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7047发布日期:2023-03-22 10:0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冰箱或立式制冷设备或其他制冷设备需要使用冷柜内胆的设备中,为了便于物品的码放或分类摆放,往往需要对内胆进行隔断,在隔断处理时,一般采用中横梁(或称中梁),将冷柜内胆分为两部分或多部分。现有技术中,中横梁与内胆、柜口件之间的安装方式较为复杂,不便于安装和定位。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制冷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制冷设备。
4.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制冷设备,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内胆、连接于前述内胆的内胆开口处的柜口件,柜口件包括于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柜口侧壁,内胆包括于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内胆侧壁,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连接于一对柜口侧壁之间的中横梁组件,所述中横梁组件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分别与所述内胆侧壁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定位部、所述柜口侧壁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定位部;其中,所述第一插接定位部与所述第二插接定位部相互错开设置,且所述第一插接定位部具有供所述内胆侧壁插入的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二插接定位部具有供所述柜口侧壁插入的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与所述第二插接口的朝向相反设置。
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柜口侧壁依次包括固定于所述内胆侧壁上的第一侧板、与第一侧板垂直连接且向外延伸的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垂直连接且向外延伸的第三侧板、连接第三侧板与所述外壳的第四侧板,其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共同开设有定位安装所述中横梁组件的定位缺口。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横梁组件包括具有开口的第一盖体、连接于第一盖体开口处的第二盖体;其中,所述第一盖体包括设置于一对柜口侧壁之间的第一盖本体,所述第一盖本体的端部分别向第二方向的两侧延伸形成设置于前述定位缺口处的所述第一插接定位部、所述第二插接定位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盖本体的端部呈台阶状,所述第一盖本体的端部依次包括与所述内胆侧壁的内壁面相贴合的第一端部、垂直于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垂直于第二端部的第三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盖体还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二端部且与所述第一端部间隔设置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端部侧向延伸形成且与所述第三端部垂直连接的l型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端部限定出所述第一插接定位部,所述l型延伸部与所述第三端部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插接定位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开口朝前设置,所述侧壁沿所述内胆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插接口朝后设置,所述第二插接口朝前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柜口侧壁还包括限位抵接于所述
