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机组水泵控制方法及热泵机组与流程

文档序号:32674206发布日期:2022-12-24 03:2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热泵机组水泵控制方法及热泵机组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用于热泵机组水泵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泵机组水泵控制方法及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2.热泵机组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对商业、工业及住宅的制冷和/或制热中。热泵机组的水侧一般通过水泵泵入水,以使水在热泵机组内形成循环。
3.目前,热泵机组对于水泵的控制一般是采用持续运行或定时间隔运行,对于持续运行的控制方法,会导致热泵机组的耗电高;对于定时间隔运行的控制方法,会导致灵活性低,并且在流量发生变化(如末端发生改变或水路内结垢时)的情况下,也无法自行调节运行时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所述以及其他方面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泵机组水泵控制方法及热泵机组,依据热泵机组的水侧换热器的水侧的进水温度及出水温度获取水泵的运行时长及时间间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且较为节能。
5.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提供了热泵机组水泵控制方法,包括:在上述热泵机组的水泵运行过程中,检测上述热泵机组的水侧换热器的水侧的初始进水温度及初始出水温度;在上述热泵机组的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检测上述热泵机组的水侧换热器的运行进水温度及运行出水温度;选取上述热泵机组的工作模式,并设置与上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进水温差预设值及出水温差预设值;基于上述运行进水温度与初始进水温度之差、及上述运行出水温度及初始出水温度之差,获取水在上述热泵机组中循环一个周期的初始循环时长;待上述压缩机停机后,控制上述水泵继续运行上述初始循环时长后停机;迭代执行如下操作:基于上述热泵机组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及上述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对上述初始循环时长修正,获取目标循环时长,并对上述目标循环时长迭代修正;以及控制上述水泵以当前轮次迭代过程中修正得到的上述目标循环时长为时间间隔再次运行当前轮次迭代过程中修正得到的上述目标循环时长后停机,控制上述压缩机再次运行。
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基于上述运行进水温度与初始进水温度之差、及上述运行出水温度及初始出水温度之差,获取水在上述热泵机组中循环一个周期的初始循环时长,包括:基于所选取的上述热泵机组的工作模式,以上述运行出水温度及初始出水温度之差的绝对值大于、上述出水温差预设值的时刻为开始计时的零时刻;以上述运行进水温度及初始进水温度之差的绝对值大于、上述进水温差预设值的时刻为计时的终止时刻;以及以上述零时刻至上述终止时刻的时长作为上述初始循环时长。
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基于上述热泵机组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及上述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对上述初始循环时长修正,获取目标循环时长,并对上述目标循环时长迭代修正,包括:基于上述热泵机组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及上述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建立包括
多个修正变量的梯形图;以上述初始循环时长与上述修正变量之积作为初代的目标循环时长;以及以初代的上述目标循环时长及上述修正变量之积进行迭代修正,获取下一个代次的上述目标循环时长。
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控制上述水泵以当前轮次迭代过程中修正得到的上述目标循环时长为时间间隔再次运行当前轮次迭代过程中修正得到的上述目标循环时长后停机,控制上述压缩机再次运行,包括:预设压缩机运行条件,待满足上述压缩机运行条件的状态下,控制上述压缩机再次运行。
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压缩机运行条件包括上述热泵机组中循环的水的回差温度;上述控制上述水泵以当前轮次迭代过程中修正得到的上述目标循环时长为时间间隔再次运行当前轮次迭代过程中修正得到的上述目标循环时长后停机,控制上述压缩机再次运行,还包括:检测在上述热泵机组中循环的水的水温,基于上述水温及上述回差温度控制上述压缩机再次运行。
1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选取上述热泵机组的工作模式,并设置与上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进水温差预设值及出水温差预设值,包括:选取上述热泵机组为用于对外制热的制热工作模式,并设置与上述制热工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一进水温差预设值及第一出水温差预设值;或选取上述热泵机组为用于对外制冷的制冷工作模式,并设置与上述制冷工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二进水温差预设值及第二出水温差预设值。
