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液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48682发布日期:2022-04-21 23:2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液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液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多流路蒸发器需经过分液装置将制冷剂均匀流入蒸发器中,在实际制冷系统运行中经常会出现各个支路的制冷剂的分液不均匀,气液两相制冷剂不均匀的分配到每个支路。当制冷剂分配不均匀是会引起蒸发器过热区产生不同的过热度,液量少的支路过热区域大,造成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下降,过热区域这部分的换热面积造成浪费,导致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
3.现有分液器采用多个分流管道对制冷剂进行分流,会出现在不同工况下制冷剂分配不均匀,导致换热器进行不均匀的换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改善现有技术中分流管道分液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液装置,包括进液管、分液组件和多个出液管;
6.所述分液组件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部设有第一分液腔和多个第二分液腔,多个所述第二分液腔围绕所述第一分液腔设置;围成所述第一分液腔的周壁上开设有多个分液孔;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分液腔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分液孔与所述第一分液腔连通;
7.所述进液管连接于所述外壳体,且所述进液管的内部通道与所述第一分液腔连通;多个所述出液管连接于所述外壳体,且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分液腔与至少一个所述出液管的内部通道连通。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液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9.在该分液管接入空调器中的情况下,制冷剂可以从进液管导入至第一分液腔内部,由于多个第二分液腔围绕第一分液腔设置,表示第一分液腔和多个第二分液腔大致相平,且多个第二分液腔分别通过分液孔与第一分液腔连通,由此使得第一分液腔中的制冷剂可以均匀地向四周的多个第二分液腔流动,能确保从第一分液腔中导入多个第二分液腔中的制冷剂能均匀地分配,从而可以完成制冷剂均匀地分流,便能改善现有技术中分流管道分液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基于此,可以确保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能力,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10.可选地,所述分液组件还包括分流件和多个分隔件;
11.所述分流件和多个所述分隔件均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分流件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一分液腔,多个所述分液孔开设在所述分流件上;多个所述分隔件间隔地连接在所述分流件的外侧,以形成多个所述第二分液腔。
12.可选地,所述分流件围成圆环形。
13.可选地,所述分隔件弯曲呈波浪形。
14.可选地,所述出液管和所述进液管分别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相对设置的两侧。通过该设置方式,在多个出液管与蒸发器连接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多个出液管影响进液管与其他管路的连接,当然也方便进液管与多个出液管的维护。
15.可选地,所述外壳体包括壳主体和盖板;所述第一分液腔和多个所述第二分液腔设于所述壳主体内部,所述盖板封盖于所述壳主体,以封盖所述第一分液腔和多个所述第二分液腔;
16.所述进液管连接于所述盖板中部;多个所述出液管连接于所述壳主体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
17.可选地,多个所述出液管靠近所述壳主体的外沿设置。
18.为了提高制冷剂从第一分液腔中导入多个第二分液腔中的效率,可选地,所述分液组件还包括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分液腔内部,且所述导流件呈锥形;所述导流件的小端朝向所述进液管设置。
19.当然,在设置导流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确保制冷剂从进液管中导入第一分液腔中的情况下,制冷剂可以被导流件均匀地分配到围绕第一分液腔的多个第二分液腔中,确保制冷剂能被均匀地分配。
20.可选地,所述导流件沿其轴线形成的截面呈三角形,且所述导流件的小端在所述截面中形成的角的角度为锐角。
21.一种空调器,包括分液装置。所述分液装置包括进液管、分液组件和多个出液管;
22.所述分液组件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部设有第一分液腔和多个第二分液腔,多个所述第二分液腔围绕所述第一分液腔设置;围成所述第一分液腔的周壁上开设有多个分液孔;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分液腔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分液孔与所述第一分液腔连通;
23.所述进液管连接于所述外壳体,且所述进液管的内部通道与所述第一分液腔连通;多个所述出液管连接于所述外壳体,且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分液腔与至少一个所述出液管的内部通道连通。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采用了上述的分液装置,该空调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分液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结构图;