第一盖本体端部的相对两侧的限位延伸件,所述限位延伸件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盖本体的内壁设置有供所述第二盖体插入的插入导向槽、与所述第二盖体卡持固定的卡持部,所述第一盖本体与所述第二盖体限定出发泡腔室,所述第一盖本体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发泡腔室连通的发泡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盖本体的开口朝后设置,所述第一盖本体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第一板、垂直连接两第一板的前板,其中,所述第一板向内延伸设置有竖直延伸板,所述竖直延伸板的底部在自后向前的方向上开设有缺口,以使所述竖直延伸板与所述第一板之间限定出所述插入导向槽,所述第二盖体向前插入所述插入导向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盖体包括与所述前板相对设置的第二盖本体、第二盖本体的上下两边缘向内弯折的翻边,其中,所述翻边向前插入所述插入导向槽,所述插入导向槽在自后向前的方向上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所述翻边的外壁在自后向前的方向上呈向上倾斜的趋势。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板的边缘向内延伸设置有前述卡持部,所述第二盖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本体后侧的限位块,前述卡持部被卡设于相邻的所述限位块之间,其中,所述翻边还包括与所述卡持部相配合的导入缺口。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前述卡持部的截面为梯形,前述卡持部包括导向斜壁,导向斜壁在在自后向前的方向上呈向上倾斜的趋势,其中,所述翻边还包括与导向斜壁的相配合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自导入缺口处向后延伸设置形成。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板呈台阶状,所述第一板依次包括与所述前板连接的第一水平板、第一竖直板、第二水平板;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外壳开口处的外门、设置于外门内侧的内门;其中,所述外门对应设置于所述前板处,所述内门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板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的连接处。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横梁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本体内侧的加强铁,所述第二盖本体设置有用于安装加强铁的安装凹槽,其中,所述加强铁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本体的中间区域。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设备通过中横梁组件连接于一对柜口侧壁,完成中横梁组件于第一方向的初步安装,再通过相互错开设置的第一插接定位部与第二插接定位部实现了中横梁组件在第二方向上分别与柜口件、内胆的插接配合,且第一插接口与第二插接口的朝向相反设置,从而实现了中横梁组件分别与柜口件、内胆的插接定位安装,从而使得中横梁组件与柜口件及内胆形成一个安装整体,简化了制冷设备的安装过程,具有安装方式简单、模块化安装、整体式安装的优点。
附图说明
18.图1为制冷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19.图2为制冷设备的右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的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3中的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制冷设备的柜口件和中横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5中的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制冷设备的前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图7的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图7的ee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图8中的f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1;
28.图11为图8中的f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2;
