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71049发布日期:2022-10-21 19:1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2.通常,冰箱是家用电器,用于将食物在低温下储藏在由门覆盖的储藏室中。为此,冰箱被构造为,通过使用冷空气来冷却储藏空间的内部从而将储藏的食物保持在最佳状态,该冷空气是通过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产生的。
3.近来,根据饮食习惯的变化和对奢侈品的倾向,冰箱逐渐变得更大并且更多功能。例如,已经公开了一种具有各种结构和便捷装置以方便用户和有效使用内部空间的冰箱。
4.特别地,近来的冰箱设置有能够自动制冰并储藏冰的自动制冰机。在一些情况下,制冰机设置在冷冻室中。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冰箱中,冷空气排放口可以形成在制冰机的后部,以确保制冰机的制冰性能。然而,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排放口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制冰机覆盖。结果,冷空气可能不会有效地供应到制冰机前部的空间。此外,如果冷空气没有在制冰机前部的空间中循环并且变得滞留,则在该空间中可能会产生霜。这可能给用户带来不便,并引起制冷性能的劣化。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制冰机和能够将冷空气平稳地供应到制冰机前部的冰箱。
6.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具有各种深度的冰箱并且能够在其中均匀地供应冷空气的冰箱。
7.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将冷空气均匀地供应到设置在冷冻室中的两个制冰机的冰箱。
8.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将冷空气均匀地供应到多个冷冻室的两个制冰机的冰箱。
9.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冰箱可以包括:机柜,限定储藏空间,冷空气通过冷空气排放口供应到该储藏空间;门,打开或关闭储藏空间;制冰机,设置在储藏空间中以制冰;制冰机盖,安装到制冰机并限定绕过制冰机并通向制冰机前部的冷空气通道;以及分配通道,设置在冷空气排放口与制冰机之间以供应从冷空气排放口排出的冷空气,其中,分配通道可以包括冷却引导部和制冰引导部,该冷却引导部与制冰机盖连通并限定将冷空气引导到制冰机盖的冷却通道,该制冰引导部从冷却引导部分支并与制冰机连通以限定将冷空气引导到制冰机的制冰通道。
10.冷空气排放口可以设置在储藏空间的后表面处,并且制冰机可以在前部遮蔽该冷空气排放口。
11.制冰机盖可以设置在储藏空间的上表面与制冰机的上表面之间,并且可以限定有一盖通道,冷却引导部和制冰机前部通过该盖通道彼此连通。
12.制冰机盖可以包括盖本体,该盖本体遮蔽制冰机的上表面,并且盖本体的下表面可以打开以限定使制冰机的上表面容纳其中的空间。
13.盖本体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侧壁,可以与储藏空间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可以限定盖通道,并且该侧壁的后端可以与冷却引导部连通。
14.盖本体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限定盖通道的底面的引导表面,并且引导表面可以是倾斜的。
15.冰箱还可以包括排放引导件,该排放引导件从盖通道的内侧突出并引导沿着盖通道流动的冷空气的流动方向。
16.排放引导件可以朝向左侧和右侧之中的靠近门的旋转轴的一侧倾斜。
17.制冰机可以包括:制冰机壳体,该制冰机壳体包括壳体上表面和壳体周向表面,该壳体上表面限定上表面,该壳体周向表面沿着壳体上表面的周边向下延伸并限定向下敞开的空间;以及冰盘,安装在制冰机壳体内部并形成多个单元,在该多个单元中制冰,并且制冰机盖可以被联接以遮蔽制冰机壳体的上表面。
18.壳体上表面的后端可以设置有与制冰引导部连通的壳体入口,以允许冷空气流入到制冰机中。
19.壳体上表面的前端可以设置有壳体出口,流入壳体入口的冷空气通过该壳体出口排出,并且所述多个单元可以设置在壳体入口与壳体出口之间。
20.冷却引导部可以包括:引导部基座,引导部基座从冷空气排放口延伸并且限定冷却通道的底部;以及引导部侧部,该引导部侧部从引导部基座的两端向上延伸并且与储藏空间的上表面接触。
21.引导部基座和引导部侧部可以连接到盖通道的入口。
22.制冰通道可以包括管道延伸部,该管道延伸部从限定在引导部基座中的基座开口延伸,并延伸以与制冰机的内部连通从而限定制冰通道。
23.基座开口可以包括竖直延伸部,该竖直延伸部向上延伸并将流入到冷却通道中的冷空气的一部分引导到制冰通道。
24.门可以设置有制冰的第一制冰机,在储藏空间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门管道,该门管道向上延伸到第一制冰机的上侧并在门关闭时向第一制冰机供应冷空气,并且盖通道的出口可以在面向第一制冰机的位置处敞开。
25.在制冰机的前部可以设置从前部遮蔽制冰机的前盖,与盖通道连通的前排放口可以限定在前盖中。
26.前排放口可以限定在储藏空间的上表面与前盖的上端之间。
27.冷空气排放口可以限定在遮蔽蒸发器的格栅盘(grille pan)中,并且分配引导件可以固定地安装到格栅盘从而与冷空气排放口连通。
28.储藏空间可以被左右分隔以限定冷藏室和冷冻室,制冰机可以以与冷冻室的宽度相对应的尺寸形成在冷冻室内部,并且可以沿左右方向连续地设置在制冰机的内部制冰的球形单元。
附图说明
29.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示例冰箱的前视图。
30.图2为示出冰箱的门被打开的示例状态的前视图。
31.图3为冰箱的冷冻室的上部的剖视图。
32.图4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示例格栅盘的前立体图。
33.图5为图4中的格栅盘的后立体图。
34.图6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图,其示出了制冰机组件的布置结构以及设置于冷冻室的内部壳体中的门管道和引导管的布置情况。
