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箱前置降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66989发布日期:2022-07-15 23:1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箱前置降温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箱领域,具体是一种加热箱前置降温设备。


背景技术:

2.箱体加热器,在耐高温不锈钢无缝管内均匀地分布高温电阻丝,在空隙部分致密地填入导热性能和绝缘性能均良好的结晶氧化镁粉,这种结构不但先进,热效率高,而且发热均匀,当高温电阻丝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通过结晶氧化镁粉向金属管表面扩散,再传递到被加热件或水中去,达到加热的目的,
3.不同降温方法使用不同的设备,应用最广的是工业冷风机,主要设备有离心涡轮)、离心电机、蒸发器、水帘及水幕,水帘用于空气蒸发和扇叶转动正压输送冷气降温,其中以移动式式冷风机和离心式的应用最广,工业冷风机(蒸发式冷气机)降温原理是:当风机运行时进入腔内产生负压,使机外空气流过多孔湿润的湿帘表面迫使过帘空气的干球温度降至接近于机外空气的湿球温度,即冷风机出口的干球温度比室外干球温度低5-12℃(干热地区可达15℃),空气愈干热,其温差愈大,降温效果越好,由于空气始终是从室外引进室内,(这时候叫正压系统)所以能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同时由于该机利用蒸发降温原理,因此具有降温和增湿的双重功能(相对温度可达75%左右),在纺织、针织等车间使用,不但能改善降温增温条件,而且还能净化空气,减少针纺过程中的针断丝率,提高针纺织产品的质量。
4.但是目前的加热箱前置降温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更快速的对该加热箱进行降温工作,从而容易导致了该加热箱在降温时,降温速度缓慢,影响该加热箱的工作,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加热箱前置降温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一般加热箱降温设备降温不快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热箱前置降温设备。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热箱前置降温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活动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活动连接滑块,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开设进水口,所述水箱的外壁固定安装水泵,所述水泵的外侧固定安装第一卡箍。
8.所述第一卡箍的底部活动连接合页,所述合页的顶部固定安装第二卡箍,所述第二卡箍的内侧贯穿安装螺杆,所述水泵的外壁固定安装水管,所述水管的底端固定安装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固定安装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侧开设螺纹槽,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固定安装雾气喷头,所述雾气喷头的外部固定安装螺纹轴。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内侧固定安装加热板。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通过滑轨与滑块活动连接,且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块以滑轨从垂直中线对称轴对称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卡箍通过合页与第二卡箍活动连接,且合页为圆柱形结构。
12.优选的,所述水泵通过水管与雾气喷头固定连接,且水管与雾气喷头为垂直分布。
13.优选的,水箱通过水泵与水管固定连接,且水箱与水泵为水平分布。
