抽真空组件的安装,结构紧凑,装配方便。

为了实现对真空罐体的抽真空处理,如图7所示,所述安装座305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抽真空组件通过管路连通的抽真空管接头337。用户对所述真空罐体抽真空时,将真空罐体通过连接管插接于所述抽真空管接头337上,开启真空泵331进行抽真空处理,当所述压力检测装置332检测到管路的压力达到设定负压值时,控制所述真空泵331停止。

由于所述抽真空接口337与所述过滤容器334通过管路305直接连通,但是由于两者在两个不同腔室内,因此,所述安装座305内还包括用于连通所述抽真空接口337与所述过滤容器334之间管路的管路连接器338b,所述管路连接器338b包括板体3381以及分别成型于所述连接板体两侧的插接口3382,所述插接口3382一端与所述抽真空接口337通过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容器334通过管路连通。

由于安装座内的管路零部件较多,为了使各个抽真空组件之间的管路连接的更加合理有序,避免管路杂乱无章;在所述分隔筋3056的所述开口处由内至外插接两个管路连接器,其中,内侧的所述开口宽度小于外侧的所述开口宽度。安装时,首先将所述两通连接器338b插接于宽度较小的开口处;将两通连接器338b的管路连接好后再将四通连接器338a连接于外侧的开口处,再进行管路连接。采用内侧开口窄外侧开口宽的方式,形成了管路连接器的限位结构,可以使两个管路连接器有了更好的定位。同时,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为了保持冰箱门体200外表面的整体美观性以及应用真空封装装置300的便利性,如图3所示,所述门体外壳210设有向内凹陷的安装腔211,所述驱动装置340与所述上支座320连接后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安装座305上,所述抽真空组件330与所述上支座320上的通气孔324连接后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05上,将所述盖体306连接于所述真空泵安装腔3051处,形成一个组件后,所述安装座305具有所述腔室的一侧朝向所述门体外壳210,整体通过穿设于所述安装座305两侧支耳上的螺钉安装于所述安装腔211内,各个零部件实现了模块化装配,各个零件不裸露在外表面,装置的整体性较好。如图4所示,所述真空封装装置300还包括位于所述抽真空区301的外侧的封装区302,所述封装区302用于在抽真空结束后对储物袋进行塑封处理,所述封装区302内设有相对设置的隔热垫360与加热装置370;具体地,所述加热装置370安装于所述上支座320下表面的凹槽内;所述隔热垫360则安装于所述上支座320下支座310上表面的凹槽内;当上支座320移动至与所述下支座310形成密封的抽真空区301后,封装区302内的隔热垫360抵靠在加热装置370上。抽真空完成后,通过封装区302的加热装置370可以将储物袋快速塑封,根据加热装置370工作设定时长后,控制驱动装置340带动上支座320上移,用户可抽出储物袋完成储物袋的塑封。

更具体地,如图13、图14所示,所述加热装置370包括加热丝371,所述加热丝371下侧设有导热板373,用于扩散所述加热丝371的加热面积使所述储物袋塑封面积增大,塑封牢固。所述加热丝371沿所述上支座32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在所述上支座320两侧向上折弯,所述加热丝371延伸至所述上支座320上侧的自由端通过一个绝缘板372固定于所述上支座320上,具体地,所述绝缘板372为绝缘材料制成,且成型为折弯板,包覆于所述加热丝371的外侧,避免加热丝371裸露在外侧。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丝371的两个自由端分别通过弹簧375与通过接线端子374引出的两个导线连接;通过设置弹簧375可以使所述加热丝371始终处于拉紧状态,使加热丝371平整度较高,位于所述加热丝371下侧的导热板373与储物袋接触紧密;避免加热丝371不平整导致个别位置接触不实塑封不上的问题。

上述真空封装装置中,所述驱动装置340可以为电动驱动装置也可以为气压驱动装置;气压驱动装置占用空间较大,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340采用电动驱动装置。具体地,如图7、图15及图16所示,所述驱动装置340包括电机341以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上支座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342;与所述第一齿轮342啮合的第二齿轮343;与所述第二齿轮343固定连接的第三齿轮344,以及与所述第三齿轮344啮合的输出齿条345,其中,所述输出齿条345下侧设有销孔,所述上支座320与所述输出齿条345通过插接于所述销孔的销轴346连接。经过上述传动机构,所述电机341的转动转换成所述上支座320的上下移动。

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上支座320与所述驱动装置340之间设有连接板347,所述连接板347与所述上支座320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板347上成型有导向槽3471,所述输出齿条345的下端插接于所述导向槽3471内,所述导向槽3471与所述输出齿条345的下端分别设有长条形的销孔,所述销轴346穿设于所述导向槽3471与所述输出齿条345的所述销孔内,所述输出齿条345的下端面与所述导向槽3471的槽底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弹性体348。