35.图7为从下方观看时的局部立体图,其示出了安装有制冰机组件的冷冻室的内部。
36.图8为示出制冰机组件、门管道和引导管的联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37.图9为制冰机组件的立体图。
38.图10为当从前面观看时制冰机组件的分解图。
39.图11为当从后面观看时制冰机组件的分解图。
40.图12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分配管道的前立体图。
41.图13为当从后面观看时分配管道的立体图。
42.图14为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安装了分配管道的状态的视图。
43.图15为制冰机组件的剖视图。
44.图16为示出用于将水供应到制冰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45.图17为制冰机的立体图。
46.图18为当从前面观看时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制冰机盖的立体图。
47.图19为当从后面观看时制冰机盖的立体图。
48.图20为示出冷空气在冷冻室中的示例性流动的视图。
49.图21为图20的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50.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的范围并不限于本公开所提出的实施方式,通过增加、改变、删除其它元素等可以容易地提出包括在本公开的精神范围内的其它递归公开(regressive disclosure)或其它实施方式。
51.此外,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和理解,将在左侧和右侧设置有一对门的并排式(或双门式)冰箱作为示例进行描述,并且应该注意,本公开可以应用于任何设置有分配器的冰箱。
52.在描述之前,为了更清楚起见,下面来定义方向。在图1和图2中,相对于机柜朝向门的方向可以被定义为“前”或“向前”,相对于门朝向机柜的方向可以被定义为“后”或“向后”,朝向安装有冰箱的地板的方向可以被定义为“向下”,远离安装有冰箱的地板的方向可以被定义为“向上”。
53.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前视图。而且,图2是示出冰箱的门被打开的状态的前视图。而且,图3是冰箱的冷冻室的上部的剖视图。
54.如图所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外观可以由限定储藏空间的机柜10和联接到机柜10以打开或关闭储藏空间的门20限定。
55.机柜10可以包括限定外观的外部壳体101和设置在外部壳体101内部以限定储藏空间的内部壳体102。绝热材料103可以填充在外部壳体101与内部壳体102之间。
56.隔板(barrier)11可以形成在内部壳体102中。隔板11可以左右分隔机柜10内部的储藏空间,使得冷冻室12和冷藏室13被并排限定。内部壳体102可以限定冷冻室12和冷藏室13的内表面。如果需要,限定冷藏室13的内部壳体102和限定冷冻室的内部壳体102可以独立地形成。
57.储藏构件(诸如抽屉和搁板)可以设置在冷冻室12和冷藏室13内部。
58.蒸发器14可以设置在冷冻室12的后部,并且蒸发器14可以由格栅盘15遮蔽。格栅盘15可以限定冷藏室13和冷冻室12的后壁表面。格栅盘15可以设置有护罩(shroud)152,该护罩限定供蒸发器14产生的冷空气流经的通道。风扇电机154和吹风风扇155设置在护罩152中,以允许由蒸发器14产生的冷空气沿着格栅盘15的通道流动。供冷空气通过其排出的排放口151可以限定在格栅盘15中。
59.制冰机组件30可以设置在冷冻室12的最上部空间中。制冰机组件30可以包括能够将自动供应的水制成冰并分离冰的第二制冰机40。
60.制冰机组件30可以包括分配管道60,该分配管道允许由格栅盘15排放的冷空气分流并引导到第二制冰机40内部和第二制冰机40上方。制冰机组件30还可以包括制冰机盖50,该制冰机盖允许由分配管道60分流的冷空气通过第二制冰机40的上侧并且朝向制冰机组件30的前部引导。此外,制冰机组件30还可以包括前盖31,该前盖能够遮蔽限定于冷冻室12的上端处的空间的一部分。
61.在第二制冰机40下方可以设置冰仓(ice bin,储冰仓)70。由第二制冰机40制成的冰可以落下并储藏在冰仓70中。
62.门20可以以并排的方式设置在冰箱的左侧和右侧上。门20可以被构造为旋转以打开或关闭设置在左侧和右侧上的冷冻室12和冷藏室13。门20可以限定冰箱1在关闭状态下的前部外观。门20可以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冷冻室12的冷冻室门21和用于打开或关闭冷藏室13的冷藏室门22。
63.冷藏室门22可以具有在门的后部处与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口,并且还可以设置有打开或关闭该开口的副门23。副门2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有透视部分231,通过该透视部分能够看到内部。
64.第一制冰组件25可以设置在冷冻室门21处。第一制冰组件25可以包括设置在冷冻室门21的上部后表面上的第一制冰机253。第一制冰机253可以被构造为使用自动供应的水制冰并将制成的冰分离到储冰盒254。
65.详细地,第一制冰机253可以包括容纳水并制冰的冰盘253a和设置在冰盘253a的一侧上的驱动装置253d。冰盘253a可以具有敞开的上表面,并且冰盘253a的内部可以分隔成多个单元253c。单元253c可以具有立方体或半圆形等形状,并且可以具有与在第二制冰机40中制成的球形冰不同的形状和尺寸。球形冰通常在体积上大于在单元253c中制成的冰。
66.冰盘253a的旋转轴253b可以连接到驱动装置253d,并且可以根据驱动装置253d的操作而旋转。即,冰盘253a可以被构造为在制冰完成时旋转以用于分离冰。具有这种结构的第一制冰机253可以被称为扭转型制冰机。在一些情况下,冰盘253a可以具有维持固定状态的结构,并且排出器可以通过连接到驱动装置253d的旋转轴253b来旋转以将冰从单元253c分离。
67.第一制冰机253可以沿水平方向(左右方向)伸长。因此,冰盘253a的旋转轴253b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单元253c可以沿水平方向被连续地布置。
