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设备用除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9936发布日期:2023-01-13 01:26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设备用除霜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用除霜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制冷设备,是指主要用于食物冷藏、各类货物冷藏及暑天的舱室空气调节的设备。主要由压缩机、膨胀阀、蒸发器、冷凝器和附件、管路组成。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压缩制冷设备、吸收制冷设备、蒸汽喷射制冷设备、热泵制冷设备和电热制冷装置等。
3.现有公开号为cn20820557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除霜器,包括除霜装置主体,除霜装置主体上开设有除霜加热腔,所述除霜加热腔内活动安装有除霜风机,所述除霜加热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除霜出热通孔,所述除霜加热腔内固定安装有加热丝管,且加热丝管位于除霜出热通孔与除霜风机之间,所述除霜风机远离加热丝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远离除霜风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动套筒,所述滑动套筒内滑动安装有滑杆。
4.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除霜风机在除霜装置本体内不停运动的,使得除霜风机将加热丝管上的热量从除霜出热通孔上吹出,然后对制冷设备内进行除霜处理。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通过除霜风机将加热丝管上的热量从除霜出热通孔上吹出,然后对制冷设备内进行除霜处理的效率较低,不利于推广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改善通过除霜风机将加热丝管上的热量从除霜出热通孔上吹出,然后对制冷设备内进行除霜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用除霜结构。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冷设备用除霜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制冷设备用除霜结构,包括除霜箱,所述除霜箱内设置有加热组件,且所述除霜箱靠近所述加热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除霜头,所述除霜头连接在所述除霜箱上,且所述除霜头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除霜箱内连通;所述除霜箱上设置有刮霜组件,所述刮霜组件对制冷设备的霜进行刮除,且所述除霜箱上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驱动所述除霜箱在制冷设备内移动。
9.可选的,所述除霜箱上设置有集热罩,所述集热罩安装在所述除霜箱上,且所述除霜头上的散热孔与所述集热罩连通。
10.可选的,所述除霜头与所述集热罩之间设置有柔性弯管,所述柔性弯管的一端与所述集热罩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除霜头连接。
11.可选的,所述刮霜组件包括支架与刮刀,所述支架在所述除霜箱上呈相对设置,所述刮刀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架之间,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将所述刮刀锁紧在所述支架上。
12.可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与螺杆,所述螺杆转动安装在制冷设备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制冷设备上,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连接。
13.可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丝与除霜风扇,所述加热丝安装在所述除霜箱靠近所述集热罩的一侧,所述除霜风扇转动连接在所述除霜箱上,且所述除霜箱内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安装在所述除霜箱内,且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除霜风扇连接。
14.可选的,所述除霜箱上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除霜箱铰接,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进风格栅。
1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制冷设备用除霜结构有益技术效果:
16.运用中,加热组件通过除霜头上的散热孔向热气送向制冷设备内部需要除霜的位置,同时刮霜组件对制冷设备内的霜刮下,移动组件带动除霜箱在制冷设备内移动,通过刮霜组件将制冷设备内大部分的霜刮下,然后通过加热组件将余下的霜融化成液态水,使得除霜箱对制冷设备内进行除霜处理的效率得以提升,利于推广与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一种制冷设备用除霜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进风格栅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除霜风扇结构剖视图。