29.图12为图9中的g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柜口件和中横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图13的h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15为箱壳、内胆、柜口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3.图16为箱壳、内胆、柜口总成的前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7为图16的j-j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18为图17的k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箱壳;10、箱壳开口;11、箱壳本体;12、u型卡固件;121、第一容纳槽;122、弹性固定部;123、卡固壁;13、门体;131、外门;132、内门;14、防露管;2、内胆;21、内胆开口;22、内胆后壁;23、内胆侧壁;24、第一发泡腔;25、弯折部;251、弯折部本体;252、倾斜扣持部;3、柜口件;30、第一柜口件;31、第二柜口件;311、第一柜口部;312、柜口连接段;313、第二柜口部;32、第一延伸件;33、第二延伸件;34、固定配合部;341、第一固定配合部;342、第二固定配合部;343、第三固定配合部;344、弧形固定部;345、弧形容纳槽;35、柜口件本体;361、第一侧板;362、第二侧板;363、第三侧板;364、第四侧板;365、定位缺口;366、弯折板;371、l型限位延伸件;372、折弯限位件;4、柜口连接件;41、第一平面段;42、l型连接段;43、第二平面段;44、l型加强筋;45、竖直加强筋;46、第一插接端部;47、连接套管;5、中横梁组件;51、第一插接口;52、第二插接口;53、第一板;531、第一水平板;532、第一竖直板;533、第二水平板;54、卡持部;55、前板;571、第一端部;572、第二端部;573、第三端部;574、第一延伸部;575、l型延伸部;58、竖直延伸板;581、插入导向槽;59、发泡腔室;61、第二盖本体;62、限位块;63、翻边;64、加强铁;7、柜口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38.本实施例主要涉及: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可以是冰箱、冷柜、酒柜等家电设备。
39.结合图1至图3所示,制冷设备的开口朝前设置,比如立式冷柜,制冷设备的开口也可以朝上设置,比如卧式冷柜。本实施例中,制冷设备以立式冷柜为例进行解释说明,但不此为限。制冷设备包括外壳1、设置于外壳1内的内胆2、门体。外壳1与内胆2之间限定出第一发泡腔24,内胆2限定出用于储物的容纳空间。
40.结合图4至图7所示,内胆2包括相对设置的内胆开口21与内胆后壁22、内胆侧壁23。制冷设备还包括连接于内胆开口21处的柜口件3、连接于柜口件3上的中横梁组件5及设
置于柜口件3上的防露管14,其中,柜口件3连接于内胆2与外壳1之间。
41.为了解决柜口件3的不便于安装、不通用、成本高的问题,发明人对柜口件3进行了改进设计。
42.结合图5和图6所示,柜口件3包括沿前述内胆2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两第一柜口件30、沿前述内胆2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两第二柜口件31、连接相邻设置的第一柜口件30与第二柜口件31的柜口连接件4,柜口连接件4连接于内胆开口21的端角处,所述柜口连接件4的数量为4个。柜口连接件4的设置使得柜口件3的安装更加的标准化,提高了柜口连接件4的通用性。
43.其中,柜口连接件4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柜口件30和第二柜口件31插接定位的定位部、与第一柜口件30和第二柜口件31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的固定部。柜口连接件4的两端的定位部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柜口连接件4的两端的固定部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具有安装方式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的优点。
44.进一步地,两第一柜口件30与两第二柜口件31通过柜口连接件4首尾相接形成框架结构,第一柜口件30与第二柜口件31相衔接的端部呈45
°
角。相邻的第一柜口件30、第二柜口件31的垂直设置,柜口连接件4连接于相邻的第一柜口件30与第二柜口件31之间的衔接处。
45.安装时,首先把柜口连接件4固定在第二柜口件31上,然后把柜口连接件4与第二柜口件31的总成插入第一柜口件30中,最后通过螺钉第一柜口件30、第二柜口件31及柜口连接件4紧紧固定在一起,完成柜口件3的组装,具有便于组装的优点。
46.进一步地,柜口连接件4呈台阶状结构,柜口连接件4依次包括第一平面段41、l型连接段42、第二平面段43,其中,第一平面段41与内胆侧壁23相邻接设置且与内胆后壁22平行设置。具体地,第二平面段43与第一平面段41相互平行错开设置,l型连接段42垂直连接第二平面段43与第一平面段41。
47.进一步地,第一柜口件30与第二柜口件31均为结构相同的挤出成型件,第二柜口件31呈台阶状结构,第二柜口件31依次包括第一柜口部311、柜口连接段312、第二柜口部313,其中,前述第一平面段41覆盖于第一柜口部311的外壁上,l型连接段42覆盖于柜口连接段312,第二平面段43覆盖于第二柜口部313的外壁上,具有固定方式牢固的优点。