68.与第二制冰机40的旋转轴431相比,第一制冰机253的旋转轴253b可以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即,第二制冰机40的旋转轴431和第一制冰机253的旋转轴253b可以并排布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制冰机253的旋转轴253b可以定位成略高于第二制冰机40的旋转轴431。
69.形成在第二制冰机40中的多个单元c可以沿水平方向被连续地布置,并且形成在第一制冰机253中的多个单元253c也可以沿水平方向被连续地布置。即,第二制冰机40的单元c和第一制冰机253的单元253c可以沿平行方向被连续地布置。
70.第二制冰机40和第一制冰机253可以设置在同一冷冻室中。当冷冻室门21关闭时,第二制冰机40和第一制冰机253可以设置在彼此面向的位置处。
71.也就是说,制冰机组件30的前表面可以形成在面向第一制冰机组件25的后表面的位置处。制冰机组件30的前表面和第一制冰机组件25的后表面可以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用于照亮冷冻室12的内部的照明装置19可以设置在制冰机组件30与第一制冰机组件25之间的区域中。
72.第二制冰机40和第一制冰机253两者均可以位于冷冻室12内部的最上部位置处。因此,第二制冰机40和第一制冰机253可以填充在并排式冰箱的冷冻室12的上端处的空间,与其它类型的冰箱相比,该空间沿左右方向更窄。此外,冷冻室12的剩余空间可以完全用作用于食物储藏的空间。
73.因此,通过沿水平方向布置第二制冰机40,制冰机组件30可以形成为具有与冷冻室12的左侧端和右侧端的宽度相对应的尺寸。由于第二制冰机40的水平布置,可以使制冰机组件30向前突出的距离最小。因此,可以尽可能地确保第一制冰机组件25的从冷冻室门21的后表面突出的布置空间。
74.通过在冷冻室12内部的上端处的前部和后部并排地布置第二制冰机40和第一制冰机253,可以将从第二制冰机40的后部排出的冷空气有效地传输到第二制冰机40和第一制冰机253,并且可以确保制冰性能。
75.也就是说,第二制冰机40可以通过由分配管道60供应的冷空气制冰。第一制冰机253可以利用由设置在内部壳体102的上表面上的门管道16供应的冷空气制冰。
76.第一制冰机盖251可以设置在第一制冰机253上方。第一制冰机盖251具有盖入口252,该盖入口限定在与门管道16的管道出口161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通过门管道16供应的冷空气被供应到第一制冰机253。
77.供第一制冰机253制成的冰储藏于其中的储冰盒254可以设置在第一制冰机253下方。储冰盒254可以设置有用于压碎排出的冰的压碎装置255。与分配器24连通的冰槽26可以形成在储冰盒(ice bank)254的下端处。
78.分配器24可以设置在冷冻室门21的前表面上。分配器24可以被构造为在冷冻室门21关闭的同时从外部取出净化的水或冰。分配器24可以通过冰槽26连接到储冰盒254。因此,当操作分配器24时,可以取出储藏在储冰盒254中的冰。
79.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格栅盘15的结构。
80.图4为当从前面观看时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格栅盘的立体图。而且,图5为当从后面观看时格栅盘的立体图。
81.如图所示,格栅盘15可以安装在限定冷冻室12的内部壳体102的内部,并且可以形成为前后分隔冷冻室12的空间。
82.格栅盘15可以包括限定前表面的格栅板150和联接到格栅板150的后表面的护罩152。
83.格栅板150可以形成冷冻室12的后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供冷空气通过其排出的排放口151可以限定在格栅板150中。冷空气排放口(也可以称为第二排放口)153可以限定在格栅板150的上端处,冷空气通过该冷空气排放口排放以用于将冷空气供应到第二制冰机40。冷空气排放口153可以形成为具有相应的使得分配管道60的入口可以插入其中的尺寸。
84.在栅格板150的上端处可以形成有向上和向前延伸的前引导部156以便向下敞开并且向前引导冷空气。
85.冷空气排放口153可以被限定在前引导部156的前表面上。前引导部156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为圆形,使得向下引入的冷空气被向前引导,即,冷空气排放口153。
86.护罩152可以安装在格栅板150的后表面上,并且可以限定供蒸发器14产生的冷空气流经的通道。护罩开口152a可以限定在护罩152中,并且吹风风扇155可以设置在护罩开口152a的内部。风扇电机154可以设置在护罩152的后部,并且风扇电机154的旋转轴可以连接到吹风风扇155。吹风风扇155在护罩152的内部旋转,使得由蒸发器14产生的冷空气被引入到护罩152中,随后被排出。
87.护罩152的敞开上端可以与设置在格栅板150的上端处的前引导部156连通。因此,由吹风风扇155强行流动的冷空气可以通过护罩152的上端,可以由前引导部156向前引导,并且可以被排放到冷空气排放口153。
88.在护罩152中可以形成有向上延伸的上引导部157。上引导部157可以形成在向左侧和右侧中之一偏移的位置处,并且可以位于与门管道16相对应的位置处。
89.上引导部157可以与前引导部156分开地形成,并且可以比前引导部156的上端进一步向上延伸。上引导部157可以限定具有敞开上表面的通道。上引导部157的下表面可以与护罩152的内部连通,并且上引导部157的上表面可以与门管道16连通。敞开的第一排放口158可以限定在上引导部157的上端处,并且第一排放口158可以与门管道16的管道入口162连接。因此,由吹风风扇155强行流动的冷空气的一部分可以沿着上引导部157流入到门管道16中。
90.阻尼器安装部159可以形成在护罩152的一端处。阻尼器安装部159可以形成在邻近冷藏室13的一侧上,并且阻尼器可以设置在其中。阻尼器安装部159的一个表面可以敞开以连接到隔板11的敞开的一侧,并且可以与冷藏室13连通。因此,根据阻尼器的打开和关闭由吹风风扇155强行流动的冷空气的一部分可以通过阻尼器安装部159流入到冷藏室13中。
91.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冷冻室12的内部结构和制冰机组件30的布置结构。