1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待上述压缩机停机后,控制上述水泵继续运行上述初始循环时长后停机包括待上述压缩机停机后,控制上述水泵继续运行一个上述初始循环时长后停机。
12.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采用水泵控制方法的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换热组件,包括:水侧换热器,设置有水侧及制冷剂侧,上述水侧及上述制冷剂侧形成热交换;空气侧换热器,和上述压缩机及上述水侧换热器的制冷剂侧连通,以向上述水侧释放或吸收热量;水泵,和上述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通,使得上述水侧形成水循环;检测组件,适用于采集上述水侧换热器的进水温度、出水温度及环境温度;以及控制组件,和上述水泵通讯连接,适用于控制上述水泵的运行、停机及运行时间。
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换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上述压缩机、上述水侧换热器的制冷剂侧及上述空气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使得制冷剂在上述压缩机、上述水侧换热器的制冷剂侧及上述空气侧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
1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部及与上述控制部通讯连接的定时部,适用于控制上述水泵的运行时间。
15.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热泵机组水泵控制方法及热泵机组,依据热泵机组的水侧换热器的初始进水温度及初始出水温度、与热泵机组的压缩机运行状态下的水侧换热器的运行进水温度及运行出水温度的差值,获取水在热泵机组循环一个周期的初始循环时长,并依据热泵机组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及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对初始循环时长修正。控制水泵在热泵机组的不同工作模式及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配合压缩机以不同的运行时间及时间间隔运行。使得热泵机组的水侧的循环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且较为节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热泵机组水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热泵机组处于制热工作模式状态的进水温度及出水温度的温度变化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热泵机组处于制冷工作模式状态的进水温度及出水温度的温度变化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热泵机组处于制热工作模式状态的修正变量的梯形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热泵机组处于制冷工作模式状态的修正变量的梯形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热泵机组的模块连接图;以及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热泵机组的管路连接图。
17.所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含义具体如下:1、检测组件;11、进水温度探头;12、出水温度探头;13、环境温度探头;2、控制组件;21、控制部;22、定时部;3、压缩机;4、换热组件;41、水侧换热器;42、空气侧换热器;43、四通换向阀;5、水泵;6、手操器;以及7、存储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9.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20.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21.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
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22.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热泵机组水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3.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泵机组水泵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10~步骤s170。
24.步骤s110:在热泵机组的水泵运行过程中,检测热泵机组的水侧换热器的初始进水温度及初始出水温度。
25.步骤s120:在热泵机组的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检测热泵机组的水侧换热器的运行进水温度及运行出水温度。