如图15所示,初始位置时,所述上支座320位于最高位置;在压合阶段,如图16所示,驱动装置340带动上支座320向下运动,为了保证下支座310与上支座320紧密配合,通常以所述电机341的设定转动行程作为到位判断信号,因此,在所述输出齿条345与所述导向槽3471之间设置弹性体348可以使上支座320下移至与下支座310接触后,所述输出齿条345能够继续向下运动一段距离,使弹性体348被压缩,防止电机341堵转,对电机341起到保护作用,并能使压合力保持稳定。

在抽真空阶段,下支座310与上支座320之间形成的密闭的抽真空区301,由于气压变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支座320向下运动,此时,由于长条形销孔的存在可以使所述上支座320下移时,所述输出齿条345保持位置不动,对整个驱动装置340起到保护作用。

为了精确控制所述上支座320的移动位移进而判断所述上支座320是否移动到位使所述抽真空区301形成密封空间;其中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341为步进电机341,通过检测所述步进电机341的转动行程判断所述上支座320是否移动到位。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下支座310或所述上支座320上设有微动开关;所述上支座320移动到位后通过触发所述微动开关,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微动开关的反馈信号控制所述驱动装置340停止并锁定于当前位置。

所述驱动装置340可以设置为一个,所述输出齿轮位于所述上支座320的中部区域,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上支座320的边缘区域与下支座310切合不够紧密导致抽真空区301漏气;因此,为了提供抽真空区301的密封性,所述驱动装置340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支座320的两侧。相应地,所述连接板347设置一个,所述连接板347设有两个所述导向槽3471;两个输出齿条345分别伸入所述导向槽3471内。

真空泵安装腔3051用户应用该真空封装装置300对食品袋进行塑封时,特别是具有粉末状的食品例如面粉等或液体等进行塑封时,在进行抽真空时粉末或液体有可能进入到抽真空区301内,最终积存于下支座310的第一开口腔311内;因此,为了方便用户清理该下支座310内的食物残渣,该下支座310相对所述门体200可拆卸安装。

其中,所述下支座310安装于所述门体200的方式不唯一,本实施例中,如图17a-图17c所示,所述下支座310可从所述门体200的内侧(即具有内胆的一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门体200上。由于冰箱的门体200必须保证绝热性,因此,所述下支座310朝向所述储藏室100的内侧部分设置保温小门250。其中,如图17c所示,所述门体200上开设连通内外的安装孔201,所述下支座310与保温小门250从所述门体200的内侧插接于所述安装孔201上,同时实现了下支座310的拆卸清洗以及门体200的保温性能。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所述下支座310与保温小门250一体成型;如图19、图20所示,所述下支座310与保温小门250由具有开口腔结构的第一壳体251和第二壳体252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251和第二壳体252之间绝热件形成。其中,第一壳体251与第二壳体252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51在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52的方向设有延伸臂2511,所述下支座310形成于所述延伸臂2511上,所述第一开口腔311为形成于所述延伸臂2511上侧的开口槽,在所述开口槽的外周设有第一密封槽313。

为了进一步保证该门体200的绝热性,避免通过该安装孔201与所述保温小门250之间的缝隙漏冷,如图18、图19所示,在该保温小门250与所述门体内胆220之间设有小门门封253。具体地,所述第一壳体251在与所述门体内胆220配合的位置处设有支臂2512,所述支臂2512的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孔201的尺寸。所述支臂2512上设有环绕所述安装孔201的安装槽,所述小门门封253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具体地,为了保证该保温小门250可靠地固定于所述门体200上,在所述保温小门250与所述门体内胆220之间设有锁定装置400,所述锁定装置400用于将所述保温小门250锁定或解锁于所述门体200上。

如图17a-图17c、图18、图19所示,所述锁定装置400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温小门250上的锁钩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门体内胆220上的锁定槽221,所述锁钩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保温小门250上的锁钩,所述锁钩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转换,所述锁钩在第一位置时可与所述锁定槽221配合实现所述保温小门250的锁定,所述锁钩在第二位置时与所述锁定槽221脱离,实现所述保温小门250的解锁。

