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启闭防冻隔热制冷翅片管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95964发布日期:2022-10-14 17:2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启闭防冻隔热制冷翅片管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制冷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启闭防冻隔热制冷翅片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2.翅片管式换热器是人们在改进管式换热而的过程中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发现之一,这一方法仍是所有各种管式换热面强化传热方法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它不仅适用于单翅片管式换热器在动力、化工、石油化工、空调工程和制冷工程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制冷工程中使用的冷风机蒸发器、无霜冰箱蒸发器等它不仅适用于单相流体的流动,而且对相变换热也有很大的价值大部分用于洁净气体的翅片管式换热器采用了新型高效的翅片表面结构,获得了显著的强化传热效果。
3.制冷翅片管换热器在低温冷间环境条件下工作时、翅片管换热器进出风两侧通常会有一侧直接暴露在冷间空间内,在停止制冷运行不通风换热的情况下,暴露侧仍与冷间内的空气直接接触,冷间内物品所散发水蒸汽和开门所侵入水蒸汽仍会继续暴露翅片上产生结霜增加结霜量,加大了换热热阻影响换热效率,增加了换然器融霜的频次。制冷翅片管换热器进行融霜过程时需外提供的热源将翅片管表面的霜融化,而换热器暴露侧会将大量的热量直接散给冷间空气,造成冷间温度上升波动。热负荷增加,融霜形成的水膜和水滴在沿翅片表面下落过程中因热量流失还会产生冻洁的风险,这会使融霜变得困难、融霜时间加长,热源需提供更多的热量,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
4.目前通常采用在翅片管换热器暴露侧加装电动、液压或其它形式的机械结构带动控制一个档板结构或增加静压箱和并装配电动风阀机构来解决上述提到的冷翅片管换热器在冷间使用过程中结霜增多与融霜过程热量流失严重问题;然而这些方式需额外能源,增加成本过多、机械结构和控制机构复杂,在低温冷间恶劣的条件下使用可靠性很差、要经常保养检修,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启闭防冻隔热制冷翅片管换热器,解决了换热器不制冷时翅片管表面也结霜,融霜频次增加,融霜时热量流失严重,融霜时间加长,融霜水冻结、浪费融霜的热源、冷间温度波动热量增加,能源浪费不利节能降耗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启闭防冻隔热制冷翅片管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侧壁分别固定连接在隔板的内侧壁中心处,位于所述隔板前后两侧壳体的下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托板,两个所述托板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的下内壁上,两个所述托板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翅片管换热器芯体,两个所述翅片管换热器芯体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托板的上端面上,两个
所述翅片管换热器芯体的一侧壁靠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多个圆孔,多个所述圆孔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活动孔,每水平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分别设置有防冻隔热膜片,所述防冻隔热膜片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连接件,所述防冻隔热膜片前后两端分转动连接件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侧支撑杆侧壁上的活动孔内,所述壳体的一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进风口,两个所述进风口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风机,两个所述风机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进风口的内侧壁上。
7.优选的,两个所述进风口的内侧壁靠边缘处分别设置有防护网,两个所述防护网的侧壁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进风口的内侧壁上。
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壁中心处分别设置有提手,两个所述提手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橡胶垫。
9.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三个连接板,三个所述连接板与壳体的上端面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三个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中心靠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安装孔。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圆孔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气帘。
12.优选的,所述活动孔的横截面形状为t字型,且所述活动孔的尺寸大于转动连接件的尺寸。
1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材质为镀铝锌版,且表面涂有防静电涂层。