26.步骤s130:选取热泵机组的工作模式,并设置与工作模式相对应的进水温差预设值及出水温差预设值。
27.步骤s140:基于运行进水温度与初始进水温度之差、及运行出水温度及初始出水温度之差,获取水在热泵机组中循环一个周期的初始循环时长。
28.步骤s150:待压缩机停机后,控制水泵继续运行初始循环时长后停机。
29.步骤s160:基于热泵机组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及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对初始循环时长修正,获取目标循环时长,并对目标循环时长迭代修正。
30.步骤s170:控制水泵以每个代次的目标循环时长为时间间隔再次运行相应代次的目标循环时长后停机,直至压缩机再次运行。
31.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依据热泵机组的水侧换热器的初始进水温度及初始出水温度、与热泵机组的压缩机运行状态下的水侧换热器的运行进水温度及运行出水温度的差值,获取水在热泵机组循环一个周期的初始循环时长,并依据热泵机组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及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对初始循环时长修正。控制水泵在热泵机组的不同工作模式及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配合压缩机以不同的运行时间及时间间隔运行。这样,使水泵以一定的目标循环时长间隔运行,有利于节约能耗;并且,水泵的运行时间及每次运行间的时间间隔随热泵机组的泠凝器的进水温度及出水温度调节,使得运行过程更具灵活性,可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如工作模式及环境温度等)。
32.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热泵机组处于制热工作模式状态的进水温度及出水温度的温度变化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热泵机组处于制冷工作模式状态的进水温度及出水温度的温度变化图。
3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步骤s130:选取热泵机组的工作模式,并设置与工作模式相对应的进水温差预设值及出水温差预设值包括:步骤s131或步骤s132。
34.步骤s131:选取热泵机组为用于对外制热的制热工作模式,并设置与制热工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一进水温差预设值及第一出水温差预设值。
35.步骤s132:选取热泵机组为用于对外制冷的制冷工作模式,并设置与制冷工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二进水温差预设值及第二出水温差预设值。
36.参考图2,图2中的横坐标表征为水泵的运行时间,纵坐标表征为所检测的通过热泵机组的水侧换热器的水侧的水的温度,图2中大致位于上方的曲线表征为水侧换热器的水侧的出水温度,大致位于下方的曲线表征为水侧换热器的水侧的进水温度。
37.在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热泵机组处于制热工作模式中,通过经验数据或计算方式获取第一进水温差预设值及第一出水温差预设值。
38.详细地,步骤s131中,第一进水温差预设值包括但不限于0.5摄氏度(℃),第一出水温差预设值包括但不限于0.3摄氏度(℃)。
39.参考图3,图3中的横坐标表征为水泵的运行时间,纵坐标表征为所检测的通过热泵机组的水侧换热器的水侧的水的温度,图3中大致位于上方的曲线表征为水侧换热器的水侧的进水温度,大致位于下方的曲线表征为水侧换热器的水侧的出水温度。
40.在另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热泵机组处于制冷工作模式中,通过经验数据或计算方式获取第二进水温差预设值及第二出水温差预设值。
41.详细地,步骤s132中,第二出水温差预设值包括但不限于0.5摄氏度(℃),第二进水温差预设值包括但不限于0.3摄氏度(℃)。
4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步骤s140:基于运行进水温度与初始进水温度之差、及运行出水温度及初始出水温度之差,获取水在热泵机组中循环一个周期的初始循环时长包括:步骤s141~步骤s143。
43.步骤s141:基于所选取的热泵机组的工作模式,以运行出水温度及初始出水温度之差的绝对值大于、出水温差预设值的时刻为开始计时的零时刻。
44.步骤s142:以运行进水温度及初始进水温度之差的绝对值大于、进水温差预设值的时刻为计时的终止时刻。
45.步骤s143:以零时刻至终止时刻的时长作为初始循环时长。
4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步骤s140:基于运行进水温度与初始进水温度之差、及运行出水温度及初始出水温度之差,获取水在热泵机组中循环一个周期的初始循环时长还包括:步骤s144。
47.步骤s144:待压缩机停机后,控制水泵继续运行初始循环时长后停机包括待压缩机停机后,控制水泵继续运行一个初始循环时长后停机。
48.参考图2,图2中位于左侧的虚线表征开始计时的零时刻(time1),图2中位于右侧的虚线表征为计时的终止时刻(time2),终止时刻(time2)及零时刻(time1)之间为初始循环时长(timeloop1)。
49.参考图3,图3中位于左侧的虚线表征开始计时的零时刻(time3),图3中位于右侧的虚线表征为计时的终止时刻(time4),终止时刻(time3)及零时刻(time4)之间为初始循环时长(timeloop2)。
50.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以压缩机运行前、后的热泵机组的进水温度及出水温度的差值作为控制水泵运行的一个因素,使得对水泵的控制响应于压缩机的运行。