92.图6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图,其示出了制冰机组件的布置结构以及设置在冷冻室的内部壳体中的门管道和引导管的布置情况。而且,图7为从下方观看时供制冰机组件安装于其中的冷冻室的内部的局部立体图。而且,图8为示出制冰机组件、门管道和引导管的联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93.如图所示,上表面入口102a和上表面出口102b可以被限定在内部壳体102的上表面上,该内部壳体限定冷冻室12的上表面。上表面入口102a可以被打开以与设置有蒸发器14的空间连通,并且上表面出口102b可以在冷冻室12的上表面的前端处被打开。在冷冻室门21关闭的状态下,上表面出口102b可以位于面向第一制冰机盖251的上侧。
94.门管道16可以设置在内部壳体102的上表面上。门管道16可以沿前后方向伸长,门管道16的前端和后端可以敞开,并且在其中可以限定供冷空气流经的通道。门管道16可以在安装到内部壳体102的状态下被埋入绝热材料103中。
95.管道出口161和管道入口162可以分别限定在门管道16的前端和后端处。管道入口162可以与通过上表面入口102a暴露的第一排放口158连通,并且管道出口161可以与上表面出口102b连通。因此,由蒸发器14产生的冷空气的一部分可以通过门管道16供应到第一制冰机253。
96.在内部壳体102的上表面上还可以限定有照明安装部102d,照明装置19安装到该照明安装部。照明安装部102d可以位于制冰机组件30的前部以对冷冻室12的内部进行照明。
97.在内部壳体102的上表面上可以限定有供水管开口102c。供水管开口102c可以在供水构件49上方敞开(将在下面描述),并且供水管174可以通向第二制冰机40。
98.引导管17可以限定通道,用于将水供应到第二制冰机40的供水管174被引导通过该通道。引导管17的两端均可以设置有前支架172和后支架171。
99.前支架172可以与内部壳体102的上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可以遮蔽供水管开口102c。引导管17的端部可以穿过前支架172并且可以朝向第二制冰机40敞开。管支撑件173可以设置在前支架172上,该管支撑件向上突出以从下方支撑引导管17。
100.后支架171可以联接到机柜10的后表面。管道17的端部可以通过后支架171暴露到机柜10的后表面。因此,沿着机柜10的后表面设置的供水管174可以通过后支架171被引入到引导管17中,并且通过前支架172被引导到第二制冰机40。
101.制冰机组件30可以设置在内部壳体102的内部上表面上。制冰机组件30可以位于冷冻室12的上端处,并且可以在比设置在冷冻室12的最上部处的容纳构件更高的位置处间隔开。其中储藏有由第二制冰机40制成的冰的冰仓70可以位于制冰机组件30的下方。冰仓70可以限定具有敞开的上表面的冰容纳空间71,并且可以安置在容纳构件(诸如搁板)上。在冰仓70的前表面上可以形成空的把手72,使得冰仓70可以被拉出或提升并移动。
102.制冰机组件30的水平宽度可以形成为与冷冻室12的水平宽度相对应。因此,在安装了制冰机组件30的状态下,设置在制冰机组件30后部的冷空气排放口153和分配管道60可以由制冰机组件30覆盖。特别地,当从冷冻室前面观看时,可以仅暴露前盖31,并且所有后部部件可以被前盖31遮蔽。
103.制冰机组件30可以包括:用于制冰的第二制冰机40,用于遮蔽第二制冰机40的上表面的制冰机盖50,以及用于将冷空气分配并供应到第二制冰机40的分配管道60。制冰机组件30还可以包括用于从前部遮蔽第二制冰机40和制冰机盖50的前盖31。
104.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制冰机组件30的结构。
105.图9为制冰机组件的立体图。而且,图10为当从前面观看时的制冰机组件的分解图。而且,图11为当从后面观看时的制冰机组件的分解图。
106.如图所示,制冰机组件30可以包括第二制冰机40。第二制冰机40自动地接收供应的水并制造球形冰。第二制冰机40可以包括限定外观的制冰机壳体41、容纳有用于制冰的水的冰盘45、用于使冰盘45旋转的驱动装置42、用于使分离的冰与冰盘45分离的排出器46以及用于检测冰仓70是否已充满的冰充满检测杆(ice full detection lever)47。
107.第二制冰机40可以被称为主体制冰机、机柜制冰机或球形制冰机,以与第一制冰机253区分开。
108.制冰机壳体41可以包括限定制冰机壳体41的上表面的壳体上表面411,以及沿着壳体上表面411的周边向下延伸的壳体周向表面412。冰盘45、驱动装置42和冰充满检测杆47可以设置在由壳体的周向表面412限定的空间内部。制成的冰可以通过排出器46与冰盘45分离、向下掉落并储藏在冰仓70中。
109.与在冰盘45内部制冰的单元c连通的托盘开口442a可以暴露在壳体的上表面411上。托盘开口442a可以设置在多个单元c中的每一个中,并且通过供水管174供应的水可以通过托盘开口442a被引入到单元c中。当排出器46的排出销461进入和退出托盘开口442a上方时,可以排出在单元c中制成的冰。
110.壳体入口415和壳体出口414可以被限定在壳体上表面411的前端和后端处,冷空气由壳体入口流入到第二制冰机40中,并且冷空气通过壳体上表面411由壳体出口流出第二制冰机40。
111.前盖31可以设置在制冰机壳体41的前部。前盖31限定制冰机组件30的前表面,并且可以遮蔽设置在后部的所有部件。
112.前盖31可以包括前部分311和沿着前部分311的周边向后延伸的边缘部分312。
113.制冰机壳体41的前端可以插入到前盖31的敞开的后表面中。壳体联接部314可以设置在边缘部分312的左右两侧上,并且可以联接到制冰机壳体41的两个侧表面。
114.前排放口(排放开口)313可以限定在前盖31的上表面上,即,在边缘部分312的上表面上。前排放口313可以通过使前盖31的上表面向下凹入来限定,并且可以连接到制冰机盖50的盖通道530的前端以限定一通道,由盖通道530向前引导的冷空气通过该通道被排放。
115.在边缘部分312的上表面上还可以限定安装部容纳槽316,制冰机盖50的盖安装部54容纳在该安装部容纳槽中。安装部容纳槽316可以以相应的尺寸形成在与盖安装部54相对应的位置处。安装部容纳槽316可以被限定在前排放口313的两侧上,使得盖安装部54被暴露。因此,紧固到制冰机壳体41的螺钉穿过盖安装部54并被紧固到内部壳体102的上表面或设置在内部壳体102上的支架,使得制冰机组件30被固定地安装。
