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管直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9027发布日期:2020-06-02 20:3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地埋管直供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地埋管直供系统。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系统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是目前国家推荐的节能环保的一种空调方式,但是空调系统是按照极端天气进行设计(末端最大负荷),一定程度上考虑系统部分负荷的运行策略,但是实际使用中绝大多数时间系统是在部分负荷工况运行,特别是在春末夏初、秋末冬初及过渡季节,用户仍然有供冷供热需求时,空调系统通常采用主机频繁启动、增设蓄能系统,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系统投资增加、运行能耗增大、降低机组使用寿命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地埋管直供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投资增加、运行能耗增大、降低机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地埋管、第二地埋管,所述第一地埋管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阀门组,所述第一阀门组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的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末端设备,所述第一末端设备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阀门组,所述第一末端设备的一端与所述热泵机组之间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阀门组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末端设备,所述第二末端设备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地埋管,所述第二地埋管与所述第三水泵之间设有第三阀门组,且所述第二地埋管与所述第三阀门组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有第四阀门组,所述第四阀门组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地埋管与所述第一阀门组之间的管道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阀门组位于所述第一末端设备和所述第二水泵之间,且所述第二阀门组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与所述第二末端设备与所述第三水泵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泵的流向为从所述第一地埋管到所述热泵机组方向。

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泵的流向为从所述第一末端设备到所述热泵机组方向。

优选的,所述第三水泵的流向为从所述第二末端设备到所述第三阀门组方向。

优选的,所述第一阀门组、所述第二阀门组、所述第三阀门组和所述第四阀门组均为两个阀门组成。

优选的,所述热泵机组采用水环式水源热泵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不同的阀门组,调节运行模式,可以根据末端负荷需求,实现在满足末端用户需要的前提下,减少热泵机组运行时间,减少频繁启停,从而减少系统运行费用、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节约系统能源消耗、且增加末端用户的环境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不同的阀门组,实现不同模式的调节,进而实现对能源的节约,且提高系统运行效率,节约低负荷时段系统的运行能耗,从而延长设备的运行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常供能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低负荷直供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联合供能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地埋管;2、第二地埋管;3、第一阀门组;4、第一水泵;5、热泵机组;6、第一末端设备;7、第二阀门组;8、第二水泵;9、第二末端设备;10、第三水泵;11、第三阀门组;12、第四阀门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地埋管直供系统,包括第一地埋管1、第二地埋管2,第一地埋管1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阀门组3,第一阀门组3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水泵4,第一水泵4的流向为从第一地埋管1到热泵机组5方向,第一水泵4的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热泵机组5,热泵机组5采用水环式水源热泵机组,热泵机组5的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末端设备6,第一末端设备6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阀门组7,第二阀门组7位于第一末端设备6和第二水泵8之间,且第二阀门组7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与第二末端设备9与第三水泵10之间,第一末端设备6的一端与热泵机组5之间设有第二水泵8,第二水泵8的流向为从第一末端设备6到热泵机组5方向,第二阀门组7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末端设备9,第二末端设备9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三水泵10,第三水泵10的流向为从第二末端设备9到第三阀门组11方向,第三水泵10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地埋管2,第二地埋管2与第三水泵10之间设有第三阀门组11,且第二地埋管2与第三阀门组11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有第四阀门组12,第一阀门组3、第二阀门组7、第三阀门组11和第四阀门组12均为两个阀门组成,第四阀门组1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于第一地埋管1与第一阀门组3之间的管道上。

本实用工作原理: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本实用新型处于正常供能模式时,开启第一阀门组3、第二阀门组7和第四阀门组12,关闭第三阀门组11,并开启热泵机组5、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8,使得第一地埋管1与第二地埋管2内的水通过第一水泵4进入到热泵机组5,并进入到第一末端设备6和第二末端设备9,并经过第二水泵8使得从第一末端设备6和第二末端设备9排出的水进入到热泵机组5,形成循环,使得第一地埋管1和第二地埋为第一末端设备6和第二末端设备9进行供热;

当本实用新型采用低负荷直供模式时,开启第二阀门组7、第三阀门组11和第四阀门组12,并开启第三水泵10,使得第二地埋管2对第一末端设备6和第二末端设备9进行直接供能,从而满足春末夏初、秋末冬初及过渡季时末端低负荷需求;

当本实用新型采用联合供能模式时,开启第一阀门组3和第三阀门组11,官邸第二阀门组7和第四阀门组12,并开启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8和第三水泵10,以及开启热泵机组5,使得第一地埋管1内的水通过第一水泵4进入到热泵机组5内,并通过热泵机组5进入到第一末端设备6,且第二水泵8将第一末端设备6排出的水排入到热泵机组5内,使得水在第一地埋管1与第一末端设备6之间形成循环,对第一末端设备6进行供热,且通过开启第三水泵10,使得第二地埋管2内的水在第二地埋管2与第二末端设备9之间形成循环,对第二末端设备9进行供冷,进而达到联合供能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地埋管直供系统,包括第一地埋管(1)、第二地埋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埋管(1)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阀门组(3),所述第一阀门组(3)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水泵(4),所述第一水泵(4)的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热泵机组(5),所述热泵机组(5)的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末端设备(6),所述第一末端设备(6)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阀门组(7),所述第一末端设备(6)的一端与所述热泵机组(5)之间设有第二水泵(8),所述第二阀门组(7)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末端设备(9),所述第二末端设备(9)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三水泵(10),所述第三水泵(10)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地埋管(2),所述第二地埋管(2)与所述第三水泵(10)之间设有第三阀门组(11),且所述第二地埋管(2)与所述第三阀门组(11)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有第四阀门组(12),所述第四阀门组(1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地埋管(1)与所述第一阀门组(3)之间的管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管直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组(7)位于所述第一末端设备(6)和所述第二水泵(8)之间,且所述第二阀门组(7)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与所述第二末端设备(9)与所述第三水泵(1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管直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4)的流向为从所述第一地埋管(1)到所述热泵机组(5)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管直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8)的流向为从所述第一末端设备(6)到所述热泵机组(5)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管直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泵(10)的流向为从所述第二末端设备(9)到所述第三阀门组(11)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管直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组(3)、所述第二阀门组(7)、所述第三阀门组(11)和所述第四阀门组(12)均为两个阀门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管直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机组(5)采用水环式水源热泵机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地埋管直供系统,包括第一地埋管,第二地埋管,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调节不同的阀门组,实现第一地埋管和第二地埋为第一末端设备和第二末端设备进行供热,以及使得第二地埋管对第一末端设备和第二末端设备进行直接供能,从而满足春末夏初、秋末冬初及过渡季时末端低负荷需求,和使得第一地埋管对第一末端设备进行供热,第二地埋管对第二末端设备进行供冷,实现调节运行模式,可以根据末端需求,满足末端用户需要的前提下,减少热泵机组运行时间,减少频繁启停,从而减少系统运行费用、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节约系统能源消耗、且增加末端用户的环境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郝好;程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华清荣昊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2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