14.工作原理:通过在翅片管换热器芯体10一侧壁靠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多个圆孔12,多个圆孔1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杆14,支撑杆14与圆孔1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方便对支撑杆14进行拆装,多个支撑杆14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活动孔16,每水平两个支撑杆14之间分别设置有防冻隔热膜片13,防冻隔热膜片13采用低密度材质的薄型膜片,防冻隔热膜片13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连接件15,防冻隔热膜片13前后两端分转动连接件15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侧支撑杆14侧壁上的活动孔16内,自然下垂时多个防冻隔热膜片13的上下呈首尾交叠式排列,形成隔热帘,制冷翅片管换热器芯体10不进行制冷运行即不通风情况下,多个防冻隔热膜片13靠重力作用自由落下与制冷翅片管换热器芯体10其它部位和壳体1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与冷间空气相对隔绝减少空气中水汽在翅片管表面凝结成霜,换热器内部空间与外部空气的阻挡层,相对封闭的空间,融霜时制冷翅片管换热器内形成一个局部小环境空间,无热量直接损失加快内部换热器芯体温度迅速上升加快霜层融化且能避免融化的水冻结,这样减少融霜过程时间,减轻对冷间空气温度影响,实现节能目的,在制冷翅片管换热器芯体10进行制冷工作时即通风情况下,无需额外机械结构和能量,防冻隔热膜片13利用通风时气流的压差能量自动打开,让空气流通进行换热,减少使用成本结构简单。
15.(三)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启闭防冻隔热制冷翅片管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中,通过在制冷翅片管换热器芯片暴露侧采用低密度材质的薄型膜片上下多层首尾交叠排列形成隔热帘,制冷翅片管换热器不进行制冷运行即不通风情况下,多层薄型膜片靠重力作用自由落下与制冷翅片管换热器其它部位壳体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与冷间空气相对隔绝减少空气中水汽在翅片管表面凝结成霜,换热器内部空间与外部空气的阻挡层,相对封闭的空间,融霜时制冷翅片管换热器内形成一个局部小环境空间,无
热量直接损失加快内部换热器芯体温度迅速上升加快霜层融化且能避免融化的水冻结,这样减少融霜过程时间,减轻对冷间空气温度影响,实现节能目的;2、本发明中,制冷翅片管换热器进行制冷工作时即通风情况下,无需额外机械结构和能量,薄形膜片利用通风时气流的压差能量自动打开,让空气流通进行换热,减少使用成本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后视图;图4为本发明中a-a处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中b-b处的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中防冻隔热膜片与支撑杆连接处的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中支撑杆的轴测图。
17.其中,1、壳体;2、提手;3、连接板;4、安装孔;5、气帘;6、进风口;7、防护网;8、风机;9、隔板;10、翅片管换热器芯体;11、托板;12、圆孔;13、防冻隔热膜片;14、支撑杆;15、转动连接件;16、活动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一:如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启闭防冻隔热制冷翅片管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9,隔板9的侧壁分别固定连接在隔板9的内侧壁中心处,位于隔板9前后两侧壳体1的下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托板11,两个托板11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下内壁上,两个托板11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翅片管换热器芯体10,两个翅片管换热器芯体10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托板11的上端面上,两个翅片管换热器芯体10的一侧壁靠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多个圆孔12,多个圆孔1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杆14,支撑杆14与圆孔1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方便对支撑杆14进行拆装,多个支撑杆14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活动孔16,每水平两个支撑杆14之间分别设置有防冻隔热膜片13,防冻隔热膜片13采用低密度材质的薄型膜片,防冻隔热膜片13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连接件15,防冻隔热膜片13前后两端分转动连接件15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侧支撑杆14侧壁上的活动孔16内,自然下垂时多个防冻隔热膜片13的上下呈首尾交叠式排列,形成隔热帘,壳体1的一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进风口6,两个进风口6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风机8,两个风机8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进风口6的内侧壁上,两个进风口6的内侧壁靠边缘处分别设置有防护网7,两个防护网7的侧壁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进风口6的内侧壁上。
20.壳体1的前后两侧壁中心处分别设置有提手2,两个提手2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
橡胶垫,方便对壳体1的整体的进行搬运,橡胶垫可以有效的对手部进行防护,壳体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三个连接板3,三个连接板3与壳体1的上端面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三个连接板3的上端面中心靠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安装孔4,三个连接板3的设置使壳体1的下端面和地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减少放置时壳体1下端面受到损伤,壳体1的另一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气帘5,活动孔16的横截面形状为t字型,且活动孔16的尺寸大于转动连接件15的尺寸,可以使转动连接件15可以自由的在活动孔16的内部进行转动,壳体1的材质为镀铝锌版,增加了整体的防腐和防锈蚀性,且表面涂有防静电涂层。
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