14.优选的,所述雾气喷头通过螺纹轴与连接管螺纹连接,且雾气喷头通的直径大于连接管的直径。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卡箍通过螺杆与第二卡箍螺纹连接,且第一卡箍的直径与第二卡箍的直径相吻合。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水箱、水泵、第一卡箍、合页、第二卡箍、螺杆、水管、连接管、螺纹轴、连接块、螺纹槽和雾气喷头的相互安装,可以便于对外壳内部的加热箱进行降温工作,在使用过程中,拉动第一卡箍带动合页进行转动,使得了该第一卡箍展开,再把第一卡箍带动第二卡箍卡在水泵和水管的连接处,向右拧动螺杆贯穿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使其在水泵和水管的连接处固定,从而达到了水泵在工作时,不易与水管15脱落的目的,接着向右拧动雾气喷头带动螺纹槽与连接管外壁的螺纹轴进行顺时针旋转,使其雾气喷头与连接管进行固定,使用水泵抽动水箱内部的水,使水进入到水管内部,通过水管固定连接管进入到雾气喷头内部,使用雾气喷头对水转化为雾气,对其外壳内部的加热箱进行降温工作,且该三个雾气喷头可以加大对加热箱的降温速度;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板、连接板、滑轨、滑块和外壳的相互连接,可以对支撑板进行滑动的作用,在需要对加热箱进行降温时,可向右拉动支撑板带动滑轨内部的滑块在外壳内部进行滑动,对推动加热箱进入外壳内部,使得了外壳内部的降温装置对其进行降温工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为实施例的支撑板与滑轨连接示意图;
21.图2为实施例的正剖图;
22.图3为实施例的连接管与连接块连接示意图;
23.图4为实施例的水箱与水泵连接示意图;
24.图5为实施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25.图中:1、支撑板;2、固定板;3、加热板;4、外壳;5、连接板;6、滑轨;7、滑块;8、水箱;9、进水口;10、水泵;11、第一卡箍;12、合页;13、第二卡箍;14、螺杆;15、水管;16、连接管;17、螺纹轴;18、连接块;19、螺纹槽;20、雾气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加热箱前置降温设备,包括外壳4,外壳4的内部固定安装连接板5,连接板5的内部固定安装滑轨6,滑轨6的内部活动连接支撑板1,支撑板1的两侧活动连接滑块7,外壳4的顶部固定安装水箱8,水箱8的顶部开设进水口9,水箱8的外壁固定安装水泵10,水泵10的外侧固定安装第一卡箍11。
28.第一卡箍11的底部活动连接合页12,合页12的顶部固定安装第二卡箍13,第二卡箍13的内侧贯穿安装螺杆14,水泵10的外壁固定安装水管15,水管15的底端固定安装连接管16,连接管16的底部固定安装连接块18,连接块18的内侧开设螺纹槽19,连接块18的内部固定安装雾气喷头20,雾气喷头20的外部固定安装螺纹轴17。
29.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固定板2,且固定板2的内侧固定安装加热板3,工作时,通过加热板3可以便于对物体进行放置,且该加热板3为通孔设置,在物体放置在加热板3上时,四处的热气会通过加热板3上的通孔对物体的四处进行加热,且加热速度快速。
30.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通过滑轨6与滑块7活动连接,且滑块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块7以滑轨6从垂直中线对称轴对称设置,工作时,通过向右推动加热箱带动支撑板1在滑轨6内部带动滑块7进行滑动工作,从而便于了推动加热箱进入外壳4内部,赌气加热箱进行降温工作。
31.本实施例中,第一卡箍11通过合页12与第二卡箍13活动连接,且合页12为圆柱形结构,工作时,通过合页12的活动,可以带动第一卡箍11进行转动,从而该第一卡箍11可以展开和折叠,便于对大小不同的水泵10和水管15进行固定的工作。
32.本实施例中,水泵10通过水管15与雾气喷头20固定连接,且水管15与雾气喷头20为垂直分布,工作时,通过雾气喷头20可以滴水转化为雾气,从而使得了该外壳4在降温时,不易因水过多而溢出,从而使得了该外壳4内部在降温时,更加的干净和整洁。
33.本实施例中,水箱8通过水泵10与水管15固定连接,且水箱8与水泵10为水平分布,工作时,通过水泵10抽动水箱8内部的水,使其传送带动水管15内,使得了水管15对进行下一步的输送。
34.本实施例中,雾气喷头20通过螺纹轴17与连接管16螺纹连接,且雾气喷头20通的直径大于连接管16的直径,工作时,通过向右拧动雾气喷头20与连接管16外壁的螺纹轴17进行固定,从而达到了对雾气喷头20安装的作用。
35.本实施例中,第一卡箍11通过螺杆14与第二卡箍13螺纹连接,且第一卡箍11的直径与第二卡箍13的直径相吻合,工作时,通过向右拧动螺杆14贯穿第一卡箍11与第二卡箍13对其进行固定,从而使得该第一卡箍11与第二卡箍13对水泵10和水管15固定的更加牢靠。
36.工作时,首先把该藏族放置在合适位子,可向右拉动支撑板1带动滑轨6内部的滑块7在外壳4内部进行滑动,对推动加热箱进入外壳4内部,使得外壳4内部的降温装置对其
进行降温,接着拉动第一卡箍11带动合页12进行转动,使得该第一卡箍11展开,再把第一卡箍11带动第二卡箍13卡在水泵10和水管15的连接处,再向右拧动螺杆14贯穿第一卡箍11与第二卡箍13,使得其在水泵10和水管15的连接处固定,然后向右拧动雾气喷头20带动螺纹槽19与连接管16外壁的螺纹轴17进行顺时针旋转,对雾气喷头20与连接管16进行固定,使用水泵10抽动水箱8内部的水,水进入到水管15内部,再通过水管15固定连接管16进入到雾气喷头20内部,再使用雾气喷头20对水转化为雾气,对其外壳4内部的加热箱进行降温工作,其中,水泵10的型号为pw-175eah,从而完成工作。
3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