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手套生产线的浸液装置及手套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3958发布日期:2020-08-21 16:16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用于手套生产线的浸液装置及手套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套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套生产线的浸液装置及手套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手模在进入浸液装置的液池中时,是与液面垂直的且手掌向前,即以类似拨水的动作进入液池中的液体中,液面产生很大波浪。尤其在浸胶手套生产线中,手套刚刚进行浸胶和匀胶后进一步凝固时,如上进入液池中的操作会导致手套表面形成不规则的波纹,严重影响手套的品质,并随着产量的增大及设备的老化此问题越加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降低手套进入液池的过程对手套品质的影响。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手套生产线的浸液装置,包括液池以及位于液池上方的主链条支承轨道、链轮和手模杆支承轨道;其中,主链条支承轨道包括下降轨段和底部工作轨段,下降轨段从高处下降延伸至与底部工作轨段连接;链轮对应于下降轨段和底部工作轨段的连接处设置,用于与主链条中行进至下降轨段的低位端的链条啮合;手模杆支承轨道沿由下降轨段指向底部工作轨段的方向,由高处向低处延伸并在延伸过程中向外扭转,至手模杆支承轨道在对应于下降轨段的低位端的位置扭转成竖直定向并此后维持竖直定向延伸或截止;至少在对应于下降轨段中包含低位端的部分轨段的位置,手模杆支承轨道低于主链条支承轨道;液池、主链条支承轨道和手模杆支承轨道三者的位置以使手模与液面夹角小于90°进入液体的方式配合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下降轨段的低位端形成与链轮匹配的弧形,并与底部工作轨段平滑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底部工作轨段呈水平定向的直线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主链条支承轨道还包括顶部水平直线轨段;下降轨段包括上圆弧段、中部直线倾斜段和下圆弧段;顶部水平直线轨段、上圆弧段、中部直线倾斜段、下圆弧段和底部工作轨段依次平滑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浸液装置还包括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对应于顶部水平直线轨段设置并高于顶部水平直线轨段;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高于手模杆支承轨道。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一种手套生产线,包括主链条、连接在主链条侧面的手模杆以及连接在手模杆的远离主链条的一端的手模,还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浸液装置;主链条可移动地支承在主链条支承轨道上,并与链轮啮合;手模杆可移动地支承在手模杆支承轨道上,液池、主链条支承轨道和手模杆支承轨道三者的位置以及手模与手模杆连接时的定向以使手模与液面夹角小于90°进入液体且手指侧面入液的方式配合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主链条的同一侧面设有两个手模杆,每个手模杆的远离手模的端部均通过l形连接架套接在主链条上的固定轴上,固定轴的轴线平行于主链条的延伸方向,并且两个手模杆中每个手模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均始终位于另一手模杆的同一侧,两个手模杆所连接的l形连接架的弯折部相邻设置,在手模杆处于水平定向时,手模呈掌面向上或向下定向;在主链条的同侧设置两个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随着主链条的移动,同侧的两个手模杆向上倾斜且一一对应地移动支承在两个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上,脱离两个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后,同侧的两个手模杆中位于下方的手模杆移动支承在手模杆支承轨道上,位于上方的手模杆的l形连接架支承在位于下方的手模杆的l形连接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逐层设置多个浸液装置;每上下相邻的两个浸液装置中,位于上层的浸液装置的液池设有溢流口,位于下层的浸液装置的液池对应溢流口设置;多个浸液装置中位于最上方的浸液装置的液池中设有加水口,多个浸液装置中位于最下方的浸液装置的液池中设有排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手套生产线为浸胶手套生产线,浸液装置设置在凝固区和泡水区。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浸液装置,为将手模掌面垂直进入液体的方式改为手指(大拇指或小拇指)侧面向下倾斜一定角度进入液体的方式提供了可能。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浸液装置配合手模杆与手模的定向即可实现手指侧面向下倾斜一定角度进入液体的方式。如此,减小了手模进入液体的阻力,尽可能地减少手套表面形成不规则的波纹,提高手套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手套生产线,将手模掌面垂直进入液体的方式改为手指(大拇指或小拇指)侧面向下倾斜一定角度进入液体的方式。具体而言,液池、主链条支承轨道和手模杆支承轨道三者的位置以及手模与手模杆连接时的定向以使手模与液面夹角小于进入液体且手指侧面入液的方式配合设置。如此,减小了手模进入液体的阻力,尽可能地减少手套表面形成不规则的波纹,提高手套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手套生产线的浸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主链条两侧安装有手模杆和手模;