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分流装置的结构图;
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分流装置第一视角的局部结构图;
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分流装置第二视角的局部结构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制冷系统;10-多流路换热器;20-压缩机;30-四通换向阀;40-膨胀阀;50-分液装置;100-分液组件;110-外壳体;111-第一分液腔;112-第二分液腔;113-壳主体;114-盖板;120-分流件;121-分液孔;130-分隔件;200-进液管;300-出液管;400-导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未示),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通过管道连接,以使得制冷剂可以在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之间循环。其中,空调内机中的换热器、空调外机中的换热器、压缩机20、膨胀阀40以及四通换向阀30共同形成制冷剂的回路,从而形成制冷系统1,该制冷系统1如图1所示。其中,空调内机中的换热器和空调外机中的换热器均为多流路换热器10,由此为了方便制冷剂快速高效的流经多流路换热器10,在制冷系统1中装入分液装置50,以使得制冷剂在进入多流路换热器10之前,通过分液装置50将制冷剂均匀地分配到多流路换热器10的多个流路中,确保多个流路中均具有制冷剂,且确保制冷剂快速高效的流经换热器。
33.在现有技术中,分液装置通常采用分流管道装置,然而在不同的工况下,分流管道装置对制冷剂的分配通常会出现分配不均匀的问题,由此使得进入至多流路换热器中各个流路中的制冷剂量不同,由此降低多流路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导致空调器的空气调节效果降低。
34.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换言之,为了改善由于分液管道装置分液不均匀导致的换热器换热效率不高,且导致空调器的空气调节效果降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本技术中的分液装置50以及采用了该分液装置50的空调器。
3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分液装置50包括进液管200、分液组件100和多个出液管300。其中,进液管200和多个出液管300均连接于分液组件100,进液管200用于将制冷剂导入至分液组件100,分液组件100则用于将制冷剂均匀地分配个多个出液管300,且有多个出液管300导出至多流路换热器10的多个流路中,换言之,多个出液管300分别连接于多流路换热器10的多个流路。应当理解,在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情况下,制冷剂也可以由多流路换热器10流向分液装置50,此时,多流路换热器10的多个流路中的制冷剂分别从多个出液管300中导入分液组件100,制冷剂在分液组件100中汇集之后由进液管200导出。
36.分液组件100包括外壳体110,外壳体110内部设有第一分液腔111和多个第二分液腔112,多个第二分液腔112围绕第一分液腔111设置。围成第一分液腔111的周壁上开设有多个分液孔121;任意一个第二分液腔112通过至少一个分液孔121与第一分液腔111连通。进液管200连接于外壳体110,且进液管200的内部通道与第一分液腔111连通;多个出液管300连接于外壳体110,且任意一个第二分液腔112与至少一个出液管300的内部通道连通。
37.以上所述,在该分液管接入空调器中的情况下,制冷剂可以从进液管200导入至第一分液腔111内部,由于多个第二分液腔112围绕第一分液腔111设置,表示第一分液腔111和多个第二分液腔112大致相平,且多个第二分液腔112分别通过分液孔121与第一分液腔111连通,由此使得第一分液腔111中的制冷剂可以均匀地向四周的多个第二分液腔112流动,能确保从第一分液腔111中导入多个第二分液腔112中的制冷剂能均匀地分配,从而可以完成制冷剂均匀地分流,便能改善现有技术中分流管道分液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基于此,可以确保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能力,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38.值得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制冷剂的流动,在该分液装置50装入至空调器中的情况下,第一分液腔111和多个第二分液腔112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换言之,多个第二分液腔112沿水平方向围绕第一分液腔111设置,由此使得进入第一分液腔
111中的制冷剂可以均匀且快速地流动至多个第二分液腔112中。其中,不仅能在制冷剂有进液管200进入第一分液腔111然后由第一分液腔111进入多个第二分液腔112的情况下,使得制冷剂快速均匀地分配到多个第二分液腔112;还能在制冷剂有多个出液管300导入多个第二分液腔112然后由多个分液腔中汇集到第一分液腔111中的情况下,使得制冷剂快速高效的汇集且有进液管200导出。另外,将第一分液腔111和多个第二分液腔112设置在同一平面,还可以防止制冷剂滞留在第一分液腔111和第二分液腔112中。其中,第一分液腔111和多个第二分液腔112位于同一平面可以表现为,在分液装置50正常安装的情况下,第一分液腔111的底壁和多个第二分液腔112的底壁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也可以表现为,第一分液腔111的中心与多个第二分液腔112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内。
39.当然,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分液组件100中的第一分液腔111和多个第二分液腔112的设置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多个第二分液腔112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多个第二分液腔112低于第一分液腔111,由此使得第一分液腔111中的制冷剂可以落到多个第二分液腔112中。