51.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热泵机组处于制热工作模式状态的修正变量的梯形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热泵机组处于制冷工作模式状态的修正变量的梯形图。
5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步骤s160:基于热泵机组所处环境的环境
温度及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对初始循环时长修正,获取目标循环时长,并对目标循环时长迭代修正包括:步骤s161~步骤s163。
53.步骤s161:基于热泵机组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及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建立包括多个修正变量的梯形图。
54.步骤s162:以初始循环时长与修正变量之积作为初代的目标循环时长。
55.步骤s163:以初代的目标循环时长及修正变量之积进行迭代修正,获取下一个代次的目标循环时长。
56.在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适用于热泵机组的制热工作模式),基于历史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热泵机组的设置区域的温度数据,如需换热的室内或室外空间的温度)设置梯形图。
57.参考图4所示,例如,将左侧的环境温度的上限设置为15℃(摄氏度),在该温度条件下,由于环境温度较高,因此,对于制热的需求较低;将左侧的环境温度的下限设置为-15℃(摄氏度),在该温度条件下,由于环境温度较低,因此,对于制热的需求较高。
58.在选取左侧的环境温度的上限及下限之后,将环境温度的上限及下限之间的区间中均匀选取多个温度值,以作为与修正变量相对应的温度节点。
59.基于所设置的左侧的环境温度的上限及下限设置修正变量的上限及下限。由于在环境温度的上限的条件下,对于制热的需求低,可在压缩机停机的场景中,延长换热介质的循环周期,以通过换热介质自身的热量与外部的环境进行换热,以降低热泵机组的能耗。因此,将与环境温度的上限相对应的修正变量设置成大于1的值(如图4所示的1.6)。
60.相反的,由于在环境温度的下限的条件下,对于制热的需求高,应在压缩机停机的场景中,缩短换热介质的循环周期,以缩短水泵及压缩机运行的时间间隔,以增加换热介质所包含的热量,使热泵机组更充分的与外部的环境进行换热,以较快的提高环境温度。因此,将与环境温度的下限相对应的修正变量设置成小于1的值(如图4所示的0.4)。
61.进一步的,将右侧的温度上限设置为12℃(摄氏度),是为了配合左侧的温度上限的温度(15℃(摄氏度)),将右侧的环境温度的下限设置为-18℃(摄氏度),是为了配合左侧的环境温度的下限的温度(-15℃(摄氏度)),使得右侧的上限及下限温度与左侧的上限及下限的环境温度形成温差,以防止由于环境温度在上限或下限附近频繁变化,造成对修正变量进行的频繁调整。与之相似的,基于左侧的环境温度的上限和下限及右侧的环境温度的上限和下限,以温度的变化趋势作为获取修正变量的条件,也是为了防止环境温度在某一温度节点附近频繁变化,造成对修正变量进行频繁调整。这样,可较为有效的防止修正变量的跳变,有利于热泵机组的稳定运行。
62.更进一步的,在附图4中设置的位于中部的与每个温度节点相对应的修正变量可通过经验值进行设计,以满足在相应的环境温度的条件下的制热需求为宜。
63.在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基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选取位于梯度线左侧或右侧的温度值。详细地,图4中位于梯度线两侧的竖直表征为温度值,位于梯度线中部的数值表征为修正变量,位于梯度图左侧的箭头表征为上升趋势,位于梯度图右侧的箭头表征为下降趋势。
64.在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步骤s161:基于热泵机组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及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建立包括多个修正变量的梯形图包括基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选取位于
梯度线左侧或右侧的温度值。
65.进一步的,依据所处的环境温度的真实值,在包含该真实值的相邻的两条梯度线中,以位于下方的梯度线所对应的值作为修正变量。
66.例如,环境温度的真实值为16摄氏度(℃)(大于图4所示的梯度线的上限15摄氏度(℃)),如图4所示,修正变量m=1.6。
67.或如,环境温度处于上升趋势,且环境温度的真实值为13摄氏度(℃),如图4所示,修正变量m=1.4。
68.或如,环境温度处于下降趋势,且环境温度的真实值为10摄氏度(℃),如图4所示,修正变量m=1.4。
69.再如,环境温度的真实值为-19摄氏度(℃)(小于图4所示的梯度线的下限-18摄氏度(℃)),如图4所示,修正变量m=0.5。在另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适用于热泵机组的制冷工作模式),基于历史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热泵机组的设置区域的温度数据,如需换热的室内或室外空间的温度)。
70.详细地,图5中位于梯度线两侧的竖直表征为温度值,位于梯度线中部的数值表征为修正变量,位于梯度图左侧的箭头表征为上升趋势,位于梯度图右侧的箭头表征为下降趋势。