图2为图1中的浸液装置去除部分机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在手模进入图1中的浸液装置时的状态图;

图4为与图1中的浸液装置适配的主链条、手模杆及手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液池;2:主链条支承轨道;21:下降轨段;211:低位端;212:上圆弧段;213:中部直线倾斜段;214:下圆弧段;22:底部工作轨段;23:顶部水平直线轨段;3:链轮;4:手模杆支承轨道;5:主链条;6: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7:手模杆;8:手模;9:机架;10:链轮吊架;11:l形连接架;a:进入液体时手模与液面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手套生产线的浸液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以图4中所示的主链条5、手模杆7及手模8的结构与浸液装置配合,图4中所示的主链条5、手模杆7及手模8的结构具体可参见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730144u所公开的结构,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命名与cn208730144u存在不同。当然,不局限于此,其他主链条5、手模杆7及手模8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浸液装置,也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浸液装置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浸液装置包括液池1、主链条支承轨道2、链轮3和手模杆支承轨道4,主链条支承轨道2、链轮3和手模杆支承轨道4均位于液池1的上方。

主链条支承轨道2包括下降轨段21和底部工作轨段22。其中,下降轨段21从高处下降延伸至与底部工作轨段22连接,用于引导主链条5的高度不断下降,进而带动与主链条5连接的手模杆7的高度不断下降接近液池1。底部工作轨段22用于引导主链条5在手模8进入液体后继续前进,进而带动手模杆7和手模8继续前进。

链轮3对应于下降轨段21和底部工作轨段22的连接处设置,用于与主链条5中行进至下降轨段21的低位端211的链条啮合。此设置保证主链条5运行平稳,确保手模8在液池1中不会出现撺掇现象,减少了液池1中液体的晃动。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在其他位置也可适应性地设置链轮来与主链条啮合。

手模杆支承轨道4沿由下降轨段21指向底部工作轨段22的方向,由高处向低处延伸并在延伸过程中向外扭转,直至手模杆支承轨道4在对应于下降轨段21的低位端211的位置扭转成竖直定向并截止。并且,至少在对应于下降轨段21中包含低位端211的部分轨段的位置,手模杆支承轨道4低于主链条支承轨道2。综上设置,可引导手模杆7在随着主链条5下降的过程中,逐步变换成向下倾斜,使进入液体以前手模杆7远离主链条5的一端固定的手模8的指尖斜向下指向液面,并在进入液体后手模杆7逐渐变为竖直定向。

进一步,液池1、主链条支承轨道2和手模杆支承轨道4三者的位置以使手模8与液面夹角小于90°进入液体的方式配合设置(参见图3中角a),可理解,主链条支承轨道2和手模杆支承轨道4的配合设置可以使手模杆7的姿态逐渐变为垂直向下,而液池1的位置(液池1中液位的高度已预设好)决定手模杆7能否在还没有完全垂向下之前进入液面。

本实施例的浸液装置,为将手模8的掌面垂直进入液体的方式改为手指(大拇指或小拇指)侧面向下倾斜一定角度进入液体的方式提供了可能。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浸液装置配合手模杆与手模的定向即可实现手指侧面向下倾斜一定角度进入液体的方式。如此,减小了手模8进入液体的阻力,尽可能地减少手套表面形成不规则的波纹,提高手套品质。

具体参照图1至图3,浸液装置还包括机架9,液池1、主链条支承轨道2和手模杆支承轨道4均固定在机架9上,机架9上还固定链轮吊架10,链轮3可转动地支承在链轮吊架10上。主链条支承轨道2还包括顶部水平直线轨段23,下降轨段21包括上圆弧段212、中部直线倾斜段213和下圆弧段214,上圆弧段212开口向下,下圆弧段214开口向上。顶部水平直线轨段23、上圆弧段212、中部直线倾斜段213、下圆弧段214和底部工作轨段22依次平滑连接。

优选地,底部工作轨段22呈水平定向的直线型,满足手模8持续一段时间浸入液体的要求,下圆弧段214全部或部分构成下降轨段21的低位端211,形成与链轮3匹配的弧形,并与底部工作轨段22平滑连接。

优选地,下降轨段21的低位端211与手模杆支承轨道4的末端对齐,手模杆支承轨道4在手模杆7被导向成竖直后即结束,手模杆7此后依据其自身重力保持竖直定向。而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模杆支承轨道4扭转成竖直定向后可维持以竖直定向延伸,持续给手模杆7支承力。