48.具体地,第一平面段41连接第一柜口件30的第一柜口部311与第二柜口件31的第一柜口部311,l型连接段42连接第一柜口件30的柜口连接段312与第二柜口件31的柜口连接段312,第二平面段43连接第一柜口件30的第二柜口部313与第二柜口件31的第二柜口部313。
49.进一步地,定位部包括第一平面段41与l型连接段42的端部分别形成的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插接端部46,第二柜口件31还包括连接于第一柜口部311与柜口连接段312之间且呈“f”型的第一延伸件32,第一延伸件32形成有两个第一插接槽1,其中,两个第一插接端部46之间开设有缺口,以分别与第一延伸件32的两个第一插接槽相插接配合。
50.进一步地,第二柜口件31还包括连接于第二柜口部313上的且呈“l”型的第二延伸件33,第二延伸件33形成有一个第二插接槽,第二平面段43的端部通过第二插接槽插入。
51.正如前文所述,第一柜口件30与第二柜口件31均为结构相同的挤出成型件,第一柜口件30也设置有相应的第一延伸件32、第二延伸件33,以与定位部配合。
52.进一步地,柜口连接件4还包括垂直连接l型连接段42与第二平面段43的l型加强筋44、设置于第二平面段43上且与l型加强筋44垂直相交的竖直加强筋45,以提高柜口连接件4的结构强度,当时其他加强结构也适用于此处的结构。
53.进一步地,设置于两边的l型加强筋44上形成固定部,固定部开设有供紧固件贯穿的通孔,紧固件穿过通孔将柜口连接件4分别与第一柜口件30和第二柜口件31固定连接。优选地,柜口连接件4还包括连接相邻紧固件的连接套管47,以使得紧固件的连接效果更加的牢固。
5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通过柜口连接件4分别与第一柜口件30、第二柜口件31,以形成框架结构,达到了柜口件3的功能目的。定位部分别与第一柜口件30、第二柜口件31插接定位,可拆卸的初步定位安装方式、使得柜口件3的安装过程更加的简单、方便,再通过柜口连接件4的固定部达到紧固连接第一柜口件30、第二柜口件31的目的,具有安装过程简单、便于拆卸、连接牢固的优点。
55.现有技术中防露管14一般是用铝箔胶带粘贴在冰箱外壳1上的,此方法粘贴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与外壳1之间未形成良好的定位固定关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还对前文中的柜口件3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设计。
56.结合图4所示,进一步地,防露管14设置于柜口件3上,防露管14用于对柜口件3的柜口处形成的凝露进行化霜。
57.其中,外壳1包括外壳本体11、外壳本体11弯折延伸形成且延伸入柜口件3内的u型卡固件12,柜口件3包括与u型卡固件12相插接配合的固定配合部34,固定配合部34包括用于安装防露管14且伸入u型卡固件12内的弧形固定部344,通过u型卡固件12实现外壳1与柜口件3的固定安装,正如前文所述,柜口件3安装于内胆2上,从而通过柜口件3实现外壳1与内胆2的固定安装。弧形固定部344用于固定防露管14,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能固定防露管14即可。
58.进一步地,柜口件3的部分延伸进u型卡固件12以实现与外壳1的卡接,柜口件3包括连接于内胆开口21处的柜口件本体35,柜口件本体35用于与内胆2连接。
59.其中,柜口件本体35的边沿延伸形成固定配合部34,固定配合部34包括第一固定配合部341、与第一固定配合部341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配合部342、垂直连接于第一固定配合部341与第二固定配合部342之间的第三固定配合部343,其中,第一固定配合部341的边缘形成弧形固定部344。
60.进一步地,弧形固定部344具有开口朝向第二固定配合部342的弧形容纳槽345,优选地,弧形容纳槽345的开口方向与内胆2方向相同,从而便于防露管14进行化霜。进一步地,弧形容纳槽345与防露管14的外壁相适配,第二固定配合部342的边缘超出防露管14的外壁,弧形容纳槽345的开口略小于防露管14的外径,使得弧形容纳槽345固定防露管14的固定更加牢固,同时防露管14被包裹于u型卡固件12内,起到进一步的固定效果。
61.进一步地,u型卡固件12限定出用于容纳第一固定配合部341的第一容纳槽121,第一固定配合部341弹性抵接于第一容纳槽121内,第一容纳槽121的开口朝向内胆2,便于u型卡固件12与柜口件3的插接安装。
62.进一步地,因弧形固定部344形成于第一固定配合部341的边缘,第一容纳槽121在沿第一固定配合部341插入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第一固定配合部341通过第一容纳
槽121的开口伸入第一容纳槽121内,弧形固定部344靠近第一容纳槽121的底部,其中,弧形固定部344的外壁与第一容纳槽121之间过盈配合,具有便于安装的优点。