71.在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步骤s161:基于热泵机组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t4)及环境温度(t4)的变化趋势建立包括多个修正变量的梯形图包括基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选取位于梯度线左侧或右侧的温度值。
72.进一步的,依据所处的环境温度的真实值,在包含该真实值的相邻的两条梯度线中,以位于下方的梯度线所对应的值作为修正变量。
73.例如,环境温度(t4)的真实值为46摄氏度(℃)(大于图5所示的梯度线的上限45摄氏度(℃)),如图5所示,修正变量m=0.5。
74.或如,环境温度(t4)处于上升趋势,且环境温度(t4)的真实值为37摄氏度(℃),如图5所示,修正变量m=0.7。
75.或如,环境温度(t4)处于下降趋势,且环境温度(t4)的真实值为33摄氏度(℃),如图5所示,修正变量m=0.7。
76.再如,环境温度(t4)的真实值为10摄氏度(℃)(小于图5所示的梯度线的下限11摄氏度(℃)),如图5所示,修正变量m=1.6。
77.其中,图5的设计方式与设计图4的方式相类似。
78.参考图5所示,例如,将左侧的环境温度的上限设置为45℃(摄氏度),在该温度条件下,由于环境温度较高,因此,对于制冷的需求较高;将左侧的环境温度的下限设置为15℃(摄氏度),在该温度条件下,由于环境温度较低,因此,对于制冷的需求较低。
79.在选取左侧的环境温度的上限及下限之后,在环境温度的上限及下限之间的区间中均匀选取多个温度值,以作为与修正变量相对应的温度节点。
80.基于所设置的左侧的环境温度的上限及下限设置修正变量的上限及下限。由于在环境温度的上限的条件下,对于制冷的需求高,应在压缩机停机的场景中,缩短换热介质的循环周期,以缩短水泵及压缩机运行的时间间隔,以降低换热介质所包含的热量,使热泵机组更充分的与外部的环境进行换热,以较快的降低环境温度。因此,将与环境温度的上限相
对应的修正变量设置成小于1的值(如图5所示的0.5)。
81.由于在环境温度的下限的条件下,对于制冷的需求较低,可在压缩机停机的场景中,延长换热介质的循环周期,以通过换热介质自身的热量与外部的环境进行换热,以降低热泵机组的能耗。因此,将与环境温度的下限相对应的修正变量设置成大于1的值(如图5所示的1.6)。
82.进一步的,将右侧的温度上限设置为41℃(摄氏度),是为了配合左侧的温度上限的温度(45℃(摄氏度)),将右侧的环境温度的下限设置为11℃(摄氏度),是为了配合左侧的环境温度的下限的温度(15℃(摄氏度)),使得右侧的上限及下限温度与左侧的上限及下限的环境温度形成温差,以防止由于环境温度在上限或下限附近频繁变化,造成对修正变量进行的频繁调整。与之相似的,基于左侧的环境温度的上限和下限及右侧的环境温度的上限和下限,以温度的变化趋势作为获取修正变量的条件,也是为了防止环境温度在某一温度节点附近频繁变化,造成对修正变量进行频繁调整。这样,可较为有效的防止修正变量的跳变,有利于热泵机组的稳定运行。
83.更进一步的,在附图5中设置的位于中部的与每个温度节点相对应的修正变量可通过经验值进行设计,以满足在相应的环境温度的条件下的制冷需求为宜。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依据热泵机组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及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对初始循环时长修正。使得热泵机组响应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及趋势,在制热和/或制冷模式下控制水泵及压缩机以不同的运行时间及时间间隔运行。这样依据制冷和/或制热的需求调整水泵及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在需求较低时可降低热泵机组的能耗,在需求较高可更快的调节环境温度。
84.在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步骤s162:以初始循环时长与修正变量之积作为初代的目标循环时长包括将获取的初始循环时长(timeloop1或timeloop2)与修正变量相乘作为初代的目标循环时长。
85.进一步的,步骤s163:以初代的目标循环时长及修正变量之积进行迭代修正,获取下一个代次的目标循环时长包括基于迭代后的与相乘作为第n代的目标循环时长(n表征为第n代)。
86.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以热泵机组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t4)作为控制水泵运行的另一个因素,使得对水泵的控制响应于环境温度(t4)的变化。
8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步骤s170:控制水泵以每个代次的目标循环时长为时间间隔再次运行相应代次的目标循环时长后停机,直至压缩机再次运行,包括:步骤s171、步骤s170及步骤s172。
88.步骤s171:预设压缩机运行条件,待满足压缩机运行条件的状态下,控制压缩机再次运行。
8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步骤s171:预设压缩机运行条件,待满足压缩机运行条件的状态下,控制压缩机再次运行中的压缩机运行条件包括热泵机组中循环的水的回差温度。
90.步骤s170:控制水泵以每个代次的目标循环时长为时间间隔再次运行相应代次的目标循环时长后停机,直至压缩机再次运行还包括:步骤s172。
91.步骤s172:检测在热泵机组中循环的水的水温,基于水温及回差温度控制压缩机
再次运行(例如,在制热工作模式下,待水温低于或等于回差温度的状态下,控制压缩机运行;在制冷工作模式下,待水温高于或等于回差温度的状态下,控制压缩机运行)。
92.在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步骤s171中的热泵机组中循环的水的回差温度包括但不限于为2至10摄氏度(℃)。
