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4251发布日期:2021-12-01 09:1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分配器。


背景技术:

2.分配器通常安装于制冷系统中的换热器的入口处,用于将介质均匀地分配给换热器的各个换热管中进行换热。
3.现有的分配器,其本体是通过铜棒压铸或车削加工形成的,由于铜棒呈圆柱状,而本体的中心是空的,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将铜棒的中心的材料车削掉,造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配器,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分配器,包括本体及分液板,所述本体内具有内腔,所述分液板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入口及出口,所述分液板上开设有多个分液孔,所述分液孔通过所述内腔分别与所述入口及所述出口连通;所述本体通过金属板拉伸成型或金属管旋封成型。
6.如此设置,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板为黄铜板、紫铜板或不锈钢板,所述金属管为黄铜管、紫铜管或不锈钢管。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过渡段及配置段,所述分液板设于所述配置段内,所述过渡段的内壁相对所述本体的轴线倾斜设置,以使所述过渡段的内壁与所述配置段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定位台阶,所述配置段的内壁设有定位部,所述分液板的两侧分别抵接于所述定位部及所述第二定位台阶。
9.如此设置,对于所述分液板进行定位。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为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通过在所述配置段的外侧壁压力加工形成。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为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环绕所述配置段的内壁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凸起通过在所述配置段的外侧壁上压力加工形成。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段的内壁上设有第三定位台阶,所述分液板抵接于所述第三定位台阶。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与所述配置段连接的出口段,所述过渡段远离所述出口段的端面到所述定位部的中心线的距离,等于所述定位部的中心线到所述出口段远离所述配置段的一端的端面的距离的1.5倍