63.进一步地,u型卡固件12包括伸入第一固定配合部341与第二固定配合部342之间的弹性固定部122,其中,第一固定配合部341与第二固定配合部342限定出安装弹性固定部122的限位空间。u型卡固件12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容纳槽121与弹性固定部122相对一侧的卡固壁123,卡固壁123与弹性固定部122之间限定出第一容纳槽121,具有结构紧凑、易于加工成型的优点。
6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通过外壳1的u型卡固件12与柜口件3插接、柜口件3与内胆2连接,从而实现外壳1、柜口件3及内胆2之间的固定安装,同时用于固定安装防露管14的固定配合部34卡入u型卡固件12,从而使得防露管14被固定于柜口件3与外壳1之间,实现防露管14的固定安装。
65.进一步地,相邻的第一柜口件30上的第一固定配合部341与第二柜口件31上的第一固定配合部341之间预设有间距。
6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中横梁组件5与内胆2、柜口件3之间的安装方式较为复杂,不便于安装和定位的问题,发明人对中横梁组件5进行了改进设计。
67.结合图7和图8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柜口件3包括于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柜口侧壁,内胆包括于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内胆侧壁,制冷设备还包括连接于一对柜口侧壁之间的中横梁组件5。柜口侧壁可以是前文的第一柜口件30,则第一方向是沿内胆2的高度方向,柜口侧壁可以是前文的第二柜口件31,则第一方向是沿内胆2的宽度方向。
68.中横梁组件5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分别与内胆侧壁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定位部、柜口侧壁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定位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与第二方向是相互垂直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只要是两个不同方向即可。
69.结合图9至图11所述,第一插接定位部与第二插接定位部相互错开设置,且第一插接定位部具有供内胆侧壁插入的第一插接口51,第二插接定位部具有供柜口侧壁插入的第二插接口52,第一插接口51与第二插接口52的朝向相反设置,通过第一插接定位部与第二插接定位部实现了中横梁组件5分别与柜口件3、内胆2的插接配合,从而实现了中横梁组件5分别与柜口件3、内胆2的定位安装。
70.结合图12至图14所述,柜口侧壁依次包括固定于内胆侧壁上的第一侧板361、与第一侧板361垂直连接且向外延伸的第二侧板362、与第二侧板362垂直连接且向外延伸的第三侧板363、连接第三侧板363与外壳的第四侧板364。
71.其中,第一侧板361和第二侧板362共同开设有定位安装中横梁组件5的定位缺口365,对于定位缺口365的另外一种实现形式,也可以由第一侧板361、第二侧板362、第三侧板363共同开设形成,因为柜口侧壁的一端需要用于避让中横梁组件5的发泡孔,柜口侧壁的一端的定位缺口365由第一侧板361和第二侧板362共同开设形成,柜口侧壁的另一端的定位缺口365由第一侧板361、第二侧板362、第三侧板363共同开设形成,定位缺口365的设置用于实现柜口侧壁初步安装中横梁组件5的目的,再通过第一插接定位部与第二插接定位部实现了中横梁组件5分别与柜口件3、内胆2的插接配合,从而实现了中横梁组件5分别与柜口件3、内胆2的定位安装。
72.进一步地,中横梁组件5包括具有开口的第一盖体、连接于第一盖体开口处的第二
盖体;其中,第一盖体包括设置于一对柜口侧壁之间的第一盖本体,第一盖本体的端部分别向第二方向的两侧延伸形成设置于前述定位缺口365处的第一插接定位部、第二插接定位部,第一插接定位部和第二插接定位部的部分伸出定位缺口365以完成分别与柜口件3、内胆2的定位安装。
73.进一步地,第一盖本体的端部呈台阶状,第一盖本体的端部依次包括与内胆侧壁的内壁面相贴合的第一端部571、垂直于第一端部571的第二端部572、垂直于第二端部572的第三端部573。第一端部571、第二端部572、第三端部573对应于第一侧板361、第二侧板362、第三侧板363对应设置,以使得中横梁组件5与柜口件3之间的紧密性更好,减少制冷设备的漏冷量。
74.其中,第一盖体还包括垂直于第二端部572且与一端部间隔设置的第一延伸部574、第二端部572侧向延伸形成且与第三端部573垂直连接的l型延伸部575,第一延伸部574与第一端部571限定出第一插接定位部,l型延伸部575与第三端部573之间限定出第二插接定位部,第一延伸部574与第一端部571间隔设置,从而第一延伸部574与第一端部571之间限定出第一插接口51,l型延伸部575与第三端部573垂直连接,从而l型延伸部575与第三端部573之间限定出第二插接口52,可以清楚地得出,第一插接口51与第二插接口52的朝向相反设置。
7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以立式冷柜为例说明,因此内胆开口朝前设置,侧壁沿内胆开口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延伸部574向后延伸设置,l型延伸部575向前延伸设置,第一插接口51朝后设置,第二插接口52朝前设置。中横梁组件5与柜口件3安装后,紧固件穿过第三侧板363的安装孔,然后整体装入内胆2和外壳1内,完成制冷设备的组装。