40.为了在分液组件100中形成第一分液腔111和多个第二分液腔1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分液组件100还包括分流件120和多个分隔件130。分流件120和多个分隔件130均设置在外壳体110的内部。分流件120呈环形设置,且分流件120的内侧围成第一分液腔111,多个分液孔121开设在分流件120上。多个分隔件130间隔地连接在分流件120的外侧,以形成多个第二分液腔112。即,分隔件130的一端连接于分流件120的外侧,另一端连接于外壳体110,由此使得相邻两个分隔件130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分液腔112,在多个分隔件130围绕分流件120设置的情况下,便形成多个围绕第一分液腔111的第二分液腔112。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分液孔121的孔径较小,且分液孔121的数量较多,由此使得任意一个第二分液腔112均通过多个孔径较小的分液孔121与第一分液腔111连通,从而在第一分液腔111中导入制冷剂的情况下,制冷剂可以从多个分液孔121导入至第二分液腔112。通过设置多个孔径较小的分液孔121,可以轻易地实现多个第二分液腔112中任意一个第二分液腔112与第一分液腔111之间的导通面积相差较小,也可以看作是,可以轻易地实现任意一个第二分液腔112和第一分液腔111之间的导通面积相同,使得第一分液腔111中的制冷剂均匀地分配至多个第二分液腔112中,可以降低分流件120的装配要求,简单地安装分流件120之后便能实现制冷剂的均匀分配,从而改善现有技术中制冷剂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42.当然,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分流件120上的分液孔121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在分流件120上开设分液孔121的数量与第二分液腔112的数量相同,任意一个第二分液腔112均通过一个分液孔121与第一分液腔111连通。
43.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分流件120围成圆环形。将分流件120围成圆环形,不仅可以方便多个分隔件130与分流件120连接,以形成多个均匀的第二分液腔112,可以方便制冷剂的均匀分配。并且,在分流件120围成圆环形的情况下,进液管200可以对应于分流件120围成的圆环的圆心处,从而使得进液管200导入的制冷剂流动至分流件120各个位置的距离相同,从而使得制冷剂能均匀地流动至围绕第一分液腔111的多个第二分液腔112中,同样有利于制冷剂的均匀分配。
44.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分流件120围成其他形状,例如,正
多边形或者异形等。需要说明的是,在分流件120围成异形的情况下,优选地,分流件120围成的异形呈中心对称图形或者对称图形。
45.另外,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130弯曲呈波浪形。其中,波浪形表现为,分隔件130弯曲形成至少两个弧形,且该两个弧形的圆心不同。通过将分隔件130弯曲呈波浪形,可以使得制冷剂在导入至第二分液腔112中的情况下,可以多次冲击到分隔件130上,从而在分隔件130的多次反弹之后导入至出液管300,可以降低制冷剂的流动速度,防止制冷剂回流。
46.当然,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130还可以形成其他形状。例如,分隔件130弯曲呈弧形。又例如,分隔件130沿直线延伸。再例如,分隔件130弯折设置,也可以看作是分隔件130沿折线路径延伸设置。还例如,分隔件130弯折呈异形等。
4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分流件120和分隔件130均呈板状,且分流件120和多个分隔件130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在外壳体110上。当然,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分流件120和分隔件130二者与外壳体110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分流件120和分隔件130粘接到外壳体110上;又例如,分流件120、分隔件130和外壳体110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还例如,分流件120和分隔件130采用卡接、螺钉连接或者插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在外壳体110上等。
48.出液管300和进液管200分别连接在外壳体110相对设置的两侧。通过该设置方式,在多个出液管300与蒸发器连接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多个出液管300影响进液管200与其他管路的连接,当然也方便进液管200与多个出液管300的维护。
49.在一般情况下,在分液装置50装入制冷系统1中的情况下,连接进液管200的管路和多流路换热器10分别位于分液组件100相对的两侧,由此,将进液管200和多个出液管300分别连接在外壳体110上相对设置的两侧,可以方便分液装置50的安装,同时也方便制冷系统1的管路排管。
50.当然,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进液管200和多个出液管300也可以设置在外壳体110的同一侧面上;或者,进液管200和部分出液管300设置在外壳体110的同一侧面上。另外,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进液管200和出液管300设置在外壳体110上相对设置的两侧,由此使得进液管200和出液管300大致平行;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还一些实施例中,进液管200和出液管300也可以设置在外壳体110相邻的两个侧面上,由此使得进液管200和出液管300呈夹角设置。
