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杆生产用移动式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2643发布日期:2023-01-13 02:02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杆生产用移动式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铜杆冷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铜杆生产用移动式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铜杆一般用电解铜生产,电阻率低于低氧铜杆,因此在生产对电阻要求比较苛刻的产品中,无氧铜杆比较经济;制造无氧铜杆要求质量较高的原材料;无氧铜杆显得更为优越的是拉制直径《0.5mm的铜线,6mm的无氧铜杆用于生产铜扁线。
3.传统在对铜杆降温时,通常是将刚生产出的温度极高的铜杆直接放置进冷却水中接受浸泡降温处理,然而采用这种降温方法,使得铜杆猛然间处于两种温度下,容易使铜杆的质量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铜杆发生断裂等情况,进而影响铜杆的成品率和工作效率,不利于实际使用,所以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铜杆生产用移动式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铜杆生产用移动式冷却装置,通过使喷头进行间歇式,持续性的对铜杆进行喷洒预冷却水处理的同时,驱动环形托架带动第一撑架及第二撑架进行旋转移动,进而使得每根铜杆都可单独接受全方位的循环移动冷却处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杆生产用移动式冷却装置,包括主体降温机构,所述主体降温机构的顶部设置有铜杆安装机构,所述主体降温机构包括储水框,所述储水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储水框远离风机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呈贯穿状设置的引流槽,且多个所述引流槽的一端都连通设有储水箱,所述铜杆安装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储水框两侧的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都转动安装有转杆,且两个所述转杆远离支撑架的一端都固定安装有衔接罩,所述,所述环形托架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环形托架之间呈线性依次等距状态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撑架,且多个所述第一撑架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线性依次等距状态设置的第二撑架,且所述环形托架的一侧开设有呈贯穿状设置的铜杆限位孔,所述第二撑架的外壁设有铜杆限位机构,所述环形托架的外壁设置多个冷却水散热机构;
6.所述储水框远离风机的一侧设有预冷降温机构,所述预冷降温机构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固定连接在引流槽和储水箱之间,所述导流管的内腔插接有阻尼块,所述阻尼块与引流槽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储水箱的内腔插接有活塞垫,所述活塞垫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插接在储水箱的内腔,所述活塞杆呈中空状设置,所述活塞杆的顶部连通设有喷管,所述喷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活塞杆的一侧设有动力机构;
7.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活塞杆外壁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螺纹套板,且两个所述螺纹套板的内腔都啮合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直流电机,两个所述丝杆的顶部都固定安装有齿轮块一,所述齿轮块一的外壁啮合有齿轮块二,
所述齿轮块二的一侧转动安装有支撑腿,所述齿轮块二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齿轮盘三,所述转杆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齿轮盘四,所述齿轮盘三和齿轮盘四的外壁啮合有传送链。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撑架与第二撑架呈相互垂直状态设置,且所述第一撑架和第二撑架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呈贯穿状设置的导流孔。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撑架的两侧都开设有卡槽,所述铜杆限位机构包括多个卡接在相应的卡槽内腔的弧形托架,多个所述弧形托架的底部都固定安装有两个压块。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杆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多个撑杆,且多个所述撑杆分别固定安装在相应的弧形托架底部,且多个所述撑杆的一侧都固定安装有滑块;