76.进一步地,柜口侧壁还包括限位抵接于第一盖本体端部的相对两侧的限位延伸件,限位延伸件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限位延伸件包括成型于第二侧板362与第三侧板363的衔接处的l型限位延伸件371、第一侧板361向后延伸设置的折弯限位件372,限位延伸件沿内胆2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完成中横梁组件5的进一步的限位。
77.进一步地,内胆2的外表面形成有限位抵接于柜口侧壁上的卡扣部,使得内胆2与柜口件3的安装效果更加的牢固,结构更加的稳定可靠。
78.进一步地,第一盖本体的内壁设置有供第二盖体插入的插入导向槽581、与第二盖体卡持固定的卡持部54,第一盖本体与第二盖体限定出发泡腔室59,第一盖本体的端部具有与发泡腔室59连通的发泡孔,通过端部发泡,具有发泡方式简单的优点。
79.进一步地,第一盖本体的开口朝后设置,第一盖本体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第一板53、垂直连接两第一板53的前板55、连接两第一板53的侧板,两第一板53、前板55、侧板及第二盖体之间限定出发泡腔室59,其中一个侧板上开设有发泡孔,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成型的优点。
80.其中,第一板53向内延伸设置有竖直延伸板58,竖直延伸板58垂直连接于第一板53,竖直延伸板58的底部在自后向前的方向上开设有缺口,以使竖直延伸板58与第一板53之间限定出插入导向槽581,第二盖体向前插进插入导向槽581,便于第二盖体插入安装于第一盖本体内。
81.进一步地,第二盖体包括与前板55相对设置的第二盖本体61、第二盖本体61的上
下两边缘向内弯折的翻边63,其中,翻边63向前插进插入导向槽581,插入导向槽581在自后向前的方向上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翻边63的外壁在自后向前的方向上呈向上倾斜的趋势。
82.进一步地,第一板53的边缘向内延伸设置有前述卡持部54,第二盖体还包括连接于第二盖本体61后侧的限位块62,前述卡持部54被卡设于相邻的限位块62之间,其中,翻边63还包括与卡持部54相配合的导入缺口,第二盖本体61、翻边63、限位块62均一体成型。
83.进一步地,前述卡持部54的截面为梯形,前述卡持部54包括导向斜壁,导向斜壁在在自后向前的方向上呈向上倾斜的趋势,其中,翻边63还包括与导向斜壁的相配合的导向斜面,导向斜面自导入缺口处向后延伸设置形成,具有便于安装的优点。
84.进一步地,第一板53的端部截面为凸字型,第一板53呈台阶状,第一板53依次包括与前板55连接的第一水平板531、第一竖直板532、第二水平板533;制冷设备还包括转动连接于外壳的外壳开口处的外门131、设置于外门131内侧的内门132;其中,外门131对应设置于前板55处,内门132对应设置于第一水平板531与第一竖直板532的连接处。
85.进一步地,中横梁组件5还包括连接于第二盖本体61内侧的加强铁64,第二盖本体61设置有用于安装加强铁64的安装凹槽,其中,加强铁64设置于第二盖本体61的中间区域。第二盖本体61的外侧成型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加强筋结构,提高结构的牢固性。
8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通过中横梁组件5连接于一对柜口侧壁,完成中横梁组件5于第一方向的初步安装,再通过相互错开设置的第一插接定位部与第二插接定位部实现了中横梁组件5在第二方向上分别与柜口件3、内胆2的插接配合,且第一插接口51与第二插接口52的朝向相反设置,从而实现了中横梁组件5分别与柜口件3、内胆2的插接定位安装,从而使得中横梁组件5与柜口件3及内胆2形成一个安装整体,简化了制冷设备的安装过程,具有安装方式简单、模块化安装、整体式安装的优点。
8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柜口件、中横梁组件5、箱壳1、内胆2之间的连接,发明人对前文中的制冷设备从组装角度进行了改进优化设计。
88.结合图15,制冷设备包括箱壳1、内胆2、柜口总成7三个模块,通过箱壳1、内胆2、柜口总成7之间的组装,以实现制冷设备的整体式安装,箱壳1具有箱壳开口10,可以理解的是,箱壳开口10的朝向与内胆开口21的朝向相同。
89.制冷设备还包括柜口总成7,柜口总成7包括柜口件3和中横梁组件5,柜口件3包括沿前述内胆2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两第一柜口件30、沿前述内胆2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两第二柜口件31、连接相邻设置的第一柜口件30与第二柜口件31的柜口连接件4。
9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解决中横梁组件5的安装问题,柜口总成7可以只包括于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第一柜口件30、连接于两第一柜口件30之间的中横梁组件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柜口件30沿内胆2高度延伸设置,但不以此为限。
