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61979发布日期:2023-12-05 22:30阅读:35来源:国知局
制冷系统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冷凝器或蒸发器中设有液位检测器,从而检测冷凝器或蒸发器中的液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被配置为可选择地检测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中的一者的液体的液位。

2、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制冷系统,所述液位检测装置为一个液位检测器。

3、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制冷系统,所述液位检测器具有液位检测器第一口和液位检测器第二口。所述液位检测器第一口可选择地与所述蒸发器的气态区和所述冷凝器的气态区中的一个连通,所述液位检测器第二口可选择地与所述蒸发器的液态区和所述冷凝器的液态区中的一个连通。

4、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制冷系统,所述液位检测器第一口可选择地与所述蒸发器的上部和所述冷凝器的上部中的一个连通,所述液位检测器第二口可选择地与所述蒸发器的下部和所述冷凝器的下部中的一个连通。

5、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制冷系统,其还包括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具有第一连通管第一口、第一连通管第二口和第一连通管第三口,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一口可控地与所述冷凝器的气态区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二口可控地与所述蒸发器的气态区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三口与所述液位检测器第一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具有第二连通管第一口、第二连通管第二口和第二连通管第三口,所述第二连通管第一口可控地与所述冷凝器的液态区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第二口可控地与所述蒸发器的液态区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第三口与所述液位检测器第二口连通。

6、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制冷系统,其还包括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和第四阀。所述第一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管上,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一口和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三口之间,所述第一阀被配置为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一口和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三口。所述第二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管上,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二口和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三口之间,所述第二阀被配置为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二口和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三口。所述第三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管上,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管第一口和所述第二连通管第三口之间,所述第三阀被配置为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连通管第一口和所述第二连通管第三口。所述第四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管上,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管第二口和所述第二连通管第三口之间,所述第四阀被配置为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连通管第二口和所述第二连通管第三口。

7、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制冷系统,其还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具有第一三通阀第一口、第一三通阀第二口和第一三通阀第三口,所述第一三通阀第一口与所述冷凝器的气态区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第二口与所述蒸发器的气态区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第三口与所述液位检测器第一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具有第二三通阀第一口、第二三通阀第二口和第二三通阀第三口,所述第二三通阀第一口与所述冷凝器的液态区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第二口与所述蒸发器的液态区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第三口与所述液位检测器第二口连通。其中,第一三通阀被配置为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第一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阀第三口,或者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第二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阀第三口。其中,第二三通阀被配置为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第一口和所述第二三通阀第三口,或者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第二口和所述第二三通阀第三口。

8、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制冷系统,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液位检测器和第二液位检测器。所述第一液位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冷凝器中液体的液位,所述第二液位检测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蒸发器中液体的液位。

9、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10、计算当前负荷率;

11、将当前负荷率与最小负荷率进行比较;

12、当所述当前负荷率大于最小负荷率时,判断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

13、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选择检测蒸发器和冷凝器中一者的液体的液位;

14、获取所选择的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中一者中的液体的当前液位;以及

15、根据获取的当前液位与所述所选择的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中一者的预定液位控制节流装置。

16、根据上述第二方面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判断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包括:

17、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冷冻水出水水温和所述制冷系统的容积比中的一者和所述制冷系统的冷却水出水水温来判断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

18、根据上述第二方面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判断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包括:

19、获取当前冷却水出水水温和当前冷冻水出水水温;

20、当所述当前冷却水出水水温大于预设冷却水出水水温,并且所述当前冷冻水出水水温小于第一冷冻水出水水温时,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为第一工况;

21、当所述当前冷却水出水水温大于所述预设冷却水出水水温,所述当前冷冻水出水水温不小于所述第一冷冻水出水水温,并且所述当前冷冻水出水水温小于第二冷冻水出水水温时,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为第二工况;

22、当所述当前冷却水出水水温不大于所述预设冷却水出水水温,并且所述当前冷冻水出水水温小于第二冷冻水出水水温时,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为第二工况;

23、当所述当前冷却水出水水温不大于所述预设冷却水出水水温,并且所述当前冷冻水出水水温不小于所述第二冷冻水出水水温时,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为第三工况;

24、当所述当前冷却水出水水温大于所述预设冷却水出水水温,并且所述当前冷冻水出水水温不小于所述第一冷冻水出水温度,且不小于所述第二冷冻水出水水温时,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为第三工况;

25、其中,所述第一冷冻水出水水温小于所述第二冷冻水出水水温。

26、根据上述第二方面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判断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包括:

27、获取当前冷却水出水水温和当前容积比;

28、当所述当前冷却水出水水温大于预设冷却水出水水温,并且所述当前容积比大于第一容积比时,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为第一工况;

29、当所述当前冷却水出水水温大于所述预设冷却水出水水温,所述当前容积比不大于第一容积比,并且所述当前容积比大于第二容积比时,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为第二工况;

30、当所述当前冷却水出水水温不大于所述预设冷却水出水水温,并且所述当前容积比大于第二容积比时,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为第二工况;

31、当所述当前冷却水出水水温不大于预设冷却水出水水温,并且所述当前容积比不大于第二容积比时,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为第三工况;

32、当所述当前冷却水出水水温大于预设冷却水出水水温,并且所述当前容积比不大于所述第一容积比,且不大于所述第二容积比时,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为第三工况;

33、其中,所述第一容积比大于所述第二容积比。

34、根据上述第二方面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选择检测蒸发器和冷凝器中一者的液体的液位包括:

35、当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为第一工况时,检测蒸发器中的液体的液位;

36、当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为第三工况时,检测冷凝器中的液体的液位;

37、当所述制冷系统的当前工况为第二工况时,根据当前制冷剂循环量、当前负荷和当前频率中的一个选择检测蒸发器和冷凝器中一者的液体的液位。

38、根据上述第二方面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根据当前制冷剂循环量、当前负荷和当前频率中的一个选择检测蒸发器和冷凝器中一者的液体的液位包括:

39、当所述当前制冷剂循环量小于预设制冷剂循环量时,检测蒸发器中的液体的液位,并根据所述蒸发器中的液体的液位与蒸发器设定液位控制节流装置;

40、当所述当前制冷剂循环量不小于预设制冷剂循环量时,检测冷凝器中的液体的液位,并根据所述冷凝器中的液体的液位与冷凝器设定液位控制节流装置。

41、根据上述第二方面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42、当所述当前负荷率不大于最小负荷时,判断所述制冷系统是否卸载;

43、当所述制冷系统卸载时,连通所述蒸发器的气态区和所述冷凝器的气态区。

44、本技术的制冷系统不论在传统工况还是水温差较大的制冷工况或者高温热泵工况下都能够选择合适的容器的液位进行检测,从而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以使制冷系统运行效率较高。

45、通过考虑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本技术的其它的特征、优点和实施例可以被阐述或变得显而易见。此外,应当理解,上述
技术实现要素:
和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均为示例性的,并且旨在提供进一步的解释,而不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然而,具体实施方式和具体实例仅指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将通过该具体实施方式变得显而易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