11.所述固定盘的一侧转动安装有齿轮盘一,所述齿轮盘一套设在转杆的外壁,且所述齿轮盘一上开设有多个呈贯穿状设置的弧形滑槽,所述滑块插接在弧形滑槽的内腔。
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盘一的外壁啮合有齿轮盘二,所述齿轮盘二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衔接杆,所述衔接罩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衔接杆转动安装在限位板的内腔,所述衔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钮,所述旋钮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腔插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衔接架,所述衔接架转动安装在衔接罩的一侧。
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头的外壁套设有限位罩,所述储水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呈倾斜状态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限位罩的底部。
1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水散热机构包括多个开设在环形托架一侧的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槽的内腔转动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冰垫板。
1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冰垫板的内部为空心状态设置,且所述冰垫板的内腔填充有冰晶化合物。
16.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7.1、本发明通过使活塞垫、活塞杆往复移动在储水箱内腔进行抽压运动,使得喷头进行间歇式,持续性的对铜杆进行喷洒预冷却水处理,以避免铜杆在接受冷却水浸泡时,温差较大而导致铜杆出现断裂的情况,同时,结合动力机构的设置,使得喷头在间歇式持续性的对铜杆进行喷洒冷却水时,驱动环形托架带动第一撑架及第二撑架进行旋转移动,进而使得每根铜杆都可单独接受全方位的循环移动冷却处理,进而提升铜杆对温差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而提升工作效率,也使得铜杆的冷却效果增强,更利于实际使用;
18.2、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撑架和第二撑架的内部开设有导流孔,并设置弧形托架带动压块限位抵压在铜杆上,使得铜杆可牢固放在第二撑架的内腔接受旋转移动,同时实现点对点的对铜杆进行限位固定的效果,以增大冷却水在铜杆表面的流通范围,避免传统将铜杆两侧进行夹持后,铜杆两侧被包覆遮挡而使得冷却水无法流通在铜杆的两侧,而使得铜杆接受冷却处理时,冷却不够均匀而影响铜棒加工质量的问题;
19.3、本发明通过在环形托架带动铜杆进行旋转移动浸泡冷却水降温处理时,同步带动冰垫板旋转移动在冷却水的内部,使得冰垫板内部的冰晶化合物将冷却水中的热量进行循环吸出,进而减缓冷却水的升温速度,提升冷却水的使用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的正剖图。
22.图3为本发明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23.图4为本发明的侧剖图。
24.图5为本发明图4的b部结构放大图。
25.图6为本发明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图6的c部结构放大图。
27.图8为本发明预冷降温机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28.图9为本发明图8的d部结构放大图。
29.图10为本发明图8的e部结构放大图。
30.附图标记为:1主体降温机构、101储水框、102风机、103引流槽、104储水箱、105导流板、2铜杆安装机构、21支撑架、22转杆、23衔接罩、24环形托架、25第一撑架、26第二撑架、27导流孔、28卡槽、29铜杆限位孔、3铜杆限位机构、31固定盘、32撑杆、33弧形托架、34压块、35滑块、36齿轮盘一、37弧形滑槽、38齿轮盘二、39衔接杆、310限位板、311旋钮、312限位槽、313限位块、314衔接架、4预冷降温机构、41导流管、42阻尼块、43弹簧、44活塞垫、45活塞杆、46喷管、47喷头、48限位罩、5冷却水散热机构、51安装槽、52安装座、53冰垫板、6动力机构、61限位套、62螺纹套板、63丝杆、64直流电机、65齿轮块一、66齿轮块二、67支撑腿、68齿轮盘三、69齿轮盘四、610传送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参照说明书附图1-10,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铜杆生产用移动式冷却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主体降温机构1,主体降温机构1的顶部设置有铜杆安装机构2,主体降温机构1包括储水框101,储水框101的内腔接满有冷却水,储水框1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风机102,储水框101远离风机102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呈贯穿状设置的引流槽103,且多个引流槽103的一端都连通设有储水箱104,同时结合风机102向储水箱104方向吹风,可使