91.其中,柜口总成7安装至内胆2和箱壳1的开口端,此处的开口端,即分别指代箱壳开口10、内胆开口21,第一柜口件30与中横梁组件5共同形成与内胆2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限位部,第一柜口件30还包括与箱壳1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限位部。
92.结合前文的图12至图14所述,第一柜口件30为台阶状的挤出件,挤出件包括固定于内胆2侧壁上的第一侧板361、垂直连接于第一侧板361的第二侧板362、垂直连接于第二侧板362且与第一侧板361延伸方向相反的第三侧板363、垂直连接于第三侧板363且与第二侧板362延伸方向相反的第四侧板364。
93.进一步地,中横梁组件5包括具有开口的第一盖体、卡接于第一盖体开口处的第二盖体,第一侧板361与第二侧板362开设有定位安装第一盖体的定位缺口,对于定位缺口365的另外一种实现形式,也可以由第一侧板361、第二侧板362、第三侧板363共同开设形成,因为柜口侧壁的一端用于避让中横梁组件5的发泡孔,第一柜口件30的一端的定位缺口365由第一侧板361和第二侧板362共同开设形成,第一柜口件30的另一端的定位缺口365由第一侧板361、第二侧板362、第三侧板363共同开设形成,定位缺口365的设置用于实现柜口侧壁初步安装中横梁组件5的目的。
94.其中,第一盖体包括连接于两第一柜口件30之间的第一盖本体、第一盖本体的端部延伸形成的设置于前述定位缺口365处且与第一柜口件30插接配合的插接端部,插接端部填补于第一柜口件30的定位缺口365处,以便于与第一柜口件30共同形成第一插接限位部,第一插接限位部包括前文中的第一插接定位部。
95.进一步地,内胆2包括于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内胆侧壁23,插接端部与第一柜口件30共同形成第一插接限位部,其中,第一插接限位部具有供内胆侧壁23插入且与内胆开口朝向相反的第一插口,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插口包括前文的第一插接口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口朝后设置。
96.插接端部具有供第一柜口件30插入且与内胆开口朝向相同的的第二插口,第二插口即为前文的第二插接口52,第二插口朝前设置。
97.进一步地,插接端部呈台阶状结构,插接端部依次包括与内胆侧壁23的内壁面相贴合的第一端部571、垂直于第一端部571的第二端部572、垂直于第二端部572且与第一端部571延伸方向相反的第三端部573。
98.其中,第一盖体还包括垂直于第二端部572且与第一端部571间隔设置的第一延伸部574、第二端部572侧向延伸形成且与第三端部573垂直连接的l型延伸部575,第一延伸部574与第一端部571之间限定出由插接端部形成的前述第一插接限位部的部分,由插接端部形成的前述第一插接限位部的部分即为前文的第一插接定位部。
99.第一柜口件30插入l型延伸部575与第三端部573之间的间隙,l型延伸部575与第三端部573之间的间隙即为前文中的第二插接定位部。
100.结合图16至图18所示,第二侧板362向靠近内胆2方向延伸形成与第一侧板361间隔设置的弯折板366,第一侧板361与弯折板366之间限定出由第一柜口件30形成的前述第一插接限位部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限位部包括第一延伸部574与第一端部571之间限定出的空间、第一侧板361与弯折板366之间限定出的空间;第一侧板361与第一端部571对接设置,第一延伸部574与弯折板366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保证插接端部与第一柜口件30共同形成第一插接限位部,而且使得中横梁组件5与第一柜口件30连接的更加的牢固、更加的稳定可靠。
101.进一步地,内胆侧壁23的边缘弯折形成与第一侧板361限位抵接的弯折部25,弯折部25包括与第一侧板361限位抵接的弯折部本体251、弯折部本体251向弯折板366侧延伸的倾斜扣持部252;其中,弯折板366包括与倾斜扣持部252限位挤压的弯折板本体、弯折板本体向倾斜扣持部252侧延伸形成的抵持支撑部,倾斜扣持部252的边缘抵接于抵持支撑部上。
102.进一步地,箱壳1包括箱壳本体11、箱壳本体11的边沿延伸形成的u型卡固件12,第