116.制冰机盖50可以设置在第二制冰机40的上表面上以遮蔽第二制冰机40的上表面,并且可以限定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通过第二制冰机40上方并绕过其到达冷冻室12的前部。
117.分配管道60可以设置在第二制冰机40的后部,使得排放到冷冻室12中的冷空气分流并供应到第二制冰机40和制冰机盖50。
118.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分配管道60。
119.图12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分配管道的前立体图。而且,图13为当从后面观看时的分配管道的立体图。而且,图14为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安装了分配管道的
状态的视图。
120.如图所示,分配管道60可以设置在第二制冰机40的后部,并且可以安装到冷冻室12的后壁表面或格栅盘15的前表面。分配管道60可以将第二制冰机40连接到冷冻室12的后壁表面上的冷空气排放口153,使得由蒸发器14产生的冷空气被供应到第二制冰机40和制冰机盖50的内部。分配管道60可以与冷冻室12的后壁表面和上表面紧密接触。
121.分配管道60可以包括作为整体的冷却引导部61和制冰引导部62。由于冷却引导部61位于上方,因此冷却引导部可以被称为上引导部或第一引导部,并且可以限定连接到制冰机盖50的冷却通道615。由于制冰引导部62位于冷却引导部61下方,因此制冰引导部62可以被称为下引导部或第二引导部,并且可以限定连接到制冰机壳体41的内部的制冰通道624。
122.详细地,冷却引导部61可以包括引导部基座611和引导部侧部612。引导部基座611可以限定冷却引导部61的底面,并且可以形成为板状。引导部基座611的后端可以形成为对应于或大于冷冻室12后部的冷空气排放口153的宽度,并且可以形成为随着引导部基座611的后端向前延伸而变窄。引导部基座611的前端可以形成为具有与限定在制冰机盖50的上表面上的盖通道530的入口相对应的宽度,并且可以连接到盖通道530的入口。
123.向后延伸的多个基座突出部613可以设置在引导部基座611的后端处。多个基座突出部613可以沿着引导部基座611的后端彼此隔开,因此可以在基座突出部613之间限定基座槽。基座突出部613的后端可以插入到冷空气排放口153中,并且可以支撑在格栅盘15的内部。因此,从下侧流到上侧的冷空气可以通过基座突出部613之间的基座槽流入到冷却引导部61中。
124.引导部侧部612可以从引导部基座611的左端和右端向上延伸。引导部侧部612可以延伸以接触内部壳体102的上表面,并且冷却通道615可以被限定在内部壳体102与引导部基座611之间。引导部侧部612可以连接到形成在盖通道530中的侧壁533,使得冷却通道615和盖通道530彼此连通。
125.基座开口614可以限定在引导部基座611的中心处。基座开口614可以与制冰引导部62连通,并且可以用作制冰通道624的入口。因此,基座开口614可以被称为制冰通道入口。
126.向上延伸的竖直延伸部622可以沿着基座开口614的周边被限定。竖直延伸部622朝向制冰引导部62引导流入到冷却引导部61中的冷空气,并且可以沿着基座开口614的前表面和一个侧表面被限定。竖直延伸部622可以与制冰引导部62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形成为向上延伸通过基座开口614的形状。
127.因此,流入到冷却引导部61中的冷空气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竖直延伸部622被引导到制冰引导部62,并且可以被供应到第二制冰机40中。
128.制冰引导部62可以与基座开口614连通并从基座开口614向下延伸,并且可以延伸到制冰机壳体41的入口。即,在安装了分配管道60和第二制冰机40的状态下,制冰引导部62可以与第二制冰机40的内部连通。
129.详细地,制冰引导部62可以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管道延伸部621,并且管道延伸部621可以在其中限定与基座开口614连通的制冰通道624。此外,管道延伸部621的敞开的下表面可以朝向前面敞开,制冰通道624的出口可以与壳体入口415连通。
130.管道延伸部621可以向下和向前延伸。向前面向下的延伸部倾斜表面623可以设置在管道延伸部621内部。因此,流过制冰引导部62的入口的冷空气可以通过管道延伸部621平稳地流到第二制冰机40。
131.管道延伸部621可以延伸以插入到壳体入口415中。因此,可以将流过制冰通道624的冷空气有效地供应到第二制冰机40中。制冰引导部62可以形成为比冷却引导部61的宽度更窄,以将冷空气供应到第二制冰机40下方的特定区域。
132.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第二制冰机40的结构和冷空气在第二制冰机40中的流动。
133.图15为制冰机组件的剖视图,并且是沿着图9的线xv-xv’截取的剖视图。而且,图16为示出用于向制冰机供水的结构的剖视图,并且是沿着图6的线xvi-xvi’截取的剖视图。而且,图17为制冰机的立体图。
134.如图所示,第二制冰机40可以包括制冰机壳体41和设置在制冰机壳体41内部的冰盘45。制冰机盖50可以设置在制冰机壳体41的上表面上,并且制冰机盖50可以限定第二制冰机40的冷却空间600和在第二制冰机40上方使冷空气绕过的空间53。此外,在安装了制冰机盖50的状态下,前盖31安装在第二制冰机40的前部以从前部遮蔽第二制冰机40。在安装了制冰机盖50的状态下,分配管道60可以设置在第二制冰机40的后部,并且由分配管道60分流的冷空气可以分流并供应到第二制冰机40内部的空间和制冰机盖50上方的空间。
135.将更详细地描述第二制冰机40的结构。第二制冰机40可以设置有冰盘45,该冰盘被设置在制冰机壳体41内部。冰盘45可以包括多个单元c,在该单元中容纳水并能够制冰。例如,单元c可以形成为球形形状,因此第二制冰机40可以被构造为制造球形冰。
136.冰盘45可以包括上托盘44和下托盘43。冰盘45内部的多个单元c可以被连续地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单元c可以根据冰盘45的布置方向被水平地或竖直地设置。例如,如图16所示,所述多个单元c可以沿水平方向被连续地设置,并且冰盘45可以沿水平方向(左右方向)被设置。当然,冰盘45可以根据设置有制冰机组件30的空间的尺寸和布置而被沿前后方向设置。