20.附图标记:1、除霜箱;11、隔板;12、进风格栅;13、集热罩;14、柔性弯管;15、定位板;16、定位螺栓;17、抵紧板;2、加热组件;21、加热丝;22、除霜风扇;23、转动电机;3、除霜头;31、散热孔;4、刮霜组件;41、支架;42、刮刀;43、固定螺栓;5、移动组件;51、驱动电机;52、螺杆;53、第一侧板;54、第二侧板;55、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23.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制冷设备用除霜结构。
25.参照图1-图3,一种制冷设备用除霜结构,包括除霜箱1,除霜箱1 滑动安装在制冷设备内。除霜箱1内设置有加热组件2,且除霜箱1靠近加热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除霜头3,除霜头3上开设有散热孔31,散热孔 31与除霜箱1内连通,使用时,加热组件2产生的热气通过除霜头3上的散热孔31吹向制冷设备。除霜箱1上设置有刮霜组件4,刮霜组件4对制冷设备的霜进行刮除,且除霜箱1上设置有移动组件5,移动组件5驱动除霜箱1在制冷设备内移动。通过刮霜组件4将制冷设备内大部分的霜刮下,然后通过加热组件2将余下的霜融化成液态水,使得除霜箱1对制冷设备内进行除霜处理的效率得以提升。
26.除霜箱1整体呈长方体状,加热组件2包括加热丝21与除霜风扇22,加热丝21在除
霜箱1内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除霜风扇 22转动连接在除霜箱1内,且除霜风扇22在除霜箱1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除霜风扇22均朝向靠近加热丝21的一侧,除霜箱1内设置有转动电机23,转动电机23安装在除霜箱1内,且转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与除霜风扇22背离加热丝21的一侧连接。通过转动电机23带动除霜风扇22进行转动,使得加热丝21产生的热量能够被快速的送出除霜箱1内,使得制冷设备的除霜效率得以提升。
27.除霜箱1背离加热丝21的一侧设置有隔板11,隔板11覆盖在除霜箱 1上,且隔板11的一侧与除霜箱1铰接,隔板11上设置有进风格栅12,利用进风格栅12能够方便从外部向内部吸入空气,为除霜风扇22提供有效的送风作用,提升了制冷设备的除霜效果。
28.除霜箱1靠近加热丝21的一侧设置有集热罩13,集热罩13的一端连接在除霜箱1上,另一端向远离除霜箱1的一侧延伸,通过集热罩13对加热丝21产生的热量进行收集,能够减少对加热丝21产生的热量流失,提升制冷设备的除霜效果。
29.除霜头3与集热罩13之间设置有柔性弯管14,柔性弯管14的一端与集热罩13连接,另一端与除霜头3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可调节除霜头3 上散热孔31朝向制冷设备的角度,一方面提升制冷设备除霜的便捷性,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制冷设备的除霜效果。
30.除霜箱1上设置有定位板15,定位板15在除霜头3相对的两侧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定位板15上均设置有定位螺栓16,定位螺栓16穿过对应的定位板15,且定位螺栓16穿过对应定位板15的一端均设置有抵紧板 17,抵紧板17的一侧均与对应的定位螺栓16转动连接,另一端抵紧在除霜头3上,使得除霜头3在除霜箱1上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31.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加热组件2将制冷设备内的霜融化的时间较长,而一些霜是能够轻易的从制冷设备上掉下的,全程对制冷设备上的霜进行加热需要的时间较长,设计人员改进后,刮霜组件4包括支架41,支架41 在位于除霜头3相对设置两侧各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架41之间设置有刮刀 42,刮刀42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架41之间。刮刀42一侧的支架41上设置有固定螺栓43,固定螺栓43将刮刀42锁紧在两个支架41之间。使用时,将刮刀42的一侧抵紧在制冷设备上,然后移动除霜箱1,使得加热组件2 在加热的过程中,刮刀42能够将霜从制冷设备上刮下。提升了制冷设备的除霜效率。
32.为了提升除霜箱1在制冷设备内移动的便捷性,移动组件5包括驱动电机51与螺杆52,螺杆52转动连接在制冷设备上,驱动电机51安装在制冷设备上,且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与螺杆52连接,通过驱动电机51带动螺杆52进行转动。除霜箱1长度方向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侧板53,第一侧板53的一端与除霜箱1连接,且第一侧板53与螺杆52螺纹连接,螺杆52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除霜箱1在螺杆52上来回移动。
33.为了提升除霜箱1在螺杆52上来回移动的稳定性,除霜箱1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54,第二侧板54安装在除霜箱1上。除霜箱1 上长度方向相对于螺杆52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杆55,导向杆55安装在制冷设备上,且第二侧板54与导向杆55滑移配合,以使得,除霜箱1在制冷设备内滑动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3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制冷设备用除霜结构的实施原理为:使用前,转动除霜头3,将除霜头3上的散热孔31朝向制冷设备,然后转动刮刀42,将刮刀42抵紧在制冷设备上。在除霜作业的过程中,加热丝21在除霜的过程中产生热量,然后转动电机23带动除霜风扇22进行转动,除霜风扇22 在转动的过程中,利用进风格栅12从外部向内部吸入空气,为除霜风扇 22提供有效的送风作用,除霜风扇22将加热丝21的热量依次通过集热罩 13与柔性弯管
14,最后通过除霜头3上的散热孔31吹向制冷设备,在对霜加热的过程中,驱动电机51带动螺杆52进行转动,螺杆52驱动除霜箱 1沿螺杆52与导向杆55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移动。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