具体地,为了提高所述锁定装置400的可靠性,所述锁定槽221与所述锁钩分别设置两个,其中,所述锁定槽221位于所述安装孔201的上下两侧。如图18-图23所示,所述锁钩组件包括上锁钩420和下锁钩410以及复位弹簧430。如图22所示,所述下锁钩410包括与下侧的所述锁定槽221配合钩挂部414,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保温小门250上的铰接部412,位于所述保温小门250下侧的拉手部411,其中,所述拉手部411与所述钩挂部414分别位于所述铰接部412的两侧。所述下锁钩410还包括与所述上锁钩420连接的下连接部413,其中所述下连接部413沿所述拉手部411上方延伸。具体地,所述下连接部413的端部成型为t形凸起4131。如图20所示,所述上锁钩420包括与上侧的所述锁定槽221配合钩挂部421,与所述下锁钩410连接的上连接部423。具体地,所述上连接部423的下端部成型为开口槽结构4231,所述t形凸起4131插入所述开口槽4231内实现所述上锁钩420与所述下锁钩410的连接。所述上锁钩420与所述保温小门250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所述复位弹簧430。更具体地,所述上锁钩420上成型有连接轴422,所述复位弹簧430套设于所述连接轴422上。

如图20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52的内表面上成型有导向定位部,所述上连接部423卡接于所述导向定位部上,所述上锁钩420可沿所述导向定位部滑动。具体地,所述导向定位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252内表面上的卡勾2521,所述卡勾2521位于所述上连接部423的左右两侧,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一定距离。所述上连接部423卡接于两个卡勾2521之间。

初始状态,在所述复位弹簧430的弹力作用下,所述上锁钩420和下锁钩41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实现所述保温小门250与所述门体内胆220的锁定;当用户用手扳动所述下锁钩410时,所述下锁钩410绕所述铰接部412转动,所述钩挂部414向下移动脱离下侧的所述锁定槽221,同时所述连接部向上推动所述上锁钩420向上移动,所述上锁钩420脱离上侧的所述锁定槽221,所述上锁钩420和下锁钩41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实现所述保温小门250与所述门体内胆220的解锁。

为了保证冰箱门体200外观美观性,参照图1、图2所示,所述冰箱门体200上在所述真空封装装置300所在区域处设有吧台门260,所述吧台门260的下端与所述门体200铰接,且其可以翻转至与所述门体外壳210表面垂直的位置处;所述吧台门260的上端通过第一推弹开关212与所述门体外壳210连接。采用吧台门260结构可以在打开吧台门260的状态下,将装有食物的储物袋放置在吧台门260上后进行真空封装处理,方便用户操作。关闭吧台门260时,保证门体200的外观美观性。

所述吧台门260内侧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安装腔外侧的操作面板270,所述操作面板270上成型有插接口271,所述插接口27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开口腔311的上表面平齐。这样,真空封装装置300则可以整体隐藏于所述操作面板270后侧。当用户在进行真空塑封时,可以直接从操作面板270的插接口271内将储物袋开口插入,并且直接延伸至所述第一开口腔311的上表面,当上支座320下移时,则可以将储物袋的开口置于所述抽真空区301内。具体地,所述操作面板27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门体外壳210上。所述操作面板270上还设有显控装置272,所述显控装置272包括用于显示所述真空封装装置300工作状态的指示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真空封装装置300启动或停止的控制按钮。用户可以根据显控装置272显示的真空封装装置300工作状态确定是否可以抽出储物袋。

用户应用该真空封装装置300时,通过设置在操作面板270上的插接口271插入待封装储物袋,插接到位(储物袋抵触所述限位筋322)后,用户通过触发操作面板270上的启动按钮,电机341启动,控制上支座320下降,直到所述上支座320移动到位(所述抽真空区301密封)后控制所述真空泵331启动,对所述抽真空区301进行抽真空处理,所述储物袋通过位于所述抽真空区301内的储物袋开口实现了抽真空;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值达到设定负压值时,控制所述真空泵331停止同时启动加热装置370工作,加热装置370工作设定时间后,控制电动平衡阀启动;再控制所述直线电机341启动控制上支座320上升,直至所述第一开口腔311和第二开口腔321分离;所述操作面板270上的显控装置272指示用户可以抽出所述储物袋,储物袋真空封装完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下支座310与所述保温小门250的连接方式。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4a、图24b所示,所述下支座31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保温小门250上。如图25所示所述保温小门250由具有开口腔结构的第一壳体251和第二壳体252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251和第二壳体252之间绝热件形成。其中,第一壳体251与第二壳体252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51在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52的方向设有延伸臂2511,所述下支座31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延伸臂2511上。

