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温区食物保鲜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3959发布日期:2020-08-21 16:16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温区食物保鲜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鲜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温区双温区食物保鲜柜。



背景技术:

有的食物保鲜柜,如披萨柜,具有内部食品架及外部食品架,其内部的气流先流过内部食品架再流向外部食品架,如此导致内部食品架与外部食品架所处的温度相差较大,温度分布不均匀,外部食品架上的食物的保鲜时间较短。为了提高外部食品架上的食物的保鲜时间,一般设置有一个单独为外部食品架制冷的制冷单元,如此提高了成本,产品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度分布均匀、保鲜时间长的双温区食物保鲜柜,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双温区双温区食物保鲜柜,包括保温壳体、压缩机、蒸发器、内部食品架、外部食品架、内部导风板、外部导风板、风机安装架、侧向风机、顶部风机及倾斜导风板;压缩机设置于保温壳体的底部外侧,蒸发器设置于保温壳体内部且位于压缩机的上方;保温壳体的顶部开设有长条形的顶部开口,内部食品架水平设置于顶部开口的下方,外部食品架水平设置于顶部开口的上方;风机安装架包括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位于蒸发器朝向内部食品架的一侧,第二侧板位于蒸发器的顶面上方,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上均开设有若干第一通风孔;侧向风机安装于第一侧板上,顶部风机安装于第二侧板上;内部导风板水平设置于顶部开口处,倾斜导风板的第一端与侧向风机的底部连接,第二端与内部导风板靠近侧向风机的一端连接;外部导风板水平设置于顶部风机的上方且位于顶部开口处;保温壳体的底部且于侧向风机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出风口,保温壳体的顶部远离顶部风机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食品架的顶面凹陷设置有若干容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内部导风板远离侧向风机的一端位于顶部开口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导风板的第一端与保温壳体连接,第二端位于靠近顶部开口的中部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顶部开口处水平设置有隔板,隔板对应顶部开口开设有避让口,内部导风板水平间隔地设置于隔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开口的周向边缘突出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外侧设置有滑槽,外部导风板的两侧朝向顶部风机延伸有连接侧板,连接侧板滑动地位于连接件的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侧向风机与第一侧板位于隔板下方的部分连接,顶部风机与第二侧板位于顶部开口的部分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双温区食物保鲜柜包括保温壳体、压缩机、蒸发器、内部食品架、外部食品架、内部导风板、外部导风板、风机安装架、侧向风机、顶部风机及倾斜导风板;压缩机设置于保温壳体的底部外侧,蒸发器设置于保温壳体内部且位于压缩机的上方;保温壳体的顶部开设有长条形的顶部开口,内部食品架水平设置于顶部开口的下方,外部食品架水平设置于顶部开口的上方;风机安装架包括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位于蒸发器朝向内部食品架的一侧,第二侧板位于蒸发器的顶面上方,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上均开设有若干第一通风孔;侧向风机安装于第一侧板上,顶部风机安装于第二侧板上;内部导风板水平设置于顶部开口处,倾斜导风板的第一端与侧向风机的底部连接,第二端与内部导风板靠近侧向风机的一端连接;外部导风板水平设置于顶部风机的上方且位于顶部开口处;保温壳体的底部且于侧向风机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出风口,保温壳体的顶部远离顶部风机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出风口。如此使得温度较为均匀,保鲜时间长。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温区食物保鲜柜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温区食物保鲜柜移除外部食品架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温区食物保鲜柜移除外部食品架后的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温区食物保鲜柜包括保温壳体10、压缩机20、蒸发器30、内部食品架40、外部食品架50、内部导风板60、外部导风板70、风机安装架81、侧向风机82、顶部风机83及倾斜导风板84。外部食品架50的顶面凹陷设置有若干容置槽51。

压缩机20设置于保温壳体10的底部外侧,蒸发器30设置于保温壳体10内部且位于压缩机20的上方。压缩机20与蒸发器30之间通过低压管道连接。压缩机将低压的冷媒加压成为高压的冷媒,然后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却,然后在过滤掉冷媒中微量的水,经过膨胀阀适量的调节再进入蒸发器,然后经过低压管道再返回压缩机。压缩机20及蒸发器30的机构是本领域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保温壳体10的顶部开设有长条形的顶部开口11,内部食品架40水平设置于顶部开口11的下方。外部食品架50水平设置于顶部开口11的上方。