137.上托盘44可以固定地安装在壳体的上表面411上,并且壳体上表面41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暴露。上托盘44可以设置有在其中限定单元c的上部的上模442,并且上模442可以由硅树脂材料制成。在上模442的上端可以限定与单元c连通的托盘开口442a。排出销461可以通过托盘开口442a进出以分离制成的冰,并且水可以通过供水构件49被供应。
138.供水构件49可以设置在与在沿水平方向连续设置的多个单元c的一端处形成的单元c相对应的位置处。因此,通过供水构件49供应的水可以通过一个单元c被引入,并且可以依次填充沿水平方向被连续设置的多个单元c。
139.特别地,供水构件49可以延伸为比冰盘45更横向地突出,并且供水构件49可以定位在与供水管174的位于内部壳体102的上表面的一侧上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供水构件49的底面是倾斜的,使得水被平稳地供应到单元c上端的托盘开口。
140.下托盘43可以设置在上托盘44下方,并且可以通过包括电机和齿轮的组合的驱动装置42可旋转地安装。限定单元c下部的下模432可以设置在下托盘43内部,当下托盘43和上托盘44彼此联接并关闭时,上模442和下模432彼此接触以形成球形单元c并且能够制冰。
141.驱动装置42可以设置在制冰机壳体41的一侧上,并且驱动装置42可以连接到下托
盘43的旋转轴431以旋转下托盘43。冰充满检测杆47能够检测冰仓70的内部是否充满,并且可以连接到驱动装置42。当驱动装置42被驱动时,可以操作冰充满检测杆47,并且冰充满检测杆可以与下托盘43的操作相关联。
142.下排出器48可以设置在制冰机壳体41的后表面上。下排出器48可以位于下托盘43的轨迹上并且可以向前突出。因此,当在冰盘45中制成冰之后下托盘43旋转时,下托盘43可以挤压下模432以使冰与下托盘43分离。
143.冰盘45可以被容纳在制冰机壳体41的内部,并且可以通过供应到第二制冰机40中的冷空气在单元c的内部制冰。
144.为此,分配管道60的制冰引导部可以与通过将制冰机壳体41与制冰机盖50联接而限定的空间500连通,通过制冰引导部62引入的冷空气可以在穿过第二制冰机40时引起制冰。
145.详细地,向下凹入的壳体出口414可以限定在壳体上表面411的前端处。朝向后部上升的前引导件413可以设置在壳体出口414的下表面上。前引导件413可以是倾斜的或圆形的,并且引导穿过壳体上表面411的冷空气平稳地流到壳体出口414。
146.向下凹入的壳体入口415可以限定在壳体上表面411的后端处。朝向前部上升的后引导件416可以设置在壳体入口415的下表面上。壳体入口415可以连接到分配管60以用作入口以供冷空气通过其被引入到第二制冰机40。
147.因此,流入壳体入口415的冷空气在通过后引导件416被向上引导的同时可以向前流动,在通过前引导件413被向下引导的同时可以向前流动,并且可以被排放到壳体出口414。即,供应冷空气穿过壳体上表面411,穿过与壳体上表面411分离的上部位置。因此,可以确保冷空气平稳地流动并且使与从壳体上表面411向上突出的部件的干涉最小化。
148.当然,流到壳体上表面411的冷空气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在壳体上表面411上限定的多个开口(诸如托盘开口442a和供排出器46穿过的开口)流入到制冰机壳体41中,并且可以冷却作为整体位于制冰机壳体41内部的冰盘45。
149.冷空气通过分配管道60的冷却引导部61引导到制冰机盖50上方,可以通过制冰机盖50排放到制冰机组件30前面的空间中,而不会流入第二制冰机40中。
150.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制冰机盖50。
151.图18为当从前面观看时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制冰机盖的立体图。而且,图19为当从后面观看时制冰机盖的立体图。
152.如图所示,制冰机盖50可以形成为遮蔽第二制冰机40的上表面。在安装了制冰机组件30的状态下,制冰机盖50可以设置在冷冻室12的上表面上,即,设置在内部壳体102与第二制冰机40之间。
153.制冰机盖50可以从上方遮蔽第二制冰机40,并且还可以在第二制冰机40上方限定与第二制冰机40的内部分开的冷空气通道。因此,由分配管道60供应的冷空气可以由制冰机盖50引导而不穿过第二制冰机40,并且可以被供应到制冰机组件30的前部、即朝向冷冻室12和冷冻室门21的前部空间。
154.制冰机盖50可以包括具有敞开的下表面的盖本体52和沿着盖本体52的周边形成的盖边缘51。
155.盖边缘51可以从盖本体52的下端向外突出,并且可以与制冰机壳体41的上表面的
周边接触。当盖边缘51联接到制冰机壳体41时,在壳体上表面411上方限定一空间容纳通过制冰引导部62引入的冷空气。
156.盖安装部54可以限定在盖边缘51的前端处。盖安装部54可以向上突出,并且可以形成在制冰机盖50的左右两侧上。盖安装部54可以穿过安装部容纳槽316以与冷冻室12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地安装在冷冻室12的上表面上。因此,在前盖31和制冰机盖50联接到制冰机壳体41的状态下,盖安装部54可以固定地安装在冷冻室12的上表面上。
157.盖本体52可以联接到第二制冰机40,从而在第二制冰机40的上方限定有供应冷空气的空间。设置凹入空间,使得第二制冰机40上方的部件(包括排出器46)不发生干涉。
158.用于引导冷空气流动的引导表面53可以限定在盖本体52的上表面上。侧壁533可以在引导表面53的左右两侧向上突出。侧壁533可以具有与盖安装部54相对应的高度,并且可以与冷冻室12的上表面、即内部壳体102接触。因此,在安装了制冰机盖50的状态下,冷空气流经的盖通道530可以由内部壳体102、侧壁533和引导表面53限定。
159.引导表面53可以包括从盖本体52的上表面的前端朝向后部上升的前引导表面532和从盖本体52的上表面的后端朝向前部上升的后引导表面531。前引导表面532和后引导表面531可以形成为具有相同的高度并且可以彼此连接。
160.后引导表面531可以连接到冷却引导部61的敞开的前端,并且前引导表面532的端部可以与前盖31的前排放口313连通。因此,通过冷却引导部61供应的冷空气可以依次穿过后引导表面531和前引导表面532,并且可以通过前排放口313向前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后引导表面531和前引导表面532的倾斜结构使得冷空气能够平稳地流动。