二插接限位部伸入u型卡固件12内且与u型卡固件12相插接配合,u型卡固件12的部分伸入第二插接限位部内,通过u型卡固件12与第二插接限位部的插接配合,从而实现外壳1与柜口件3的固定安装,从而实现柜口总成7的固定安装。当然,第二插接限位部与箱壳1也可以通过其他插接方式来实现二者的固定安装,此外在前文中,对u型卡固件12与箱壳1的之间的连接固定以作详细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103.进一步地,第四侧板364的边沿延伸形成第二插接限位部,前文的固定配合部34即为此处的第二插接限位部,固定配合部34的结构在前文以作详述,第二插接限位部包括第一固定配合部341、与第一固定配合部341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配合部342、垂直连接于第一固定配合部341与第二固定配合部342之间的第三固定配合部343,其中,第一固定配合部341伸入u型卡固件12并与u型卡固件12的内壁弹性抵接,u型卡固件12的一侧边沿弹性伸入第一固定配合部341与第二固定配合部34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104.进一步地,第一盖本体的内壁设置有供第二盖体插入的插入导向槽581、与第二盖体卡持固定的卡持部54,第一盖本体与第二盖体限定出发泡腔室59,第一盖本体的端部具有与发泡腔室59连通的发泡孔,通过端部发泡,具有发泡方式简单的优点,当中横梁组件5完成发泡后,再安装于两第一柜口件30之间,再分别与箱壳1、内胆2进行连接安装。
105.进一步地,第一盖本体的开口朝后设置,第一盖本体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第一板53、垂直连接两第一板53的前板55、连接两第一板53的侧板,两第一板53、前板55、侧板及第二盖体之间限定出发泡腔室59,其中一个侧板上开设有发泡孔,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成型的优点。
106.其中,第一板53向内延伸设置有竖直延伸板58,竖直延伸板58垂直连接于第一板53,竖直延伸板58的底部在自后向前的方向上开设有缺口,以使竖直延伸板58与第一板53之间限定出插入导向槽581,第二盖体向前插进插入导向槽581,便于第二盖体插入安装于第一盖本体内。
107.进一步地,第二盖体包括与前板55相对设置的第二盖本体61、第二盖本体61的上下两边缘向内弯折的翻边63,其中,翻边63向前插进插入导向槽581,插入导向槽581在自后向前的方向上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翻边63的外壁在自后向前的方向上呈向上倾斜的趋势。
108.进一步地,第一板53的边缘向内延伸设置有前述卡持部54,第二盖体还包括连接于第二盖本体61后侧的限位块62,前述卡持部54被卡设于相邻的限位块62之间,其中,翻边63还包括与卡持部54相配合的导入缺口,第二盖本体61、翻边63、限位块62均一体成型。
109.进一步地,前述卡持部54的截面为梯形,前述卡持部54包括导向斜壁,导向斜壁在在自后向前的方向上呈向上倾斜的趋势,其中,翻边63还包括与导向斜壁的相配合的导向斜面,导向斜面自导入缺口处向后延伸设置形成,具有便于安装的优点。
110.为了简化柜口件、中横梁组件5、箱壳1、内胆2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的加工方法。
111.一种制冷设备的加工方法,包括,
112.提供箱壳1,箱壳1具有箱壳开口10;
113.提供内胆2,内胆2具有内胆开口21;
114.提供柜口件3,柜口件包括于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第一柜口件30;
115.提供中横梁组件5,使中横梁组件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柜口件30连接,以形成柜口
总成7;
116.前述内胆2总成通过箱壳开口安装于箱壳1内;
117.前述柜口总成7安装至内胆2和箱壳1的开口端,第一柜口件30与中横梁组件5共同形成的第一插接限位部与内胆侧壁23插接配合,第一柜口件30的第二插接限位部与箱壳1插接配合。
118.进一步地,柜口件3还包括于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第二柜口件31、连接相邻设置的第一柜口件30与第二柜口件31的柜口连接件4,柜口连接件4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柜口件30和第二柜口件31插接定位的定位部、与第一柜口件30和第二柜口件31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的固定部;
119.柜口连接件4通过定位部分别与两第一柜口件30、两第二柜口件31连接,首尾相接形成框架结构;
120.在框架结构后,再通过固定部紧固连接以形成柜口件。
12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加工方法通过将中横梁组件5安装于两第一柜口件30以形成柜口总成7,在柜口总成7的安装过程中,通过第一柜口件30与中横梁组件5共同形成的第一插接限位部与内胆侧壁23插接配合,以实现柜口总成7与内胆的初步定位安装,第一柜口件30的第二插接限位部与箱壳1插接配合,以实现柜口总成7与箱壳1的初步定位安装,通过箱壳1、内胆2、柜口总成7之间的组装三者的模块化安装,以简化安装过程,在箱体发泡前形成柜口总成7,既避免了因制冷设备发泡后中横梁安装不上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中横梁组件5与第一柜口件30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通过第一插接限位部、第二插接限位部的设置,便于定位安装、提高组装的时效性、准确性。
122.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