风机安装架81的形状为l形,包括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位于蒸发器30朝向内部食品架40的一侧,第二侧板位于蒸发器30的顶面上方。

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上均开设有若干第一通风孔。

侧向风机82安装于第一侧板上,顶部风机83安装于第二侧板上。

内部导风板60水平设置于顶部开口11处,倾斜导风板84的第一端与侧向风机82的底部连接,第二端与内部导风板60靠近侧向风机82的一端连接,如此倾斜导风板84倾斜连接于侧向风机82与内部导风板60之间。内部导风板60远离侧向风机82的一端位于顶部开口11的中部。

外部导风板70水平设置于顶部风机83的上方且位于顶部开口11处。外部导风板70的第一端与保温壳体10连接,第二端位于靠近顶部开口11的中部的位置。

保温壳体10的底部且于侧向风机82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出风口91,保温壳体10的顶部远离顶部风机8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出风口92。

其中第一出风口91通过管道与压缩机20连接,如此实现气流的内循环。第二出风口92可直接与外部空间连通,或者通过管道与压缩机20连接。

请参考图3及图4,本实施方式中,在顶部开口11处水平设置有隔板12,隔板12对应顶部开口11开设有避让口121,内部导风板60水平间隔地设置于隔板12的下方,内部导风板60与隔板12之间形成第一导向风道。

顶部开口11的周向边缘突出设置有连接件111,连接件111的外侧设置有滑槽112,外部导风板70的两侧朝向顶部风机83延伸有连接侧板,连接侧板滑动地位于连接件111的滑槽112中。

侧向风机82与风机安装架81的第一侧板位于隔板12下方的部分连接。顶部风机83与风机安装架81的第二侧板位于顶部开口11的部分连接。

内部导风板60及外部导风板70上均开设有若干第二通风孔。

蒸发器30产生的冷却气体,一部分由侧向风机82驱动,经倾斜导风板84及内部导风板60在第一导向风道中流动,流至顶部开口11的中部,之后流经内部食品架40,由第一出风口91流出。冷却气体流在第一导向风道中流动时,少量的冷却气体穿过内部导风板60的第二通风孔直接流向内部食品架40。

蒸发器30产生的冷却气体的另一部分由顶部风机83驱动,经外部导风板70的阻挡作用,大部分沿水平流动。在此过程中,部分的冷却气体穿过外部导风板70的第二通风孔直接流向外部食品架50。

从外部导风板70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却气体,一部分直接流向外部食品架50,另一部分继续向前流动并且部分地流向外部食品架50,还有一部分向下流动,穿过顶部开口11流向内部食品架40。如此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温区食物保鲜柜内的内部食品架40及外部食品架50的温度均较为均匀,且外部食品架50除的温度略高于内部食品架40,但相差不大,使得外部食品架50的保鲜时间变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双温区食物保鲜柜包括保温壳体10、压缩机20、蒸发器30、内部食品架40、外部食品架50、内部导风板60、外部导风板70、风机安装架81、侧向风机82、顶部风机83及倾斜导风板84;压缩机20设置于保温壳体10的底部外侧,蒸发器30设置于保温壳体10内部且位于压缩机20的上方;保温壳体10的顶部开设有长条形的顶部开口11,内部食品架40水平设置于顶部开口11的下方,外部食品架50水平设置于顶部开口11的上方;风机安装架81包括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位于蒸发器30朝向内部食品架40的一侧,第二侧板位于蒸发器30的顶面上方,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上均开设有若干第一通风孔;侧向风机82安装于第一侧板上,顶部风机83安装于第二侧板上;内部导风板60水平设置于顶部开口11处,倾斜导风板84的第一端与侧向风机82的底部连接,第二端与内部导风板60靠近侧向风机82的一端连接;外部导风板70水平设置于顶部风机83的上方且位于顶部开口11处;保温壳体10的底部且于侧向风机82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出风口91,保温壳体10的顶部远离顶部风机8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出风口92。如此使得温度较为均匀,保鲜时间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