5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外壳体110包括壳主体113和盖板114;第一分液腔111和多个第二分液腔112设于壳主体113内部,换言之,分流件120和多个分隔件130均设置在壳主体113的内部,且在壳主体113的内部围成第一分液腔111和多个第二分液腔112。盖板114封盖于壳主体113,以封盖第一分液腔111和多个第二分液腔112;从而使得第一分液腔111和多个第二分液腔112能被密封,防止漏液。在盖板114连接于壳主体113的情况下,分流件120和多个分隔件130均连接于盖板114,由此使得第一分液腔111和第二分液腔112之间仅通过分液孔121连通。另外,进液管200连接于盖板114中部;多个出液管300连接于壳主体113远离盖板114的一侧。
52.其中,盖板114和壳主体11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盖板114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壳主体113上。或者,盖板114通过螺钉连接或者卡接的方式连接到壳主体113上,由此可以方
便盖板114的拆卸,从而方便分液装置50的维护。又或者,盖板114通过粘接的方式粘接到壳主体113上。当然,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14和壳主体113的连接方式不仅局限于上述连接方式,还可以通过磁性连接、热熔连接等方式实现盖板114和壳主体113的连接。
53.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出液管300靠近壳主体113的外沿设置。也可以看作是出液管300连接在壳主体113的位置位于第二分液腔112远离第一分液腔111的端部,在制冷剂从第一分液腔111分配至多个第二分液腔112的情况下,制冷剂可以沿第二分液腔112远离第一分液腔111的方向流动,且由于分隔件130弯曲呈波浪形,使得制冷剂可以多次地冲击分隔件130,且被分隔件130反弹,可以减缓制冷剂的流速,且防止制冷剂回流,另外还能使得制冷剂具有足够的流动空间,以方便制冷剂的均匀分配。
54.当然,为了方便制冷剂在第二分液腔112中流动,将出液管300设置在第二分液腔112远离第一分液腔111的端部,由此便能使得出液管300连接在壳主体113上的位置靠近壳主体113的外周缘设置,从而表现为多个出液管300靠近壳主体113的外沿设置。另外,将多个出液管300靠近壳主体113的外沿设置,也可以使得多个出液管300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方便多个出液管300与多流路换热器10的多个流路连接。
55.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分液腔111具有一定的面积,而第二分液腔112围绕第一分液腔111设置,由此使得当出液管300对应第二分液腔112的任意位置设置的情况下,多个出液管300均可以表现为围绕第一分液腔111设置,换言之,即使出液管300对应第二分液腔112的中部设置,也可以看作出液管300靠近壳主体113的外沿设置。
56.另外,为了提高制冷剂从第一分液腔111中导入多个第二分液腔112中的效率,分液组件100还包括导流件400;导流件400设置在第一分液腔111内部,且导流件400呈锥形;导流件400的小端朝向进液管200设置。在设置导流件400的情况下,还可以确保制冷剂从进液管200中导入第一分液腔111中的情况下,制冷剂可以被导流件400均匀地分配到围绕第一分液腔111的多个第二分液腔112中,确保制冷剂能被均匀地分配。
57.需要说明的是,导流件400的小端朝向进液管200设置,表现为,导流件400上的锥面朝向进液管200设置,由此使得制冷剂从进液管200导入第一分液腔111的情况下,由导流件400的锥面承接制冷剂,在导流件400的锥面的导向作用下,制冷剂朝向分流件120流动,便使得制冷剂朝向多个第二分液腔112流动,可以促进制冷剂流向多个第二分液腔112,实现提高制冷剂分配效率的目的。
58.当然,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导流件400也可以呈球形,导流件400的球面同样可以向制冷剂提供导向作用,使得制冷剂朝向多个第二分液腔112流动。
59.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件400为圆锥形,由此使得导流件400的锥面可以均匀地分配制冷剂,且使得制冷剂均匀地朝向分流件120流动,可以均匀地完成制冷剂的分配。当然,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导流件400也可以形成棱锥形,例如四棱锥、五棱锥或者六棱锥等。另外,导流件400也可以形成锥台形。
60.为了提高导流件400的导向作用,导流件400沿其轴线形成的截面呈三角形,且导流件400的小端在截面中形成的角的角度为锐角。可选地,上述锐角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30
°
,且小于90
°
;即,该锐角的取值可以是30
°
、35
°
、40
°
、45
°
、50
°
、55
°
、60
°
、65
°
、70
°
、75
°
、80
°
或者85
°
等。换言之,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件400呈圆锥形,该圆锥形的导流件
400的小端的锥角的角度为锐角。由此可以方便导流件400的小端对进液管200导入的制冷剂进行分流,同时也方便对制冷剂进行均匀的分配,从而均匀地将制冷剂导入至多个第二分液腔112中。
61.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导流件400的设置。
62.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分液装置50及空调器中,制冷剂可以从进液管200导入至第一分液腔111内部,由于多个第二分液腔112围绕第一分液腔111设置,表示第一分液腔111和多个第二分液腔112大致相平,且多个第二分液腔112分别通过分液孔121与第一分液腔111连通,由此使得第一分液腔111中的制冷剂可以均匀地向四周的多个第二分液腔112流动,能确保从第一分液腔111中导入多个第二分液腔112中的制冷剂能均匀地分配,从而可以完成制冷剂均匀地分流,便能改善现有技术中分流管道分液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基于此,可以确保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能力,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还通过导流件400的设置,向制冷剂提供分流以及导向的作用,促进制冷剂快速均匀地分配到多个第二分液腔112中,从而完成制冷剂均匀地分配。
63.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