93.详细地,具体的回差温度以满足热泵机组性能要求及环境温度(t4)为宜。
94.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热泵机组的模块连接图。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的热泵机组的管路连接图。
9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水泵控制方法的热泵机组,如图6和图7所示,热泵机组包括检测组件1、控制组件2、压缩机3、换热组件4和水泵5。换热组件4包括水侧换热器41及空气侧换热器42。水侧换热器41设置有水侧及制冷剂侧,水侧及制冷剂侧形成热交换。空气侧换热器42,和压缩机3及水侧换热器41的制冷剂侧连通,以向水侧释放或吸收热量。水泵5和水侧换热器41的水侧连通,使得水侧形成水循环。检测组件1适用于水侧换热器41的水侧的进水温度、出水温度及环境温度(t4)。控制组件2和水泵5通讯连接,适用于控制水泵5的运行、停机及运行时间。
96.在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通讯连接包括执行端基于控制端的信号,直接执行相应动作的控制方式,还包括执行端与控制端之间设置包括采集、信号转换、信号传输及其他基于控制端输出的一个信号,向执行端输出另一个信号的其他装置或组件,使得执行端依据该装置或组件所输出的信号执行相应动作的控制方式。
9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换热组件4还包括设置于压缩机3、水侧换热器41的制冷剂侧及空气侧换热器42之间的管路,使得制冷剂在压缩机3、水侧换热器41的制冷剂侧及空气侧换热器42之间形成循环。
9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控制组件2包括控制部21及与控制部21通讯连接的定时部22,适用于控制水泵5的运行时间。空气侧换热器42进一步的,换热组件4还包括用于连接各组件之间的管路及用于控制各组件导通或截止的阀体(如四通换向阀43、电磁阀、膨胀阀及其他用于将密封管路连接或导通的接头及阀体结构)。
99.在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空心箭头表征为在制冷模式的状态下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制冷剂经压缩机3的压缩,由低温低压的气态形式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形式,经四通换向阀43进入空气侧换热器42变为液态形式;液态形式的制冷剂经膨胀阀部分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形式,另一部分变为气态形式;气液混合的制冷剂进入水侧换热器41与水侧换热,吸收热量后的制冷剂变为气态形式,水侧换热器41的水侧在水泵5的作用下将冷量输出至末端设备,以对外部的环境降温;气态形式的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43进入压缩机3再次压缩,以进行下次循环。
100.在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黑色箭头表征为在制热模式的状态下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制冷剂经压缩机3的压缩,由低温低压的气态形式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形式,经四通换向阀43进入水侧换热器41与水侧换热,以释放热量对外部的环境制热,并变为高压的液态形式;高压的液态形式的制冷剂经过膨胀阀后部分形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形式,另一部分部分形成气态形式,通过空气侧换热器42后变为气态形式的制冷剂,再经四通换向阀43进入压缩机3再次压缩,以进行下次循环。
101.在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热泵机组还包括和控制部21通讯连接的手操器6,适用
于输入控制量,可通过伺服控制方式阀体的开度。
102.在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热泵机组还包括存储部7。
103.详细地,存储部7和控制部21通讯连接,用于对控制部21设置参数和/或定时。
104.在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控制部21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工控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及其他具有信号采集功能及信号输出功能以对压缩机3及水泵5进行控制的设备。
105.进一步的,定时部22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定时器。
106.在一种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检测部包括进水温度探头11、出水温度探头12及环境温度探头13。
107.详细地,进水温度探头11及出水温度探头12供水设置于热泵机组的水侧换热器41的水侧的管路上(如水侧换热器41的进口及出口位置)。
108.详细地,环境温度探头13设置于热泵机组的外侧或热泵机组的外部的其他结构上。
109.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可能导致对本发明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
110.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