得结合图6-7所示,铜杆安装机构2包括固定安装在储水框101两侧的支撑架21,两个支撑架21的一侧都转动安装有转杆22,且两个转杆22远离支撑架21的一端都固定安装有衔接罩23,2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环形托架24,环形托架2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环形托架24之间呈线性依次等距状态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撑架25,且多个第一撑架25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线性依次等距状态设置的第二撑架26,且环形托架24的一侧开设有呈贯穿状设置的铜杆限位孔29,第二撑架26的外壁设有铜杆限位机构3,铜杆限位机构3的设置,用于将铜杆进行固定在第二撑架26的内部,并是以点对点的方式将铜杆进行限位固定,以解决传统固定铜杆时,与铜杆的接触面较大而导致铜杆在进行冷却水温度受热不均,而导致铜杆冷却速度较差的情况,其中,铜杆限位孔29设置在第二撑架26的两侧位置处,同时第二撑架26的设置,用于依次等
距放置多根铜杆,进而在使用时,通过将铜杆穿过铜杆限位孔29可依次放进第二撑架26的内部,并且可使得铜杆依次移动与储水框101内部的冷却水接触进行降温,进而避免一次性放入过多铜杆而使得冷却水快速升温而影响铜杆的降温冷却,进而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使转杆22发生旋转,可使得衔接罩23同步带动环形托架24使得第二撑架26转动在储水框101的顶部,且环形托架24在旋转过程中,转向储水框101内腔的部分可与储水框101内腔的冷却水接触并产生浸泡,进而对放置在环形托架24上的铜杆进行水冷冷却,同时结合风机102的吹风,可将旋转移动至风机102处的铜杆上的水分进行吹处,加速铜杆表面水的蒸发来带走铜杆上的热量,进而实现对铜杆进行双重降温冷却的作用,同时,为能够带走储水框101内腔冷却水中的热量,在环形托架24的外壁设置多个冷却水散热机构5;
33.结合图8所示,储水框101远离风机102的一侧设有预冷降温机构4,预冷降温机构4的设置,用于对放置在第二撑架26上的铜杆在与冷却水进行接触前,先进行喷洒冷却水进行预降温处理,避免过热的铜杆猛然与储水框101内腔冷却水发生接触时,由于温差过大而导致铜杆出现崩裂的情况的发生,结合图9所示,预冷降温机构4包括导流管41,导流管41固定连接在引流槽103和储水箱104之间,导流管41的内腔插接有阻尼块42,阻尼块42与引流槽103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43,在常态下时,弹簧43收缩将阻尼块42拉动堵塞在导流管41的内腔,使得储水框101内腔的冷却水无法进入到储水箱104的内腔,只有当储水箱104内腔进行抽气时,才可将阻尼块42吸出导流管41的内腔,同时使得弹簧43拉伸,进而使得储水框101内腔的冷却水抽取进储水箱104的内腔,储水箱104的内腔插接有活塞垫44,活塞垫44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活塞杆45,活塞杆45插接在储水箱104的内腔,结合图10所示,活塞杆45呈中空状设置,活塞杆45的顶部连通设有喷管46,喷管4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47,当向上拉动活塞杆45使得活塞垫44向上移动在储水箱104内腔时,会使得活塞垫44底部的储水箱104内腔产生负压气体,进而使得阻尼块42被抽出导流管41的内腔,使得储水框101内腔的冷却水抽取至储水箱104的内腔,然后再通过向下按压活塞杆45时,可使得储水箱104内腔的冷却水经由活塞杆45、喷管46从喷头47处喷出,进而对移动至喷头47处的铜杆进行预喷水降温处理,同时,为实现针对性的对移动至喷头47处的铜杆进行喷水降温,避免长时间将喷头47进行持续喷水而导致储水框101内腔冷却水流失过多而影响铜杆的浸泡降温处理效果,在活塞杆45的一侧设有用于驱使活塞杆45往复式的上下移动的动力机构6,来进行间断性、持续性的对储水箱104内腔进行抽水和喷水工作,以针对性的对移动至导流孔27处的通过进行喷水降温处理,且在导流孔27处没有通过时,停止喷水;
34.参照图10和图7所示,动力机构6包括固定安装在活塞杆45外壁的限位套61,限位套6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螺纹套板62,且两个螺纹套板62的内腔都啮合有丝杆63,丝杆6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驱使其进行转动的直流电机64,直流电机64放置在地面上,进而当直流电机64启动时,两个丝杆63会发生转动,进而使得螺纹套板62在其外壁进行往复的上下移动,进而同步带动活塞杆45、活塞垫44移动在储水箱104的内腔进行往复抽压运动,两个丝杆63的顶部都固定安装有齿轮块一65,齿轮块一65的外壁啮合有齿轮块二66,齿轮块二66的一侧转动安装有支撑腿67,支撑腿67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用于支撑齿轮块二66,齿轮块二66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齿轮盘三68,转杆2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齿轮盘四69,齿轮盘三68和齿轮盘四69的外壁啮合有传送链610,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直流电机64带动丝杆63旋转时,一方面可带动螺纹套板62在丝杆63外壁上下移动来实现活塞垫44和活塞杆45在储水箱104