优选地,浸液装置还包括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6,对应于顶部水平直线轨段23设置并高于顶部水平直线轨段23,同时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6高于顶部水平直线轨段23,使手模杆7向上倾斜地移动支承在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6上。在本实施例中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6高于手模杆支承轨道4并且二者间断开,手模杆7随着移动脱离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6后,由于其重力向下转动,落到手模杆支承轨道4上。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6可与手模杆支承轨道4平滑连接,给手模杆7持续的支撑。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对应于主链条5左右两侧均设置手模杆7的情况,对应于两侧的手模杆7均设置独立的手模杆支承轨道4和顶部手模杆支撑轨道6。

实施例二

可进一步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一种手套生产线,该手套生产线包括主链条5、连接在主链条5侧面的手模杆7以及连接在手模杆7的远离主链条5的一端的手模8,还包括实施例一的浸液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手套生产线为浸胶手套生产线,包括套胚区、浸胶区、匀胶区、凝固区、多个泡水区、除湿区、烘干区、脱模区。上述实施例一的浸液装置设置在凝固区和多个泡水区,并且浸液装置中均盛放水。可理解,在手套匀胶后浸水的作用是凝固,而凝固后再多次进入其他浸液装置浸水的作用是通过泡水洗去手套表面残留的胶料等。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浸液装置可以用于任何需要使手套短时间或长时间浸水以及浸泡其他液体的工艺,即只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浸液装置的结构的产品和方法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而浸液装置里可以盛放任何液体,实现任何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凝固区和泡水区,主链条5可移动地支承在主链条支承轨道2上,并与链轮3啮合,手模杆7可移动地支承在手模杆支承轨道4上。在手套生产线的套胚区、浸胶区、匀胶区、除湿区、烘干区和脱模区也有支承主链条5的轨道,在需要的位置设有驱动主链条5的链轮以及支承手模杆7的轨道。

主链条的同一侧面连接两个手模杆7,每个手模杆7的远离手模8的端部均通过l形连接架11套接在主链条5上的固定轴上,固定轴的轴线平行于主链条5的延伸方向,并且两个手模杆7中每个手模杆7在转动的过程中均始终位于另一手模杆7的同一侧(即在一个手模杆7转动的过程中或者两个手模杆7同时转动的过程中,两个手模杆7中的一个手模杆7始终位于另一个手模杆7所连接的手模8的手掌侧或手背侧,也就是说,两个手模杆7不会因为转动而出现交叉错过的情况),两个手模杆7所连接的l形连接架11的弯折部相邻设置,使得两个手模杆7间隔开一定的距离。在手模杆7处于水平定向时,手模8呈掌面向上或向下定向。这样,当手模杆7被引导至竖直定向时,手模8可以手指侧面入水,而不是掌面入水。

本实施例中,在主链条5的同侧设置两个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6。随着主链条5的移动,同侧的两个手模杆7向上倾斜且一一对应地移动支承在两个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6上,脱离两个顶部手模杆支承轨道6后,同侧的两个手模杆7中位于下方的手模杆7移动支承在手模杆支承轨道4上,位于上方的手模杆7的l形连接架11支承在位于下方的手模杆7的l形连接架11上。因此,两个手模杆7中一个手模杆7移动支承在手模杆支承轨道4上时,另一个手模杆7也获得了支承。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在本实施例的指导和启发下,只要能够与上述浸液装置配合,使手模8与液面夹角小于90°进入液体且手指侧面入液的手模杆7和手模8的安装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由此,本实施例的手套生产线,将手模8掌面垂直进入液体的方式改为手指(大拇指或小拇指)侧面向下倾斜一定角度进入液体的方式。如此,减小了手模8进入液体的阻力,尽可能地减少手套表面形成不规则的波纹,提高手套品质。

优选地,主链条5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手模杆7,在主链条支承轨道2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手模杆支承轨道4。

优选地,逐层设置多个浸液装置,最下面的浸胶装置对应凝固区,其余浸胶装置对应泡水区,为使化学成分洗出更快,每个泡水区的液池1可以设定不同的温度。每上下相邻的两个浸液装置中,位于上层的浸液装置的液池1设有溢流口,位于下层的浸液装置的液池1对应溢流口设置,并且多个浸液装置中位于最上方的浸液装置的液池1中设有加水口,多个浸液装置中位于最下方的浸液装置的液池1中设有排水口。如此,从加水口不停地往最高的液池1中加水,确保最高的液池1(即最后一个泡水液池1)的化学成分浓度达到标准,液池1逐个溢流,从最低的液池1排出,实现了连续化生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实用新型做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