161.在引导表面53上可以设置排放引导件535和536,用于引导冷空气穿过盖通道530的流动方向。排放引导件535和536可以分别形成在后引导表面531和前导引表面532上,并且穿过盖通道530的冷空气可以定向地流动。
162.详细地,后排放引导件535可以形成在后引导表面531上。后排放引导件535可以形成在相对于盖通道530的中心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上的偏心位置处,并且可以形成为突出到与侧壁533的高度相对应的高度。例如,后排放引导件535可以形成为沿前后方向伸长的突出部或肋的形状。
163.可以通过后排放引导件535部分地限制冷空气流入到盖通道530中的流动,或者可以控制冷空气的流量。因此,更多的冷空气可以流到后引导表面531的整个区域中没有形成后排放引导件535的左侧(在图9中)。
164.前排放引导件536可以形成在前引导表面532上。前排放引导件536可以从前引导表面532的中心沿一个方向倾斜地延伸。因此,由于前排放引导件536,通过后引导表面531被引导到前导引表面532的冷空气可以更多地流到左侧和右侧之中的左侧(在图9中)。
165.利用这种结构,由于后排放引导件535和前排放引导件536,通过盖通道530的冷空气的流量可以在左侧和右侧中沿一个方向增加。例如,具有较大冷空气流量的位置可以是靠近冰箱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位置,并且可以通过防止在冰箱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附近的位置处滞留空气来防止凝露或结霜的生长。
166.供水口534可以限定在制冰机盖50的上表面上。供水口534是供延伸通过内部壳体102的供水管174穿过的部分,并且可以在对应于设置在第二制冰机40中的供水构件49的位
置处打开。供水口534可以限定在盖通道530外部的部分上,即,在侧壁533的外部上。
167.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冰箱1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冷冻室12中的冷空气的流动。
168.图20为示出冷空气在冷冻室中流动的视图。而且,图21为图20的部分a的放大图。
169.如图所示,通过吹风风扇155的旋转在蒸发器14中产生的冷空气可以向上流动通过护罩152。沿着护罩152流动的冷空气可以通过格栅盘15的冷空气排放口153排放到冷冻室12中并冷却冷冻室12。
170.由吹风风扇155强行流动的冷空气的一部分可以从格栅盘15的上端被引入到门管道16和分配管道60中。在这种情况下,门管道16和分配管道60可以连接到格栅盘15的上端。
171.也就是说,沿着格栅盘15的上端、即上引导部157从第一排放口158排放的冷空气可以通过门管道16的管道入口162流入到门管道16中,可以沿着门管道16内部的门管道通道160流动,并且可以通过管道出口161朝向第一制冰机盖251排放。从门管道16排放的冷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制冰机盖251的盖入口252流入到第一制冰机253中,并且可以允许第一制冰机253进行制冰。
172.沿着格栅盘15的上端、即前引导部156通过冷空气排放口153排放的冷空气可以流入到分配管道60中,并可以在分配管道60中被分流并被供应到第二制冰机40的内部和第二制冰机40的外部。
173.详细地,从冷冻室12的后壁上的冷空气排放口153或格栅盘15排放的冷空气可以流入到分配管道60中。在这种情况下,流入到分配管道60中的冷空气可被分流并其被供应到冷却引导部61和制冰引导部62。
174.流入到分配管道60的引导部基座611的冷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竖直延伸部622被引入到基座开口614中,并且流入到基座开口614中的冷空气可以通过制冰引导部62的制冰通道624被引入到第二制冰机40中。
175.详细地,制冰通道624的在制冰引导部62的端部处的出口可以与壳体入口415连通。因此,从制冰通道624排放的冷空气可以被供应到第二制冰机40。
176.通过壳体入口415流入到壳体上表面411中的冷空气可以被供应到由制冰机盖50遮蔽的空间500,并且可以通过壳体上表面411的开口供应到冰盘45。可以通过在冰盘45周围供应的冷空气在冰盘45中执行制冰操作。通过冰盘45的冷空气通过制冰机壳体41的敞开的下表面被排出,并且冷却冷冻室下方的空间。
177.流入到冷却引导部61中的冷空气中的除了分流到制冰引导部62中的冷空气之外的剩余冷空气都可以通过引导部基座611、即冷却通道615流入到制冰机盖50上方的盖通道530中。
178.流入到盖通道530中的冷空气可以依次穿过前引导表面532和后引导表面531,并且可以最终通过前排放口313被排出到冷冻室12的位于制冰机组件30前部的空间中。
179.这样,排放到冷冻室12中的冷空气可以通过门管道16被供应到第一制冰机253,并且冷空气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分配管道60和制冰机盖50被供应到第二制冰机40。参照图20,冷空气的第一部分可以经由第一冷空气通道p1被排放到第一制冰机253,并且冷空气的第二部分可以经由第二冷空气通道p2被排放到第二制冰机40。以这种方式,可以进行制冰。冷空气的剩余部分可以通过第二制冰机40与冷冻室12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被排放到制冰机组件30前方的空间、即冷却空间600,而不穿过第二制冰机40的内部。冷空气的第三部分可
以经由第三冷空气通道p3被排放到制冰机冷却空间600。冷空气的第三部分可以继续向下流动通过冷却空间600,以向竖直低于制冰机组件30的储藏空间的一部分提供冷却。
180.因此,可以将冷空气均匀地供应到冷冻室12的整个内部,并且在保持制冰性能的同时保持冷冻室12的整体冷却性能。特别地,冷空气也可以被供应到冷冻室12的由制冰机组件30覆盖的上部空间,即,制冰机组件30与冷冻室门21之间的空间。
181.因此,可以确保在整个冷冻室12中的均匀的冷空气循环和均匀的温度分布。
182.此外,流入到盖通道530中的冷空气可以被引导,从而通过盖通道530内部的排放引导件535和536沿一个方向供应更多的冷空气。在图2中,当冷冻室门21关闭时,冷冻室12的上部的左端可以限定冷空气滞留空间,该冷空气滞留空间由冷冻室12的上表面和左侧表面、冷冻室门21的后表面、第一制冰机盖251和储冰盒254阻塞。