内腔进行抽压运动,使得喷头47进行间歇式,持续性的对环形托架24方向进行喷洒冷却水的效果,另一方面,旋转的丝杆63带动齿轮块一65转动,进而使得齿轮块二66同步带动齿轮盘三68转动,进而通过传送链610可带动齿轮盘四69使得转杆22转动,进而实现在喷头47进行喷水的投食,使得转杆22带动衔接罩23、环形托架24及第一撑架25、第二撑架26整体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放置在第二撑架26内部的通过不停旋转移动与喷头47相靠近来接受喷水与降温处理,从而实现铜杆旋转移动接受冷却处理的效果,进而使得铜杆可单独接受预降温及浸泡降温处理,进而提升降温效率,更利于实际使用。
35.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扩充,参照图7所示,喷头47的外壁套设有限位罩48,限位罩48的设置,用于圈限喷头47的喷洒范围和喷洒角度,使得喷头47喷洒处的冷却水范围较小,进而可直接喷洒在铜杆的表面,避免喷洒角度范围过大,而使得铜杆未能够很好的接触冷却水接受预冷处理,同时,储水箱10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呈倾斜状态设置的导流板105,导流板105设置在限位罩48的底部,导流板105的设置,用于将喷头47喷洒出的冷却水进行接取并引导流入至储水框101的内腔,一方面避免储水框101内腔冷却水流失过多,另一方面,使得储水框101内腔的冷却水得以循环流通处理,进而避免冷却水持续与温度较高的铜杆接触而导致冷却水温度发生升温而影响降温效果,同时,结合图7所示,冷却水散热机构5包括多个开设在环形托架24一侧的安装槽51,多个安装槽51的内腔转动安装有安装座52,安装座5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冰垫板53,在使用时,冰垫板53随着环形托架24旋转不停与储水框101内腔的冷却水发生接触,而使得冰垫板53将冷却水中的部分热量进行带出,进而避免冷却水持续性进行使用而发生温度升高的情况。
36.进一步的,冰垫板53的内部为空心状态设置,且冰垫板53的内腔填充有冰晶化合物,进而在冰垫板53随着环形托架24旋转不停与储水框101内腔冷却水进行接触后,升温的冷却水会使得冰垫板53内腔的冰晶化合物由固态慢慢转变为液态,此为吸热过程,进而将冷却水中的热量进行带出,之后冰垫板53旋转再接受风机102吹风时,可使得冰垫板53温度降低,进而再使其内腔的冰晶化合物恢复固态,进而使得冰垫板53可持续性的与储水框101内腔进行接触,来对冷却水进行循环吸热处理,进而保持冷却水的温度不要上升,进而保持铜杆在与冷却水接触时,都能够起到降温处理的效果。
37.进一步的,第一撑架25与第二撑架26呈相互垂直状态设置,且第一撑架25和第二撑架26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呈贯穿状设置的导流孔27,导流孔27的设置,用于增大冷却水与放置在第二撑架26内腔的铜杆的接触流通范围,避免传统将铜杆两侧进行夹持后,铜杆两侧被包覆遮挡而使得冷却水无法流通在铜杆的两侧,而使得铜杆接受冷却处理时,冷却不够均匀的情况。
38.结合图3所示,第二撑架26的两侧都开设有卡槽28,铜杆限位机构3包括多个卡接在相应的卡槽28内腔的弧形托架33,多个弧形托架33的底部都固定安装有两个压块34,当弧形托架33卡接进卡槽28的内腔时,根据铜杆的粗细程度,可使得弧形托架33移动在卡槽28的内腔,并使得压块34限位抵压在铜杆的外壁,使得铜杆被第二撑架26包覆托持限位的同时,压块34抵压在铜杆的外壁,再次增强铜杆放置在第二撑架26内腔的稳定性,同时,转杆2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固定盘31,固定盘3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多个撑杆32,且多个撑杆32分别固定安装在相应的弧形托架33底部,且多个撑杆32的一侧都固定安装有滑块35;
39.固定盘31的一侧转动安装有齿轮盘一36,齿轮盘一36套设在转杆22的外壁,且齿
轮盘一36上开设有多个呈贯穿状设置的弧形滑槽37,滑块35插接在弧形滑槽37的内腔,进而当旋转齿轮盘一36时,通过弧形滑槽37对滑块35的限位,可带动撑杆32滑动在固定盘31的内腔,进而使得弧形托架33远离或靠近第一撑架25进行移动。
40.同时,为便于控制齿轮盘一36进行转动,在齿轮盘一36的外壁啮合有齿轮盘二38,齿轮盘二38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衔接杆39,衔接罩2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310,衔接杆39转动安装在限位板310的内腔,限位板310的设置,用于限制安装衔接杆39,并使得衔接杆39在旋转时,不会同步带动衔接罩23整体发生转动,衔接杆3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钮311,结合图5所示,旋钮311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312,限位槽312的内腔插接有限位块313,限位块3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衔接架314,衔接架314转动安装在衔接罩23的一侧,进而在使用时,通过旋转旋钮311可同步带动衔接杆39进行旋转,进而使得齿轮盘二38同步带动齿轮盘一36转动,进而使得弧形托架33移动在固定盘31的内部,使得弧形托架33和压块34跟随铜杆的粗细程度进行位置调节,直至压块34可限位抵压在铜杆的外壁,即可使得铜杆稳定的放置在第二撑架26的内腔,进而使得铜杆在放置和拿取时更加方便,且不易脱落,且使得铜杆更便于接受浸泡降温处理。
41.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42.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43.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