具体地,所述延伸臂2511的端部上成型有向上延伸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下支座310的下侧成型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匹配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将所述下支座310定位于所述延伸臂2511上。更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板,所述限位部为成型在所述下支座310底部并向下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插接于所述限位板内侧实现将下支座310安装于所述延伸臂2511上,避免下支座310水平方向上移动导致抽真空区密封不严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保证该门体200的绝热性,避免通过该安装孔201与所述保温小门250之间的缝隙漏冷,在该保温小门250与所述门体内胆220之间设有小门门封253。具体地,所述第一壳体251在与所述门体内胆220配合的位置处设有支臂2512,所述支臂2512的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孔201的尺寸。所述支臂2512上设有环绕所述安装孔201的安装槽,所述小门门封253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具体地,为了保证该保温小门250可靠地固定于所述门体200上,在所述保温小门250与所述门体内胆220之间设有锁定装置400。

如图25所示,所述锁定装置400包括:铰接于所述保温小门250底部的锁钩440,所述锁钩440的中部设置用于与所述保温小门250连接铰接轴,连接于所述保温小门250上;还包括成型于所述门体内胆220上与所述锁钩配合的锁定槽;以及套设在所述铰接轴上的复位扭簧450;所述复位扭簧的一个支脚抵靠于所述保温小门250上,另一个支脚抵靠于所述锁钩440上;初始状态下,所述复位扭簧450的扭力适于所述锁钩440处于第一位置,可使所述保温小门250安装于所述门体上。

具体地,为了提高小门的美观性,在所述小门底部成型有安装凹槽,所述锁钩安装于所述安装凹槽内部。如图24a、图24b示出了拆卸所述保温小门250及下支座310的过程。其中,所述保温小门250及下支座310安装于所述门体200上时,所述锁钩与所述锁定槽配合,实现了所述保温小门250的锁定状态;当需要拆卸所述保温小门250及下支座310时,扳动所述锁钩使其远离所述锁定槽,所述锁定装置400处于解锁状态,向外抽出所述保温小门250及下支座310,将下支座310从所述保温小门250上取出即可对下支座310进行清洗。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支座310可拆卸连接在保温小门250上,可以使下支座310的清洗更加简单方便。

实施例3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下支座310及所述保温小门250与所述门体200的连接方式上。

如图26a-图26c所示,所述下支座310与所述保温小门250互相独立设置,所述安装孔201的下侧设有限制所述下支座310到位位置的限位部,所述下支座310一端抵靠在限位部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保温小门250上。所述保温小门250则可采用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的所述锁定装置400安装于所述门体200上。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真空封装装置300所在区域处的门体200结构。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7、图28所示,为了保证冰箱门体200外观美观性,避免所述真空封装装置300裸露在所述门体200外侧,所述门体200在所述真空封装装置300所在区域处设置副门板280,所述副门板280与所述门体200其他区域的宽度相同,所述副门板280通过卡接或粘接的方式连接在此区域,所述副门板280的表面与所述门体200其他区域的表面平齐。所述副门板280上成型有插接口281,所述插接口28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开口腔311的上表面平齐。当用户在进行真空塑封时,可以直接从副门板280的插接口281内将储物袋开口插入,并且直接延伸至所述第一开口腔311的上表面,当上支座320下移时,则可以将储物袋的开口置于所述抽真空区301内。所述副门板280上还设有显控装置282,所述显控装置282包括用于显示所述真空封装装置300工作状态的指示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真空封装装置300启动或停止的控制按钮。用户可以根据指示装置显示的真空封装装置300工作状态确定是否可以抽出储物袋。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下支座310安装于所述门体200的方式。

具体地,如图29-图3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支座310从所述门体200的外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门体200上。

更具体地,所述下支座310通过推弹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门体200上。其中,如图30、图31所示,所述下支座310与所述门体200的连接面上设置第二推弹开关380,所述第二推弹开关380包括推弹锁381以及锁扣382;所述下支座310的内侧面成型有设置所述锁扣382的凹槽,所述门体200的外表面上固定所述推弹锁381。

如图32a所示,沿门体200垂直方向推压下支座310时,推弹锁381与锁扣382扣合,下支座310安装在门体200上;如图32b所示,再次推压下支座310时,推弹锁381释放锁扣382,使下支座310可拆下移出门体200。用户可以单独清洗下支座310,方便用户操作。

实施例6

本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下支座310安装于所述门体200的方式。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3a、图33b所示,所述下支座310从所述门体200的外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门体200上。

更具体地,所述下支座310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门体200上。所述下支座310与所述门体200上分别成型互相配合的第一卡接部391和第二卡接部392,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391成型于所述下支座310的下表面,具体为折弯钩,所述第二卡接部392固定连接在所述门体200前侧表面。所述下支座310向接近所述门体200方向内移动至第一卡接部391和第二卡接部392配合实现下支座310的安装;拆卸时,向外侧拉动所述下支座310,第一卡接部391和第二卡接部392发生弹性变形使两者脱离,用户可以单独清洗下支座310,方便用户操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