183.然而,供应到冷空气滞留空间的冷空气由排放引导件535和536引导,并且冷空气不滞留在冷空气滞留空间中而是被强制循环,从而防止在冷空气滞留空间中发生冷凝和结霜。
184.这样,当吹风风扇155被驱动时供应到冷冻室12的冷空气的通道总体上可以包括三个通道。
185.详细地,从格栅盘15的第一排放口158排放的冷空气可以通过门管道16的门管道通道160供应到第一制冰机253。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一排放口158到上表面出口102b的距离可以被称为第一通道或制冰通道624。
186.从格栅盘15的冷空气排放口153排放的冷空气可以在通过分配管道60的冷却引导部61时被分流,并且可以通过制冰机盖50与内部壳体102的上表面之间的盖通道530被供应到位于制冰机组件30前部的冷冻室12的储藏空间,即,制冰机组件30与第一制冰机组件25之间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从冷空气排放口153到前排放口313的距离可以被称为第二通道或储藏空间通道。
187.从格栅盘15的冷空气排放口153排放的冷空气可以在通过分配管道60的制冰引导部62时被分流,并且可以通过制冰引导部62内部的制冰通道624被供应到第二制冰机40与制冰机盖50之间的空间,并在第二制冰机40中进行制冰。在这种情况下,从冷空气排放口153到制冰通道624的出口的距离可以被称为第三通道或冰箱中的制冰通道。
188.这样,在第二制冰机40和第一制冰机253设置为在冷冻室12的上端的空间中彼此面向的状态下,可以通过三个通道供应冷空气。即,即使在制冰机组件30和第一制冰组件25紧密地设置在冷冻室12上方的狭窄空间中的状态下,也可以供应冷空气以确保第二制冰机40和第一制冰机253中的每一个的制冰性能,并且可以供应和循环冷空气,使得可以在冷冻室12的密集的上部空间中进行冷空气循环和均匀的温度分布。
189.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用于制冰的冷空气可以被平稳地供应到设置在冷冻室内部的制冰机,并且可以绕过制冰机通过盖通道来冷却冷冻室的内部。
19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配管道设置在制冰机的后部的冷空气排放口处,并且分配管道分流成将冷空气供应到制冰机的制冰引导部和将冷空气供应成通过制冰机上方的制冰机盖的冷却引导部。
191.因此,从冷空气排放口排出的冷空气被分流并被供应到制冰机和冷冻室的内部,从而可以满足制冰性能和冷却性能。
192.此外,即使在将制冰机设置为覆盖冷空气排放口的结构中,冷空气也可以绕过制冰机盖通过盖通道到达制冰机前部的空间。因此,冷空气可以被供应到冷冻室的整个区域,使得冷冻室的内部具有均匀的温度分布。
193.当制冰机是制造球形冰的制冰机时,其尺寸可能稍大。即使当水平设置多个用于制冰的单元时,制冰机也可以被设置为填充冷冻室的所有水平空间。
194.在这种结构中,冷空气排放口可以由制冰机覆盖,但是冷空气可以通过盖通道被供应到制冰机前部,从而可以均匀地冷却整个冷冻室。
195.此外,具有相对较大尺寸的制冰机结构可以沿竖直方向被设置在冷冻室中,即,在该方向上,单元被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使得制冰机可以根据冰箱的存储空间的大小进行不同的设置。
196.由于盖通道被限定在制冰机盖的上表面与储藏空间的上表面之间,因此不会发生形成盖通道的空间的过度损失。
197.此外,由于制冰机盖联接到储藏空间的上表面以限定盖通道,因此盖通道可以以简单的结构形成。
198.此外,由于前排放口位于储藏空间的上表面上,因此冷冻室的整个内部可以被向下排放的冷空气冷却。
199.排放引导件可以设置在盖通道内部,并且由排放引导件排出的冷空气可以集中到一侧。
200.因此,可以将冷空气的供应引导到冷冻室门的后表面与冷冻室的邻近门的旋转轴的前表面之间的空间,在该处冷空气可能在结构上滞留。
201.因此,可以解决由于冷空气滞留引起的温度不平衡,并且防止由于冷空气滞留引起的冷凝或结霜的发生。
202.当第一制冰机设置在制冰机前部时,即,设置在门的后部时,制冰机与第一制冰机之间的空间闭合,因此冷空气的供应可能不平稳。绕过制冰机并由于盖通道而向前排出的冷空气可以被供应到制冰机与第一制冰机之间的空间,以使冷空气能够在狭窄的空间中循环。
203.制冰机和第一制冰机可以设置在彼此面向的位置。特别地,制冰机和第一制冰机设置在冷冻室区域中彼此面向的位置处,在该位置处左右宽度窄,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冷冻室内部的空间。
204.此外,由于制冰机和第一制冰机设置在其至少部分地彼此面向的位置处,因此绕过制冰机并被排出的冷空气的一部分可以冷却第一制冰机或与第一制冰机相邻的区域,从而提供了有效的冷空气供应结构。
205.由于制冰机的旋转轴沿水平方向(左右方向)设置,因此制冰机模块的突出被最小化。因此,即使当冷冻室门关闭时,也可以具有与向后突出的第一制冰机组件不干涉的结构。
206.此外,由于制冰机位于冷冻室的上端处,并且第一制冰机设置在冷冻室门的上端处,因此可以有利于供水管到制冰机和第一制冰机的布置和连接。
207.在冷冻室的上部中,从冷冻室的后部排出的冷空气被分流成三个通道并被供应到第一制冰机、第二制冰机以及第一制冰机与第二制冰机之间的空间,冷空气可以被有效地
分布并被供应到冷冻室的紧密布置的上部空间中,以确保制冰性能并能够在冷冻室的狭窄上部空间中实现均匀的温度分布。
208.以上说明仅仅是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示意,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基本特性的情况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
209.因此,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既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技术精神也不旨在描述本公开的技术构思,并且本公开的技术精神不受这些实施方式的限制。
210.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且等效物范围内所有技术构思应被理解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