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89169发布日期:2023-05-07 02:08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但不限于热泵机组,具体是指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1、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它是热泵的一种形式。顾名思义,热泵也就是像泵那样,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能(如空气、土壤、水中所含的热量)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能,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位能(如煤、燃气、油、电能等)的目的。

2、传统的空气源热泵机组,为了满足功率要求,通常需要全新开发一体式的大功率模块机,所需投入成本高,开发占用资源多,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是一种拼装式、模块化的模块机,有利于减少开发资源,提升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2、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底座;第一热泵模块,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热泵模块设有第一水路接口;第二热泵模块,设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第一热泵模块并排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二热泵模块与所述第一热泵模块之间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热泵模块设有第二水路接口;水管组件,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并与所述第一水路接口及所述第二水路接口相连;和总电控盒,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并与所述第一热泵模块及所述第二热泵模块电连接。

3、本技术实施例将第一热泵模块、第二热泵模块进行拼装,并通过水管组件统一对外连接用户侧用水系统,通过总电控盒进行统一控制,相当于将两个完整的热泵模块进行拼装,形成一个空气源热泵机组,可以满足大功率场景需求。但单独的热泵模块结构相对简单,只需要合理设计水管组件和总电控盒即可,因而不需要占用过多的开发资源,有利于减少开发资源,提升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5、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水路接口与所述第一水路接口相对设置。

6、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泵模块包括第一压缩机模块、第一电控模块和第一水侧换热器,所述第一水路接口包括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二热泵模块包括第二压缩机模块、第二电控模块和第二水侧换热器,所述第二水路接口包括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所述水管组件、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依次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控模块设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控模块设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压缩机模块设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一侧,所述第二压缩机模块设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一侧。

7、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水管组件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设有总进水口、第一进水接口、第二进水接口,所述出水管设有总出水口、第一出水接口、第二出水接口,所述总进水口和所述总出水口设置成连接用户侧水路系统,所述第一进水接口和所述第一出水接口设置成连接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接口和所述第二出水接口设置成连接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并列设置,所述总电控盒设于所述水管组件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总进水口设于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总电控盒的一端,所述总出水口设于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总电控盒的一端。

8、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结构相同,所述进水管的内径与所述出水管的内径相等,且由所述总进水口经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至所述总出水口的路径长度为l1,由所述总进水口经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至所述总出水口的路径长度为l2,其中,l1=l2。

9、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沿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沿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出水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的进水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进水接口与所述第二进水接口沿所述进水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出水接口与所述第二出水接口沿所述出水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沿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中位于上侧的一者通过两个转接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水侧换热器及所述第二水侧换热器相连。

10、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管包括依次平滑相接的第一横管段、第一弧形管段、纵管段、第二弧形管段和第二横管段;或者,所述转接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横管段、纵管段和第二横管段,所述第一横管段与所述纵管段的接口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纵管段的中心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横管段与所述纵管段的接口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纵管段的中心线倾斜设置。

11、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还包括:水管支撑件,与所述底座相连,设置成支撑所述水管组件。

12、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水管组件包括沿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位于所述第二管路的下侧,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中的一者为出水管,另一者为进水管;所述水管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合围出供所述第二管路穿过的空间,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并固定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支撑件支撑并固定所述第二管路。

13、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臂、第一支撑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及所述第二连接臂均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支撑并固定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支撑臂和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二支撑臂支撑并固定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分体式装配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三连接臂、第二支撑臂和第四连接臂,所述第二支撑臂支撑并固定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连接臂及所述第四连接臂均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固定连接。

14、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泵模块包括第一风侧换热器,所述第二热泵模块包括第二风侧换热器,所述第一风侧换热器与所述第二风侧换热器并排设置,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还包括:第一挡板和至少一个第一围板,均固定于所述第一风侧换热器及所述第二风侧换热器的下侧,所述第一围板封盖所述安装空间的侧部开口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一围板及所述底座合围出防护空间,所述总电控盒和所述水管组件位于所述防护空间内。

15、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设有排水孔。

16、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设有导流斜面,所述排水孔设于所述导流斜面的底部;所述第一挡板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挡板为分体式装配结构。

17、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设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连接孔,所述第一折边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折边的顶端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一挡板的辅助支撑挂钩;和/或,所述第一围板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连接孔,所述第一围板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围板的定位插扣结构。

18、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还包括:第二挡板,固定于所述安装空间的顶部,并封盖所述安装空间的顶部开口。

19、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围板,与所述第二挡板相连,并封盖所述安装空间的侧部开口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