2倍。
14.如此设置,既能够节省材料,又方便分液板的安装,若定位部到进口段的距离太高,则造成材料的浪费,若定位部到进口段的距离太短,则会造成分液板安装空间减小,影响介质的分配。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出口段,所述出口段与所述配置段连接,所
述出口段通过所述金属板或所述金属管朝向靠近所述配置段的方向拉伸翻边形成。
16.如此设置,能够加强出口与外部接管的焊接强度。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出口段,所述出口段与所述配置段连接,所述出口段通过所述金属板或所述金属管朝向远离所述配置段的方向拉伸翻边形成。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进口段,所述进口段与所述过渡段连接,所述进口段通过冷冲压或旋缩形成。
19.如此设置,方便加工。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配器,通过将其本体利用金属板拉伸成型或通过金属管旋封成型,能够节省材料,避免使用棒状的材料加工,需要将棒状材料的中心挖空形成中空的本体,造成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21.图1为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的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又一实施例中的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5为分配器的仰视图;
26.图6为分液板的主视图。
27.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28.100、分配器;10、本体;101、内腔;11、进口段;111、入口;112、第一定位台阶;12、过渡段;121、过渡腔;122、第二定位台阶;13、配置段;131、配置腔;132、定位部;1321、凸起;1322、第三定位台阶;14、出口段;141、出口;20、分液板;21、分液孔;22、导流叶片;23、主体部;24、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2.请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配器100,应用于制冷系统中,该分配器100安装在换热器(图未示)的进口,用于将介质均匀地分配至换热器的各个换热管(图未示)
中。在本实施例中,分配器100安装在蒸发器中的进口处,在其他实施例中,分配器100还可安装于冷凝器的进口处。
33.进一步地,分配器100包括本体10及分液板20,本体10具有内腔101,分液板20设于内腔101内。
34.本体10由金属板拉伸成型或通过金属管旋封成型,相较于传统的铜棒压铸或车削加工成型,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可以理解,若采用铜棒加工,由于铜棒呈圆柱状,而本体10是中空的,在加工的工程中,需要将铜棒中心挖空,造成材料的浪费。
35.当本体10通过金属板拉伸成型时,金属板为黄铜板、紫铜板或不锈钢板,当本体10通过金属管旋封成型时,金属管为黄铜管、紫铜管或不锈钢管,当然,如果需要将本体10设置为其他金属材料,则金属板或金属管为其他金属板或其他金属管。
36.本体10包括配置段13、进口段11及出口段14,进口段11开设有入口111,配置段13开设有配置腔131,出口段14内开设有出口141,配置腔131分别与入口111及出口141连通。当采用金属管旋封成型时,在旋封处通过点焊进行密封,具体地,在出口段14的中心处添加焊料进行点焊密封。
37.进口段11通过冷冲或旋缩形成。
38.本体10还包括过渡段12,过渡段12内具有过渡腔121,过渡腔121分别与配置腔131及入口111连通,过渡段12的一端连接于进口段11,另一端连接于配置段13,过渡段12呈锥环形。
39.过渡段12的内壁与进口段1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定位台阶112,外接第一管路(图未示)设于入口111内,外接第一管路的端面抵接于第一定位台阶112上。
40.过渡段12的内壁为斜面,则配置段13的内壁与过渡段12的内壁能够形成第二定位台阶122,分液板20抵靠于第二定位台阶122上。
41.配置段13的内壁设有定位部132,分液板20的两侧分别抵接于定位部132及第二定位台阶122上,以将分液板20定位固定。
42.请参见图1及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部132为凸起1321,凸起1321呈环形,环形凸起1321为通过在配置段13的外侧壁朝向靠近本体10的中轴线的方向压力加工形成,例如,冲压、挤压或旋压加工成型。
43.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定位部132为多个凸起1321,多个凸起1321沿着配置段13的内壁的周向均匀分布,通过在配置段13的外侧壁朝向靠近本体10的中轴线方向压力加工形成,例如,冲压、挤压或旋压加工成型。
44.请参见图3及图4,在又一个实施例中,配置段13的内壁设有第三定位台阶1322,分液板20的两侧分别抵接于第三定位台阶1322及第二定位台阶122,并将分液板20焊接于配置段13的内壁上,第三定位台阶1322通过模具挤压成型。
45.请参见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口段14由金属板或金属管朝向靠近配置段13的方向翻边形成,如此设置,能够加厚出口141的壁厚,加强出口141与外部接管的焊接强度。
46.请参见图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出口段14由金属板或金属管朝向远离配置段13的方向翻边形成。
47.外部接管插入出口141内的深度大于出口段14内壁的高度,如此,以加强外部接管
与出口141的焊接强度,若外部接管插入出口141内的深度过浅,在焊接时,焊料容易进入外部接管内,堵住外部接管。
48.请参见图6,分液板20上开设有多个分液孔21,分液孔21沿着分液板20的周向设置,分液孔21的孔口处设有导流叶片22,导流叶片22远离配置段13设置,导流叶片22相对分液孔21的侧壁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导流叶片22对于介质进行引导及扰流,能够使得介质中的液态介质及液态介质均匀混合。
49.分液孔21呈放射状,分液孔2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两个侧壁之间距离朝向远离分液板20的中心逐渐增大,能够充分打乱介质的流动,使得介质中的液态介质及液态介质均匀混合。
50.分液板20包括主体部23及延伸部24,分液孔21开设于主体部23上,延伸部24设于主体部23的外周侧。延伸部24靠近主体部23的一端抵靠于定位部132上,延伸部24远离主体部23的一端抵靠于第二定位台阶122上,能够固定分液板20。
51.优选地,过渡段12远离出口段14的端面到定位部132的中心线的距离l1,等于定位部132的中心线到出口段14远离配置段13的一端的端面的距离l2的1.5倍

2倍。如此设置,便于分液板20的安装,可以理解,若过渡段12远离出口段14的端面到定位部132的中心线的距离l1过短,则配置腔131过小,导流叶片22不便于安装,在安装时会受到挤压,若过渡段12远离出口段14的端面到定位部132的中心线的距离l1过长,则会造成材料的浪费。
52.在工作过程中,介质从入口111进入配置腔131,进入过渡腔121,再进入分液孔21内进行分液,导流叶片22能够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使得介质内的液态介质与气态介质充分混合,混合后的介质从出口141流出进入制冷系统的管路中。
5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